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華
【摘要】化學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識、化學基本計算和化學實驗是中學化學的主要內容,教好這些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中學化學教學的根本任務。課程標準在“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中明確指出:要“重視基本概念的教學”、“加強化學用語的教學”、“重視元素化合物知識的教學”和“加強實驗教學”。可見,強調素質教育,并不意味著可以淡化“雙基”教學,更不能認為,加強“雙基”教學,就是搞“應試教育”。應當十分明確,化學中的素質教育,首要的是要切實搞好“雙基”教學,做好化學基本知識的普及工作,以提高學生的文化科學素養(yǎng),為學生參加社會主義建設和進一步學習打好基礎。這是“綱要”所提出的素質教育的一個方面,符合素質教育的大方向。
【關鍵詞】化學教學 應試教育 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4-0148-01
一、要轉變觀念,面向全體學生,實現(xiàn)從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的轉軌。
“素質教育”是相對于“應試教育”提出的,它們的主要不同在于教育觀、質量觀、學生觀不同,即是否面向全體學生,是否使學生全面發(fā)展,是否使學生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學習?!八刭|教育”與“應試教育”在如下幾方面存在著明顯的差異:
從培養(yǎng)目標上看,素質教育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應試教育只重視智育。從對待學生上看,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學生;應試教育只面向學習成績好的學生。
從教學內容上看,素質教育著眼于素質的全面提高;應試教育是考什么教什么,不考不教。從教學過程上看,素質教育注重啟發(fā)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應試教育則是教師一講到底,學生只是聽講。
從教學方法上看,素質教育是師生雙向活動,變講授為訓練,優(yōu)選最佳的教學方法;應試教育則為“滿堂灌”,學生被動地學習。
從學生負擔上看,素質教育目標是當堂理解,重視學科能力的提高;應試教育是大搞題海戰(zhàn)術,學生不堪重負。
從教學效果上看,素質教育的任務為大面積培養(yǎng)合格學生,應試教育側重個別尖子學生而且多為高分低能,大面積學生不合格。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應試教育是以追求升學率為根本目的的陳腐模式,扭曲了教育的本質,扼殺了學生的個性。我們要堅決反對應試教育,毫不猶豫地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這是深化教學改革的關鍵。它關系到我國兩個文明建設的水平,關系到我國21世紀在國際競爭中的地位,因此轉變觀念是當前中學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務。作為化學教師應當毫無例外地把素質教育落實在日常教學之中。
二、化學教學不僅是把教材知識傳授給學生,更重要的是使學生通過教材學習,掌握知識和方法,為探求未知世界打下堅實基礎,以激發(fā)學生探索熱情,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因此,教學中,教師要千方百計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把教材作為憑借,把教師置于組織者和指導者的地位,多角度挖掘教材的潛在價值,使教材的死內容變成活知識,再把學活的知識轉化為能力,從課堂教學的點滴實現(xiàn)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
1.要認真領會課程標準。新課程標準是根據(jù)義務教育的性質和任務制訂的,化學義務教材又是根據(jù)我國國情、化學學科的特點和中學生的心理、生理發(fā)展規(guī)律而編寫的。課程標準著眼于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注重了化學知識與社會生活、生產實際,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傳統(tǒng)知識和現(xiàn)代知識,本學科知識與相關學科知識等各個方面的聯(lián)系。因此教師正確執(zhí)行大綱,就能保證化學教學從單純的以升學為目的的應試教育轉變?yōu)楣竦乃刭|教育,從只重知識傳授轉變到重技能和能力的培養(yǎng),從只重書本轉變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從只重智育轉變到德、智、體、美、勞五育全面發(fā)展。
2.要把素質教育的目標落實到每一節(jié)課中。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教師在備課時應注意制定出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學生學習情感目標,并在教學過程中加以落實,使學習程度不同的學生都能得以提高。
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重視挖掘教材內容的探究性。新教材中能設計成探究性的素材非常多,關鍵在于教師能否去挖掘。例如,講物質的物理性質時,可采用展示實物,讓學生自己探索并總結得出。 如硫酸的物理性質的教學可設計如下: 展示兩瓶體積相等的濃硫酸和水,讓學生用多種實驗方法加以鑒別。 演示:振蕩兩試劑瓶中的液體。學生描述:油狀液體的為濃硫酸。演示:在托盤天平兩邊分別放上兩種液體,重的一邊為濃硫酸。 學生描述:濃硫酸密度大。 演示:分別取少量的兩種液體在試管中加熱,后沸騰的是濃硫酸。 學生描述:濃硫酸的沸點高,難揮發(fā)。演示:向盛有水的兩支試管中分別加入少量上述兩種液體,試管壁發(fā)熱的是濃硫酸。學生描述,硫酸能以任意比與水混溶,并放出大量的熱。 ……這樣做,學生精力集中,興趣盎然,思維積極活躍。這實際上給學生設置了“發(fā)現(xiàn)”的情境,即學生通過探索“發(fā)現(xiàn)”了濃硫酸的物理性質,其印象異常深刻,知識學得靈活且掌握牢固。 對教材中那些理論性強、難理解的內容,很多教師更注重講深講透,讓學生死記硬背結論。而有經驗的教師則改為探究式教學,其效果大不相同。如在“原電池”的教學中,首先教師指導學生將Cu片和Zn片分別插入稀硫酸溶液中,學生觀察到Zn片上有氣體放出,Cu片上沒有現(xiàn)象,教師讓學生再用一根導線將Cu片和Zn片連接插入稀硫酸中,銅片上居然也有氣體產生,實驗證明是氫氣。銅怎么能置換硫酸中的氫元素?在學生思維處于進退維谷之時,我讓同學們在導線間連接一個電流計,學生們發(fā)現(xiàn)有電流通過,電流是如何產生的呢?教師趁勢引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個小小的“發(fā)電機”是如何工作的?由于學生始終處于積極動腦、動手,自己進行總結、探索、發(fā)現(xiàn)新知識的氛圍之中,其效果非常好。
3.加強學法指導,注重能力培養(yǎng),這是教學觀念轉變的具體體現(xiàn)。知識和技能是學生形成能力的基礎,而能力是學習掌握知識技能的必要條件,是促進學生提高學習水平的重要因素。教師在教學中應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學法上的指導,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使學生的素質得以提高,使素質教育落實在日常教學之中。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綱要》提出:“中小學要由‘應試教育轉向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素質,促進學生生動活潑的發(fā)展”?!熬V要”所提出的四個方面的素質,是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學生基本素質的綱領和方向。但就某個學科而言,應根據(jù)本門學科的特點和教學內容,確定素質教育的具體目標。新課程標準在序言中這樣闡述,“義務教育階段的化學教學是化學教育的啟蒙階段,要貫徹全面發(fā)展的方針,著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質,以基礎知識教育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彼淖兞艘酝滩闹羞^分重視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忽視學生能力培養(yǎng)的弊端,而在傳授知識和技能的同時,重視了科學態(tài)度、學習方法及興趣的培養(yǎng);重視了啟發(fā)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實驗能力及自學能力;重視了通過介紹中國化學工業(yè)發(fā)展狀況及最新成就,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保護環(huán)境、關心自然、關心社會的情感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這些都體現(xiàn)了貫徹素質教育的總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