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連祥
(湖州師范學院 文學院, 浙江 湖州313000)
魯迅越文化資源的二度創(chuàng)作
余連祥
(湖州師范學院 文學院, 浙江 湖州313000)
跟魯迅有關的清末民初的紹興風情以及魯迅創(chuàng)作的具有濃郁越文化風情的文學作品,構成了魯迅的越文化資源。此類文化資源可以通過“二度創(chuàng)作”進行多元開發(fā)。作為紹興文化名人的魯迅以及魯迅越文化風情作品二度創(chuàng)作的重頭戲是魯迅影像:一是舞臺、銀幕和屏幕上的魯迅,二是由魯迅越文化風情作品進行二度創(chuàng)作的話劇、電影和電視劇等。主題公園魯鎮(zhèn)、咸亨酒店和孔乙己土特產等屬于魯迅越文化資源的衍生品。八十多年來,魯迅越文化資源的二度創(chuàng)作,已積累了豐富的資源,可以供今后的二度創(chuàng)作利用和借鑒。
魯迅;越文化;二度創(chuàng)作;魯迅影像
魯迅是紹興籍文化名人,是歷史文化名城紹興最具國內外影響力的一張名片。在去南京求學前,魯迅一直生活在紹興。辛亥革命前后,魯迅還在紹興教過書。紹興豐富的越文化資源滋養(yǎng)了童年和青少年時代的魯迅。綜觀魯迅一生,使其受到首次“文化整合”的是紹興的越文化。
作為偉大的文學家,魯迅的作品,以小說、詩歌、散文、散文詩和雜文的形式,對于紹興的越文化進行了多種形式的文學書寫。魯迅的小說,通過S城、魯鎮(zhèn)和未莊,展現了清末民初的紹興越文化風情。其它作品,尤其是回憶性散文《朝花夕拾》,以及晚年所寫的類似的散文《我的第一個師父》《女吊》《我的種痘》《二丑藝術》等,也都深情抒寫了對于故鄉(xiāng)紹興的文化記憶。
跟魯迅有關的清末民初的紹興風情以及魯迅創(chuàng)作的具有濃郁越文化風情的文學作品,構成了魯迅的越文化資源。魯迅的越文化資源,可以通過“二度創(chuàng)作”進行多元開發(fā)。本文試圖對于魯迅越文化資源的二度創(chuàng)作問題作些探討。
魯迅是說不盡的,魯迅的越文化資源也是一個說不盡的話題。
魯迅越文化資源的二度創(chuàng)作具有廣闊的空間。首先我們要探討的是作為紹興文化名人的魯迅以及魯迅越文化風情作品的二度創(chuàng)作問題。
早在新中國成立之初,魯迅就作為紹興城的文化名人供中外各界瞻仰了。
魯迅紀念館位于紹興市的周家新臺門都昌坊口,1953年1月建成并對外開放。1973年創(chuàng)設了魯迅生平事跡陳列廳,用來展示“革命家、思想家和文學家”魯迅不平凡的一生。這是當年古城紹興少有的現代化建筑,符合“文革”時期破舊立新的時代風尚。
2002年,當地政府決策實施《魯迅故里歷史街區(qū)保護規(guī)劃》。為恢復魯迅故里清末民初的風貌,20世紀70年代創(chuàng)設的陳列廳被拆除,恢復為周家新臺門。新修復的魯迅故里,以現象學還原的方式,重新展示了都昌坊口的清末民初風情,盡量讓參觀游覽者能回到魯迅青少年時代的歷史現場。2004年5月,一座具有清末民初風情的紹興魯迅紀念館在魯迅故里落成,魯迅生平事跡展有了更大的空間和更現代化的手段。
