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習平
摘要:教師的備課是一項經(jīng)常性的細致工作。備課質量的高低是教學活動能否取得成敗的先決條件,筆者根據(jù)三十多年的一線教學實踐活動深刻體會到要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就必須深入扎實地備好課。本文主要探究了初中化學的備課方法,旨在和同仁分享。
關鍵詞:初中化學;課堂教學;備課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09-0004
教師的備課是一項經(jīng)常性的細致工作。備課質量的高低是教學活動能否取得成敗的先決條件,筆者根據(jù)三十多年的一線教學實踐活動深刻體會到要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就必須深入扎實地備好課。備課一般分為學期備課、單元備課和課時備課三種,無論采用那種方式備課都得深鉆細研教材,掌握好教材的內延和外涵,才能夠比較現(xiàn)客觀地寫出切合實際的較高水平的教學方案,用以約束課堂教學,指導課堂教學,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而教師備好課的關鍵是鉆研教材、了解學生和選用教學方法。
一、鉆研教材
在新學年開始時,教師要研究所任學科的教學大綱,明確教學目標、任務 ,全讀教材,熟悉教材編排意圖。了解有關學科的教學情況。在單元備課和課時備課時,教師要研究每一課題內容,找出重點,難點和關鍵,尋求突破點,教師只有對教材了如指掌,才能發(fā)揮教學的思想性和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作用,只有吃透所教課程的教材內容,對內容有一個深刻的理解,教學起來,才有力量,有感情。
吃透教材并不是背誦教材或機械地反映教材,而是把教材重點與難點,主干與技葉,精髓與血肉進行琢磨、消化、吸收,經(jīng)過大腦的加工提練,把知識的精華凝聚出來,使之成為最有營養(yǎng)的“知識精丸”。在課堂教學上對學生引導,探究、釋疑解惑,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形成自覺地吸收“知識精丸”,并把知識轉化為自己的能力,達到教學效果。
教師鉆研教材越深透,才能胸有成竹、靈活自如地把課上好,才能在課堂教學中深入淺出地舉出各種生動有趣的實例,學生接受知識才不會感到枯燥無味,所付出的勞動時間也才會越少。教師鉆研教材還要深入挖掘教材中能發(fā)揮學生智力的有利因素,以便在知識教學活動中,有計劃地發(fā)展學生智力。
二、了解學生
課堂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即以學生為中心,學生的自然興趣是提高學習情緒的內部動力。古人云:“教人未見意趣,必不樂學”。學生對某一學科的愛好與鉆研,往往是以興趣開始的。教師備課時應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深入了解學生,考慮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擬定出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
要想使學生能夠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必須以學生實際出發(fā),了解學生實際知識基礎、思想狀態(tài)、認識能力,了解他們已掌握的知識范疇和技能質量,預料他們接受知識會有什么困難,預料他們在學習新知識時將采取什么態(tài)度,也要了解學生的學習方法和習慣,還要預料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和學習較差的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會產(chǎn)生什么問題,針對學生這些情況,有的放矢地設計具體教學方案。然后,恰當?shù)剡\用就能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并在他們各自的基礎上得到提高和發(fā)展。
教師備課的時候,如果只考慮自己怎樣傳授教材內容,不考慮學生能否接受。那么,即使吃透教材,有了一個精心設計方案,也不過像教師用一雙精制的鞋在學生中找腳,這樣的鞋是很難符合學習需要的。照這樣用不熟悉學生而設計的教案進行教學,也很難符合學生的實際,學生受益必將很小。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衡量教師教的最終效果,不是只看教師教了多少,而是看學生學了多少?!秾W記》中說:“知其心,然能救其失也。”教師必須了解學生各種思想狀態(tài),然后才能糾正他們的缺點,彌補他們的不足,教師備課如果不了解教育的對象,即使吃透教材,也很難設計出最佳教學方案,教學要有一定的深度和難度。而這深度和難度是學生經(jīng)過努力可以達到的。拿課堂提問來說,有人用學生摘蘋果作了三個生動比喻,第一種學生站在地上就摘著了蘋果,第二種學生跳起來也摘不著蘋果,第三種學生跳起來摘著了蘋果,教師的提問如為第三種,讓學生摘著蘋果而且是“跳起來”摘著的,那提問的藝術是十分高超的,能激發(fā)學生思維達到提問目的。在教學中沒有一定的深度,就沒有提高質量,沒有相應的難度,就失去了學習的動力。但只有了解學生,熟悉學生才能掌握教學深度的深淺和相應難度的程度,才可能因材施教,根據(jù)學生學習的需要設計最佳教學方案。
