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少針
摘要:高效課堂是當前課改實施的主流,如何在課改中真正達到課堂目的,本文我著重從備課、教師角色的轉變,實施有效的課堂教學三方面去闡述。
關鍵詞:高效課堂;實施;策略
隨著當前我校“自主、互助、展示、點評、反饋”課改教學模式的推廣,我們不斷經(jīng)歷著新課程理念的,經(jīng)過一個學期課改實踐和探索,改變以前“滿堂灌”的形式,把主體讓給學生,把課堂還給了學生,讓學生充當課堂學習活動的主角,教師起主導性作用,學生在教師的指導、引導下開展積極主動的學習活,因此,我越來越深刻意識到構建高效課堂是實施有效教學的必由之路。構建歷史高效課堂,師生的思維方式、教育教學活動的組織和教研的推進就發(fā)生重大的變化。因此,在教育教學中應該體現(xiàn)師生角色的準確定位,課堂教學的有效,教研活動的特色鮮明。如何才能真正實現(xiàn)師生角色的轉換,提高課堂效率,在此我談談個人的做法和體會。
一、 重視備課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在我們學校推行“自主、互助、展示、點評、反饋”的課改教學模式中,要做到高效教學,我認為首要任務是要有充分的備課。備課,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學任務,重點和難點,并且把備課過程形成教案,從而開展針對性的講解。我們教師功力不僅僅在課堂上,更重要的是在課前備課。
如何才能真正備好課,之前我們備的是“教學案”,一周一節(jié)或兩周一節(jié)集體備課,并且都是“單干”的多。現(xiàn)在用的不是“教學案”而是“導學案”,為此,要想編寫高質(zhì)量、可以循環(huán)使用的“導學案”不能只靠“單干”,不能只靠個人高質(zhì)量的“一次備課”,要匯聚、發(fā)揮集體的智慧和力量,同年級的歷史教師要共同參與,共同研究,共同探討,共同完成,形成二次集體備課。如果沒有“集體備課”編寫形成的高質(zhì)量的“導學案”,后面所有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都是空的、假的、低效甚至無效的。
首先要吃透教材,第二教師要結合“內(nèi)容標準”, 結合學生的學情,切實結合學習過程,明確本課學習目標,學習重點和難點。第三,教師要結合部分的內(nèi)容,分配到相應的教學中去,真正達到與學生的學習同步,這樣既保證了同步練習在課堂上的充分應用,學生對探究習題的完成,又避免了課下作業(yè)的生成。第四,教師在探究上的備課,字數(shù)可能不多,但要有思維量,要體現(xiàn)學生的學法指導。第五把備課的結果編印成行之有效的導學案。
二、 教師角色的轉變
傳統(tǒng)教育教學中,我們一直以教師為主體,把學生放在客體的位置,強調(diào)教師的“教”,學生的“學”。 “重結果輕過程”是傳統(tǒng)教學中十分突出的問題,傳統(tǒng)教學的主要活動就是講述、板書和布置作業(yè),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在這樣的教育模式下,課堂死氣沉沉,學生很難有主動探討與探索的機會,在這種情況下要想實現(xiàn)課堂效果的高效化恐怕很難!
在高效課堂的教學模式下,必須轉變教師角色,學生與教師角色也得到了轉換,教師角色應由重知識重結論的灌輸者轉換為了重學習過程的謀劃者、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而學生也由客體成了主體,由吸收知識的被動者變?yōu)橹鲃诱撸伞耙覍W”變?yōu)椤拔乙獙W”。
在新課改要求下,教師的角色已不再是結論的灌輸者,而是引導學生體驗學習過程、掌握正確的探究方法,在強調(diào)學生 “意識”發(fā)揮的同時,對教師“主導”的要求更高了。就歷史課而言,如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積極參與,再積極展示自己的觀點,提出有思維價值的問題,并能積極尋求問題的答案。如何淡化“教”,突出“學”,如何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從凌駕于學生之上的講臺上走下來,和學生融為一體,共同活動,消除師生間的距離,使學生充分表現(xiàn)的個性與才能,如何使班級、學習小組和個體學習各環(huán)節(jié)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真正達到學生人人參與,促進每個學生的個體發(fā)展,這都需要教師的精心策劃和組織。
三、 實施有效的課堂教學
精心編印好行之有效的導學案后,教師又明確了自己所處的角色,最后就是如何組織上課了。
首先是課堂紀律的管理,我們常說“三分教學,七分管理”,有效的課堂管理是教學成功的關鍵。課堂管理得好,有助于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和學習環(huán)境,便于教師開展有效的組織教學,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其次是“上課”,當然不再是傳統(tǒng)的老師滿堂灌、學生聽講的方式,而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點、引、撥為輔的新式課堂教學形式。
1.上課的前5分鐘讓學生自主學習、自由交流,完成導學案中自主學習部分的內(nèi)容。然后展示“自主學習部分”(5分鐘),學生對展示的答案同時也進行點評,充分發(fā)揮學生見解。
2.“合作探究”是一節(jié)課堂教學的核心。學生對學群學“合作探究”部分(8分鐘),經(jīng)過小組成員“合作”,共同探究,最后得出問題的答案,之后各小組學生參與展示與點評(12分鐘),這樣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學習七年級下冊第一課《開運河,創(chuàng)科舉》一課時,關于大運河的作用,歷來褒貶不一,為了讓學生在探討表達自己的觀點,我設計了這樣的一個問題:假如你是一個歷史學家,請你評價一下大運河的歷史作用。在學生合作探究后,讓一些學習小組的學生對所展示的答案進行點評。通過他們自己探討出來的答案,并點評其他小組的答案,得出較明確的答案,這比教師把答案直接告訴他們深刻多了。
3.課堂檢測和小結(10分鐘)。
讓學生用5分鐘時間完成教師出示的當堂檢測練習題。然后小組對學群學,展示各小組的答案,由學生點評。當然課堂檢測題,可以是事先印好的,也可以利用多媒體以選擇、填空的形式進行,訓練的時間根據(jù)實際情況而定。課后,教師要及時體察學情,收集學生反饋的情況,及時反思,及時調(diào)整教學策略,改進教學方法,當堂完成教學目標。
最后,教師進行點拔指導學生去思考,引導學生歸納識記知識的技巧、解題的思路與方法。
在這樣活躍的氛圍中,就這樣完成了一節(jié)課的學習,雖然教師滔滔不絕的精彩表演減少了,但學生學得輕松,枯燥的歷史知識在新課改的教學中,學生卻覺得很有趣味,再也不覺得那些時間、人物、事件、歷史作用和影響等知識難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積極性卻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卻出乎意料之外。
我也體驗到課改成功的喜悅,過去總是學生對歷史課不感興趣,讀書不愿意讀,作業(yè)不愿意做?,F(xiàn)在學生在課堂上是那么活躍,有生氣,練習都在探討中完成,沒有留下課業(yè)負擔。學生輕松,老師也輕松。但成績卻比以前好多了。上學期期末質(zhì)量檢測,我校的歷史學科名列全區(qū)前茅。
課改之路剛開始,需要我們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的課改之路,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率,是歷史課堂教學改革的需要,是歷史教師面臨的重大課題,是促進師生共同進步的重要條件,是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