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標,徐 永 清
(1.海南師范大學 初等教育學院,海南 ???571158;2.海南華僑中學,海南 ???571100)
本文中的語文教科書專指語文課本,不同于我們平時所說的語文教材(教材是一個外延很廣的詞匯)[1]。關于教科書評價的問題,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認識:李慧君指出教科書評價可以包括教科書的內容、教學性和技術性[2];丁朝蓬博士認為可以從教科書的目標、內容特性、教學特性三個方面去擬訂標準[3];胡軍研究員提出制定具體、全面、科學性和操作性強的“教材審查標準”設想,建議從與課程標準的關聯、偏見問題、教材內容、教/學方式、教材中的評估策略、教材的版式等方面改革并完善審查評價標準[4]。本文借用高凌飚教授的觀點,認為語文教科書評價就是指通過特定的方法和途徑對語文教科書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可行性以及使用效果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通過一定的方式加以綜合概括,形成對語文教科書的價值的總體認識[5]。從這個定義來看,語文教科書評價包括兩個層面的含義:一是評價語文教科書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二是評價語文教科書的可行性與使用效果。“教材評價并非單純評價教材本身,還包括教材使用的效果及條件”[6],本文關注的就是語文教科書評價的第二個方面。
語文教科書適切性評價就是對語文教科書的可行性和使用效果進行評價,關注的是語文教科書的使用過程,重點在于其與使用對象的匹配性問題。換句話說,即在使用語文教科書的過程中,使用者分析評判某種語文教科書與某一區(qū)域或學校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的素養(yǎng)水平以及當地的語文課程資源的匹配情況,它主要服務于語文教科書的選用和使用。
很顯然,語文教科書適切性評價與人們平時所說的語文教科書審查是不一樣的。在實踐中,人們常把語文教科書審查等同于語文教科書評價,認為只要國家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審查通過,教科書就可以廣泛使用,其他任何部門和個體都不需要再對教科書展開評價,這導致了語文教科書適切性評價發(fā)展的滯后。其實,語文教科書審查和語文教科書適切性評價是有顯著差別的。第一,從評價的目的來看,語文教科書審查是看教科書是否體現國家意志和貫徹國家的教育培養(yǎng)目標,是否符合語文課程標準,最終決定語文教科書可不可用;而語文教科書適切性評價的目的則是基于教科書選用,是看語文教科書好不好用。第二,從評價的主體來看,語文教科書審查的評價主體是代表國家利益的政府部門,其人員一般由語文學科專家和研究人員組成,重視專家學者的意見;而語文教科書適切性評價的主體則是多元的,可以是任何有愿望和能力進行評價的個體,如學生、教師、家長、研究人員或其他社會人士,其中教師和學生的意見最值得重視,因為他們才是語文教科書的直接使用者和受益者。第三,從評價的內容來看,語文教科書審查側重的是語文教科書內容的科學性、教科書組織的邏輯性以及教科書與語文課程標準的切合性等,主要是考查語文教科書文本本身的一些質量問題;而語文教科書適切性評價則關注教科書是否符合學生的學習需要,是否適合教師的教學需要,是否適合某地區(qū)的語文教育發(fā)展需要等,主要是考察語文教科書在使用過程中與使用者和受益者的匹配性問題。第四,從評價的對象來看,語文教科書審查的對象是沒有正式投入使用的語文教科書,審查對其具有決定性意義;而語文教科書適切性評價的對象則是經過審查通過的、正式投入使用的語文教科書。語文教科書審查評價與適切性評價的關系見圖1:
圖1 語文教科書審查評價與適切性評價的關系
從圖1中可明顯發(fā)現二者不同的層次關系:審查評價的是語文教科書I,它是沒有正式投入使用的語文教科書,只能在小范圍內進行試驗,審查評價對其有“生殺予奪”的大權,審查通過,它才可以公開發(fā)行,成為語文教科書Ⅱ,否則只能被淘汰。圖1中雙向箭頭表示二者之間的關系是相互的,即審查評價對語文教科書I有反作用,同樣適切性評價對語文教科書Ⅱ也具有反作用。
總之,語文教科書審查與語文教科書適切性評價有顯著差異,二者結合才是完整的語文教科書評價。語文教科書審查是價值性評價、總結性評價,而適切性評價則是過程性評價、診斷性評價。
通過前面對語文教科書審查和語文教科書適切性評價的比較,我們重新認識了語文教科書評價,也發(fā)現了語文教科書適切性評價具有的特殊價值。
1.促進語文教科書評價自身的完善
