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5年實行的股權分置改革賦予了市值管理新的含義;2014年5月,新“國九條”首次提出鼓勵建立市值管理制度,市值管理問題愈加重要。本文對國內外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相關文獻進行了分類梳理,指出了現(xiàn)有研究的不足,為進一步深入研究市值管理提供了參考方向。
【關鍵詞】市值管理 研究框架 績效指標 評價體系
市值管理是指在遵循資本市場客觀運行規(guī)律和環(huán)境的基礎上,股東和上市公司綜合運用多種有效合規(guī)的方法使市值運行保持在預期軌道內,實現(xiàn)價值創(chuàng)造最大化和股東收益最大化。5月9日,新“國九條”首次提出要鼓勵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5月19日,肖鋼在學習貫徹新“國九條”會議上明確強調,抓緊研究推出市值管理制度。因此,無論是政策、工具,還是上市公司意識層面,市值管理問題都值得深入研究。本文綜述了國內外市值管理的主要文獻,并提出了進一步研究方向。
一、國外文獻綜述
20世紀80年代,西方國家興起了價值管理理論,上市公司開始改變經營管理模式,以價值理念為基礎的經營理念不斷完善,價值管理成為市值管理的理論基礎。
20世紀初Fisher提出了資本價值理論。Modigliani、Miller (1985)提出的MM理論認為市場價值與資本結構無關。湯姆·科普蘭、蒂姆·科勒(1998)用折現(xiàn)逾期現(xiàn)金流量的現(xiàn)值表示企業(yè)價值。Copeland(2002)提出了價值管理應用模型。楊紫燕、曲向軍(2003)認為價值管理的核心是投資管理、資源配置、績效管理、企業(yè)變革、戰(zhàn)略目標、預算、投資者關系管理等。丁君鳳等(2004)強調了內在價值與外部環(huán)境的統(tǒng)一,認為價值管理由價值評估、治理優(yōu)化、戰(zhàn)略設計、構建組成。徐穎濤、陳集立(2007)提出了價值管理的隱性因素和顯性因素,隱性因素包括資本結構與成本、盈利能力、盈余政策等,顯性因素包括企業(yè)各類有形、無形資源。徐麗霞(2012)提出以企業(yè)價值最大化為并購目標可提高并購效率。
二、國內文獻綜述
我國對于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研究,主要包括四個方面:市值管理的概念和目標、模式和研究框架、績效指標評價體系以及影響因素。
(一)市值管理的概念和目標
巴曙松(2006)認為市值管理的核心是股價能夠真實地反映企業(yè)內在價值,在提升價值創(chuàng)造能力的基礎上,有效地提升上市公司的市值,發(fā)揮市場的估值功能并提高市場有效性。安靜川(2006)提出市值管理是指上市公司從穩(wěn)定和提升市值出發(fā),通過制度規(guī)劃、財務顧問和投資者關系管理,使公司股價充分反映內在價值。施光耀、邵永亮(2007)提出市值管理是上市公司基于市值信號,運用各種合法、科學、合規(guī)的市值經營方法,以達到公司價值創(chuàng)造、價值實現(xiàn)最大化的經營管理行為,市值管理的最終目標是股東價值最大化。
朱陵川(2007)認為市值管理指上市公司通過長久有效的機制提升估值水平與市值,股利政策、投融資等運營活動皆以市值最大化為目標,最終實現(xiàn)股東價值最大化與公司價值最大化。黃前松、吳議昕(2007)認為市值管理的目標股東價值和公司價值最大化,同時,動態(tài)平衡公司各相關方的利益,保證市值管理工作的全面性、系統(tǒng)性、完整性、可持續(xù)性。張小南、譚紅梅(2009)指出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具有六方面的作用,包括促進經營目標、經營理念的轉型、提高公司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貫通產業(yè)經營和資本經營思維、優(yōu)化資本市場資源配置和提供市場激勵和約束機制等。魏建國、陳駿(2013)在政策描述中加入了對監(jiān)管政策的描述。
(二)市值管理的模式和研究框架
矯靜、巴曙松(2007)認為進行市值管理,包括內在機制管理和投資者關系管理。其中,內在價值管理包括公司管理和主業(yè)發(fā)展,因此上市公司可以通過管理溢價、主業(yè)溢價和投資者偏好溢價三方面進行市值管理,從而大幅提升市值。楊耀峰、邊智群(2007)指出有效的市值管理必須具備整套的、長效的管理機制,包括第一,利用股權激勵融合管理層和股東的利益;第二,利用資本市場營銷充分披露上市公司的有利消息;第三,建立專門的市值管理機構,將市值管理納入日常管理;第四,適當時機進行并購重組。金戈(2008)提出了包括異地轉板、現(xiàn)金并購和定向增發(fā)反周期管理、并購在內的市值提升策略。
