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興
【摘要】“想說愛你不容易”,是許多中學生在學習詩詞時的真實感受。如何培養(yǎng)中學生感悟詩詞、鑒賞詩詞的能力,一直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筆者嘗試用朗誦和鑒賞相結合的詩詞教學模式來提高學生學習詩詞的興趣,讓學生認識到朗誦是建立在充分理解文字作品的基礎上結合相應的朗誦技巧,來完善地表達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種語言藝術,從而引導學生通過反復揣摩詩詞內涵、感悟詩詞情感來逐步提高朗誦詩詞的能力,并且讓學生在充分地朗誦中加深對詩詞的理解和鑒賞,以達到“用理解提升朗誦,以朗誦加深鑒賞”的教學效果和實現(xiàn)讓學生愿意去親近詩詞、鑒賞詩詞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朗誦;鑒賞;詩詞;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單一的鑒賞或者朗誦都不能代替詩詞教學的全部。講解分析詩詞和朗誦詩詞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只講解不朗誦,學生難知詩中味;只朗誦不分析,學生難以深入理解詩歌的內容及情感。筆者認為朗誦詩歌和鑒賞詩歌的結合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來實施:
一、初步感知定語速
“初步感知定語速”就是讓學生在初步理解詩歌大概內容的基礎上來確定朗誦整首詩歌語速的快慢。朗誦沉郁、凄涼的句子時,語速可適當放慢;朗誦感情熱烈、氣氛緊張、歡樂愉快的句子時,語速加快。
例如指導學生朗誦杜甫的《登高》和《客至》時,讓學生首先思考應該分別以怎樣的語速去朗誦這兩首詩,學生為了能夠準確地把握朗誦這兩首詩的語速,就要去理解這兩首詩的內容大意,在學生初步了解《登高》這首詩是在描寫蕭瑟悲涼的秋景,而《客至》這首詩是在抒發(fā)作者等待貴客將至的欣喜后,學生就能夠知道應該以怎樣的語速去分別朗誦這兩首詩歌了。
在確定朗誦整首詩的語速之后,教師還要讓學生明白在朗誦整首詩時的語速并不是僵化機械的,朗誦詩歌的語速可以是以慢為主或以快為主,其中有快有慢,快慢相對,快中顯慢或慢中顯快,才能朗誦出詩歌節(jié)奏的變化,體現(xiàn)詩歌的音樂美。
二、揣摩詞語知輕重
“揣摩詞語知輕重”的“輕重”就是指朗誦時要知道哪些詞語要重讀,哪些詞語要輕讀。重讀也稱之為重音,重音分為邏輯重音和感情重音,邏輯重音是指根據語句意思變化而確定的重音,感情重音是指根據語句感情變化而確定的重音。
仔細揣摩詩歌每個詞語的語意,認真體會詞語流露的情感。有的重讀,有的輕讀,輕重結合,把握得當,才能將詩歌讀得生動悅耳。并且朗誦詩歌時,除了根據詞意不同來判斷朗誦時語音的輕重外,結合詩歌的特點,有些詞語也可以作為重讀的關注對象,例如詩歌中和“仄聲字”“意象”以及“煉字手法”等相關的詞語。
三、體會情感定升降
“體會情感定升降”的“升降”就是指朗誦詩句的語調,語調是根據表示的語氣和感情態(tài)度的不同來劃分的,因此朗誦詩歌時就需要深入理解每個句子的內涵和情感來確定每個句子時的高低升降。例如表示疑問、憤怒、驚奇、命令、號召等情感語氣以及抒發(fā)對美好事物的渴望等情感的句子,朗誦時要使用升調,即前低后高;表示肯定、沉重、感嘆、請求等語氣情感的句子,朗誦時要使用降調,即前高后低。
例如朗誦《虞美人》最后兩句時,朗誦“問君能有幾多愁”就要使用升調,朗誦“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就要使用降調,而朗誦《虞美人》結尾處,正是通過語調一升一降的鮮明對比,朗誦者才能把作者那份如江水一般無窮無盡、洶涌澎湃的愁恰如其分地展現(xiàn)出來。
四、結合手法促朗誦
“結合手法促朗誦”就是指在分析詩歌表現(xiàn)手法的基礎上,把詩歌表現(xiàn)手法與朗誦技巧結合起來,以促進朗誦水平提高的一種方法。
長期以來,分析詩歌的表現(xiàn)手法都是在鑒賞詩歌時涉及的,其實,研究詩歌的表現(xiàn)手法對詩歌的朗誦也是有所幫助的,它可以幫助朗誦者更加細膩地朗誦出詩歌內涵的特點,更加充分地體現(xiàn)出詩歌內在的情感。
例如《虞美人》的開頭“春花秋月何時了”就運用了以樂景襯悲情的表現(xiàn)手法,而朗誦這句詩時,就可以結合語調中的“曲調”先升后降的技巧來朗誦,即朗誦“春花秋月”這個表現(xiàn)事物美好特點的詞語時使用升調,而朗誦抒發(fā)內心悲愁的“何時了”時就使用降調,再加之以重讀“春花秋月”和輕讀“何時了”輕重對比的處理,讓朗誦者通過語調升降、語音輕重的鮮明對比,來體現(xiàn)出“以樂景襯悲情”這一表現(xiàn)手法的特點,就能夠把作者李煜的亡國之恨、往事之嘆、思鄉(xiāng)之苦的復雜情感細膩而又充分地朗誦出來。
五、精讀名句奏華彩
朗誦和音樂這兩門藝術往往是相通的,例如一首鋼琴曲總會有幾處吸引聽眾的華彩樂段或高潮部分,同樣一個聰明的朗誦者為了把一首詩歌朗誦得扣人心弦,高潮迭起也會設計朗誦的華彩句或高潮句,而這樣的詩句往往就是這首詩歌那些描寫細膩、內容精妙、情感豐富的名句,例如《雨霖鈴》中的“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等名句,就可以作為朗誦時的華彩句或高潮句來朗誦,而朗誦者如果想把這些名句內在的情感充分地朗誦出來,同樣也要建立在認真研讀、仔細揣摩其精妙之處的基礎上才可以做到。
綜上所述,沒有充分朗誦的詩歌教學,是沒有深入感悟詩歌、鑒賞詩歌的教學,是不能充分展現(xiàn)詩歌美感的教學。我們應該讓朗誦貫穿于詩歌教學的全過程,把朗誦詩歌和鑒賞詩歌結合起來,以達到“用理解提升朗誦,以朗誦深入鑒賞” 的教學效果和實現(xiàn)提高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拉近學生與詩歌之間的距離,讓他們愿意去親近詩歌,從而實現(xiàn)鑒賞詩歌的教學目標。
(編輯:龍賢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