整個魯迅故居的保護規(guī)劃面積由原來魯迅故里的1萬多平方米擴大到51.57公頃,包括重點保護區(qū)、傳統(tǒng)風貌協(xié)調區(qū)和環(huán)境風貌控制區(qū)。經過多年的保護建設和修繕,魯迅故里已初具清末民初歷史文化街區(qū)的規(guī)模,營造了原汁原味的古城韻味。參觀魯迅故里,不僅能了解文化名人魯迅,而且能切身感受到魯迅當年生活過的越文化“場”。魯迅故里一期工程開放僅一年時間,就接待了中外游客60萬人次,經營收入2000多萬元,為更好地加強保護提供了有力的經濟支撐。[1]
作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魯迅故里自2008年6月起,對游客免費開放。隨后,游客猛增,2012年達到232萬人次。中外游客紛紛前來參觀,帶動了紹興的旅游產業(yè)。魯迅的名人效應以及散發(fā)著濃郁越文化風情的魯迅故里,對于紹興的旅游產業(yè)起了很好的帶動作用。據浙江省和紹興市旅游部門的抽樣調查表明,在到紹興的游客中,70%是通過魯迅的作品知道紹興、了解紹興的。海內外游客不遠萬里來紹興,尋找的就是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魯迅筆下濃郁的風情。[2]來紹興參觀魯迅故里的游客,往往還要去沈園、蘭亭、東湖、柯巖等紹興名勝游覽,同時還要消費和購買紹興老酒、香糕、霉干菜、霉豆腐等土特產品。原先80元1張的魯迅故里門票,只占游客消費總額的8%。隨著游客的增長和旅游產業(yè)鏈的拉長,紹興的旅游總收入得到了大幅增長。
為了更好地打好魯迅牌,魯迅故里在進一步完善硬件建設的同時,應更好地在軟件建設上下功夫。魯迅故里應招募青年志愿者,為前來參觀的中小學生做好導游服務,努力讓這些學生與魯迅及紹興越文化的首次親密接觸就能留下美好的印象,從而為魯迅與紹興越文化培養(yǎng)更多潛在的“粉絲”。要充分利用好魯迅廣場,安排內容豐富的有關魯迅與紹興越文化的演出活動。
不受時空限制的,是魯迅越文化風情作品的二度創(chuàng)作。這方面的二度創(chuàng)作,早在新中國成立前就開始了。
豐子愷在烽火連天的抗戰(zhàn)時期,邊逃難邊三次創(chuàng)作漫畫《阿Q正傳》,傳為佳話。豐子愷漫畫魯迅小說,以及趙延年的木刻作品,在魯迅越文化風情二度創(chuàng)作作品中堪稱經典。新時期以來,浙江文藝出版社和福建教育出版社都出版過豐子愷漫畫魯迅小說,有較好的讀者市場。最近,春風文藝出版社又推出了《豐子愷插圖魯迅小說全集》,可見魯迅小說與豐子愷漫畫的結合具有永久的讀者市場。趙延年木刻插圖本《魯迅小說全編》,2005年由北京工業(yè)大學出版社出版后,也是一本長線書,一直在魯迅故里出售。
海南出版社2004年推出的《插圖本魯迅經典小說選》,共收入魯迅小說作品29篇,其中《吶喊》14篇、《彷徨》11篇、《故事新編》4篇。該書選用了著名畫家范曾所作、1978年榮寶齋出版的《魯迅小說插圖集》的全部46幅插圖。范曾那些以連環(huán)畫筆法畫的插圖,有大家氣派,與魯迅小說形成“雙美”。全書采用紅黑雙色印刷,是一部頗有收藏價值的圖書。