前文談到在以往人們常常把教科書評價等同于教科書審查,或者說教科書評價根本上就是教科書審查,這很顯然縮小了教科書評價的內涵。形成這種認識的原因與長期以來我國大陸實行的是國定制的教科書政策,不存在多種教科書同時使用的情況有關。而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穩(wěn)步推進和“一綱多本”甚至“多綱多本”的教科書政策的實施,教科書多樣化的理想變?yōu)楝F實,對教科書進行適切性評價也成為現實所需。語文教科書適切性評價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語文教科書評價自身。
2.完善語文教科書的選用制度
凡事都有兩面性,多版本、多樣化的語文教科書的存在也是這樣。一方面多個版本的教科書繁榮了語文教科書建設,改寫了語文教科書的歷史;另一方面多個版本的語文教科書的存在加大了人們選擇利用的難度。各地區(qū)、學校從來沒有選擇使用語文教科書的權利,突然有了這樣的權利,反而使他們不知所措,因而對語文教科書進行適切性評價是教科書選用的現實所需。目前,在很多地方教科書的選用制度還不完善,存在主管部門說了算的現象,這不符合教科書多樣化的價值追求。因此,語文教科書適切性評價標準的建立有助于在教科書多樣化的現實狀況下語文教科書選用制度的完善。
3.提高語文教科書的質量
投入使用的語文教科書都是已經通過了國家中小學教材審查委員會審定的,說明它是符合國家方針政策、滿足現實需要、符合語文課程標準基本要求的,但是實際情況往往是不斷變化的,現實也往往表現出多元的特征,語文教科書應該根據實際需要進行修訂,而通過對語文教科書適切性評價的反饋意見進行梳理后得出的結論是語文教科書修訂的重要依據之一。同時,通過適切性評價的展開推動語文教科書的修訂也反映了語文教科書建設是一個動態(tài)發(fā)展的過程,一定時期內既要保持教科書內容的相對穩(wěn)定,又要積極適應時代發(fā)展的現實需要對語文教科書進行不斷的更新,適切性評價對語文教科書自身的發(fā)展和質量的提高意義重大。
在明確了語文教科書適切性評價的內涵及其重要價值的基礎上,筆者嘗試構建語文教科書適切性評價指標體系。指標體系的構建是語文教科書適切性評價的前提和基礎,也是重要的工具。
任何理論和實踐活動都是基于一定的基礎的,語文教科書適切性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亦不例外,它有著堅實的理論及現實依據。
1.國家意志和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訴求
語文,作為母語教育,具有很鮮明的政治色彩,必須符合國家意志和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訴求。這也是長期以來有人把思想性作為語文學科的根本屬性,并且爭論不休的原因。毋庸置疑,語文與政治思想有著天然的聯系,實踐也證明“不同國家和地區(qū)的母語教科書內容都鮮明地反映著該國家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和價值取向,并程度不同地體現出國家的意志”[7]。我們的語文教育也同樣應反映社會主義國家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和核心價值觀。因此,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治思想理論無疑應成為我國語文教育的重要依據,相應地也應該成為語文教科書適切性評價的重要理論依據,因為語文教科書是語文教育的核心載體,語文教育的許多內容都體現在教科書里面。語文教科書兼有思想政治教育的責任,但并不完全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
2.語文課程標準的規(guī)定和要求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和《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這兩個標準以下都簡稱“語文課標”)等語文教育的相關政策、文件為語文教科書適切性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提供了重要的課程理論依據。按照古德萊德的觀點,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是屬于正式課程的范疇,教科書也包含在內。教科書是依據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編寫的,與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比較起來屬于下一個層次,因此語文教科書適切性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應該以課程方案和語文課標為重要依據。