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電影《一個購物狂的自白》中所體現(xiàn)的美國文化來看,其與中國文化在價值觀上的差異包括消費文化的差異、投資文化的差異、思維方式的差異、道德標準的差異;也體現(xiàn)在文化取向的差異如顏色取向的差異、典故引用的差異等。觀眾了解文化差異,更能對影片語言文化美進行欣賞。
【關(guān)鍵詞】電影 《一個購物卡的自白》 中西文化差異
【中圖分類號】 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7C-0103-02
文化差異即是指因地區(qū)異同,各地區(qū)人們所特有的文化異同而產(chǎn)生的差異。社會人文學(xué)博士G.霍夫斯坦特教授對文化下了這樣一個定義:所謂“文化”,是在同一個環(huán)境中的人民所具有的“共同的心理程序”。由于世界各國有著地理位置、宗教信仰、種族制度和經(jīng)濟發(fā)展上的差異,因而不同的群體、不同的國家或地區(qū)的人們,這種共有的心理程序也會有差異,表現(xiàn)在認知角度、思維方式、審美、消費觀念、價值觀等方面的差異,繼而產(chǎn)生文化差異。
2009年發(fā)行的由英國暢銷書作家索菲·金塞拉“購物狂”系列小說改編、澳大利亞導(dǎo)演P.J.霍根執(zhí)導(dǎo)的《一個購物狂的自白》(Confessions of a Shopaholic) 取材于當今年輕女性常常面臨的問題:熱愛時尚,不遺余力購買時尚用品甚至是刷爆信用卡的問題。本影片通過幽默又深刻的語言,活潑可愛的購物狂麗貝卡(Rebecca)成為無數(shù)女性讀者喜愛的角色。麗貝卡由于追求時尚購物成癮欠下大量信用卡債而編造大量謊言欺騙追債人、男朋友和自己的好朋友,最終在一次國家電視臺做節(jié)目時被揭露而失去友情、愛情。經(jīng)過沉痛的反思,她醒悟后對自己的行為進行了反省并最終做出了改正。這使她重新贏回了友情、愛情和信任。該影片取材現(xiàn)代,體現(xiàn)出了西方社會生活文化的特色。就影片《一個購物狂的自白》所體現(xiàn)的西方文化來看,其與中國文化的差異集中體現(xiàn)在價值觀和文化取向兩個方面。
一、價值觀的差異
價值觀是文化的核心,價值觀包括人們道德的標準、行為的準則和思維的形式。
(一)消費文化的差異。女主人公Rebecca以刷信用卡購物來使自己獲得快樂和滿足。在美國人的價值觀中花未來的錢刷信用卡這種消費的意識和消費觀念是很普遍的,人們對于舉債過好當下日子的態(tài)度都沒有什么異議。
作為消費大國的美國,政府鼓勵人們消費房地產(chǎn)、豪華汽車、游艇、私人飛機、奢侈品和大量消費物品等?!跋M的民主化”變成美國經(jīng)濟政策不言而喻的目標,消費甚至被渲染成一種愛國責(zé)任。就算沒錢,也可以借助于分期付款或借貸抵押的辦法來消費。美國人爭先恐后地消費,消費似乎成了一種新的時尚,大大促進了美國經(jīng)濟。就國家而言,美國大量發(fā)行國債,2013還因為國債上限的問題引起國家行政部門的財政短缺,大量關(guān)閉國家財政補貼的公共場所。
在中國,人們往往是將今天的錢存起來,以備將來急需時使用。中國傳統(tǒng)消費文化具有強烈集體主義特征和儲蓄先行的消費傾向,這種文化的差異使得兩國消費行為模式具有很大的差異性。中國在消費上,形成了重禮厚福、黜奢崇儉、敬老愛幼等傳統(tǒng)價值觀,并且深深地影響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消費行為,成為中國人共同的行為依照,中國城鄉(xiāng)居民儲蓄存款數(shù)不斷攀高而出現(xiàn)“超儲蓄”的現(xiàn)象來看,中國整體上依然還是一個儲蓄先行消費滯后的國家。
