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杰
摘 要:探究是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的一個重要途徑,然而探究中出現的困惑影響了探究教學的開展。因此,破解探究教學中的困惑是有效開展探究教學的關鍵,作為高中生物教師,破解探究教學中的困惑應該從激發(fā)探究興趣、引入小組合作、融入信息技術、發(fā)揮教師魅力四個方面入手。
關鍵詞:高中生物 探究教學 困惑現象 破解方法
伴隨著高中生物教學改革的實施,許多一線教師開啟了探究教學的改革之路,課堂教學手段、方式的不斷更新,以“探究性”教學為引導的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但是“探究性”教學能收獲多少呢?筆者發(fā)現不少所謂的“探究教學”僅僅是一個花架子,并沒有收獲預期的成效。
一、高中生物探究教學中的主要困惑
筆者結合自身經歷以及與同仁的探討,發(fā)現高中生物探究教學的困惑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探究教學無層次
不少教師在開展探究教學的過程中,沒有將知識點的層次感展現出來。在四十分鐘的課堂上,講授的知識有一部分是基礎知識點,有一部分是難度較大的知識點,而探究教學應該應用于難度較大的知識點的教學中。有些教師不管教學內容或教學需要,將探究教學廣泛應用于所有的知識點的教學中,一些簡單的基礎性知識點也運用探究教學的方式加以滲透,就顯得探究教學無層次可言。
2.探究教學無趣味
所謂探究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通過探究教學掌握學習方法。這個過程需要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的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遇到難題,產生畏難情緒,因為這種主觀上的因素導致對探究學習失去信心和興趣,而不少教師并沒有發(fā)覺這一點,導致探究教學無趣味可言。
3.探究教學無價值
有的教師存在著“為探究而探究”的錯誤理念。比如,針對一些實驗題,通過多媒體播放就可以完整地呈現給學生,而如果學生親自實踐操作很可能會手忙腳亂。所以有些探究教學無價值可言,反而會導致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掌握不到位。
4.探究教學無收獲
有的教師很困惑,為什么探究教學開展了這么久,而學生依舊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甚至對生物學科不感興趣?這就說明針對探究教學,教師沒有進行及時的梳理、總結,在某些具體方法的引導上,還出現了錯誤。探究教學無法收獲成效,探究教學就成了一句空談。
二、破解高中生物探究教學中困惑的幾種方法
綜合上述困惑,筆者結合高中階段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從高中生物的學科角度出發(fā),認為破解上述困惑,可以試著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激發(fā)探究興趣
北宋哲學家張載曾說過:“人若志趣不遠,心不在焉,雖學無成。”也就是說,人只有在興趣的指引下,才能充分調動起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跟隨著教師所引導的思路進行探究,并能在探究過程中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試著去解決問題。在引導學生具備探究興趣的過程中,教師的導入比較重要,通過有效的課堂導入,讓課堂內容深深吸引學生的眼球。
比如,分析生物食物網的知識點時,筆者融入了一個有趣的食物鏈,以引導學生探究(見圖1)。筆者開始引導學生:這幅圖是關于某個小島生態(tài)系統食物網的簡圖。假設有人在小島中投放了一定數量的卷尾鬣蜥(主要以沙氏變色蜥和較大的地面節(jié)肢動物為食),在跟蹤調查這個生態(tài)系統時,發(fā)現沙氏變色蜥和網蜘蛛的數量變化較大(見圖2),而其他生物的數量變化較小。
筆者要求學生結合圖中的變化去探究,比如沙氏變色蜥處于第幾個營養(yǎng)等級?引入卷尾鬣蜥后,網蜘蛛數量的變化趨勢是怎樣的?沙氏變色蜥與卷尾鬣蜥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
通過類似的探究方式,學生對這樣故事性的生物題目有了一定的興趣,體會到生物是一門非常有趣的學科,通過這樣的探究,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科學理念。
2.引入小組合作
一個班級的幾十名學生,每個學生都具有自己的個性,有著自己的學習方式。對知識點的消化、理解也帶有明顯的個性色彩,所謂“揚長避短”,筆者常想,學生之間如果能夠優(yōu)勢互補就好了,他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博采眾長。而在小組合作中融入探究教學,無疑使“博采眾長”的想法成為現實。特別是針對一些探究性的實驗教學,小組合作產生的成效很明顯。
一般來說,筆者會在班級討論的時候,融入小組合作模式。比如,針對一個農業(yè)生態(tài)系統模式圖(見圖3),學生們就進行了深入的探討,我要求學生從農業(yè)生態(tài)系統模式圖中探究,看看可以得出怎樣的結論。學生們紛紛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探究。有的小組提到“微生物也能利用農作物通過光合作用儲存能量”;有的小組提到“多途徑利用農作物可提高該系統的能量利用效率”;有的小組提到“沼渣、沼液作為肥料還田,使能量能夠循環(huán)利用”;有的小組提到“沼氣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該系統的分解者”……針對他們五花八門的總結,筆者隨后又讓各個小組之間相互探討,看看大家的觀點是否都準確。很顯然,一個學生小組提到的“沼渣、沼液作為肥料還田,使能量能夠循環(huán)利用”是錯誤的,因為在這個農業(yè)生態(tài)系統中,沼液和沼渣可以實現能源的多級利用,提升該系統的能源利用率,但是沼氣池中的微生物利用的是無生命的有機物,屬于該系統中的分解者,所以不可能加以循環(huán)利用。
小組合作過程中,教師始終起到引導者的作用,教師切不可一味旁觀,而是要引導學生,成為合作課堂的串聯者。在類似的討論中,學生之間通過相互探討了解別人的思維和探究方式,實現學生之間的博采眾長,也教會了他們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
3.融入信息技術
伴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多媒體、電子白板融入課堂教學已不再是新鮮事,但是如何將信息技術融入具體的探究教學中,為探究教學“錦上添花”,這需要教師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發(fā)揮多媒體在探究教學中的優(yōu)勢——吸引學生的眼球、激活學生的思維、開闊學生的視野。
比如,在教學中開展“DNA粗提取”的相關探究活動,由于實驗課堂時間、空間、設備、材料的局限性,筆者通過多媒體呈現實驗的全過程,學生在多媒體的幫助下開展探究學習。比如,通過動態(tài)的畫面了解DNA粗提取的全過程,分成幾個步驟,需要哪些材料,學生一邊看一邊用筆記錄下來,針對不同材料和不同保存溫度對DNA提取量的影響,探究DNA檢測的多種數據和結果(如下表)。
4.發(fā)揮教師魅力
教師的個人魅力在探究性教學中有著相當大的影響,而這一點經常被很多教師忽略。我們經常聽到學生說某教師上課有意思,很喜歡上某教師的課。這樣的話我們聽過很多遍,其實說到底就是教師個人魅力發(fā)揮的積極作用。
比如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幽默的個性可以為課堂增添不少樂趣。比如在評價環(huán)節(jié),教師寬容的個性也能讓個性化的評價提高學生的自信心,而不是將對錯作為唯一的評價方式,對學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欲造成打擊。
總之,高中生物探究教學容易走進“誤區(qū)”,而要想撥開云霧見日出,需要教師與學生共同努力,讓教學課堂更有效。生物教師應該在新課標的指引下,拆去思維的“墻”,點燃探究的“燈”,共同破解高中生物探究教學中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