眼下進入讀圖時代,魯迅作品配漫畫、連環(huán)畫固然受讀者的青睞,其他如配越文化風情圖片的魯迅作品也受讀者的喜愛。鐘守成、裘士雄配圖的珍藏本《朝花夕拾》《吶喊》等,也是不錯的讀物。孫郁在《重讀〈吶喊〉》中評價道:“裘士雄先生的這本配圖本《吶喊》,以大量感性的圖片,還原了魯迅創(chuàng)作該書時的背景,增加了認知的內容,是一本頗有意義的書。今天的青年,在文圖并茂的世界里,當會有異樣的感受。”[3]5
豐子愷的漫畫、趙延年的木刻以及曾范的連環(huán)畫筆法的插圖,已成為魯迅越文化風情作品二度創(chuàng)作中的經典作品。今后的藝術家,還應更多進行二度創(chuàng)作,以豐富魯迅越文化風情作品的藝術樣式和內容。配圖本《朝花夕拾》還可以出版增補本,把《我的第一個師父》《女吊》《我的種痘》《二丑藝術》等同類性質的散文增補進去。
魯迅及其越文化風情作品二度創(chuàng)作的重頭戲是魯迅影像。該類二度創(chuàng)作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舞臺、銀幕和屏幕上的魯迅,二是由魯迅越文化風情作品進行二度創(chuàng)作的話劇、電影和電視劇等。
首先我們來縱向考察舞臺、銀幕和屏幕上的魯迅影像。
最早在舞臺上塑造魯迅形象的是抗戰(zhàn)時期的“文協(xié)香港分會”等六團體。1940年夏,為了籌備“魯迅先生六十誕辰紀念大會”,馮亦代等請熟悉魯迅的女作家蕭紅創(chuàng)作了啞劇《民族魂魯迅》。蕭紅根據魯迅自傳、魯迅作品以及親自聆聽來的魯迅故事,以女作家特有的細膩,成功塑造了有血有肉的魯迅形象。遺憾的是,限于當年的條件,8月3日,在“魯迅先生六十誕辰紀念大會”上演出的啞劇《民族魂魯迅》,是由馮亦代與“文協(xié)香港分會”“香港文協(xié)漫畫協(xié)會”的丁聰、郁風和徐遲等參照蕭紅所作同名劇本改編的刪簡版。魯迅由一位原上海銀行職員張宗占扮演。據徐遲回憶,張宗占“長相很像魯迅先生,由張正宇給他化妝,貼胡子以后,確實非常像魯迅。這一角色是很難演的,但他演得很好”。[4]354
為紀念魯迅逝世4周年,蕭紅的《民族魂魯迅》,從10月20日至31日,在香港《大公報》副刊連載。全劇共分四幕,每幕又分出場人物、劇情介紹、表演提示三部分。第一幕介紹魯迅的少年時代,通過魯迅作品中的阿Q、孔乙己、祥林嫂、藍皮阿五等人物群像,說明舊中國的世態(tài)炎涼和國民性改造的刻不容緩。
新中國成立后,文化部計劃籌拍電影《魯迅傳》,并組織了著名作家和著名理論家組成的由陳白塵執(zhí)筆的實力強大的編劇小組,準備請著名演員趙丹主演魯迅,計劃在1961年魯迅誕辰80周年時上演。不過由于種種原因,最后只留下半部手稿。[5]
魯迅的電影,直到2005年才姍姍來遲。電影《魯迅》由劉志釗編劇、丁蔭楠導演,魯迅之子周海嬰任總顧問,濮存昕、張瑜、夏志卿主演。影片選取了魯迅最后三年的生命歷程,七個夢境串在其中,三個死亡組成一個內在結構:楊杏佛之死、瞿秋白之死、魯迅之死。銀幕畫面虛實結合。與越文化相關的畫面由魯迅虛幻的夢境開篇:魯迅在江南空曠昏暗的石板路上漫步?;秀遍g,祥林嫂走上前問魯迅,“人死了有沒有魂靈?”“或許有吧。”“那也有地獄了……”接著,魯迅又被喊著“救救孩子”的“狂人”拉住,而身邊高唱著“手執(zhí)鋼鞭將你打”的阿Q卻頭也不回地沖進黑暗……沿著槳聲燈影的紹興市河。伴著咿咿呀呀的社戲聲,這些小說人物反復出現在作家魯迅的夢中。
這是一部叫好卻不叫座的電影,影響力不大。堪稱經典的有關魯迅的電影,還得期待未來。
