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志堅
【摘要】 本文試圖從誦讀法在文言文教學中的實踐誤區(qū)入手,通過分析其意義、做法等,期望達到在文言教學中大力提倡運用誦讀法的目的。
【關鍵詞】 文言文教學 誦讀法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4)01-051-02
一、誤區(qū)、解析、意義
1. 誦讀法教文言文的兩個誤區(qū)
文言文是古代漢語的一種書面語言,它由于年代久遠導致難懂。于是許多教師為了讓學生理解文言文,往往把大部分時間用在了對文言文字詞的疏導上,對語法知識點的細究、探討之中,要求學生把一些文言文的實詞、虛詞的用法和含義背下來,甚至有的老師還要求學生背誦譯文,以為只要記住了這些,便學會了文言文。這樣,學生的主要精力就會集中在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上,而把誦讀課文本身排在次要的地位,看成是一種額外的負擔。就算是去誦讀卻早已是未“誦”先“厭”。這樣看來,誦讀對文言文教學便無多大意義。
另外一種截然不同的做法便是“以誦代講”,在文言文教學時,教師以為誦讀可以解決一切問題,放任學生漫無目的的誦讀,要學生自己體會,課堂可能會熱熱鬧鬧,點子也會層出不窮,但學生對文言文仍是一竅不通,而且大多患有“考后遺忘癥”。
以上兩種做法“粗暴”地割裂了誦讀與文言文教學之間的聯(lián)系,這樣做不但會使學生喪失學習的興趣,而且對于提高文言文的自學能力毫無作用。究其根本原因便是未真正領會誦讀的要求。
2. 誦讀解析
其實,誦讀作為我國傳統(tǒng)的一種教學方法,它有更深的含義,宋代朱熹在《朱子蒙童須知,讀書寫文字》中說“詳緩看書,仔細分明讀之。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要多誦數遍,自然上口,久遠不忘。古人云,讀書千遍,其義自現(xiàn)。謂熟讀而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余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散漫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敝熳拥倪@段話不但對誦讀的質量提了較高要求,尤其提出了“讀書三到”“心到最急”是對后人誦讀有指導意義的誦讀精髓。這何嘗不是一種解析。
3. 誦讀意義
我們還是先了解誦讀法的意義吧。
(1)誦讀能喚起美感、引發(fā)興趣
前蘇聯(lián)教育家巴班斯基曾指出:“有的教師上課非常努力,但達不到應有的效果。而另一些教師好像并沒有特別努力,但得到了預期的效果。這是因為后者的教學和教育活動都符合學生心理,很協(xié)調,一切活動都考慮學生的長處和短處,考慮到他們的興趣。”這就告訴我們,后者教法能激起學生美感而引發(fā)學習興趣。文言文采用誦讀法教學也正是符合學生心理,激起美感從而引發(fā)學習興趣。
新編語文教材上的文言文都是文質優(yōu)美、人文性強的好文章。教師通過聲情并茂的誦讀,把文中意境和神韻先聲奪人地渲染給學生,開啟學生的心扉,將其率先帶入特定的境界,師生共同營造一種情感上的“和諧共振”,一種“可意會而不可言傳”的情境,為誦讀作好情感上的準備。同時,對誦讀的要求也不宜太苛刻,讓學生在誦讀前沒有什么思想包袱,誦讀的整個過程始終處于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此外,誦讀時也可選擇一些意境接近的樂曲來播放,在音樂的配合下誦讀,可大大地擴展想象的范圍,提高悟性,觸發(fā)靈感,凈化情緒,塑造良好的情境。還能強化學生的“角色”意識,增強誦讀效果。同時通過學生的誦讀,逐漸品味文中獨特意境美,激發(fā)美感而引發(fā)學生對文本的學習興趣。在美感作用下,學生怎會沒有學習課文的興趣呢?教師誦讀課文后,就是對學生不作任何要求,學生也會自覺地去讀注解、讀課文,弄清字句等。這樣的教學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誦讀能鍛造想象、激發(fā)創(chuàng)造
