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軟權力論對中國開展公共外交的啟示

2014-04-10 22:13:09陳路平
山東工會論壇 2014年3期
關鍵詞:外交權力國家

陳路平

(山東師范大學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山東 濟南 250014)

軟權力論對中國開展公共外交的啟示

陳路平

(山東師范大學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山東 濟南 250014)

約瑟夫·奈的軟權力論是對傳統(tǒng)外交方式的一大補充,它在傳統(tǒng)外交方式式微的情況下明確指出了軟權力的重要作用,而公共外交的開展恰恰是提高國家軟實力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軟權力論是美國開展公共外交的理論基礎,對中國獨立自主地開展公共外交也具有重要的借鑒作用。由于國際社會普遍對中國存在疑慮,甚至采取敵對態(tài)度,開展公共外交,是促使其他國家對中國增信釋疑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因此,中國應更加重視開展公共外交,通過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完善政治體制機制、合理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資源等措施,擴大中國的國際影響力。

公共外交;軟權力論;約瑟夫·奈

以漢斯·摩根索為代表的傳統(tǒng)現(xiàn)實主義將國家間的外交關系看作是追求權力的角逐關系,認為一國參與國際社會的目的就是為了最大限度地獲取權力;以肯尼思·華爾茲為代表的新現(xiàn)實主義更是對權力推崇備至,認為權力在國家分配中的變化會引起結構的變化,國家的最終目的是通過權力獲取安全。這里所提到的權力往往是硬權力或者說是軍事實力,“無論是經(jīng)濟胡蘿卜還是軍事大棒,長期以來,誘致或強迫就范的能力一直是權力的核心要素”。[1]但是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和社會信息化的深入發(fā)展,以文化傳統(tǒng)、國家形象、國際影響力、對外政策、外交方式等為主要內(nèi)容的軟權力越來越成為各國追逐的焦點。自1990年約瑟夫·奈在《世界權力的變革》、《軟權力》等文中系統(tǒng)地提出軟權力這一概念后,各國對如何增強軟權力進行了積極探索。面對這一世界性新問題的出現(xiàn),公共外交隨即興起,成為各國開展外交活動的新的側重點。對中國而言,隨著硬權力的不斷增強,軟權力的增長速度遠遠滯后于硬權力的增長速度,軟權力與硬權力日益不對稱,因此開展公共外交成為中國外交的緊迫任務。

一、軟權力論及公共外交理論

軟權力論是美國學者約瑟夫·奈上世紀80年代末在“美國衰落論”的辯論賽中提出來的。在“美國衰落論”占主流地位的背景下,約瑟夫·奈針鋒相對地提出軟權力這一概念,使人們在“美國衰落”這一悲觀情緒中解放出來。他認為,軟權力是一種通過讓他人做他人自己想做的事情而獲得預期結果的能力,這是一種通過吸引而非強迫獲得目標的能力。[2]軟權力主要有三個來源:文化(能夠吸引他者)、政治價值(堅持國家內(nèi)政外交的時候)、對外政策(他者認為其合法和符合道德權威的時候)。硬權力和軟權力密切相關,但這種關系在信息時代可能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傳統(tǒng)外交中所注重的硬權力的地位不似從前那么重要,而軟權力的作用正在日益凸顯。

