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琴
摘要:識譜是學習音樂的基礎,是學生學習音樂的一種工具和手段。學生只有提高了識譜的能力,才能對音樂的節(jié)奏、旋律、調式、調性、和聲等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更準確的感受,才能促進學生在音樂上的表現(xiàn)力、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所以,掌握一定的識譜能力,對學生學習音樂是很有必要的。
關鍵詞:識譜教學 歌曲 節(jié)奏 器樂 創(chuàng)編
識譜教學是音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音樂新課標指出:“學生要具有一定的識譜能力,這樣才能更好地體現(xiàn)音樂的審美教育,有利于素質教育的實施?!弊髡咴诙嗄甑某踔幸魳方虒W中遇到不少學生歌曲唱得很好,但是唱曲譜卻很困難,甚至連簡單的音符都不認識的問題。這說明學生沒有建立起用 “唱名”來表示音高的觀念。因此,作者認為識譜教學對初中的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是音樂教學的第一步,也是打好學生音樂基礎的前提和關鍵。那么如何在音樂課堂中對學生進行識譜教學呢?作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認識音符是前提
識譜是打開音樂大門的鑰匙,然而識譜教學長期以來一直處于困境之中。據(jù)有關調查,目前我國中小學生的識譜率不足0.5%。這種狀況的造成既有音樂教育薄弱的原因,也有音樂教師不重視識譜教學的原因。幾年前作者在一次聽課中,看到教師先唱“do-re-mi”,讓學生自己接唱“mi-re-do”,全班學生竟然都唱不準這三個音,這使作者思考了很多。
在今年開學初作者在初一學生中作了一項關于簡譜知識的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50%的學生完全不會簡譜,40%的學生會一點簡譜,10%的學生會簡譜。而且,少數(shù)會簡譜的學生都是那些從小受過正規(guī)音樂教育的學生,那些會一點和不會簡譜的學生則各有不同的原因:有的是因為小學讀的是外來民工子弟學校,沒有正規(guī)的音樂老師上課;有的是小學在自己的家鄉(xiāng)讀的書,由于學校條件差,根本就沒有音樂課。針對這樣的現(xiàn)狀,作者制訂了由淺入深、由簡入繁、循序漸進的教學計劃,確定音樂教學進度中識譜的內(nèi)容從最簡單的7個音符的唱名開始學起,有的放矢地進行識譜教學。
例如,入學初作者就利用第一節(jié)課從最基礎的do、re、mi、fa、sol、la、si 7個音符開始入手,利用歌曲《DO RE MI》讓學生通過學唱歌曲的方式認識音符,激發(fā)學生學習簡譜的興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學習歌曲是根本
學生僅僅掌握了7個音符是遠遠不夠的,學習歌曲的過程中還會涉及節(jié)奏、節(jié)拍、調性、和聲等問題。但很多學生在學習簡譜的過程中覺得太難、太枯燥,沒有耐心也沒有信心學好。因此,作者認為可以利用歌曲作為學習簡譜的根本,在我們教唱歌曲的時候把識譜教學作為重要的一部分,融入歌曲中去。當然,針對學生的識譜能力都不是很強的情況,我們在學習簡譜的時候可以采用先學歌詞再學簡譜的順序,簡化學習簡譜的難度。學生通過聽教師范唱,并能整首歌曲跟唱后,再學唱曲譜,這樣學生在會唱歌曲的基礎上,對歌曲的旋律有了一定的印象,再來學習曲譜,就簡單易學了。同時,先學習歌曲學生不僅能較容易地識記音符的音高、時值等,也為學生學習簡譜建立了自信心,從而樂于去學習簡譜。
例如,作者在教學歌曲《讓世界充滿愛》時,當學生走進音樂教室時,作者就播放今天要學的歌曲,讓學生對歌曲有初步的印象,建立熟悉感;然后讓學生聽歌曲,在聽歌曲的同時請學生跟著范唱輕輕地哼唱;不久學生就能跟著鋼琴唱歌詞了,這時再讓學生把歌曲的音符認讀一遍,分析旋律,找出相同的樂句以及有問題的地方;逐一解決這些問題之后,學生學習簡譜的時候變得流暢了許多。通過一個階段的嘗試后,作者發(fā)現(xiàn)學生的識譜能力有了很大的進步,這使作者有了繼續(xù)進行下去的信心。