關于魯迅的電視劇,孫維民和史蘭芽主演的20集電視連續(xù)劇《魯迅與許廣平》,2001年播出后,市場反應尚可,但沒有得到專家認可。由于題材關系,電視劇中缺乏越文化的元素。
不過上世紀80年代以后,有關魯迅的專題片倒是形式多樣,精彩紛呈。
魯迅誕辰百周年的專題片《魯迅傳》,有當年的意識形態(tài)化色彩,有意強化了“革命家”魯迅的形象,但當年拍攝的不少畫面,具有濃郁的越文化風情。
鳳凰衛(wèi)視的《周氏三兄弟》,更適合當下人的欣賞口味。專題片發(fā)掘了不少被遮蔽的故事,且由魯迅擴大到周作人和周建人。魯迅研究專家的言說方式深入淺出,畫龍點睛。其他有關魯迅的專題片,也都采用專家言說與圖畫、影像資料拼接的“多媒體”方式。
央視九套《記錄》欄目的八集紀錄片《先生魯迅》,第一集《故鄉(xiāng)記憶》盡管也講到了南京求學與日本留學時期的魯迅,但主要還是講述故鄉(xiāng)紹興風情、周氏大家族的興衰以及魯迅的童年和青少年時期。畫面中出現了烏篷船、市河、石拱橋、石板路、古戲臺等眾多紹興越文化的元素,甚至還有魯迅筆下的咸亨酒店、紹興大班、目連戲以及戲中的無常與女吊等。魯迅故里清末民初的文化街區(qū)也反復出現。有意變成的黑白畫面,更是營造了一種清末民初的文化氛圍。孫玉石、錢理群、吳小美、吳俊等魯迅研究專家向觀眾言說魯迅與故鄉(xiāng)那種愛恨復雜的情愫,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比較遺憾的事,浙江魯迅研究界的專家缺席了。
央視《百家講壇》已是一個品牌欄目,也是一個有爭議的欄目。由孔慶東主講的《魯迅》系列,夠俗但欠雅,影響力也不夠大。
接下來,我們來考察由魯迅越文化風情作品進行二度創(chuàng)作的話劇、電影和電視劇等。
對魯迅越文化風情的作品進行改編,在魯迅生前就進行了。1934年,田漢就根據魯迅的小說《阿Q正傳》改編同名話劇。袁牧之(化名袁梅)出任《中華日報》的副刊《戲》周刊主編,就把田漢正在改編的話劇陸續(xù)改寫成紹興話,自1934年8月19日創(chuàng)刊號開始連載。田漢和袁牧之的改編,基本得到了魯迅的肯定。他在《答〈戲〉周刊編者信》中指出:“將《吶喊》中的另外的人物也插進去,以顯示未莊或魯鎮(zhèn)的全貌的方法,是很好的。但阿Q所說的紹興話,我卻有許多地方看不懂?!盵6]148袁牧之是寧波人。他的紹興話不夠地道,魯迅作了委婉的批評。
為了給話劇《阿Q正傳》造勢,《戲》周刊上登載了一些阿Q像。魯迅看了葉靈鳳畫的戴瓜皮小帽的阿Q像,不以為然。在《寄〈戲〉周刊編者信》中表明了自己的意見:“我的意見,以為阿Q該是三十歲左右,樣子平平常常,有農民式的質樸,愚蠢,但也很沾了些游手之徒的狡猾。在上海,從洋車夫和小車夫里面,恐怕可以找出他的影子來的,不過沒有流氓樣,也不像癟三樣。只要在頭上戴上一頂瓜皮小帽,就失去了阿Q,我記得我給他戴的是氈帽。這是一種黑色的,半圓形的東西,將那帽邊翻起一寸多,戴在頭上的;上海的鄉(xiāng)下,恐怕也還有人戴?!盵6]154由此可見,魯迅十分強調阿Q所生活的紹興越文化背景的。
盡管《戲》周刊上的話劇《阿Q正傳》沒有登全,但抗戰(zhàn)前夕田漢還是寫出了完整的五幕話劇。田漢的本子隨后被多次排演,阿Q和孔乙己等人物的會話也都改成普通話了,不再是袁牧之的寧波腔紹興話。
