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寶田
【摘要】在新課程的教育理念下,強調了以學生為教育主體,以學生的發(fā)展需求設定和調整教學計劃。小學的品德與生活,注重學生的思想品德,以情感意識、生活行為等為主要教學內容,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情感觀念。本文以教育科學版小學二年級品德與生活課程教材為例,闡述了品德與生活課程中情感教育的實施與深入意義,以及成效。
【關鍵詞】小學二年級 品德與生活 情感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4-0063-01
在《小學德育綱要》中指出:思想品德課程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情感。因此,在小學品德與生活的課程中,主要通過學生常見的事物,或者身邊的事情,獲得情感教育,在思想情感上樹立正確的觀念,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規(guī)范學生的行為起到良好的促進和教育作用。如何將教材中的理論教育融入到實際的品德與生活的教學中來,是本文研究的目的,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利用教材滲透情感教育
教科版小學品德與生活教材,都是以學生的的現(xiàn)實生活內容為教育主題,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對學生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起到了進一步的引領作用,對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情感觀念有一定指導作用。因此,在品德與生活的課程教學中,可以利用現(xiàn)有的教材內容為主,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和良好的行為與習慣,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
在小學二年級品德與生活下冊中的第一單元,主題內容就是自己拿主注意,通過教材中小朋友在購物時,別人怎么說的,他又是怎么說的,得到了遇到問題后,自己拿注意的答案。在商場超市購物,是我們每一位同學身邊經常遇上的事情,那么如果我們是教材中的主人公會怎么選擇呢,通過討論,以及實物模擬演示,學生都得到了啟發(fā),這是學生思想情感培養(yǎng)中的重要一步。
2.通過活動拓展融入情感教育
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正是處于情感認識的初步階段,對于任何事物都有一個積極學習的態(tài)度,在這時,多通過一些相關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逐漸感受到愛的力量,同時學會感恩,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
在小學二年級品德與生活下冊中,有一課為爺爺?shù)男」照鹊膬热?。在課后,舉辦了一個題為我和爺爺?shù)恼掌?,讓學生把自己認為最滿意的照片展示出來,與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并講一講爺爺過去或者現(xiàn)在的生活工作狀況,說一說從爺爺身上學到了一些什么,從而促使學生加深對爺爺?shù)恼J識,激發(fā)對爺爺?shù)淖鹁春蛯彝サ臒釔?。通過這一個活動,讓同學們學會了如何關心親人長輩,學會在生活中關心老人,孝敬老人,從小養(yǎng)成尊老,敬老的良好品德。
3.材料分析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
一、二年級的學生,思想觀念認知還是在一個模糊的狀態(tài),我們可以通過教材和實踐活動,以及周圍的事物觀察等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同時,也可以通過材料分析的方法,讓學生通過了解和聆聽材料中的事例,辨別是非對錯,以及教師的引領指導,樹立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如同樣是在本冊教材中,有一課題為人民英雄的內容,主要以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英雄人物為教育內容,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了解了董存瑞等一些老一輩抗日英雄,為了人民的解放事業(yè),獻出了寶貴的生活,讓學生在敬佩英雄的同時,更加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另外,還通過讓學生收集英雄故事,了解了兒童團員王二小,人民戰(zhàn)士雷鋒,為人民服務的張思德等等,從這些英雄人物的身上,培養(yǎng)了學生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對是非觀念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這也是情感教育的初衷。
參考文獻:
[1]胡寶平.品德與生活課的三個關鍵詞:情感·趣味·探究[J]華夏教師. 2011,21(07):42-43
[2]鄭亞男.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中道德情感的培養(yǎng).[J]學理論. 2012,71(11):277-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