三、練習節(jié)奏是必須
節(jié)奏是音樂的基礎,也是旋律的骨架,它在音樂中的價值是無可取代的。認識簡譜不僅要知道簡譜的基礎內(nèi)容,還要加強節(jié)奏、節(jié)拍的訓練。德國當代著名的作曲家、兒童音樂教育家卡爾·奧爾夫認為,音樂構成的第一要素是節(jié)奏,不是旋律。節(jié)奏訓練先行,能使識譜教學中的難點得到解決,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作者在每次上課前5分鐘專門對學生進行節(jié)奏、節(jié)拍的訓練。
除此之外,作者還會把歌曲中有難度的節(jié)奏進行單獨練習,以求達到更好的效果。例如,作者教學歌曲《唱臉譜》時,最后一句“喳”的節(jié)奏組成就比較復雜,有的學生總是不能唱準確,于是作者就把這句的旋律單獨拿出來,先進行節(jié)奏練習,再進行識譜演唱,學生就能很好地把它唱好了。
四、演奏樂器是輔助
簡譜教學不僅要讓學生認識簡譜,還得讓學生有音場的位置感。美國著名的音樂教育心理學家詹姆士·莫塞爾說過:“器樂教學可以說是通往更好音樂體驗的橋梁?!睒菲饕M課堂是識譜教學的最佳實踐活動,因為學生學習器樂演奏的過程,同時也是識譜的過程。2012年人教版的音樂書就把豎笛演奏納入了音樂教學中,作者就利用學習演奏豎笛的過程幫助學生進一步強化簡譜的學習。
例如,學習歌曲《友誼地久天長》時,在學生初步認識簡譜之后,作者讓學生用豎笛一起吹奏歌曲的旋律,指出旋律中出現(xiàn)的弱起拍、附點等難點,直到學生能流暢地演奏出歌曲的旋律為止。學生練習演奏的過程,就是一個識譜的過程,只有認識了曲譜,才能把旋律、節(jié)奏很好地演奏出來。而器樂曲的合奏對識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學生認識自己的曲譜,同時還要認識他人的曲譜,乃至讀懂整個合奏曲譜,通過對整個作品的反復訓練,使學生在識譜上有質的飛躍,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識譜能力。
五、學習創(chuàng)編是提高
創(chuàng)造性能力的培養(yǎng)應該貫穿音樂學習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識譜教學也不例外。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探索節(jié)奏、旋律等音樂基本要素的各種變化,以即興活動的方式把它表現(xiàn)出來,從而對音樂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間。例如,作者給學生出了一個題目:根據(jù)宋代王安石的詩《梅花》,按下面的節(jié)奏,用“do、re、mi、sol、la”五聲音階創(chuàng)作旋律,并唱給大家聽。出乎意料的是學生的創(chuàng)作作品都寫得特別好。于是作者加大了創(chuàng)作的難度,請學生在已有旋律的基礎上,把節(jié)奏稍作改變,看樂曲是否會有不同。學生的情緒一下被調動起來,很快就完成了創(chuàng)作。
通過這一次的嘗試,作者深切意識到我們在教學生認識簡譜的過程中不能一味地灌輸,而是要發(fā)揮他們的能動性,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識譜能力,也能大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當然創(chuàng)編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豐富的創(chuàng)編形式能讓學生在樂趣與成就感之中學習簡譜,并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識譜教學作為初中音樂教學的一個難點,只有通過教師不斷的探索和創(chuàng)新,才能不斷進步和發(fā)展。音樂教育的本質是一項塑造人的工程,學生作為音樂教學活動的主體,使每個學生的音樂潛能得到開發(fā)并享受音樂的樂趣,是音樂教育的崇高責任。
參考文獻
張林,王鳳桐.中國音樂節(jié)拍法[M].北京:中國文聯(lián)出版公司,199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