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秋香
【摘要】國內(nèi)學者何自然關于語用含糊的論述開啟了我國模糊語言學的研究。多年來學術界也不乏對語用模糊和語義模糊的對比研究。本文在俞東明,李秋梅,林波等學者基礎上,旨在對語義模糊和語用模糊的概念,產(chǎn)生的根源及它們的區(qū)分方法作進一步的論述。
【關鍵詞】語義模糊 語用模糊 根源 對比
美國學者扎德1965年在他的《模糊集》中,提出了著名的模糊理論,引發(fā)了人們對模糊理論的進一步關注,模糊語言學應運而生。國內(nèi)關于語言模糊性的討論開始于石安石在1988年發(fā)表的《模糊語義及其模糊度》。隨后,符達維(1990),陳維振(2001),張華茹(2004)等也參與到了這一討論。目前,對于語義模糊,語言學界已經(jīng)有了很多深入的研究,而對于言語交際中產(chǎn)生的語用模糊還相對較少,以何自然(1990),俞東明(1997),林波(2000),李秋梅(2003)為代表。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礎上,旨在對語義模糊和語用模糊的界定,產(chǎn)生的根源以及它們的區(qū)分方法作進一步分析。
一、語義模糊產(chǎn)生的根源
語義模糊產(chǎn)生的根源,學術界主要有三種觀點:(1)事物本身的模糊性導致了語言符號的模糊性;(2)人類認知世界的局限性造成了語義模糊;(3 )模糊性是語言符號的本質屬性。下面就以上三種觀點作進一步論述。
1.事物本身的模糊性產(chǎn)生的語義模糊。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世界是普遍聯(lián)系不斷發(fā)展變化的整體??陀^世界呈現(xiàn)的是一個千變?nèi)f化,紛繁復雜的整體,反映在人腦中就形成了思維和認識的模糊性。所以模糊性根植于事物普遍聯(lián)系和發(fā)展變化這一根本屬性。例如我們不能準確地確定世界上萬事萬物的顏色,因為顏色從一種到另外一種的過渡是連續(xù)的而不是界限分明的。所以我們在語言符號中只能概括顏色的基本類型。
2.人類認知世界的局限性導致語義模糊??陀^世界不斷變化發(fā)展的事實和人類認識能力的局限性導致人類只能在實踐的基礎上不斷深入對客觀存在的了解。事物的發(fā)展是無窮盡的,造成了人類的認識也是永不停止的。人類對事物的認識是從模糊到精確,由淺顯到深入,由表面到本質不斷深化的過程。因此,我們語言符號中就出現(xiàn)了語言的模糊性。即人們對客觀事物還不能全面了解時,給事物命名就只能體現(xiàn)對這一事物某一方面的認識。如“鯨魚”、“鱷魚”本不是魚,可由于人們當時對它們認識的局限造成了語義的模糊性。
3.語義模糊性是語言的本質特征。波蘭語義學家沙夫(L. A. Schaff)指出:“交際需要詞語的模糊性,如果通過約定的方法完全消除了模糊性,會使交際變得貧乏,從而使語言的交際和表達作用受到限制,結果摧毀了語言的目的,交際就很難進行?!?1979:355)例如,問路的時候,人們往往希望得到的是大致的回答,如向左走,往右拐,向前走等??峙潞苌偃讼M麑Ψ酵ㄟ^精確的語言來描述路線,這樣反而使會更加迷糊,從而導致交際失敗。即使是確切的數(shù)字在特定的語境中也會產(chǎn)生模糊語義。例如“飛流直下三千尺”,雖然“三千”是明確的數(shù)字,但是沒有人會真的認為瀑布就是三千尺。再例如何自然在1990年《淺論語用含糊》一文中提及到了“額”與“臉”的論述。額是否包含在臉的范圍內(nèi)人們還沒有統(tǒng)一明確的界定,當然對交際而言,這種區(qū)分往往是不必要的。
二、語用模糊產(chǎn)生的根源
與語義模糊不同,語用模糊通常發(fā)生在話語交際層面。語用模糊的產(chǎn)生通常由以下因素造成。
1.語境根源。語境這一術語在語用學中至關重要,一般情況下,語用模糊的產(chǎn)生和消除都離不開特定的語境。由于語用過程的動態(tài)發(fā)展過程,即使沒有任何語義模糊的句子在特定語境下也可能會產(chǎn)生不同的語用模糊。例如“今天天氣真冷?!痹谡Z義學上它是沒有任何模糊性的。但是從語用學角度,它可以表示的言外之力根據(jù)語境的不同可以含有“命令”,“請求”,“抱怨”等。
2.交際需要根源。在實際生活當中,交際用語與理想的語言是相差甚遠的。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只理解話語的字面意思是不夠的,那樣會讓自己和別人陷入麻煩。因此語用模糊的產(chǎn)生是在交際需要下產(chǎn)生的。如果讓語言永遠停留在它的表面意思,那么也就不需要講究禮貌,面子之類的東西了。
