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 敏
(江蘇省揚中市實驗小學,江蘇揚中,212200)
由于數學體系的龐雜、數學概念的深奧,很多時候教師需要組織有效的學習研討,讓學生積極投身于數學邏輯思維活動之中,讓學生在討論交流中積極地吸納數學知識、理解數學概念、掌握數學方法、學會學習數學。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參與了整個研究探索活動。學生只有積極地思考參與,才會覺得學習是有趣的,他們的思考也才是有深度的,理解才是逐步深化的,發(fā)言也才是愈加科學的,最終才會實現學習質的飛躍。學生在學習的時候總會遇到解決不了的“困惑”,這時教師不能直接給出結論,而是要引發(fā)學生思考,并組織學生討論,讓學生用自己的智慧去解決“困惑”。這種探究式討論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得出結論后能夠增加成就感,使其對所學知識的印象更加深刻,極大提高學習效果。
例如,在教學“質數和合數”時,教師首先安排學生寫出1~20所有數的因數,然后組織學生研究,讓學生根據找因數的結果對這20個數進行分類。教師可以利用教材中的線索引導學生思考。當學生進行分類且無法統一意見時,他們會對此展開積極的討論。教師可以讓持不同意見的學生闡述自己的理由和根據,使討論更加全面和深入。學生也在討論的過程中逐步統一認識:20個自然數可分為三類,只有一個因數的數,只有兩個因數的數,有兩個以上因數的數。獨特的著力點和巧妙的引導,使“質數與合數的認識”這一知識點在討論中越辯越明,令學生終身受益。
教師要靈活地利用學生的學習反饋,展示學生發(fā)現問題的思維過程,并組織開展真實且有意義的討論活動,讓學生在討論中學會思考、學會甄別真?zhèn)?。學生都有自己思考問題的方式,同一個問題由不同的學生解答可能會有不同的結論產生。學生討論以后要有展示的過程,在展示的同時還可以繼續(xù)討論。學生這樣習得的概念知識會讓他更加難忘。教師組織討論要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問題探究討論,第二階段是課堂展示的“再討論”。后一個階段可以把問題引入更深刻的層面,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深度。
例如,在教學“圓錐的體積”中引導學生合理猜想?!安乱徊?,圓錐的體積可能和什么圖形的體積有聯系?”用問題引領學生思考,學生會聯想到長方體的體積或圓柱的體積,從而為學生學習新知提供一個可行的方向。接著教師引導學生猜想“圓錐的體積與什么樣的圓柱體積有關系?”學生通過學具比較獲得更直觀的感知,逐漸明白圓錐的體積與底和高有必然的聯系。最后教師再引導學生做實驗,通過操作、分析、比較等活動,探索出基本的規(guī)律,獲得較為理性的概念。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展示自己,大膽說出自己的猜想,實現信息共享,促進思考深入。
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過程本身就是一個探索的過程,有探索,就必須有評價的支撐。引入學生自主評價機制,讓學生學會自評、互評,并促使學生能夠從容地剖析學習的現狀和過程,通過評價討論活動,將評價的話語權讓給學生,努力讓學生活躍起來。小組間的評價能夠更加客觀地展示學生的表現,學生可以從同齡人的眼中發(fā)現自己的優(yōu)點和不足,這比單一的師評更全面。教師要給予學生評價、發(fā)現問題的機會,提供充足的時空和評價的舞臺,讓學生盡情地展示自己的才華。自評和組評的時候,也可以用“討論”的方式,可以淡化矛盾點,有利于學生進行客觀的自我認識。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可以深化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yǎng),豐富學習情感體驗,打造和諧快樂的課堂。
例如,在教學“長方形的面積”時擯棄教師主評的做法,把評價權和話語權留給學生,讓學生在學、思、議、評這一個完整的學習活動中實現真正的突破。在課堂上,教師呈現習題,然后讓學生自主練習。
題目:一個長方形的周長56分米,寬12分米,求長方形的面積。
生1:56-12=44分米,面積是44×12=528平方分米。
面對學生的練習,筆者沒有直接予以評價,而是利用多媒體展示這道習題的解法。展示完畢,筆者讓全體學生共同參與到學習評價當中。學生群情激昂,評價的場面異常激烈,教學討論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生2:56分米是長方形的周長,它包含兩個長和兩個寬,所以有12×2=24分米,56-24=32分米,32÷2=16分米,面積是16×12=192平方分米。
推薦理由:曹文軒先生的全新力作,特邀博洛尼亞國際插畫展新銳青年藝術家創(chuàng)作封面與插圖,講述了一個關于堅持信念、堅守希望的故事。男孩與螢火蟲間不可思議的緣分令人驚嘆,男孩用盡一生堅守諾言保護螢火蟲的行為也令人動容。與此同時,尊重生命、敬畏自然的思想也隨之傳入人心。
生3:他的回答太啰唆。56÷2=28分米,28-12=16分米,面積是16×12=192平方分米。
……
學生的直接參與,讓課堂充滿了激情和智慧,有效地喚醒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數學概念的歸納總結來源于生活,我們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也是為了服務于生活。關注課堂突發(fā)事件,從中拓展課堂內容,組織學生開展必要的討論,可以使學生學會靈活地處理問題。
例如,教學“角的度量”時,學生用直尺、量角器等畫角、量角。
生1(突然):老師,我的量角器弄斷了,我還有角沒有量好,我該怎么辦?。?/p>
師:噢!你的量角器斷成什么樣子呢?
生1:斷成了兩部分。(舉起壞掉的量角器讓大家看)
師:這樣的量角器還能量角嗎?請大家一起動腦筋想一想。
生2:那塊小的肯定是不行的,因為它已經沒有中心點了,我們就沒有辦法讓角的頂點重合了,而大部分的那塊可以量比較小的角。
生3:大半塊能量出銳角或者比直角稍微大一點點的鈍角。
師:如果我們就使用它去測量鈍角,你有什么奇思妙想嗎?
生4:可以先在鈍角中畫出一個直角,再量出銳角部分,最后把銳角和直角加起來就是鈍角的度數。
生5:先把鈍角補成平角,直接量出補的銳角,再用平角度數減去銳角度數就得出鈍角的度數。
抓住教學中的突發(fā)事件,通過適度地點撥和引導,可以拓展學生的視野,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喚醒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靈活地引入討論機制,可以更好地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利于打造優(yōu)質高效的數學課堂。當然,教師對討論的全過程進行合理有效的控制,是保證討論成功、充分發(fā)揮討論的優(yōu)越性、切實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1] 范廷榮.淺談趣味教學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才智,2011(1).
[2] 王月香.淺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轉化”思想的運用[J].新課程:小學,2013(11).
[3] 陳立東,路二鑾.談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J].新課程導學,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