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宏偉
Excel作為一種表格處理的強大工具已經被廣泛認可,在學校里Excel更是進行各種成績分析的必用軟件。大家都在不斷使用不斷研究Excel。其實,如果能夠換個角度想問題,就能用我們已經掌握的看似最膚淺的知識來解決那些麻煩問題。本文講述了如何利用Excel中的IF函數(shù)來完成學校經常進行的幾種成績分析。
● 代替表面簡單實則費事的“篩選”
每年進行兩次的河北省學業(yè)水平考試,成績一旦下發(fā),學校要做的不僅是及時告知學生本人成績,更重要的是分析出每個班各科的得A、B、C及D的比率,以便根據學生的通過情況安排接下來的課表。要分析出每個班各科目A、B、C、D四個等級各有多少人,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利用篩選功能。但如果使用篩選功能,每個班10個科目,每個科目4個等級,一個班就要進行40次篩選。
如果我們使用IF函數(shù)來做,就精簡得多了。首先,將全部成績按照班級進行升序排序。然后在每個科目后面插入3列空白列(如圖1)。
將政治成績復制到本列后面新增加的3列空白列中,各科成績依次進行同樣的復制,這樣4列一模一樣的數(shù)據顯示一科成績(如圖2)。
在當前工作表后面插入一個工作表,命名為“計算”。將第一個工作表“chj”中前3列的數(shù)據復制到“計算”工作表中,再將第一個工作表“chj”中的第一行即表格的字段名復制到“計算”工作表中,也就是除了考試等級外都原位不動地復制到“計算”工作表中。這樣是為了后面的操作不會錯位。然后對字段名進行簡單的修改(如圖3)。
在D2單元格輸入公式“=IF(chj!D2="A",1,0)”,并向下拉動填充柄。在E3單元格輸入公式“=IF(chj!D2="B",1,0)”,依次類推。這樣在“政治A”列中,考生的成績?yōu)锳的顯示為1,不為A的顯示為0。同理,在“政治B”列中,考生的成績?yōu)锽的則顯示為1,不為B的則顯示為0,各列顯示如圖4所示。然后再按照班級字段進行“求和”的分類匯總即可求出各班各科各等級的人數(shù)。
● 化繁為簡,用IF函數(shù)完成計數(shù)工作
一個考生的成績排在年級前60%的可以算作優(yōu)秀,每個班的優(yōu)秀數(shù)是每次考試成績出來后大家關心的問題。在成績文件里,我們在后面插入兩個工作表,一個叫“年級排名”,另一個叫“前60%人數(shù)”。將工作表1“成績”中的考生號列、姓名列、字段名行原位不動復制到工作表2“年級排名”中和“前60%人數(shù)”中。在工作表2“年級排名”中的D2單元格輸入公式“=RANK(成績!D2,成績!D$2:D$933)”,并縱向拖動D2單元格的填充柄,這樣就得出每個考生每科的年級排名。然后橫向拖動D2單元格的填充柄,得出每個考生各科的年級排名(如圖5)。
在工作表3“前60%人數(shù)”的D2單元格輸入公式“=IF(年級排名!D2<=932*0.6,1,0)”其中932為年級參考人數(shù)。這樣成績在前60%的考生,就會標記為數(shù)值“1”,不在前60%的考生,會標記為數(shù)值“0”。然后分別向下、向右拖動填充柄,就會給每個考生的每科成績做好標記(如圖6)。
再按照“班級”分類,“求和”的匯總方式,對各科進行分類匯總,就會得出各班名次在前60%的人數(shù)分別為多少(如圖7)。
總之,Excel中可使用的函數(shù)有很多,在使用時往往是一些常用函數(shù)的使用頻率非常高,只要轉變思路,常用函數(shù)也能發(fā)揮出意想不到的功效。
endprint
Excel作為一種表格處理的強大工具已經被廣泛認可,在學校里Excel更是進行各種成績分析的必用軟件。大家都在不斷使用不斷研究Excel。其實,如果能夠換個角度想問題,就能用我們已經掌握的看似最膚淺的知識來解決那些麻煩問題。本文講述了如何利用Excel中的IF函數(shù)來完成學校經常進行的幾種成績分析。
● 代替表面簡單實則費事的“篩選”
每年進行兩次的河北省學業(yè)水平考試,成績一旦下發(fā),學校要做的不僅是及時告知學生本人成績,更重要的是分析出每個班各科的得A、B、C及D的比率,以便根據學生的通過情況安排接下來的課表。要分析出每個班各科目A、B、C、D四個等級各有多少人,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利用篩選功能。但如果使用篩選功能,每個班10個科目,每個科目4個等級,一個班就要進行40次篩選。
如果我們使用IF函數(shù)來做,就精簡得多了。首先,將全部成績按照班級進行升序排序。然后在每個科目后面插入3列空白列(如圖1)。
將政治成績復制到本列后面新增加的3列空白列中,各科成績依次進行同樣的復制,這樣4列一模一樣的數(shù)據顯示一科成績(如圖2)。
在當前工作表后面插入一個工作表,命名為“計算”。將第一個工作表“chj”中前3列的數(shù)據復制到“計算”工作表中,再將第一個工作表“chj”中的第一行即表格的字段名復制到“計算”工作表中,也就是除了考試等級外都原位不動地復制到“計算”工作表中。這樣是為了后面的操作不會錯位。然后對字段名進行簡單的修改(如圖3)。
