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夏雜·扎西堅參原著劉勇譯注的《藏族雍仲本教史妙語寶庫》,2012年12月由民族出版社出版發(fā)行。這是第一部關于本教歷史的譯著,填補了本教研究的空白。
由國內外普遍接受的“本教即藏族原始宗教”和“本教即藏族薩滿教”的錯誤觀點說明,本教研究的學術水平有待提高、學術的社會影響還有待擴大。翻譯介紹一些具有代表性、權威性的本教歷史著作,揭開本教歷史的神秘面紗,拓寬本教歷史研究的學術視野就很有價值。
《藏族雍仲本教史妙語寶庫》即是“五寶庫”中的最重要的一部經典,全書共七章、四十余萬字,涉及藏、漢、印度和大食等地的近百位歷史人物、兩百多處教法圣地和寺院、引用和提及近三百部本教經典的內容和名稱。第一章所化世間內情外器的形成。按照本教的宇宙觀和歷史觀,描述了宇宙特別是贍部洲、本教發(fā)源地大食沃木嶺的形成以及諸本教教祖出現(xiàn)的世系。第二章分說能化“大覺悟者”的出現(xiàn)。按照本教的時空觀,描述了賢劫千佛出現(xiàn)的情形、特別是教祖辛饒米沃且降生、完成十二圣行的情形,并對一些邪見進行了駁斥。第三章詳說秘咒的出現(xiàn)。敘述了教祖三身宣說秘咒教法的情形,密法在天龍人三地情形。第四章本教核心護法國王、法主諸辛的世系。對印度、吐蕃、內地、西夏、突厥等地王系、諸辛的世系做了敘述。第五章總說本教由沃木嶺向各地,尤其是藏地的傳播。對本教法在沃木嶺、象雄、印度、吐蕃、漢地傳播進行了敘述。第六章在吐蕃歷朝本教盛衰狀況。本章對吐蕃歷代贊普時期,特別是松贊干布、赤松德贊等時期的滅本情況作了詳細敘述。有很多不同于佛教歷史文本的重要史料。第七章分說后來教語、伏藏法的興盛情形。對本教后弘期的歷史進行了詳細敘述,其中記述了87處伏藏法圣地、掘藏師身世以及教法目錄,具有較高的史學價值,是研究本教與佛教尼瑪派關系的重要資料。本書是典型的本教歷史文本,其史料的占有、敘述的方式都有代表性,是我們研究本教歷史、宗教歷史文本的范本??傊?,本書系統(tǒng)地重構了本教的文本歷史和佛本關系史,是本教歷史上距今時間最近的公認的里程碑似的歷史學巨著,是我們了解和研究本教文本歷史、歷史發(fā)生過程的范本,具有很高的宗教學、歷史學研究價值。
第一,本書的最大特點是以“一體多元”“和而不同”的精神境界,將大食、象雄、印度、藏地、內地、西夏的宗教納入了大本教的文本歷史體系之中,在強調一體的同時,調和了不同的矛盾,構擬了一個“美美共美”“各美其美”的經院本教文本歷史體系,成為本教在其后的發(fā)展過程中與其它宗教文明和諧共存的重要理論依據(jù)。這些經驗,對于我們看待和處理民族問題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第二,本教史的介紹和研究,可以矯正藏族文化佛教一元化的觀念,強化藏族文化,尤其是藏族宗教構成的多元化的意識,對于藏族宗教中佛教獨尊的現(xiàn)狀有一定的制衡作用。由于佛教的長期影響,不論在民間世俗社會還是經院社會,逐步形成了藏族文化即佛教文化、藏族宗教即佛教的觀念,佛教似乎成為了民族的唯一重要身份特征。重視本教的研究,強調藏族宗教構成的多元化概念和佛教亦為藏族社會發(fā)展的歷史產物的觀點,有助于我們認清藏族民族身份特征與佛教之間的關系,有助于促進藏漢民族的平等、團結和藏區(qū)的穩(wěn)定與發(fā)展。
第三,對于現(xiàn)有的本教信徒是一種重視和關懷。長期以來,本教一直受到佛教的排擠和打壓,本教的信徒也未受到足夠的重視。本教歷史的介紹和研究,一方面可以使外界更多地認識和了解本教、本教信徒及其社區(qū)的文化,另一方面也可以為地方政府有針對性地制定本教管理政策、辦法提供依據(jù)。
作者簡介:斯農平措(1966-),藏族,西南民族大學西南民族研究院教授。研究方向:宗教、歷史。四川 成都 61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