(二)投資文化的差異。影片中Rebecca作為《成功儲蓄》(Successful Saving)雜志的專欄作者提出一個在美國很普遍的理財建議:將你的錢投資在你最喜歡的事物中去。她的父母因此將畢生的積蓄購買了她父親一直向往與渴望的大型房車。而影片中男主人公的一句話“Cost and worth are very different things.”(只要得到想要的,成本不必考慮。)更為體現(xiàn)出美國人對投資的一種態(tài)度。而在中國的投資理財文化中,投資理財就是將你的資金投入到金銀、金融、股票、債券、房地產(chǎn)等可以增值的方面,并力爭手上資金的不貶值,追求的是利潤或財富的增長,忽視了人們對情感的需求,并有些觀念認為如果將金錢投資到你個人的興趣愛好中去,那是一種玩物喪志的行為,是不提倡也是不可取的。
(三)思維方式的差異。影片中有一個情節(jié)是Rebecca為了公司接受電視臺采訪需要購買衣物,無意中將衣物放到戒購物癮導(dǎo)師的車上,最終導(dǎo)師將衣物拿到福利合作社出售。Rebecca最后只能自己再次掏錢購買。這符合美國人的思維和處事習(xí)慣,物品一經(jīng)捐獻就不能再取回。這在很多中國人的思維中是一件比較難以接受的事情。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不同的思維方式:(1)中國人偏好形象思維,美國人偏好抽象思維。(2)中國人較多曲線式思維,美國人較多直線式思維。(3)中國人較多整體思維,而美國人則側(cè)重分析思維。(4)中國人擅長感知,關(guān)注人們外表,對非語言行為要比美國人更為敏感。中國人在行動更多地依賴(整體)直覺來做出選擇。美國人更多地依賴數(shù)字和語言信息等可測的、局部的、具體的、量化的事實,他們通常關(guān)心的是如何使事情得到解決。這種對人的行為所持的技術(shù)性態(tài)度,有些被稱為技術(shù)主義,深深植根于大多數(shù)美國人的意識之中。
(四)道德標準的差異。西方的傳統(tǒng)道德觀念認為,名譽很重要,人應(yīng)該檢點自己的行為,但只要自己不危害社會和他人,不違犯法律,他人如何評價自己并不十分重要。Rebecca由于欠債被追債人在電視臺曝光后,黯然離開了工作的單位,離開愛人和朋友。作為一個喪失信用的借債人而顏面掃地,體現(xiàn)了美國對人的誠信和誠實的道德標準要求。經(jīng)過反思改正后的Rebecca重新回到了工作崗位,贏回了愛情和友情,這體現(xiàn)出了美國人對人的寬容和愛護。反之,在中國,欠債不還、誠信缺失比較嚴重,人們對于犯錯能改的人經(jīng)常戴有色眼鏡看人,寬容度和理解不夠。
西方的傳統(tǒng)道德觀念認為,名譽很重要,人應(yīng)該檢點自己的行為,但只要自己不危害社會和他人,不違犯法律,他人如何評價自己并不十分重要?;浇探塘x“人人都有罪”。在一個人想要抨擊別人的罪,首先要想到自己也有罪。“不要評斷別人,上帝就不審判你們”。體現(xiàn)在諺語中,Physician, heal thyself.(醫(yī)生,先治治你自己)。在英語的諺語中,同樣的“棍棒”殺傷力驟減,Hard words break no bones. (難聽的話不會傷筋動骨。)或者Sticks and stones may break my bones, but words will never hurt me.(棍棒石頭可能打斷我的骨頭,但話語決不會傷害我),而且,英語文化中把搬弄是非的人看得比賊還壞。Who chatters to you, will chatter of you. (跟你說人壞話的人,背后也說你的壞話。)A tattler is worse than a thief.(對你說是非的人也會說你的是非。)
金錢問題的糾纏,中國不愿看到的另一個原因是怕扯皮,拉不下臉。這就到了面子問題。 這個面子和上面講到的名譽其實相似。名譽常常與道德連在一起,一個有道德的人也就會有好名聲,通常也會有好面子。只是不盡然。中國講的“面子”有受人尊重的意思,衣冠不整,行為不當?shù)刃」?jié)不影響名譽,可還是會失去面子。
二、文化取向的差異