在D2單元格輸入公式“=IF(chj!D2="A",1,0)”,并向下拉動填充柄。在E3單元格輸入公式“=IF(chj!D2="B",1,0)”,依次類推。這樣在“政治A”列中,考生的成績?yōu)锳的顯示為1,不為A的顯示為0。同理,在“政治B”列中,考生的成績?yōu)锽的則顯示為1,不為B的則顯示為0,各列顯示如圖4所示。然后再按照班級字段進行“求和”的分類匯總即可求出各班各科各等級的人數(shù)。
● 化繁為簡,用IF函數(shù)完成計數(shù)工作
一個考生的成績排在年級前60%的可以算作優(yōu)秀,每個班的優(yōu)秀數(shù)是每次考試成績出來后大家關心的問題。在成績文件里,我們在后面插入兩個工作表,一個叫“年級排名”,另一個叫“前60%人數(shù)”。將工作表1“成績”中的考生號列、姓名列、字段名行原位不動復制到工作表2“年級排名”中和“前60%人數(shù)”中。在工作表2“年級排名”中的D2單元格輸入公式“=RANK(成績!D2,成績!D$2:D$933)”,并縱向拖動D2單元格的填充柄,這樣就得出每個考生每科的年級排名。然后橫向拖動D2單元格的填充柄,得出每個考生各科的年級排名(如圖5)。
在工作表3“前60%人數(shù)”的D2單元格輸入公式“=IF(年級排名!D2<=932*0.6,1,0)”其中932為年級參考人數(shù)。這樣成績在前60%的考生,就會標記為數(shù)值“1”,不在前60%的考生,會標記為數(shù)值“0”。然后分別向下、向右拖動填充柄,就會給每個考生的每科成績做好標記(如圖6)。
再按照“班級”分類,“求和”的匯總方式,對各科進行分類匯總,就會得出各班名次在前60%的人數(shù)分別為多少(如圖7)。
總之,Excel中可使用的函數(shù)有很多,在使用時往往是一些常用函數(shù)的使用頻率非常高,只要轉變思路,常用函數(shù)也能發(fā)揮出意想不到的功效。
endprint
Excel作為一種表格處理的強大工具已經被廣泛認可,在學校里Excel更是進行各種成績分析的必用軟件。大家都在不斷使用不斷研究Excel。其實,如果能夠換個角度想問題,就能用我們已經掌握的看似最膚淺的知識來解決那些麻煩問題。本文講述了如何利用Excel中的IF函數(shù)來完成學校經常進行的幾種成績分析。
● 代替表面簡單實則費事的“篩選”
每年進行兩次的河北省學業(yè)水平考試,成績一旦下發(fā),學校要做的不僅是及時告知學生本人成績,更重要的是分析出每個班各科的得A、B、C及D的比率,以便根據學生的通過情況安排接下來的課表。要分析出每個班各科目A、B、C、D四個等級各有多少人,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利用篩選功能。但如果使用篩選功能,每個班10個科目,每個科目4個等級,一個班就要進行40次篩選。
如果我們使用IF函數(shù)來做,就精簡得多了。首先,將全部成績按照班級進行升序排序。然后在每個科目后面插入3列空白列(如圖1)。
將政治成績復制到本列后面新增加的3列空白列中,各科成績依次進行同樣的復制,這樣4列一模一樣的數(shù)據顯示一科成績(如圖2)。
在當前工作表后面插入一個工作表,命名為“計算”。將第一個工作表“chj”中前3列的數(shù)據復制到“計算”工作表中,再將第一個工作表“chj”中的第一行即表格的字段名復制到“計算”工作表中,也就是除了考試等級外都原位不動地復制到“計算”工作表中。這樣是為了后面的操作不會錯位。然后對字段名進行簡單的修改(如圖3)。
在D2單元格輸入公式“=IF(chj!D2="A",1,0)”,并向下拉動填充柄。在E3單元格輸入公式“=IF(chj!D2="B",1,0)”,依次類推。這樣在“政治A”列中,考生的成績?yōu)锳的顯示為1,不為A的顯示為0。同理,在“政治B”列中,考生的成績?yōu)锽的則顯示為1,不為B的則顯示為0,各列顯示如圖4所示。然后再按照班級字段進行“求和”的分類匯總即可求出各班各科各等級的人數(shù)。
● 化繁為簡,用IF函數(shù)完成計數(shù)工作
一個考生的成績排在年級前60%的可以算作優(yōu)秀,每個班的優(yōu)秀數(shù)是每次考試成績出來后大家關心的問題。在成績文件里,我們在后面插入兩個工作表,一個叫“年級排名”,另一個叫“前60%人數(shù)”。將工作表1“成績”中的考生號列、姓名列、字段名行原位不動復制到工作表2“年級排名”中和“前60%人數(shù)”中。在工作表2“年級排名”中的D2單元格輸入公式“=RANK(成績!D2,成績!D$2:D$933)”,并縱向拖動D2單元格的填充柄,這樣就得出每個考生每科的年級排名。然后橫向拖動D2單元格的填充柄,得出每個考生各科的年級排名(如圖5)。
在工作表3“前60%人數(shù)”的D2單元格輸入公式“=IF(年級排名!D2<=932*0.6,1,0)”其中932為年級參考人數(shù)。這樣成績在前60%的考生,就會標記為數(shù)值“1”,不在前60%的考生,會標記為數(shù)值“0”。然后分別向下、向右拖動填充柄,就會給每個考生的每科成績做好標記(如圖6)。
再按照“班級”分類,“求和”的匯總方式,對各科進行分類匯總,就會得出各班名次在前60%的人數(shù)分別為多少(如圖7)。
總之,Excel中可使用的函數(shù)有很多,在使用時往往是一些常用函數(shù)的使用頻率非常高,只要轉變思路,常用函數(shù)也能發(fā)揮出意想不到的功效。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