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和語文課標中,國家都對語文教育提出了具體的培養(yǎng)目標,這些目標是構建語文教科書適切性評價指標體系的出發(fā)點,但更具體明確的依據應該是語文課標。語文課標對語文學科的性質作了明確規(guī)定:“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闭Z文課標還提出了語文課程的四個基本理念以及一些具體模塊的課程目標,這些都是構建語文教科書適切性評價指標體系的出發(fā)點,離開了它們,語文教科書適切性評價指標體系也就無從談起。此外,新的語文課標還首次提出了語文教科書編寫的建議,這些建議是構建語文教科書適切性評價指標體系的直接理論依據,在構建語文教科書適切性評價指標體系的時候不容忽視。
3.多元價值主體的需求
語文教科書作為一種物質形態(tài)的出版物,并不是普通的出版物,它具有顯著的特殊性。特殊性主要表現在它有多個價值主體,這些價值主體從大的方面來說主要包括學生、教師和社會。這三個價值主體的要求是不一致的,他們之間是矛盾統一的關系。從學生的角度來說,語文教科書要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要為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提供必備的知識和技能,語文教科書應生活化、心理化;從教師的角度來說,語文教科書應該有很好的教學設計,能夠給教師的工作帶來極大的方便,同時能夠為發(fā)展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服務,因此教師希望語文教科書教學化;從社會的角度來說,語文教科書要能夠為培養(yǎng)社會所需要的各種人才服務,能夠為社會發(fā)展服務。不同的價值主體之間的不同要求必然會產生矛盾,相應地增加了構建語文教科書適切性評價指標體系的難度,但只要我們進行更深入的思考就會發(fā)現,事情還是有辦法解決的。適切性評價是基于審查之上的,在審查評價時主要是從國家、社會的角度對教科書進行評鑒的,而適切性評價主要是考慮教科書的使用情況,因此其考慮的價值主體更側重于學生和教師。
4.教科書的重要地位及教育發(fā)展的區(qū)域性差異
語文教科書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構建語文教科書適切性評價指標體系的現實依據之一。語文教科書雖然不是“圣經”,但它還是最重要的語文課程資源。概括起來,語文教科書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學生語文學習的主要資源和工具,教科書編寫一般都考慮到了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發(fā)展需要,適切性評價就是要考慮到教科書的這種心理順序在學生使用過程中的有效性;二是教師教學的主要依據,教科書的編寫凝聚了許多人的心血,它同樣考慮到了教師的教學設計需要,為教師教學的組織、形式和方法都提供了一定的指導,進行適切性評價同樣要考慮到教科書對教師教學的幫助和指導作用。
我國大陸各地區(qū)的文化差異是構建語文教科書適切性評價指標體系的另一個現實依據。中國疆域寬廣,政治、經濟、文化等發(fā)展極不平衡,因而想設計一種適合全國所有學生學習的語文教科書是有難度的,也是不現實的。早在1993年,原國家教育委員會對通過審查的教科書使用情況進行了調查,其結果顯示:“同一教科書在祖國的東部和中部地區(qū)的評價明顯高于西部地區(qū)?!保?]因而在選用語文教科書的時候,必須結合各自地區(qū)的文化特征,選擇適合本地區(qū)發(fā)展需要的語文教科書。
從前文對語文教科書審查和語文教科書適切性評價的比較來看,語文教科書內容的選擇、組織、表達等都應該是審查過程就已經考慮的因素,當然在適切性評價的時候也不容忽視。適切性評價關注得更多的是教材使用的過程,在使用的過程中,與語文教科書發(fā)生密切關系的是學生、教師、社會等重要價值主體,這與前文對語文教科書適切性評價指標體系確立的依據分析是一致的。遵循國家的教育方針,根據語文課標的要求,從學生、教師、社會這三個重要價值主體的需求出發(fā),筆者嘗試構建語文教科書適切性評價指標體系。
1.學生維度的評價——學習的好伙伴