由于各國所處的國際環(huán)境不同,國際地位不同,各國民眾的文化素質和所追求的外交目標相異,因此各國學者對公共外交的理解有所不同。中國學者認為,所謂公共外交就是指一個國家為了提高本國知名度、美譽度和認同度,由中央政府或者通過授權地方政府和其他社會部門,委托本國或者外國社會行為體通過傳播、公關、媒體等手段與外國公眾進行雙向交流,開展針對全球公眾的外交活動,以澄清事實、傳播知識、塑造價值進而更好地服務于國家利益的現(xiàn)實。[3]簡言之,即一國政府針對其他國家民眾采取的旨在提高自己國家形象,最終推進本國外交政策目標實現(xiàn)的一系列宣傳活動。雖然各國學者對公共外交的理解有很大差異,但都贊同以下三個方面,即公共外交的開展都是以政府為主導,以外國政府和外國公眾為對象,以提高本國形象為目的。與依托硬權力的傳統(tǒng)外交截然不同,公共外交作為軟權力的重要載體,它的主要特點是看公共外交的對象是否對外交行為心悅誠服。正如約瑟夫·奈在軟權力論中提到的,軟權力強調的是吸引力,其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信息有多少說服力,而不是強制力。相對于傳統(tǒng)外交而言,公共外交是一筆低成本、高效益的投資,它不必耗費昂貴的傳統(tǒng)經(jīng)濟資源和軍事資源,網(wǎng)絡、跨國公司、媒體、人際傳播等都可以成為開展公共外交的重要途徑。中共十八大報告提出,要“扎實推進公共和人文外交,維護我國海外合法權益。我們將開展同各國政黨和政治組織的友好往來,加強人大、政協(xié)、地方、民間團體的對外交流,夯實國家關系發(fā)展社會基礎”。[4]因此,在今后一段時期內(nèi),公共外交在中國外交中所扮演的角色愈加重要,對于實現(xiàn)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具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二、軟權力論視角下中國開展公共外交的必要性

隨著公共外交的興起,各國都把開展公共外交作為一項“國際民心工程”納入國家大戰(zhàn)略中來。從約瑟夫·奈的軟權力論的外交理念到奧巴馬政府的平衡軟權力與硬權力關系的巧權力的外交理念,美國的外交理念不斷豐富,體系不斷完善;日本政府對美國開展了“購買華盛頓”的公共外交,英國“重塑不列顛”、“創(chuàng)意英國”的公共外交核心理念不斷被人熟知;2001年后,加拿大外交部圍繞著“推動海外加拿大人倡議”、“輕松鏈接加拿大”開始進行國家推銷。在各大國爭相奪取公共外交有利地位的同時,中小國家也將外交側重點向開展公共外交上轉移。挪威的和平家園外交理念家喻戶曉,印度游說外交正轟轟烈烈地開展著,沙特阿拉伯更是全民推進宗教外交。由此可見,公共外交越來越成為未來外交發(fā)展的方向,中國政府應該順應歷史發(fā)展的趨勢,高度重視公共外交的開展。

(一)中國公共外交開展薄弱的現(xiàn)實要求大力發(fā)展公共外交

“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以來,外交已經(jīng)喪失了活力,其功能萎縮的程度在現(xiàn)代國家體系的演進中是史無前例的?!盵5]傳統(tǒng)外交的衰落不是一個人或一件事造成的,但公共外交之所以會逐漸盛行,是因為這符合事物存在和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近年來各國的文化與傳統(tǒng)、國家間的力量對比以及國際環(huán)境的基本態(tài)勢等國家制定國際戰(zhàn)略需要考慮的三個基本因素都發(fā)生了變化,而且每個因素所占比重也不同以往,一國的對外交往方式也要相應發(fā)生變化。公共外交在對外交往時雖然不會完全取代傳統(tǒng)外交,但其發(fā)揮的輔助作用也是不容小覷的。與美國相比,中國對于公共外交的研究明顯薄弱許多,研究理論略顯粗糙,只是提出了一些基本框架式的理論成果,并且中國對公共外交的研究往往處于被動防御的地位,僅僅是當國外對中國進行思想文化的輸入時才提出應對措施,并沒有把公共外交的工作陣地推向外線上去。因此,深化公共外交的基礎理論研究,推進中國公共外交傳播事業(yè),是對中國學者和政府人員的緊迫要求。