語文教材大多都是文質兼美的文章。文章中繪聲繪色的人物描寫、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jié),都對學生有很大的感染力,都熔鑄著作者十分豐富的想象。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根據生動形象的文字描繪,通過聲情并茂地誦讀和生動形象地描述,從而誘發(fā)學生的再造想象,在頭腦中喚起與詞語相關聯(lián)的表象,并按照作者的描述進行表象組合,以產生豐富的想象和深刻的體驗,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這樣做既可引導學生深入領會課文內容,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力。
(3)誦讀能增強語感,提高表達
文言文的語言習慣雖然離我們現(xiàn)代語言習慣很遠,但它畢竟是那個時代凝練的概括性強的語言,何況現(xiàn)代漢語語言是對古漢語語言的繼承和發(fā)展,它們之間有不可割斷的血緣關系,甚至現(xiàn)代漢語語言還有直接保留的古代語言,可以說文言文是培養(yǎng)語感、進行語感訓練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的好材料。文言文誦讀教學則是培養(yǎng)語感,進行語感訓練,提高表達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徑。用高低、強弱、緩急長短的語調,把文章中的神情理趣,通過誦讀表達出來,完全可以使學生如臨其境,提高對語言的感受能力。
(4)誦讀能幫助學生體會內容、把握感情
文言文的語言很講究語氣、語調、語勢、語感,抑揚頓挫、輕重緩急。如果不誦讀,很難把握作品中應有的感情、特色。因此對文言作品必須通過誦讀將無聲的語言變成有感情的聲音,使它充滿活力,跳躍著生命,從而使學生從內容、感情、特色全面地體會作品。
總之,誦讀法作為文言文教學的主要方法,不僅需要觀念和習慣的改變,更要求教師本身具有相對扎實的誦讀基本功。在文言文教學過程中,只有對課文反復誦讀,才能讓文言文中無聲語言變成聲情并茂的語言藝術。對課文的美產生審美體驗,才能激發(fā)學生的想象,才能培養(yǎng)語感,提高表達能力,才能使學生體會課文內容、感情、特色。
二、環(huán)節(jié)、目的、形式
1. 多樣形式
(1)誦讀時間的制定
每天誦讀做到三個“十”,即每天課前十分鐘進行誦讀,午讀十分鐘,晚上誦讀十分鐘。
(2)誦讀形式多樣
或老師范讀,帶讀,引讀;或分學習小組、男聲齊誦、女聲齊誦、男女聲輪流誦、男女聲合誦、獨誦與合誦的結合,根據作品的特點,靈活地加以運用,可起到如同交響樂般的奇妙效果。
(3)配樂讀
準備與朗讀作品相和諧的音樂或唱誦視頻,營造音響氛圍進行配樂朗讀?;蚩旎蚵?,或吟或唱,或接龍,或默讀,或當場試背,或提問征答,都可以。
(4)誦讀內容循序漸進
讀準——讀熟——讀美。主要是讀出詩歌的韻味。
讀了幾遍后,部分學生能達到背誦程度,學起來較輕松?!耙徽率樽x,一句十回吟”,聲情并茂地反復誦讀,體會文言文的博大精深,內涵深刻,意存高遠。
2. 不同環(huán)節(jié)、不同目的
要把誦讀訓練的過程變成對文章或作品深入理解的過程,要把誦讀與其它基礎訓練緊密結合起來,具體做法如下:
(1)在通讀環(huán)節(jié)中正字正音
即在新課之前,讓學生先預習,自由通讀全文,并要求每一位學生均要朗讀出聲,就這一點要求不能太高,只是對文章有一個感性的認識,把所有難字字音弄清即可。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除了適當講解一些漢字的造字法等常識和告訴學生查閱工具書的方法并督促學生勤查工具書以外,還要適當地編一些練習,讓學生出聲誦讀,在誦讀中辨析字形和字音。
(2)在跟讀環(huán)節(jié)解決句讀
跟讀是指教師在導入新課,講授相關文學常識及背景知識后,學生仔細聽教師范讀或課文錄音,然后讓學生自己體會其中的語速、停頓、字詞讀音等,再請學生仿照教師的讀法或錄音范讀進行朗讀。這一點需要注意的就是教師的指導糾正。