語文教科書最顯著的作用體現于它是學生學習的工具、資源和伙伴。語文教科書的內容和編排必須符合學生的認知和情感發(fā)展特點,滿足他們學習語文的需要,這樣才能真正促進學生的學習,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學生的認知和情感發(fā)展特點是存在差異的,且這種差異非常明顯,即使是處在同一學校、同一班級的學生也存在方方面面的不同。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語文教科書應該注意到學生整體的差異性,滿足不同層面學生的發(fā)展要求。新的語文課程改革積極倡導改變學生的語文學習方式,注重語文學科的實踐性,突出語文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強調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培養(yǎng)。這些目標是否實現,學生應該是最有發(fā)言權的,因此學生們的反饋意見可為我們確立語文教科書適切性評價指標提供幫助。從學生的維度來看,最適合的語文教科書應該是學生學習的好伙伴。需要考慮的問題至少包括以下六個指標:
A.學生是否樂于親近、接受語文教科書。
這個指標是比較淺層次的。人們對任何事物的觀照都是由表及里的,且在心理學上還有“暈輪效應”,可見初次印象的重要性。學生對語文教科書的初次觀照也是受其心理及思想文化觀念制約的,是否親近、接受語文教科書會直接影響以后怎樣利用語文教科書進行學習??梢詮膶W生對教科書的總體感受、教科書的版式和外觀、教科書插圖的設計等角度來考察。
B.語文教科書所選內容及表達方式是否適合本階段學生的學習。
語文教科書所選的內容及表達方式是教科書最為重要的部分,教科書是通過所選的內容及編排來促進學生學習的,因此,所選內容的難度及編排體系非常重要??梢詮膶W生對語文教科書的選文、思考練習題、語文活動的設計等方面的態(tài)度和學習效果來考察。
C.語文教科書能否增長學生的知識、技能,培養(yǎng)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語文教科書像一部百科全書,其價值影響巨大,影響學生的方方面面??梢詮慕炭茣欠駭U大了學生的知識面,是否提高了學生的口語交際及書面表達能力,以及促進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發(fā)展,學會與人相處等角度來考察。
D.語文教科書是否關注學生語文學習的過程及引導學習方式的改變,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習慣和方法的養(yǎng)成。
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和方法的養(yǎng)成能使學生終生受益。語文學習的習慣和方法多種多樣,新的語文課程改革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教科書當然也得引導學生改變過去的一些不恰當的學習方式??梢酝ㄟ^教科書是否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參加活動、與同學合作探究學習,是否引導學生利用多種渠道搜集處理信息等來考察。
E.語文教科書是否貼近學生的生活,是否考慮地域差別、不同學生學習水平的差異,是否能夠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個性化學習。
學生學習和地域文化的差異性是客觀存在的,語文教科書必須把這些考慮在內??梢酝ㄟ^對語文教科書的內容所折射的文化、對語文教科書內容設計的豐富性和層次性等來考察。
F.語文教科書是否倡導發(fā)展性的語文評價方式,注重學生的發(fā)展。
評價是語文課程的一個重要方面,語文教科書應該積極倡導發(fā)展性的評價方式??梢愿鶕Z文教科書是否設立不同層級的、符合不同學生個性發(fā)展需求的評價方式方法等來考察。比如習作表達能力,可要求語文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應達到某種水平,而稍差一些的學生則降低一個層級,形成語文教科書學習材料和能力要求的層級系統。
2.教師維度的評價——教學的好幫手
對教師來說,語文教科書同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價值,因為語文教科書是教師教學最重要的依據。語文教科書就相當于一個資源庫,能夠為教師提供豐富的資源,能為教師創(chuàng)造性和個性化的教學提供條件。尤其對農村和偏遠地區(qū)的教師來說,他們可借助和利用的其他資源極度匱乏,因此,語文教科書對他們教學工作的重要性就可想而知了。同時,語文教科書中蘊涵的新的教學理念是否能被教師領會,語文教科書中的知識和內容是否能被教師理解,語文教科書所包含的教學設計和方法能否被教師采用等,都直接影響教科書的使用效果和教學質量。因此,教師對教科書的意見同樣是反映教科書適切性的一個重要維度。從教師的維度來看,最適合的語文教科書應該是教學的好幫手,可以考慮以下一些指標:
