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劉莉娜
身為首屆魯迅文學獎和第八屆茅盾文學獎得主,劉醒龍一向被視為中國當代“鄉(xiāng)土文學”的領軍人物,早期成名和得獎的系列作品更是讓他一度成為“鄉(xiāng)村教師”代言人。所以,雖然他這一次在上海書展上拿出的新長篇《蟠虺》被宣傳為“都市實景”加“盜墓元素”加“中國版《達·芬奇密碼》”的華麗合體,但有了先入為主的強烈暗示,當我在巨鹿路上見到留著清爽寸發(fā)、一身休閑搭配簡約又不失儒雅的作家本尊時,心里完全有一種“以為要見莫言卻見到了蘇童”的驚喜——廣大文藝女青年們,個中微妙你們懂的。
當然,形象永遠不是一個作家的名片,作品才是他們的臉面——然而對于劉醒龍這一次重磅捧出的新作《蟠虺》,我必須汗顏地承認,如果不翻字典我簡直無法順溜地讀出它的名字;但同時我也樂觀地相信,讀者中的大部分會和我一樣需要掃盲——所以貼心如劉醒龍,直接就在書名的旁邊標注好了拼音:Pan Hui。即使如此,在寫手們?yōu)椴珪充N恨不得把書名取成華麗歌詞的當下,這種取兩字書名并且其中一字還是冷僻字的做法真的好么?
對此疑問,本書的策劃、同時亦是劉醒龍好友的上海文藝出版社副總編輯魏心宏作為資深出版人有自己另辟蹊徑的見解:“我們不要小看了讀者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有時候當他們發(fā)現(xiàn)一本自己讀不出名字的書時,他也許會更想翻開這本書而不是放下?!蔽嚎偩幍某霭l(fā)點立足于市場調研與心理分析,但劉醒龍給出的段子卻更加簡單直接——《蟠虺》在上海書展上立了一張宣傳海報,根據(jù)站臺的工作人員和劉醒龍自己的觀察來看,布展3天里的每一天的每隔一兩個小時,總會有一對年輕的情侶被書名吸引,玩起了猜字游戲?!耙话愣际切」媚锾吓_一把遮住海報上的拼音,然后問男伴,哎,你認識這兩個字怎么讀么?”劉醒龍笑嘻嘻地學起小姑娘的嬌俏口吻,說得活靈活現(xiàn):“大多數(shù)男孩子是讀不出的,于是兩個人就一起樂著拼讀;然而但凡有一兩個男生讀出來了,那女孩子看男生的眼光絕對是立刻就帶上欣賞崇拜了呀。”“所以說你的這本小說還有促進情侶感情的功能咯?”我這么打趣他,沒想到劉大作家對“紅線工程”非常熱衷:“姑娘們,遇到能讀出‘蟠虺’的男生就嫁了吧?!?/p>
玩笑歸玩笑,但能一口讀出書名這兩個字的年輕人卻真的不簡單,“其實很多學者也不一定能馬上讀出‘虺’這個字,”劉醒龍?zhí)寡裕骸暗疫€是在小說里用了大量我們現(xiàn)代人不用的字——這些都是老祖宗留下的,一直不用就廢棄了。雖然人的認知有慣性,但我們這些文化人必須有意打破慣性,這也是文化的意義和文人的宿命?!笔聦嵣?,在劉醒龍看來,《蟠虺》這部作品的寫成在最開始就充滿了宿命感。
蟠虺,是青銅器紋飾之一,以蟠屈的小蛇的形象構成幾何圖形,起源于商代,是珍貴文物曾侯乙尊盤的主要紋飾?!霸钜易鸨P是那種真正國寶中的國寶級別的文物,在我們湖北省博物館里至少擺了二十幾年,看過的人、了解過的人何止千千萬萬,但為何從來沒有人想過把這件古老而又神秘的青銅器寫成一部作品?”而劉醒龍的家就在湖北省博物館的旁邊,他之前去過博物館無數(shù)次,自己去看,帶朋友去看,卻也從來沒有注意過這件重器?!拔抑敖?jīng)常去看的是一套編鐘,有一次我?guī)б粋€美國的朋友去,一進門就碰到一位工作人員,她迎上來說你是劉醒龍嗎?你們是不是想看編鐘?但今天我想帶你去看一個更好的東西?!本瓦@樣,如同宿命一般,這名神奇出現(xiàn)的工作人員就這么把劉醒龍引到了曾侯乙尊盤的面前,向他介紹了這尊獨一無二的文物——那套編鐘至今已經(jīng)被復制了四套,由于工藝被破解,復制品與真品并無區(qū)別;但這尊曾侯乙尊盤卻至今都沒有人能破解其制造工藝,以至于它至今都無法被復制?!熬褪沁@一句話打動了我,”劉醒龍年輕時曾做過車工,所以他非常驚嘆于曾侯乙尊盤如此復雜的工藝,“天衣無縫、百無破綻,真是鬼斧神工,讓我每看一次都會感慨。”就這么感慨著,感慨著,突然有一天,他覺得這可以寫成一部小說。