例如,對“廣(指李廣)為人長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這句,初讀時可能出現(xiàn)兩種情況:A. “廣為人,長(zhang)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意思是“李廣是人卻長著猿猴的胳膊,他善于射箭是他的天性”。B. “廣為人長(chang),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意思是“李廣身材高大,胳膊像猿猴的胳膊(那樣粗壯),他善于射箭是他的天性”。經過這種讀法的比較,學生明白第二種讀法第二種斷句才是正確的。
(3)在析讀環(huán)節(jié)解決詞義
首先,讓學生對照課文注釋朗讀課文,或在老師幫助下,試著理解文章中每一句的意思,然后再讓學生避開注釋再次朗讀,體會在沒有注釋的情況下自己是否已經能理解句意,如果某些句子還不能理解就再去朗讀看注釋,如此反復幾遍,就會很快達到朗讀的效果并能理解文意。
在誦讀中可以運用重音辨析詞義。重音運用得不同也往往表現(xiàn)對詞義的理解不同。
例如《游褒禪山》第二段中記游華山的經過中有“其下平曠,有泉側出,而記游者甚眾”一句,其中“記游者甚眾”有兩種讀法:A. 把重音落在“記”上可以理解為“記載(此處)游客很多”;B. 把重音落在“者”上可以理解為“題字留念的人很多”。通過帶著問題誦讀,在后面的文章中又發(fā)現(xiàn)了“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的句子故明白前面當是和此處作對比,那么第二種讀法是正確的?!坝浻巍笔侵冈诙幢谏项}詩留念,合起來是在修飾“人”。
在誦讀中可以體察語氣。用語言表達思想感情總是帶著語氣的。學習文言文不能只停留在字面的理解上,還要仔細體察文章的語氣。通過體察語氣,進一步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而語氣是表現(xiàn)在聲音上的,這就要靠誦讀來揣摩。在誦讀中,由于讀法不同,語氣不同,表現(xiàn)出的思想感情大不相同。例如,《岳陽樓記》中,“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笨梢杂袃煞N讀法:A. 前句作重音處理語調高昂。B. 后句作重音,氣勢加強。顯然,結合作者寫作時的處境和其胸襟,政治理想而言,后者更能顯露他不計個人得失,心懷天下的寬廣胸襟和遠大抱負。
(4)在賞讀環(huán)節(jié)解決文意
即在熟讀的基礎上讓學生邊讀邊欣賞課文,在讀的過程中,要注意體會作者的用詞造句及蘊涵的深刻含義。
在誦讀中梳理層次。文言文本來是不分段落的,但作者行文卻是有思路有層次的,學習文言文必須把層次理清楚,才能很好的理解全文的內容,而梳理層次也是一種重要的文言閱讀能力。要提高這種能力,除了學一點詞語的承接、句意的傳遞、前后的呼應、段落的聯(lián)系等關于文章的篇章知識外,還要結合誦讀從語氣和語意上探尋文章的脈絡。
在誦讀中探究。文言文語言的特色。如音韻的鏗鏘,語言的含蓄和豐富,表達方式的靈活等等,大都是宜于“意”會而不宜于“言傳”的。而意會不能光靠眼睛看,還要反復吟誦,要在吟誦之中心領神會從而提高文學鑒賞能力。文言文講究音韻的,特別是駢文,上下聯(lián)平仄相對,富于音樂美。誦讀時要把抑揚頓挫讀出來。由于種種原因,文言文中有時不直接講出自己的意思,而措辭婉曲。如《岳陽樓記》中有“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一句,這里的“居廟堂之高”實際上指的是受重用在朝為官;“處江湖之遠”實際是指遭貶謫在野賦閑。采用這種委婉的說法,使語言具有一種含蓄的美。這也要在反復的誦讀中加以揣摩。
(5)在誦讀環(huán)節(jié)達到背誦目的
這一步應該成為不可或缺的部分,不要只是如課本規(guī)定那樣,而要大力加強。采用多樣形式引導學生在朗朗書聲里愉快體會文言文的無窮魅力。
文言文教學必定使離不開誦讀的,筆者認為:要充分發(fā)揮誦讀法這匹千里馬的潛力,教師要真正認識到誦讀法的精髓與作用,把誦讀融入文言文學習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這樣我們的文言文教學就一定會使學生由厭學變成愛學,文言文這塊教學園地一定會開出燦爛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