(二)對于消除誤解、增信釋疑具有重要作用

為了弘揚中國擴大開放、增進國際友誼的歷史傳統(tǒng),2006年中國舉辦了紀念明代航海家鄭和下西洋的活動,被國外看作是中國進行海上擴張的先兆;2011年胡錦濤同志曾撰文指出:“國際敵對勢力正在加緊對中國實施西化、分化戰(zhàn)略圖謀,思想文化領域是他們進行長期滲透的重點領域”[6],實際上,這僅是對事實的陳述,呼吁廣大中國人要自覺抵制西方糟粕文化的侵蝕,增強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歸屬感,但西方學者卻錯誤地理解為這是中國決定對西方實施反擊的信號。對中國的快速發(fā)展心存疑慮,常戴著“有色眼鏡”來評價我們,這不僅極大地損害了中國的國家形象,對中國進一步開展外交活動也帶來了不少的消極影響。以約瑟夫·奈為代表的學者在肯定中國硬權力快速增長的同時,也指出中國的發(fā)展不可避免地引起了世界上其他國家的恐懼,甚至可能會到結盟反對的地步。但也提出如果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綜合運用軟權力和硬權力,在不斷提升經(jīng)濟、科技、軍事等實力的同時重視文化軟實力和民族凝聚力的提升,塑造良好負責任的大國形象,將會減少其他國家的恐懼。而公共外交的開展對于其他國家對中國增信釋疑、增強彼此互信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

三、軟權力視角下開展公共外交的措施

(一)大力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對世界上其他國家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優(yōu)美的古詩詞讓人們置身其中難以自拔,中醫(yī)學的復雜與精深讓人們嘆為觀止,而京劇的百轉千回更讓人們沉醉其中。作為世界文化中唯一一個連續(xù)的、沒有出現(xiàn)過斷層的文化,中國文化本身就是中國國家形象的一張名片,這是其他國家所無法企及的。2012年胡錦濤在中共十八大報告中指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發(fā)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fā)展的作用?!盵7]對中國而言,開展公共外交,增強文化軟實力,要從保護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入手,通過保護漢語文化、開展文化交流、支持文化產(chǎn)業(yè)等方式塑造中國的國家形象。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言使用范圍相當廣泛,漢語的國際地位受到了極大的沖擊,所以中國應該更加注重保護漢語。除了保護漢語外,開展文化交流,派遣留學生,援助一些落后國家和地區(qū)開展教育事業(yè),加大對文化產(chǎn)業(yè)的資金和科技投入,保護民間藝術團體等,都可以展現(xiàn)文化軟實力的巨大魅力。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提高了中國的國際聲譽,2010年上海世博會充分展現(xiàn)了中國文化的多樣性、包容性,在海南舉辦的亞洲博鰲論壇吸引了大量政界、商界人士齊聚海南,中國在全球各地創(chuàng)辦的孔子學院已達數(shù)百所,對于弘揚中國文化、開展公共外交具有重大的促進作用。

(二)完善政治體制機制

不管采取何種政治體制,開展公共外交都需要專門的機構來實施。在這一方面,美國、法國和德國是典型的代表。二戰(zhàn)后,美國在國務院內(nèi)成立專門從事公共外交活動的國際新聞局,后來國際新聞局與其他從事對外宣傳活動的機構從國務院獨立出來,成立了美國新聞署,1999年美國新聞署的大部分機構并入國務院,只有新聞署原下屬的國際廣播局沒有并入國務院。法國外交部是法國開展公共外交的主要決策和實施機構,其下設的國際合作與發(fā)展總司掌握最高文化大權,可以代表政府與其他國家簽署文化協(xié)定和文化交流計劃,并為開展公共外交活動提供資金支持。在德國,聯(lián)邦外交部主要針對德國的公共外交政策進行制定完善,積極推動德國與世界上其他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和教育合作項目,外交部下設的11個總司中就有兩個是專門負責公共外交的。中國建立了外交部、國防部、國新辦等多個部門的發(fā)言人制度,這一制度對于宣傳中國的外交政策、對國際突發(fā)事件進行及時有效的反應具有很大的作用。盡管中國政府明確提出要大力加強公共外交,但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外交部、文化部、國務院新聞辦、國務院僑辦、全國政協(xié)等部門還都是各行其是,在開展公共外交時缺乏統(tǒng)籌協(xié)調,各部門各自制定措施各自實施的現(xiàn)象還相當嚴重。所以中國需要建立一個多部門聯(lián)動的、政府相關部門積極互動共同參與的公共外交機制。

