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坤
摘 要:長春版語文教材中古詩內(nèi)容所占比重很大,尤其表現(xiàn)在低年級教材中。那么一年級古詩教學承載著怎樣的使命呢?古詩是語言輸入的最經(jīng)典文本。一年級學生的識字量少是制約其閱讀的最關鍵因素,而古詩恰恰文字不多,蘊含豐富。因此說古詩適合一年級學生閱讀,是經(jīng)典閱讀的起步。
關鍵詞:意境;體驗;訓練;指導
不同年級段古詩教學重難點不同。因此古詩教學的目標、重難點也有所不同。一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較低,想象能力也不夠豐富,學習古詩的要求是體會古詩中的情景,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而高年級學生學習古詩,在此基礎上要求理解詩句意思,感悟古詩意境,將古詩的意境用語言表述出來或用圖畫描摹出來等。
一年級古詩教學重在誦讀。新課標在第一學段的目標中指出:“誦讀兒歌、童謠和淺顯的古詩……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因此教學中要通過多種形式來指導、訓練學生讀。如,“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边@首五言詩的停頓規(guī)律是“二三”式。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范讀和領讀尤其重要,而不是簡單評價:某同學讀得真好!誰還能比他讀得更好?教師聲情并茂的范讀和領讀,就會使學生直觀地感覺到讀古詩的停頓規(guī)律、語氣、語調等,感受到原來這樣的“讀”是感人的!通過多種方式的誦讀,也就容易達到背誦古詩的目標,而不是學習完古詩之后再留作業(yè)要求學生去背誦。
以古詩為載體識字。識字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之一,更是一年級教學的重中之重。一年級古詩教學中的第一個教學目標都是關于識字教學的界定。以顏真卿的《勸學》為例,這首詩短短28個字,要求認識10個生字;認識1個偏旁“又”字旁;了解“首”字的演變過程,認識首的字理識字圖;會寫7個生字。詩歌中除了以前學習過的漢字,其他字在本課都得到了識記,可見本課承載的識字任務之重。識字教學中要求多認少寫,要求認識的字“在本課認識,放到其他的語言環(huán)境中也認識”。而這恰恰是一年級學生識字的難點之一。教學中我們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能夠把課文很熟練地“說”下來,而不能把課文認讀下來。我們曾經(jīng)做過多次試驗:當我們單獨把某些生字提取出來要求學生認讀時,絕大多數(shù)學生并不能認讀下來。古詩往往字數(shù)不多,在這樣的語言環(huán)境下更容易落實認讀目標。也因為古詩易于背誦,落實識字目標自然會降低難度。
一年級古詩教學有它自身的獨特性、系統(tǒng)性,因此一定要準確把脈一年級古詩教學使命,才會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陳琳金.淺談古詩教學[J].新作文:教育教學研究,2008(17).
[2]沙瑞平.牽一“情”而動全“詩”:新課標下古詩教學模式初探[J].小學時代:教師版,2009(02).
[3]汪麗華.談小學古詩教學的多重體驗[J].作文教學研究, 2006(06).
(作者單位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縣教師進修學校)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