A.語文教科書是否切合教師的素養(yǎng),教師能否輕松駕馭。
教科書只有首先被教師理解了,才能更好地為學生服務??梢詮慕處熌芊窭斫獠⑦\用教科書的理念、教師在使用過程中怎樣處理教科書等角度考察。
B.語文教科書是否為教師提供了豐富的語文課程資源。
語文教科書是語文課程資源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對偏遠地區(qū)來說,教科書可能是唯一的課程資源。可以從教科書是否為教師提供了充足的備課資料、教具等來考察。
C.語文教科書的內容是否適度,教師是否熟悉、教師能否順利完成教學任務。
教師對語文教科書內容的熟悉程度以及語文教科書內容的多少,與能否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密切相關,并最終影響教學效果。可從教師對教科書的理解水平、解讀能力,教科書的內容容量等方面來考察。
D.語文教科書選擇的內容在教師看來對學生的發(fā)展作用有多大。
這是對教科書內容質的方面的認識??梢詮慕炭茣鴥热莸你暯有?、難度以及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fā)展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等角度考察。
E.語文教科書的設計是否切實可行,能否為教師安排教學進度和個性化教學創(chuàng)造條件。
教科書的設計對語文教師來說,具有很重要的引導作用。可以通過語文教科書的單元設計、課文設計、活動方案設計等是否合理來考察,同時還應該考慮教科書是否留有彈性空間,為教師的創(chuàng)造性教學提供條件。
3.社會維度的評價——資源的匹配者
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相等,語文教科書的使用還受到其他各方面因素的制約,學校、社區(qū)、家庭都直接或者間接地影響語文教科書的使用。學校的校園環(huán)境和教學設施、社區(qū)的經濟條件和文化環(huán)境、家庭的物質條件和文化氛圍等因素都對語文教科書的使用產生影響。當然這些角度所反映的問題也許沒有前面兩個維度反映的問題深刻,但是在建立學習化社區(qū)的今天,也必須考慮這些因素。從社會的角度來看,最適合的語文教科書應該是資源的匹配者,可以考慮以下一些指標:
A.語文教科書中所需求的課程資源,學校、社區(qū)和家庭是否能夠滿足。
建立學習型社會,課程資源的開發(fā)非常重要,學校、社區(qū)和家庭都是重要的語文課程資源。是否能夠滿足教科書中所需求的課程資源,可從學校的教學設施、社區(qū)的隱性課程資源(比如博物館、圖書館等)以及家長的文化水平是否能幫助學生利用教科書進行語文學習等方面來考察。
B.語文教科書是否適合當地學校、社區(qū)和家庭的經濟發(fā)展水平。
語文教科書所輻射的范圍非常廣泛,與經濟發(fā)展水平關系密切。可從教科書呈現的內容是否超前或落后于當地的經濟發(fā)展水平、教科書的價格是否合理等角度來考察。
C.語文教科書是否與學校、社區(qū)和家庭的文化氛圍相契合。
語文教科書是文化的重要載體,語文教科書所承載和反映的文化只有與當地的學校、社區(qū)、家庭相切合才能促進學生語文的學習和發(fā)展??梢詮恼Z文教科書中所反映的價值觀念、宗教信仰、生活習慣等來考察。
[1] 王文彥,蔡明 .語文課程與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67.
[2] 李慧君 .教材評價的指標體系的制訂[J].課程·教材·教法,1996(3):13-16.
[3] 丁朝蓬 .教材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J].課程·教材·教法,1998(7):44-47.
[4] 胡軍 .對進一步完善教材審查和管理的探討[J].課程·教材·教法,2003(4):7-11.
[5] 高凌飚 .基礎教育教材評價:理論與工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9
[6] 田慧生,曾天山 .中小學課程教材改革與實驗[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7:260.
[7] 中外母語教材比較研究課題組 .中外母語教材比較研究論集[G].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7.
[8] 謝安邦 .大陸教科書選用制度研究[EB/OL].(2008-09-16)[2013-11-20]http://chinese.cersp.com/sJsys/zZyfz/200809/7311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