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奇明
摘 要: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給現(xiàn)代課堂教學帶來全新的改變,如何在學科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來實現(xiàn)教學目標,改變教學模式,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已成為我們現(xiàn)代教育領域的關注點:從課堂教學特點出發(fā),分析了傳統(tǒng)課堂教學特點和現(xiàn)代課堂教學特點;指出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的基礎,以及應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科教學設計,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關鍵詞:信息技術;學科教學;教學目標;融合
一、引言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計算機、網(wǎng)絡、通訊技術的廣泛應用,為我們獲取和查詢資料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在中小學教學中,如何應用信息技術來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促進學生知識掌握,提高學習技能,拓展思維能力。成為當今教育改革發(fā)展的最關注點之一。
二、傳統(tǒng)課堂教學特點
在傳統(tǒng)教育模式中,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通過講授、板書及多種媒體的輔助,把教學內容傳遞給學生或灌輸給學生。但面對課堂上幾十個學生,教師只能將個體的學生整體化,講授的知識只能顧及某一層次的學生,學生的個性需求就難以保證,有時教師為了多層面考慮,只能減緩教學進度,這樣的教學方式,又常常將連續(xù)性學習的思維打斷。同時,在偌大的幾十平方教室里授課,學生可視點多,所處的前后左右坐位不同,觀察角度不同,以及周邊環(huán)境不同等因素,使學生的注意力和思維力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古人曾有“孟子三遷居”之傳,佐證著環(huán)境對學習的影響。今天我們教室里雖然沒有這么大的問題存在,但我們還是常常聽到學生要求調換坐位,調換同桌同學,這些常常被人忽略的因素,都無形的影響著學生的情緒,影響正常的學習。
三、現(xiàn)代課堂教學特點
傳統(tǒng)課堂教學只有教師、學生和教材三個要素。而現(xiàn)代課堂教學里增添了一個新要素——“信息技術”。信息技術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使課程設計更加繽紛多彩。可以直接選用最優(yōu)秀教師的視頻授課來替代教師的上課,可以用PPT等媒體課件來豐富課堂教學內容,還可以使用計算機網(wǎng)絡來開展教學,形式多種多樣。如,我國神十上天,就應用信息技術來開展太空實況轉播教學,王亞平太空失重狀態(tài)的精彩一課,引發(fā)的效果不但給師生,也給全球的觀眾帶來驚嘆。這也許是信息技術給教育帶來的魅力所在。將信息技術引入學科教學中,可以使授課內容更加豐富,課堂內的氣氛更加生動活潑,對地理,生物,政治,語文,英語等學科教師來說都樂于使用,而對數(shù)學,化學和物理學科的教師來說,使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就應用的非常少。這些學科的教師都清楚的知道,若選用優(yōu)秀教師的視頻授課,視頻內教師授課的內容,許多不能針對自己學生的情況進行,學生觀看中若有疑問,不能馬上得到解答,同時課件的質量,音視頻的效果的好壞,都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果。若教師自己做課件,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設計、制作和安排一節(jié)課的內容。依然達不到預期的理想效果,甚至不如自己親身的授課效果好。
因此,這些數(shù)理化學科的教師很少談及信息技術在本學科的應用。究竟原因,就是無論采用教師直接講授,還是綜合應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對個體的學生而言,只是單一的教學模式,其中某種教學方式對一些學生來說容易接受,而部分學生對這種教學方式會產(chǎn)生多的疑點。怎樣將信息技術引入學科教學中,就成了這些學科教學面臨的問題。