(三)合理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資源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在全世界的普及,世界進入了網(wǎng)絡時代,互聯(lián)網(wǎng)成為民眾表達訴求最便捷、最迅速的通道,使公共外交的開展獲得了更大的機遇。以美國為例,美國的工商、宗教、傳媒甚至是普通民眾都肩負著外交的使命,他們充分利用網(wǎng)絡表達自己的意愿,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傳播國家形象和意圖。面對這種現(xiàn)象,中國開展公共外交也要與時俱進。當前我國缺乏既懂外交、又懂傳播同時還懂得互聯(lián)網(wǎng)傳播規(guī)律的具有全局操作力的人力資源。[8]所以我國要大力加強這方面人才的培養(yǎng)。傳播的主要目的是要使受眾自覺接受影響,正如約瑟夫·奈所說的軟權力論“通過吸引和說服獲得更優(yōu)結果”。中國在利用網(wǎng)絡開展公共外交時要遵循以下幾個方面:一要了解受眾的宗教信仰、生活方式、受教育程度、民族習慣、生活禁忌等,對不同民眾要采取不同的策略。二是宣傳要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不要弄虛作假,也不要進行模棱兩可的宣傳。三是宣傳的內(nèi)容應該是本國的基本情況、價值觀念等,宣傳時不要趁機詆毀其他國家,因為每個國家、每位民眾都有自己的價值判斷,宣傳不好其結果往往是負面的。

總之,開展公共外交不僅僅是政府單方面的行為,企業(yè)、個人、社會團體都是宣傳主體,既要弘揚傳統(tǒng)文化,又要與時俱進,充分利用可用資源。只有這樣才能彰顯中國特色,擴大中國的國際影響力,贏得國際社會的普遍認同,塑造良好的國家形象。

[1][2]羅伯特·基歐漢,約瑟夫·奈.權力與相互依賴[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2002.263.

[3]趙啟正.公共外交與跨文化交流[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4.

[4][7]中共十八大報告.http://cpc.people.com.cn/ n/2012/1118/c64094-19612151.html,2012-11-08.

[5][美國]漢斯·摩根索.國家間政治:權力斗爭與和平[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2006.569.

[6]胡錦濤.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fā)展道路[J].求是,2012,(1).

[8]賈慶國.公共外交理論與實踐[M].北京:新華出版社,2012.146.

(責任編輯:王友才)

D820

A

2095—7416(2014)03—0129—03

2014-04-29

陳路平(1989-),女,山東臨沂人,山東師范大學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2012級國際關系專業(yè)碩士研究生。

猜你喜歡
外交權力國家
不如叫《權力的兒戲》
電影(2019年6期)2019-09-02 01:42:38
悠悠歲月外交情
涉僑外交二三事
能過兩次新年的國家
把國家“租”出去
華人時刊(2017年23期)2017-04-18 11:56:38
奧運會起源于哪個國家?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權力的網(wǎng)絡
博客天下(2015年12期)2015-09-23 01:47:57
外交
領導文萃(2015年4期)2015-02-28 09:19:03
與權力走得太近,終走向不歸路
清風(2014年10期)2014-09-08 13:11:04
昭觉县| 罗源县| 通州区| 镶黄旗| 满城县| 麻栗坡县| 裕民县| 连江县| 安多县| 石景山区| 新建县| 年辖:市辖区| 江津市| 栾城县| 长岛县| 息烽县| 金平| 皮山县| 南投市| 库车县| 酒泉市| 岐山县| 错那县| 河池市| 灵璧县| 朝阳县| 威宁| 通化县| 吉木萨尔县| 凉城县| 灌阳县| 亳州市| 巴塘县| 西青区| 贵溪市| 秦安县| 海宁市| 巍山| 迁安市| 晋宁县| 德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