與此同時,許幸之改編的六幕話劇《阿Q正傳》也于抗戰(zhàn)前夕發(fā)表在《光明》雜志上,1939年8月上海戲劇藝術研究會出版了單行本。該劇在上海孤島時期連演半個月,場場爆滿。許幸之親任導演,王竹友扮演阿Q。
比較田漢版和許幸之版的話劇《阿Q正傳》,構思上有著同樣的特色:就是在《阿Q正傳》的基本框架內穿插進《狂人日記》《孔乙己》《明天》《藥》《風波》《故鄉(xiāng)》等小說中的人物和情節(jié)。這種改編方法,也就是魯迅所肯定的“將《吶喊》中的另外的人物也插進去,以顯示未莊或魯鎮(zhèn)的全貌的方法”。
1956年為魯迅逝世20周年,當年上映的《祝福》為根據魯迅同名小說改編的中國第一部彩色故事片。《祝?!返木巹∠难?,時任文化部主管電影及外事工作的副部長,20世紀30年代就開始從事電影編劇,又熟悉《祝?!返奈幕尘啊B興越文化,多重身份似乎注定了這是一次經典的二度創(chuàng)作,同時會帶有極強的意識形態(tài)化色彩。夏衍根據電影“講故事”的邏輯脈絡與戲劇沖突,二度創(chuàng)作出來的電影語言,基本保持了魯迅作品憂憤深廣的藝術風格和悲劇氣氛;導演?;〕浞终{動多種電影語言,渲染氣氛、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著名表演藝術家白楊主演的祥林嫂,神形兼?zhèn)洌哂袕娏业囊暵牄_擊力與感染力。
電影《祝?!凡粌H在國內上映時廣受好評,而且還在國際上產生了較好的影響,先后獲得卡羅維發(fā)利國際電影節(jié)評委會特別獎和墨西哥國際電影周銀帽獎。
當年夏衍對于魯迅小說《祝?!返母木?,一方面要忠實于魯迅原著,另一方面又要用毛澤東新民主主義的革命理論來詮釋作品。于是就用高利貸者來強化了階級壓迫,從而沖淡了魯迅原著對于封建家族制度的批判。夏衍添加的祥林嫂砍門檻的情節(jié),當年廣受好評,現在看來是為了表現勞動人民的反抗意識而強加上去的。
說到對于《祝?!返母木?,自然要論及越劇《祥林嫂》。1946年袁雪芬領銜主演的越劇《祥林嫂》,為越劇改革的里程碑。該劇的衍生品電影和唱片也廣受好評。上海越劇院于1956年秋上演了新編越劇《祥林嫂》。著名越劇表演藝術家袁雪芬、范瑞娟、張桂鳳、吳小樓等分別飾演祥林嫂、賀老六、衛(wèi)老二、魯四老爺等。主創(chuàng)者袁雪芬是浙江嵊縣人,熟悉紹興一帶的越文化風情。全劇具有鮮明的時代風貌和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但在藝術處理上卻沒有夏衍那樣會營造戲份。
新時期,上海越劇院以男女合演的形式排演《祥林嫂》,同樣受到越劇愛好者的歡迎。彩色寬銀幕戲曲藝術片《祥林嫂》也有不俗的票房。
越劇《祥林嫂》的成功還帶動了其它劇種的《祥林嫂》。新鳳霞在評劇《祥林嫂》中成功塑造了在封建社會受盡摧殘迫害的勞動婦女祥林嫂的藝術形象,她的唱腔也展現了深厚的藝術魅力,進一步發(fā)展了新派演唱藝術。
1981年,為紀念魯迅先生誕辰100周年,魯迅的小說《阿Q正傳》《傷逝》《藥》等被改編成同名電影。陳白塵編劇、岑范導演、嚴順開主演的《阿Q正傳》是又一部根據魯迅越文化風情作品進行二度創(chuàng)作的經典之作。電影《阿Q正傳》很好地體現了小說原著悲喜劇結合的風格,幽默而不流于“油滑”。陳白塵還在電影劇本的基礎上,改寫出了話劇《阿Q正傳》,演出也獲得成功。
