周麗
摘 要: 初高中化學學習的銜接,一直備受高中化學教師的關注。初高中化學的有效銜接,不僅能讓教師順利地開展高中化學學習,還能讓學生減少對高中化學的困惑,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開端,使他們更快地進入化學學習的角色。
關鍵詞: 初高中化學 有效銜接 銜接方式
初中是學生學習化學的初始階段,學生是在知識經(jīng)驗不豐富、學習方法尚未完全形成的情況下接觸化學的,所以初中化學體現(xiàn)的是“啟蒙性”和“基礎性”,讓學生從身邊的物質(zhì)入手學習化學,掌握基本的化學知識和實驗技能,能分析一些簡單的化學現(xiàn)象,并對實際問題能進行初步的探究解決。
高中教育屬于基礎教育,學生在高中接受的任何領域的學習和教育都是為了給自身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所以高中化學在初中化學基礎性的前提下逐漸系統(tǒng)化、理論化,對學生的要求自然更高,要求學生自主設計并完成實驗,重視化學與其他學科的聯(lián)系,綜合運用相關知識、技能方法分析解決化學問題,敢于質(zhì)疑與思考,逐步構(gòu)建自己的思維體系。
由此可見,高中化學的學習目標對于學生具有較高的要求,為了讓學生更快地適應高中化學學習,初高中化學的有效銜接顯得尤為重要。下面從兩個方面談談我對初高中化學銜接的認識。
一、深入研究初高中教材,做到平穩(wěn)合適地過渡
高中教師在教學高一新生前,有必要對初中化學教材進行研究和分析,以期對教學的把握更精準。以下是我在教學中進行知識銜接的兩個案例。
案例1:在人教版化學必修1第二章第一節(jié)《分散系及其分類》的教學中,我先給出分散系的概念,讓學生回憶這跟初中學習的哪一知識類似。學生根據(jù)分散系概念:“把一種(或幾種)物質(zhì)分散在另一種(或幾種)物質(zhì)中所得到的體系?!焙芸炻?lián)想到溶液的概念:“一種(或幾種)物質(zhì)分散到另一種物質(zhì)里,形成均一的、穩(wěn)定的混合物。”然后讓學生回憶溶質(zhì)、溶劑的概念,再讓學生思考分散系中如何定義分散質(zhì)、分散劑,通過對比法,嘗試說出兩者的定義。分散質(zhì):被分散的物質(zhì);分散劑:容納分散質(zhì)的物質(zhì)。通過回憶、聯(lián)想、對比,學生很快掌握分散系、分散質(zhì)、分散劑的概念,而且對溶液的知識進行回顧,為后面的進一步教學埋下伏筆。
進一步回憶,哪些屬于分散系?能否舉例?學生想到溶液、懸濁液、乳濁液并進行舉例,這三者最本質(zhì)的區(qū)別是物質(zhì)分散性質(zhì)的不同。然后告訴學生,如果從物質(zhì)分散大小進行判斷,溶液中溶質(zhì)粒子<1nm,而濁液中粒子>100nm,那么粒子在1-100nm之間的分散系叫什么呢?很自然地引出膠體的概念。
這樣的知識過渡和講解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讓學生在現(xiàn)有基礎上很快地掌握新的概念、新的知識,學生比較樂于接受。
案例2:在人教版化學必修1第二章第三節(jié)《氧化還原反應》的教學中,我先讓學生回憶我們在哪里學過氧化還原反應的類似概念。學生很快想到在初中學完O2后,給出了氧化反應的概念:物質(zhì)與氧氣發(fā)生的反應叫氧化反應。再讓學生寫幾個氧化反應并加以歸納,學生得出燃燒和緩慢氧化都是氧化反應。實際上,在初中化學的知識延伸中,已經(jīng)對氧化反應進行了延伸:凡是物質(zhì)與氧的反應都叫氧化反應。這是一個得到氧的過程,那么很自然失去氧的過程就是還原反應。再讓學生嘗試寫出初中學習的反應還有哪些屬于氧化還原反應,學生舉例:C、H2、CO還原金屬氧化物。這些中都有得氧失氧的反應,屬于氧化還原反應,學生在現(xiàn)有的基礎上可以從得失氧的角度判斷氧化還原反應。
再進一步深入,還有別的反應屬于氧化還原反應嗎?能否從別的角度判斷氧化還原反應。然后讓學生分析剛剛寫出的所有氧化還原反應的方程式,除了得失氧外,還有沒有其他共同點?有的學生很快思考出所有反應中都有元素化合價的升降,這就是判斷氧化還原反應的第二種方法:凡是有元素化合價的升降的反應都是氧化還原反應。再讓學生舉例初中學過的哪些反應也是氧化還原反應。學生可以得出活潑金屬與稀HCl、稀的反應,金屬與鹽溶液的反應都是氧化還原反應。再讓學生歸納四種基本反應類型和氧化還原反應的關系,學生在初中復習中已有這方面的知識積累,通過進一步學習,歸納起來更得心應手。
學生再思考元素化合價升降和氧化還原的關系,通過方程式的對比分析及得失氧與氧化還原的關系,得到:對于元素化合價升高的反應是氧化反應,反之則是還原反應。
再進一步思考,元素化合價改變的本質(zhì)是什么?讓學生回憶初中課本中《離子》一節(jié):NaCl的形成。學生很快從微觀角度分析:元素化合價升降的本質(zhì)是電子的得失。分析得失電子和化合價升降的關系,再進一步判斷得失電子與氧化還原的關系。
學生通過這樣的學習,對知識點從現(xiàn)象到本質(zhì)層層遞進,實現(xiàn)有效的知識銜接。
二、合理運用教學方法,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
對于知識的過渡,合理的教學和學習方法很重要。教師要研究初中學生和高中學生的差異,分析他們對知識的理解、掌握、應用能力,采用合適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比如初中生可以多使用形象生動的教學方式,以便他們更好地理解;對于高中生則要進行系統(tǒng)教學,增強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分析應用能力。對于學生而言,由于高中化學的知識量明顯增加,就要從原來的“細嚼慢咽”學會“快速消化”,不是簡單地模仿和記憶,而是學會理解、總結(jié)和反思,這樣才能對大量的知識舉一反三,從而掌握本質(zhì)的規(guī)律。
總而言之,初高中化學之間的有效銜接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只有在教學過程中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和需要,才能讓學生盡快投入高中化學學習中,不斷提高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何永紅,呂琳.論初高中化學課程標準的銜接.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3(12).
[2]王伯強.化學教學中關注初高中銜接問題.中學生數(shù)理化:教與學,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