“我個人很喜歡懸疑小說,當然寫這樣一個故事,我也沒辦法用其他形式。曾侯乙尊盤是怎么制造的,它的工藝是怎樣的,至今還是謎,在學術上爭論不休。何人擁有,何人制造,隨國和曾國是什么關系,這些都是懸疑,都沒有定論。所以在我看來,只能用懸疑方式來寫一個關于曾侯乙尊盤的故事。也只有這樣,才讓小說不至于太枯燥?!痹凇扼打场防?,劉醒龍用懸疑小說的手法寫了關于曾侯乙尊盤失而復得的虛構故事,以及圍繞著曾侯乙尊盤展開的政治權力博弈。而在懸疑的框架下,劉醒龍也融入并介紹了大量關于青銅器和甲骨文的知識。
在寫這本小說前,劉醒龍說自己關于青銅器和甲骨文,“不能說零知識,100分有5分吧。伴隨寫作而來的是大量關于青銅器、古文字的閱讀,真的很枯燥,閱讀中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很多字我都不認識?!眲⑿妖堃仓雷约旱倪@部小說有一定的閱讀門檻:比如書名的讀法;比如書里小學生楚楚用來刁難成人的那三十個與青銅重器相關的漢字;還有貫穿全書的一大爭議,即曾侯乙尊盤究竟是用“失蠟法”還是“范鑄法”制作,沒有金屬鑄造知識的人也不太好理解……但他并不擔心因此失去讀者,相反,作為一位樂觀的作家,劉醒龍篤信在寫作時千萬不要低估讀書人的求知欲和向上的渴望:“一個正常的讀書人,遇到難題的時候,一定會選擇去認知、了解。不認識的字就去查字典,當書名都不認識的時候,會極其挑戰(zhàn)人的自尊心的。如果說,文學是文化的邊疆,那漢字就是文化邊疆上的界碑?!苯Y果他是對的,雖然新書取了個“掃盲型”書名,但在上海書展的每一天里都會有“無畏”的讀者直奔展臺,直接表明“我要買劉醒龍那本兩個字的書”——而書展結束后根據(jù)舉辦方的最后統(tǒng)計,《蟠虺》的銷量排列全部小說類書籍第一名,并獲評書展十佳新書。
“一個作家和他的作品的相遇是真正的宿命,就像我和《蟠虺》?!睂τ趧⑿妖垇碚f,《蟠虺》的寫作過程從開始到最后都充滿了宿命——除了最開始和曾侯乙尊盤的邂逅充滿了偶然與機緣,這本書寫完出版以后還出現(xiàn)了更為宿命的巧合。劉醒龍在小說中虛構了一個“曾侯丙”,然而當2014年小說出版、6月在湖北省博物館開新聞發(fā)布會時,博物館館長反復追問,這個書確切的出版時間是何時?!暗弥?014年4月出版的,館長驚呼‘太巧了’,原來就在4月他們剛剛在曾侯乙墓附近發(fā)現(xiàn)一座楚墓,出土的青銅器上的銘文正好有‘曾侯丙’?!倍攧⑿妖垘е聲鴣砩虾P麄鞑⑾蜃x者解釋何為蟠虺的時候,一位現(xiàn)場的記者朋友馬上就給他發(fā)了條信息,“原來‘蟠虺’就是‘醒龍’的意思嘛”?!拔乙幌伦泳秃苡懈袘?,我的名字和我的書的名字,竟然時空交錯一樣,通過宿命這雙無形的手交織起來,當時我就會心一笑?!眲⑿妖堈f,“一部至關重要的作品的出現(xiàn),一定不是無緣無故的,它的出現(xiàn)會讓你覺得,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記者:這本書的第一句話就讓人看了之后“念念不忘”,很有閱讀欲。其實在歐美的小說寫作中也非常講究所謂“黃金第一句”,比如《洛麗塔》《百年孤獨》《雙城記》等的開頭如今都是經(jīng)典,你是不是也有這個“野心”?
劉醒龍:野心倒不至于,但《蟠虺》的這個開頭確實曾經(jīng)讓我糾結了很長時間?!白R時務者為俊杰”,這是很平常的話,接下來就不常見了——不識時務者為圣賢。這是小說的靈魂,寫這一句話時,在我的腦子里只有一個聲音——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當下社會太多俊杰們識時務的實踐,而少見圣賢者不識時務的標準。所以,這句話一寫出來,我馬上就找到了這本小說的基調與節(jié)奏感,對這個小說充滿了信心。
另外我也認為,一個心智健全的讀者,包括我們自己讀書,總想從書里找到某種值得我們敬仰的、留戀的、講給后代聽的東西,甚至是把它變成某種家教,在自己的血脈當中往下傳承的東西——我覺得這本書的第一句話就可以承載這些。
記者:不止是第一句,這本小說被宣傳為中國版的《達·芬奇密碼》,的確在結構上也設計得很精彩,懸念迭出,寫這樣的小說有提綱么?