三、區(qū)分二者的方法
1.語境相關性。語義學與語用學相互區(qū)別的一個關鍵因素是語境。語義學是拋開語境來研究語言與客觀世界以及語言內(nèi)部結構的關系。語用學是把語言放在特定的語境中去研究。一般情況下,語義模糊的產(chǎn)生是由于詞語所固有的意義模糊造成的。它的產(chǎn)生和消除是不依賴語境的。例如:裙子是紅色的。這里對“紅色”的理解每個人頭腦中都會有不同的圖像。因為 “紅色”是一個范圍模糊的詞語。這種模糊不以語境的的不同得以消除。又比如在錢鐘書先生的圍城中,有這樣典型的語用模糊的橋段:在方鴻漸與孫柔嘉的訂婚酒席上,有人提議他們報告戀愛經(jīng)歷,他們當然不肯,這時李梅亭借酒蒙臉說要替他們報告,這時方鴻漸警戒地望著他說:“李先生,倷是好人?!狈进櫇u這一句在常人看來是夸贊李梅亭的贊美之詞點醒了李梅亭,使對方馬上明白了這是方鴻漸拿自己丟人的事情在警告和威脅自己。這句話是蘇州一位寡婦對李說的話,這也成了李梅亭在方鴻漸手里的把柄。其言外之意是:你若把我的事情公布于眾人,我就會把你的好事全給抖出來。再看一例:一男生向自己喜歡的女生表白:“你可以做我女朋友么?”女方:“你是個好人?!迸c上例一樣,這里雖然也是一句贊美的話,但是出現(xiàn)在男生對女生表白的語境下,這句話又產(chǎn)生了新的模糊性。這里女生可能表達的是你是個好人,我愿意和你試一試或者是委婉的拒絕,你是一個好人但是你不是我喜歡的類型。這其中的意思恐怕只有女孩自己最清楚了?!澳闶呛萌??!边@句話在單獨看來是沒有任何模糊性存在的,也就是說它不存在語義模糊,但是隨著語境的不同會出現(xiàn)語用模糊。
2.主觀動機性。語義模糊發(fā)生時,說話人一般不具有主觀動機性。即不存在一定的意圖。小孩話語中的語義模糊比成人多是因為他們的語言發(fā)展和認知世界的不完全性,導致了他們不能運用豐富的詞匯來清楚地表述他們的主客觀世界。而當語用模糊發(fā)生時,說話者一般具有說話的主觀動機,即:說話人為了自己的利益(有時為了交際雙方的利益)有意使話語具有多種言外之力,有意使聽話人很難以準確把握自己的談話意圖。在上面的例子當中,方鴻漸之所以對李梅亭說你是好人,是因為他不想李梅亭多嘴報告自己與孫小姐的戀愛經(jīng)歷。同時又不便把氣氛搞得尷尬使自己失了風度。同樣上文中女生面對向自己表白的男生,也是有意使自己的話語意圖具有模糊性而使自己處于進退自如的境地,這樣既保留了男生的面子也保留了自己的矜持。
3.模糊詞語層面。語義模糊一般會出現(xiàn)模糊性詞語。正是由于這些模糊性詞語本身的界限不明確造成了語言的模糊性。而語用模糊中不一定要有模糊性詞語出現(xiàn),這在上文的例子中已經(jīng)證明了這一點。
4.所屬范疇。語義模糊指的是話語的字面意思即所指層面,是一種語義現(xiàn)象。它是語義學研究的范疇。而語用模糊強調的是話語同時出現(xiàn)的幾種言外之力而導致聽話者很難把握說話者的真正意圖,屬于言語的應用范疇,它是語用學研究的范疇。
總之,語義學和語用學是語言學的兩大分支學科。語義學要求從話語的字面意思出發(fā),關注語言本身。而語用學作為語言在運用當中產(chǎn)生的另一門學科,強調了語言的交際作用。作為一個社會人,我們不僅要精通語言的字面用法,同時要加強自己的語言運用技能,從而使自己更好的適應社會。
參考文獻:
[1]Channel J. Vagueness[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s Education Press, 2000.
[2]丁曉君.圍城對話的語用模糊現(xiàn)象[J].浙江大學學報,1999(5).
[3]何自然.淺論語用含糊[J].外國語,1990,(3).
[4]林波.語用模糊的動態(tài)初探[J].寧波大學學報,2004(4).
[5]劉佐艷.關于語義模糊性的界定問題[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3(4) .
[6]李秋梅.關于語用模糊的再思考—兼與語義模糊相對比[J] 山東外語教學,2003,(1).
[7]沙夫.語義學 [M].北京:商務印書社,1979 .
[8]俞東明.語法歧義和語用語用模糊對比研究[J].外國語,1997 (6) .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