三、方法探究
教學方法是由教學任務和教學內容所決定的。在初中化學教學中一般可采用的方法有:講解、問答、演示實驗、邊講邊實驗、學生實驗設計、啟發(fā)引導、合作探究、參觀工廠或者展覽等。教師無論采用哪種教法都應從實際出發(fā),高度重視教師是主導作用,學生是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墩撜Z》云:“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憤就是積極思維而又沒有搞通時的心理狀態(tài)。悱是整合思維,準備表達而又遇到困難時的心理狀態(tài)。“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就是說,必須使受教育者先發(fā)生困難,有了求知的欲望,然后去探究。學生處于憤悱狀態(tài)時,有較高的學習新知識的熱情和渴望,求知的強烈思維活動。趁此時機進行引導點撥,會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因而,教師在采用教學方法時,應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力爭使學生處于憤悱狀態(tài)。
實驗是化學教學的一種重要方法,實驗可以在教學各個過程中進行。為了使學生獲得學習教材知識時得到所必學的感性知識,可以在學習教材理論知識之前進行實驗,也可以在學習教材理論知識后進行實驗。在實驗的形式上,以邊教邊實驗和設計實驗兩種形式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智力。教師在探索實驗教學時,應當考慮在進行實驗之前,教師怎樣激發(fā)學生憤悱狀態(tài)?怎樣具體操演、探究和點撥?實驗之后,如何檢驗實驗結果,實驗報告的撰寫等,并詳細地寫在教案上。在學生獨立思考能力不斷提高的基礎上,不斷培養(yǎng)他們自行設計一些簡單的化學實驗,以開發(fā)學生的智力。
教案是教師在授課前事先想象,體驗教學活動和實際情況下擬定的。課堂教學活動很難預料,在課堂上,只要有機會(下轉第6頁)(上接第4頁)使學生獲得更重要的知識,更大的能力,學生活動更主動活潑,教師隨時可以改變原來的教學方案。
同一教學活動采用哪種教學方法效果更好,要通過實踐驗證,萬能的教學方法是沒有的。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優(yōu)秀的劇本,演員怎樣在舞臺上演的有神有色,關鍵是看演員對劇本的悟性,對角色的體驗,精湛的表演和舞臺設計的藝術。同樣,一份好的教案,教師如何借助它,駕馭課堂,指導課堂教學,把書本知識變成學生現(xiàn)有知識,這就看教師在研究教材,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所采用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藝術。
當前科學技術飛躍發(fā)展,需要更多的高科技人才。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不但要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向學生傳授知識和發(fā)展學生智力都要通過教學過程來實現(xiàn)。從教學角度來看,知識的傳授是教學過程中的首要任務,發(fā)展智力必須寓于知識的傳授中。但知識并不能在積累中自發(fā)的發(fā)展,教師必須在深入挖掘教材中開發(fā)學生的智力,選用適當?shù)慕虒W方法,把發(fā)展智力的任務引入教學目標。變“先生講、學生聽、滿堂灌”為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合作探究式,變“要我學”的被動接受為“我要學”主動獲取,變模仿式學為發(fā)現(xiàn)式學。使受教育者以新的姿態(tài)獲取新知識,進一步加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才能把智力的發(fā)展寓于知識的傳授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教無定法,無論采取哪種教法,都要從實際出發(fā),以教材、教情、學情、學生為中心,力爭使受教育者獲取知識,發(fā)展思維,這樣的教法就是好教法。
(作者單位:湖北省公安縣埠河中學 43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