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紅梅
中圖分類號:G76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7-0055-01
新課程倡導教師與學生要進行溝通,了解學生的思想與需求,真正以學生為主體,關注學生身心健康,促使學生全面發(fā)展。一位著名教育家說過:“如果學生不愿意與老師真誠相見,真心交流,那么談論任何教育都是無力的?!庇纱丝梢姡瑴贤ㄊ且环N有效而合理的教育方式,還是思想與感情交流的過程,更是老師認識并了解學生、實現教育目標的重要途徑。當學生有問題時,有的教師與學生溝通了,但是效果不好或無效,究其原因是溝通方法不科學,不適合學生的心理特征,是溝通無效或效果差,那么如何與學生進行有效溝通呢?
一、教師的誠心與愛心是與學生溝通的重要條件
蘇霍姆林斯基說:“有愛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老師只有關注每一位學生,才能真正的了解學生;學生只有感覺到老師的關注時,才會把老師當做可信賴的人,并把內心向老師敞開。對于聾生,教師要用愛心接納他們,與學生進行溝通。老師在與學生交流的過程中,要讓學生感覺到你批評他是在關心他、幫助他,學生就會心生感激,溝通工作就會事半功倍。
二、教師要尊重學生才能促進溝通
教育需從溝通開始,溝通則應從尊重開始。老師要尊重學生才能有效溝通,當教師不愿意從學生的角度去考慮時,就會增加施教的難度,會使學生對教師不信任,并使其與教師的溝通處于停止狀態(tài)。在溝通過程中,老師和聾生之間應建立起平等的師生關系,使學生能夠感受教師對他的理解和尊重,提升自信感,這樣學生才會愿意與老師主動溝通。
三、教師要構建與學生平等交流與溝通的多元平臺
1.教師要抓住機會與學生溝通,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多與學生接觸,了解他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心理困惑是什么,有哪些問題等。只有真正了解學生,才能使教育有的放矢,才會使教育有成效,在業(yè)余活動中,教師要和聾生積極互動,在身心放松的環(huán)境里,師生感情特別容易溝通,教師要抓住時機與學生進行溝通,使溝通和諧有效。
2.在與學生溝通時,教師要充分利用肢體語言,一個眼神,一個微笑,一個親切地動作,這些會拉近學生與教師的距離,降低學生的逆反心理和懼怕心理,提升溝通成效。
3.教師要學會傾聽以促進溝通,與學生進行溝通要認真傾聽學生的心聲。通過傾聽,才能使學生感受平等,從而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通過傾聽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學生的想法,學生的偏激思想,從而作出正確的判斷,采取有針對性的對策教育學生,提升教育效果。
4.教師與學生交朋友更便于師生溝通,學生希望老師是他們的朋友。老師通過與學生交朋友了解學生,學生愿意把心里話講給你,能使溝通有效高效。這樣才能針對學生心理狀況實施有效的對策,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建立健全人格,發(fā)展良好性格,避免偏激行為的產生。
5.教師要了解學生的性格和心理才能進行有效溝通,只有了解學生的脾氣性格和心理才能有針對性進行溝通,溝通才有效果。
四、教師與學生進行溝通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溝通目的要明確,溝通方法要合理。溝通的目的和方法需要明確。目的確定后還要想好用什么方法溝通最有效果,這樣談話就會更有針對性,就更能強化教育的效果。
2.要注意溝通的場合與時機。師生溝通要注意雙方的情緒,不要因個人原因使溝通結果不盡人意。同時,溝通場合要盡量選在安靜人少的地方,使學生能放松下來,真誠溝通。
3.教師要會用幽默的方式進行溝通。學生都喜歡和幽默的老師進行溝通。同樣的一句話,聰明的老師就會用學生習慣的語言風格說出來,這樣既能博人一笑,又使印象深刻,提升教師在學生心中的形象,可以更好的溝通,所以教師要提升自己的語言藝術和文學素養(yǎng)。
4.要掌握和學生溝通時的分寸。教師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個性以及談話時學生的情緒,談話時要掌握分寸,因人而異,因事而異,不要一刀切,要找到問題關鍵處與學生交談,談話不在多,關鍵是要使學生樂于接受并樂于改正,提高溝通效果。
總之,教師要關心學生,關注學生的各方面問題,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教育成功的關鍵。只有與學生充分溝通,掌握有效的溝通方法,才能深入了解學生,使溝通有效,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fā)展。
(責任編輯 全 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