(一)顏色取向的差異。Rebecca對綠色圍巾最后的競拍獲得者說了這樣一句話:“Dont wear with yellow.”(綠圍巾不要跟黃色衣服搭配),表明了美國人的顏色搭配取向是黃色與綠色不搭。中國人往往認為綠色與紅色不搭。另外一句臺詞是:“The green scarf, the color of money, the lucky color.”了解美國錢幣的讀者都知道美國的錢幣是以綠色作為底色的,因此劇中認為“綠色的頭巾,是錢的顏色,幸運的顏色”。這表明了美國人對綠色的喜愛。中國人則會更喜歡紅色作為吉祥的顏色,也是代表喜慶的顏色?!凹t茶”而美國人會說black tea(黑色的茶);“黃色電影”美國人則是blue film(藍色電影);紅眼病在美語為green-eyed。
(二)典故引用的差異。典故往往來源于歷史、宗教、名著等,因此在典故引用上中國人與美國人存在明顯的差異。
影片中說男主人公是“You are a Sherman”, 中國人則說:“你是個鐵公雞。”來形容某個人的吝嗇和摳門。鐵公雞來自于中國民間約定俗成的表達方式,而Sherman則是英美文化傳統(tǒng)對這樣的一類的形容,彼此之間有著相似缺選擇了不同的詞匯來表達。典故的表達差異性還可以用許多的例子來說明,比如“說曹操,曹操到”而英文的表達則為“Speak of the devil” (說惡魔,惡魔到)。中國人借用的是三國的歷史人物曹操,而美國人則使用了“devil”這樣一個詞,這兩者之間的聯(lián)系是兩者皆為令人害怕的人或事物。
(三)慈善文化的差異。在基督教的教義中,有“原罪說”和“救贖說”,使人相信人生而有罪,每個人都要用一生的勞作和對他人的博愛為自己贖罪,以求死后靈魂得到安寧和升入天堂,這種慈善心態(tài)是強迫性的。影片中出現(xiàn)了Rebecca的衣服在福利社出售的情景,對于人們的捐獻,福利社重新售賣,售賣所獲將作為福利社的資金。
美國是一個以信仰基督教為主的國家,像比爾·蓋茨這樣的富翁,雖然他們在致富過程中巧取豪奪、冷酷無情,可在捐贈中卻熱忱慷慨、急公好義,以社會乃至人類的福祉為己任。
中國受儒家“仁愛”思想的影響,這種“仁者愛人”的性善論是人們懲惡揚善的力量基礎(chǔ),人們對于別人的幫助都是靠自律來完成,因此,富翁將自己的財產(chǎn)捐獻給社會和其自身的素養(yǎng)有很大的關(guān)系。
當然,文化總是有很多共通之處的,影片中也體現(xiàn)了許多相似的表達方式,如:I am doing exactly what you did to me.(以其人之道還至于其人之身);They are getting ant out there. (他們?nèi)鐭徨伾系奈浵?。)等?/p>
作為一部時尚影片,它的表達具有自己國家獨特的文化,充分了解其中的文化差異,才能進一步欣賞影片的語言藝術(shù)之美。
【參考文獻】
[1]孟昕.大學(xué)英語文化差異教學(xué)的現(xiàn)狀對策[J].湖南第一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2013(4)
[2]葉小軍.外語教學(xué)與文化導(dǎo)入——基于實證研究的幾點思考[J].黑河學(xué)刊,2013(8)
[3]周永紅.論英漢文化差異與習(xí)語翻譯[J].湘潭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8(3)
【作者簡介】農(nóng)時華(1968-),女,壯族,教育碩士,廣西農(nóng)業(yè)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外語系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語教學(xué)法,英語學(xué)習(xí)策略,語用學(xué)。
(責(zé)編 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