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曉萍
摘 要:教師是學生生活的導師、道德的引路人,因而必須要做到“以身作則”。本文就從四方面談談“以身作則”在技校班級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關鍵詞:班級管理 教師 以身作則
技校班主任的勞動對象是身心都處于高速發(fā)展階段的青少年。技校的學生普遍被貼有“差生”“壞學生”的標簽,所以他們的心理特點主要是自卑感較強,缺乏自信心。正處于青春期的他們逆反心理也逐漸增強,力求擺脫對大人的依賴,老師和家長的權威也降低,往往導致思想上出現(xiàn)誤區(qū),行為上出現(xiàn)偏差,比如:上課遲到、早退、睡覺、玩游戲,消極對待學習和班級各項活動等。因此技校的班級管理有其特殊性,尤其要做到的一點就是“以身作則”。本文從四個方面談談“以身作則”在技校班級管理中的作用。
一、技校班級管理工作
技校學生的文化基礎普遍較差,底子較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不高,他們自我約束能力很弱, 因此在課堂上很難認真聽講, 在實習中也很難專心投入,但是他們獨立意識與自我表現(xiàn)的欲望卻很強,在處理集體和個人的關系問題上,他們更多的是傾向于個人利益。初高中階段是學生生理成熟和心理成熟的發(fā)展過渡階段,處于這一階段的技校生也有很明顯的特征,尤其表現(xiàn)在心理成熟明顯滯后于生理成熟, 對學生生活中許多問題的處理表現(xiàn)出易沖動、是非辨別能力弱、想法固執(zhí)、單一等特征。班主任是學校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領導者、教育者,學生生活的導師、道德的引路人。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素質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與班主任密切相關。鑒于此,在技校班級管理工作中,教師要以自己的行動給學生做出表率, 樹立其在全班同學中的威信。
二、以身作則的涵義
“以身作則”的意思是:以自己的行動做出榜樣。教師不僅運用語言去傳授知識,而且用自己的靈魂去塑造靈魂。這種影響和教育是無形的、深刻的、長久的,“言傳”“身教”是教師勞動的顯著特點。教育家陶行知說:“要學生做的事,教職員躬親共做;要學生學的知識,教職員躬親共學;要學生守的規(guī)則,教職員躬親共守?!彼钚牛@“三躬”方法是真正的教育。
三、以身作則是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
要想讓學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作為班主任就應該以身作則。要求學生做到,自己就必須首先做到,并且比學生做得更好;要求學生不做,自己就必須首先不做。這樣進行教育工作,才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技校生雖然心智、行為習慣都不成熟,但是可塑性是很大的。老師是學生思想的感染源和模仿對象,尤其是與他們朝夕相處的班主任老師。他們的一舉一動甚至是一言一行都會在學生的心靈留下深刻的印痕。如果班主任舉止大方,說話文雅,嚴格守時,果斷公正,一視同仁,工作認真,有高度的責任感和事業(yè)心,往往會對學生的言行舉止以及學習態(tài)度起到潛移默化的積極作用。學生往往會自覺守紀,認真完成各項任務。常常會發(fā)生這種有趣的現(xiàn)象,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的老師帶出來的學生也多是很懂禮儀的,而言語粗俗的老師帶出來的學生的脾氣也會暴躁些。
四、以身作則是樹立教師威信的基礎
教師需要在學生中享有崇高的威信,才能達到教育的最佳效果。中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是提倡“以身作則”的先驅,他特別注重以身作則的作用,強調(diào)以人格感化學生,傾其一生實踐著以身作則的教育理念。教師是傳授知識給學生的“經(jīng)師”,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人師”?!叭藥煛北旧砭褪且徊炕畹慕炭茣?,是學生心中最完美的榜樣。教師榜樣的教育力量是以直覺的、形象的、具體的形式非常自然地作用于學生,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潛移默化的陶冶。
技校學生的性格特點存在一些缺陷,但他們擁有敏銳的眼睛,會觀察老師尤其是班主任的言行舉止、思想品德甚至興趣愛好等,并以此效仿,因此班主任教師必須演繹律己、以身作則,既重言教,更要注意身教。比如學生在打掃清潔時有幾處沒有打掃干凈,班主任應該主動幫助打掃而且及時指出;講臺上有臟東西,班主任應該隨手清理掉;地上有廢紙,班主任應該親自拾起來等等。只有這樣,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教師就是一面鏡子,時刻要以自己的言行去教育學生、感化學生,并成為學生的楷模和學習的典范。
教師是根,學生是葉,根深才能葉茂。教師是源,學生是流,源遠才能流長。教育是一項傳播的工作,只有負責傳播知識道理的教師起到以身作則的表率作用,才能保證教育教學質量,才能培養(yǎng)一代代優(yōu)秀人才,桃李滿天下。
參考文獻:
[1]趙寶軍,王萍.談教師的以身作則與率先垂范[J].吉林教育,2004(Z1).
[2]蔚魯靜,王忠成.試論“以身作則,為人師表”[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3(11).
(作者單位:杭州市輕工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