苑德軍(2008)從經濟增加值與公司治理、價值鏈管理的關系闡述了經濟增加值的作用,提出用經濟增加值推進價值管理。馮貞等(2009)認為不同的并購時期具有不同的特點,應采取的不同的市值管理措施,包括市值管理長效機制、市值溢價因素和投資者關系。吳笑非(2010)強調了股權激勵、并購重組和整體上市的作用。
苗晴、張濟建(2010)在研究了關于上市公司價值創(chuàng)造的4個關鍵驅動因素后,利用平衡計分卡,從公司價值創(chuàng)造、價值經營和價值實現(xiàn)三方面構建了市值管理的研究框架。馬保明(2012)認為市值管理框架主要包括價值創(chuàng)造和價值實現(xiàn),上市公司通過把握資本運營和產業(yè)經營的關系,有效協(xié)調價值創(chuàng)造和價值實現(xiàn)。
(三)市值管理的績效指標評價體系
劉國芳等(2007)首次提出了應當從價值創(chuàng)造(30%)、價值實現(xiàn)(50%)、價值關聯(lián)度(20%)3個方面評價市值管理的績效。劉國芳(2010)利用數據包絡分析模型對市值管理績效開展實證研究,并進一步完善了市值管理評價體系,在原評價體系中加入市值溢價因素,市值溢價因素主要包括公司治理、股權激勵、滬深300、投資者關系管理、行業(yè)龍頭、機構持股變化等指標。同時,將權重更改為價值創(chuàng)造(40%)、價值實現(xiàn)(40%)和價值關聯(lián)度(20%)。
中國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2010)發(fā)布了包含四個一級指標、十一個二級指標、十個三級指標在內的市值管理指標評價體系。其中,四個一級指標包括價值創(chuàng)造(30%)、價值實現(xiàn)(40%)、價值關聯(lián)度(20%)、溢價因素(10%)。研究中心運用該指標體系評價年度市值管理績效百佳排行。肖練(2012)參考國內外相關指標評價體系后,分別設計了市值管理理論評價體系、實踐評價體系。
(四)市值管理的影響因素
關于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影響因素的研究包括理論和實證研究。其中,理論研究主要包括:投資偏好、市場規(guī)律、周期與人氣(劉國芳,2007)、行業(yè)結構和股東結構、資本成本與回報率、治理架構、投資者關系、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施光耀等,2008)、發(fā)展戰(zhàn)略、經營績效、風險管理、品牌形象與社會評價、信息披露、交易動機慣例、政策規(guī)制(張國寶,2010)等。實證研究主要包括:股權激勵(王佩,2010)、投資者關系管理(陳石清等,2011)、治理架構(袁文娟,2012)。
張濟建(2010)提出了影響公司價值創(chuàng)造的四個因素,包括治理結構、投資者關系、財務因素和客戶關系。施光耀(2011)提出股權激勵的必然要求,因為它解決了所有權和經營權之間的委托代理關系問題。陸蓉(2012)提出業(yè)績預告對股價的不利影響,對于利好信息,公司有動機不進行預告。
三、研究方向
綜上所述,國內外關于市值管理的研究不斷完善,但仍存在不足。第一,缺乏宏觀市值管理相關研究,且結合經濟、金融等相關學科的研究成果較少;第二,研究尚待細化,多為規(guī)范性理論論證,應加強實證研究范圍。
參考文獻
[1]Ronte,Hanno.Yalue-based management.Management Accounting.1998(76).
[2]施光耀,邵永亮.市值管理時代悄然來臨[J].董事會.2007(11).
[3]巴曙松,矯靜.上市公司如何提高市值溢價[J].新財經.2007(01).
[4]張濟建,苗晴.中國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J].會計研究.2010(4).
[5]施光耀,劉國芳,梁彥軍等著.中國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評價研究[J].管理學報,2008(1).
[6]陸蓉,潘宏.上市公司為何隱瞞利好的業(yè)績.上海財經大學學報,2012.
作者簡介:袁月(1990-),女,漢族,江蘇人,畢業(yè)于上海交通大學,研究方向:會計與審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