劉醒龍:我寫小說從來不要提綱,比如我的100萬字的那部小說,也沒有提綱。我覺得對一個作家來說,最好的狀態(tài)和最可靠的設計是在寫作的過程中產(chǎn)生的。實際上像《蟠虺》這個小說,好多細節(jié),都是在寫作的過程中,神來之筆也好,上天的恩賜也好,都是在寫作的時候突然冒出來的。比如夜里11點要下電腦突然冒出東西來,電腦關不成了,趕緊寫完了。還有睡覺的時候,突然想起來的東西,趕緊寫一下,不然明天忘了。我比較喜歡自在一些,我如果什么都想好了去做,確實不會累,但有點直奔主題的感覺。寫作過程突然冒出來的一些東西,是非常美妙的一種享受。感覺我還可以,奇思妙想還可以,有一點小小的得意。
記者:說得那么輕松,可我聽說你寫小說的時候可是閉關到朋友們都聯(lián)系不上你啊。
劉醒龍:對,所以他們說我笨說我矯情還說我裝,哈哈。我人可能不太笨,但是用了一個笨辦法——黃岡人都有一個毛病,就一根筋。我去年寫這個小說的時候,手機關一個星期,從星期一開始一直到星期六、星期天,中途就不打開。那是非常沒有辦法,因為手機只要一開,短信就來了,現(xiàn)在高科技都有“接受回執(zhí)”什么的,對方就知道你收到了。收到你不回人家,那還活不活在朋友圈里???要被罵死了——特別是2011年拿了茅盾文學獎之后,朋友找你的時候特別熱情,你真不理人家,人家肯定要有想法了。
記者:說到茅盾文學獎,最近話題很盛呢,你也談一談吧。
劉醒龍:別人的事兒我就不說了,說說我自己的感想——其實這話我當初得獎時就說過了——對我來說,寫作就是過日子,得獎就是過年;沒年過的時候日子也得一天天好好過下去,但有了年過,這日子就過得更加開心有滋味了。
記者:之前魏總編說,你的這部小說打破了“文學大獎得主5年內無法寫出力作”的魔咒,非常難得,有沒有趁勢計劃下一步作品?
劉醒龍:下一部肯定也是個長篇。按照我的想法肯定要寫35萬字以上。但是魏總編對我說一定不能超過30萬字,超過就不好賣——但是實際上我還是超了。好賣不好賣,實話說我在寫作的時候是不會考慮的,包括所謂“讀者是上帝”,那些都是對資本而言,是對出版社而言的。如果寫作者真的把讀者當上帝,寫作是完蛋的——好的讀者確實是上帝,但有些很糟糕的讀者,分明是魔頭,你卻把他當上帝,是不是自取其辱?一味討好別人的寫作,就像一味阿諛奉承的人。我們可以不信任一切,但是我們必須信任內心。我們的寫作不是為別人,就是為了自己的內心,只有這種寫作才是最可靠的,才有可能成為經(jīng)典。連對自己都說假話的作品,絕對是垃圾。
記者:剛才進門就聽見你在談書法,好像很多作家都對書法很有研究,你也是?
劉醒龍:我是最近幾年才開始寫毛筆字的。但寫書法時我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很多書法家的作品只有法,沒有書,把寫字純粹當做筆墨紙的技巧——那么只要將“厚德載物,天道酬勤”八個字照著字帖寫上千萬遍,一般人都能寫得像模像樣了。然而在我看來,寫書法絕不是個技術,我把蘇軾和王羲之的字帖擺在面前,怎么看還是喜歡蘇軾的。如果一個字一個字比較,王羲之的每一個字都比蘇軾寫得好。但是,蘇軾的《赤壁賦》文氣逼人,任誰也擋不住——那里面有種曠世才情在感染人!所以在我這里文學和書法是相通的,書法是一個書家的氣節(jié),文學是一個時代的氣節(jié)。
記者:最后聊聊上海吧——既然我們在這里相見。
劉醒龍:上海在我童年時是那種夢想中的城市,距離遙遠,卻也是后來與我的文學生涯產(chǎn)生最多聯(lián)系的城市。我寫作時間不算短,1984年處女作發(fā)表,1993年就在當年第四期《上海文學》頭條發(fā)了一個中篇小說。那個時候因為《上海文學》在全國的文學界影響非常大,可以說我作為一個作家從區(qū)域性走向廣泛性的標志就是從《上海文學》和上海開始的。
十年之后,我和好朋友魏心宏在安徽亳州見了面,聊起來,他約我寫下一部長篇,就又給了他的上海文藝出版社,就是這部《蟠虺》。當我寫《蟠虺》的時候,我感覺心理成熟了很多,盡管這個小說比我前面那部小說有更深層次的東西,但是整個書的出版已經(jīng)很順利了。所以作為劉醒龍這么一個作家,我的成熟期和上海是密切相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