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春麗
【摘 要】在初中美術教學工作中,欣賞教學應當引起重視,當前欣賞教學主要面臨著四個方面的困境:美術欣賞內容不足,制約學生藝術素養(yǎng)提升;美術欣賞類型不廣,影響學生美術學習興趣;美術欣賞內容深奧,未能遵循逐步深入原則;美術欣賞不夠全面,難以實現(xiàn)深入理解目標。
【關鍵詞】初中美術;欣賞教學;困境分析
欣賞教學在初中美術教學中具有重要地位,其承擔著美的熏陶、審美能力培養(yǎng)等方面的重要功能,還能夠激發(fā)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愛好,有助于教學活動的深入開展。但是在美術欣賞教學中,部分教師在教育教學理念以及教學資源整合等方面存在著一些薄弱環(huán)節(jié),沒有能夠對教學成效的提升發(fā)揮有效促進功能,應當引起廣大美術教師的高度重視。本文主要針對初中美術欣賞教學的現(xiàn)狀進行簡要分析,并對如何突破這一困境進行論述。
一、當前初中美術欣賞教學面臨的主要困境
1.美術欣賞內容不足,制約學生藝術素養(yǎng)提升。有些教師在美術欣賞教學中沒有能夠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藝術品資料,總是局限于學校配備的幾幅掛圖或是投影,這樣的教學素材無法有效地將學生帶進藝術的殿堂進行遨游,制約了學生藝術素養(yǎng)的提升。
2.美術欣賞類型不廣,影響學生美術學習興趣。美術欣賞教學應當是在輕松與歡快的氛圍中進行,但是部分教師在欣賞教學中提供給學生欣賞的內容類型較為單一,要么全是中國畫,要么全是油畫,而初中生對于這些類型的作品需要一定的過程進行積淀、回味才能有效領悟,教師未能結合學生的美術興趣與學習需求靈活安排一些更具趣味性的欣賞內容融入其中,影響了學生美術學習的興趣。
3.美術欣賞內容深奧,未能遵循逐步深入原則。部分初中美術教師在欣賞教學中總是希望一口成肥,先從欣賞與理解難度較大的作品入手,忽略了初中生的實際鑒賞能力,如引導學生欣賞畢加索的作品時,沒有從《拿煙斗的小男孩》這樣的作品入手,而是從《格爾尼爾》這樣領悟和理解難度更大的作品入手,學生會感覺到欣賞的難度加大,不利于欣賞教學的有效開展。
4.美術欣賞不夠全面,難以實現(xiàn)深入理解目標。在部分教師的美術欣賞教學中,沒有能夠全面、立體地引導學生對藝術品進行分析,僅僅局限于作品自身,對于其背后蘊含的發(fā)展歷史、文化底蘊等缺乏深度發(fā)掘,影響了對作品的深刻領悟效果。加之引導學生進行欣賞的角度、方式較為單一,也對學生的欣賞能力發(fā)展產生了影響。
二、有效突破初中美術欣賞教學困境的主要措施
1.借助現(xiàn)代教學手段拓寬欣賞教學內容。隨著現(xiàn)代教學手段的普及與推廣,初中美術欣賞教學也擁有了更為廣泛的空間,教師在備課環(huán)節(jié)就要充分發(fā)揮多媒體手段的作用,針對不同類型作品以及藝術家,瀏覽、搜集與下載各種藝術品,讓欣賞教學課堂具有更為豐富的信息,提高藝術欣賞的覆蓋面,不僅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夠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如在欣賞閻立本的《步輦圖》時,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手段進行閻立本其他作品的演示,如《歷代帝王圖卷》、《職貢圖》、《西域圖》、《外國圖》、《異園斗寶圖》等,引導學生對閻立本的藝術成就具有更為全面深入的了解,對其“善畫道釋、人物、山水、鞍馬”的特點具有更為形象直觀的領悟。
2.融入多種類型作品豐富學生欣賞視野。對學生進行欣賞教育,應當融入多種類型的作品豐富學生的欣賞視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欣賞作品的類型上要豐富,既要有國畫、油畫等寓意深刻的作品,也要有雕塑、工藝品等作品,還可以融入學生喜聞樂見的漫畫作品,提高學生對欣賞教學的興趣。筆者在教學中有機穿插這樣的作品內容,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有效調動起來,同時在不同作品的欣賞中提高了藝術鑒賞能力。藝術的世界無止境,帶領學生欣賞藝術作品更為重要的是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通過類型眾多的藝術作品欣賞,學生對于藝術的感悟會更為深刻,也能夠提高對美術學習的興趣,這樣的拓展延伸能夠為初中美術欣賞教學課堂帶來生機與活力。
3.按照循序漸進原則引導學生欣賞作品。引導學生欣賞藝術作品一定要遵循初中生的理解與鑒賞能力,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逐層深入地引導學生去感悟、分析與理解,從而達到全面把握的目標。例如在引導學生欣賞凡·高的作品時,教師就可以選擇學生易于接受和理解的作品開始,如《向日葵》的欣賞難度就要比《星空》要低,學生在欣賞中更加容易接受,緩解了欣賞的難度,也有利于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由此可見,在欣賞教學中,教師一定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以及鑒賞基礎,先選取一些容易理解和鑒賞的作品入手,逐步加深鑒賞的難度,提高學生的感悟效果。
4.指導學生全面深刻分析作品蘊含因素。引導學生進行作品欣賞過程中,教師應當強化對學生的引導,指導學生全面深刻地分析作品蘊含的各種因素。如欣賞玉器就要引導學生從玉器的材質、造型以及工藝、產地等方面進行全面分析,提高學生的鑒賞水平。再比如欣賞《清明上河圖》時,教師不僅要著眼于作品的本身,還應當結合作品內容所反映的鮮明時代特征進行領悟,對圖中所反映的時期商業(yè)發(fā)展狀況進行簡要分析,也有助于對作品進行全面的把握。在引導學生開展藝術作品欣賞的過程中,教師還要克服手法單一的問題,通過教師啟發(fā)、多媒體演示、學生探討、分析比較、撰寫欣賞報告等方式,加深對欣賞內容的把握,提高鑒賞技巧。
綜上所述,面對當前初中美術欣賞教學的困境,廣大教師應當深入思考、注重創(chuàng)新,積極開展教學改革,全面提升學生鑒賞能力。
【參考文獻】
[1]吳玉麗.初中美術欣賞·評述課教學初探[J].藝術教育.2011(08)
[2]吳斌.美術欣賞課教學的問題及對策[J].中小學電教(下).2011(01)
[3]季曉萌.“欣”賞——淺談初中美術欣賞教學策略[J].科技信息.2009(31)
(作者單位: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qū)黃玨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