四、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的基礎
要將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計算機和網(wǎng)絡的提供,是融合的前提。目前,城市和發(fā)達地區(qū)鄉(xiāng)鎮(zhèn)的中小學,都已具備了相應的計算機房和多媒體教室,大多教師個人也擁有了計算機,可以方便的通過網(wǎng)絡搜集查找資料,進行現(xiàn)代課堂教學設計。對廣大的中小學生來說,家庭已擁有了計算機,可以隨時的使用計算機來參看教學資料,通過網(wǎng)絡進行學習交流,這些計算機的普遍擁有,為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提供了保障。
1. 學科教學資源的提供
只有豐富的學科資源的建立,學生才能方便的進入實際應用中,目前,國外摩課和可汗學院的出現(xiàn),以及翻轉課堂的產(chǎn)生,就給我們很大的提示,它是通過網(wǎng)絡向學生提供學習視頻,學生在家中或課外觀看,回到課堂,師生面對面交流和完成作業(yè)的教學模式,在北美廣受歡迎。這類視頻教材特點是,只針對學科中的某個內容進行演示講授,課件只有幾分鐘到十幾分鐘,授課時間短,這樣學生就有充足的精力,集中在授課的內容上。
當今,我國也十分重視學科資源的建立,2012年9月教育部就舉辦了中小學微課征集大賽,現(xiàn)在也有部分省和市,通過大賽的方式進行微課資源的建設。微課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微課拓展了學生的學習時空,在家中不受周邊環(huán)境的影響,可以靜心的學習,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好選擇學習方式,如:先看看視頻微課再看課本,或看到某一疑點時,暫停、思索、再查看資料,或反復看視頻將問題弄清,這種自主學習的方式,非常適合孩子個性化的發(fā)展。
2. 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的課堂設計
在現(xiàn)代課堂教學中,增加了“信息技術”這一元素,使我們的課堂設計方案變得豐富多彩。如何把握呢?掌握好基礎知識是根本,同樣要以教學大綱和教科書作為出發(fā)點,在考慮“教師,學生,教材”三個要素的前提下,更要充分的 將“信息技術”這一要素的優(yōu)勢挖掘出來,使它與學科教學融合時,能發(fā)揮出最大教學效率。
轉變上現(xiàn)代教學課,就必須用到多媒體和計算機房的理念,在教學設計上,就要打破“課堂”與“設備”聯(lián)系的約束,將“課堂”與“課外”構筑一體,拓展“信息技術”應用的時空,通過學生家庭計算機的應用來實現(xiàn)融合。
要充分考慮“課外”與“課內”應用“信息技術”教學內容的配合,將學生掌握知識作為目標。如:教師可以將與課堂教學相關的微課程視頻課件,提前供給學生,使學生能方便的進行課前預習或課后復習,并作為常態(tài)的作業(yè)任務布置給學生。這樣即使學生上課聽不明白某個知識點時,可以通過課件得到及時的補習,減少學習上的障礙,學科知識就能很好的掌握住,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就會進一步提高。課外補習的現(xiàn)象就會極大的下降,家長不讓學生開計算機和上網(wǎng)的情況就會消除。
學生在掌握好知識的基礎上,還要以“信息技術”作為引線,拓展學生間的交流活動,體會和分享“信息技術”帶來的收獲,擴展學習內容。
3. 網(wǎng)絡資源的充分應用
網(wǎng)絡不但為我們查找教學資源提供便利,同時也為我們交流提供寬闊的平臺,教師和學生可以充分利用qq ,微博,微信,或校園網(wǎng)等,建立班級學習平臺,以幾個同學為單位建立互學小組。師生之間、學生之間進行在線交流、討論等?;蜻M入相應的微課和教學測試網(wǎng)站,根據(jù)自己的知識水平和興趣,選擇不同難度和興趣的科目進行在線學習和在線測試。及時檢查自己掌握知識的狀況,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的調整自己學習方案。
五、結語
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為學科教學帶來新的活力。微課資源的逐步豐富,將為系統(tǒng)化和多元化的學科教學搭建一個新型的學習平臺。在這網(wǎng)絡的學習平臺上,學生就能根據(jù)自身的需要去選擇,及時解決學習中遇到難點和疑點,踏踏實實的跨出學習進程中的每一步。使學科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邁上一個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