話劇《咸亨酒店》是劇作家梅阡根據魯迅小說《長明燈》《狂人日記》和《藥》以及《明天》《孔乙己》《祝?!泛汀栋正傳》等小說中的人物進行二度創(chuàng)作的,可謂是魯迅越文化風情小說的集大成者。話劇以反封建作為貫穿全劇的主題,以長明燈作為封建勢力的象征,把婦女的悲慘命運和知識分子的不幸遭遇這兩條線結合在一起,構成了全劇的主要情節(jié),揭露了封建黑暗勢力欺壓民眾的慘無人道。《咸亨酒店》像是一部《吶喊》的交響曲,向觀眾展示了一幅發(fā)人深思的生活畫卷。
2001年前后,為紀念魯迅誕辰120周年,涌現了魯迅作品的實驗戲劇改編熱。既然是實驗,自然就可以充分體現二度創(chuàng)作者的主體性,以“我注六經”的方式來演繹魯迅以及作品?!案褂性姇鴼庾匀A”“我注六經”,更要考驗二度創(chuàng)作者的功力。借用魯迅的話來說,孔雀開屏固然美麗,而鴨子翹尾巴就不太雅觀吧。
眾多實驗劇中,為人稱道的是《無?!づ酢?。人藝編劇鄭天瑋創(chuàng)作的這部話劇,定位是“荒誕喜劇”。話劇將魯迅的《傷逝》《孤獨者》《在酒樓上》《頭發(fā)的故事》《無?!贰杜酢妨孔髌返南嚓P人物進行了“重組”,講述了青年知識分子涓生的墮落史,無常和女吊在其中穿插游蕩。涓生與子君相愛,然而在日常生活和社會壓力的折磨下感情枯萎,子君郁郁而終。這大體是魯迅小說《傷逝》的故事。然后涓生奉母命回鄉(xiāng)為小弟遷葬,給街坊女孩送剪絨花,是從魯迅小說《在酒樓上》移植過來的。有幾句臺詞提到“留發(fā)不留頭”之類,靈感自來《頭發(fā)的故事》。陷入絕境的涓生性情大變,墮落成了“杜大人”手下一名洋洋得意的下屬,這是對《孤獨者》中魏連殳形象的嫁接。再往后,就是編劇的創(chuàng)意了:涓生和子君在陰間含情脈脈地重逢,無常和女吊爭著要到人間某大戶人家去投龍鳳胎而未遂……
魯迅這幾篇小說原著的結構大致是現代知識分子的“橫截面”,二度作創(chuàng)作者卻通過移花接木,演繹成了縱向結構的人生三部曲:苦悶人生——不甘平庸——走向墮落,展現了涓生一生的命運。
無常和女吊在舞臺上的出現,讓話劇有了魯迅小說《藥》那樣的“復調結構”。比起華家的治癆病與革命黨夏瑜的被殺頭這一明一暗兩線來,《無?!づ酢返目缍雀?,用了涓生、子君在人間的悲劇與無常、女吊在陰間的喜劇這一陽一陰兩條線。劇終時,兩條線在陰曹地府重合:涓生、子君與無常、女吊在祥和的暖色調舞臺燈光中一起向上飛升,劇場里回蕩著話外之音:“走啊,不回來了,我永遠和你在一起,不回來了?!睉騽∽罱K走出了魯迅的憂憤深廣,邁向了鄭天瑋的祥和輕松。
話劇《無常·女吊》得到了高度贊賞:“它并不是一部亦步亦趨、不脫窠臼的‘魯迅的’話劇,而是劇作者鄭天瑋在魯迅話語里細致敏銳地捕捉到了其中深刻的人生意蘊,再頗具創(chuàng)意地重新編排魯迅小說中的典型情節(jié),充分調動和渲染個性人物的舞臺活動,以話劇語言改寫出的一部當代小劇場話劇。”[7]
《孔乙己正傳》的演出具有官方背景,似乎是一部弘揚主旋律的話劇。然而,除了美麗的江南水鄉(xiāng)風情和著名導演、美國明星、明清古董家具等這些魯迅所厭惡的“噱頭”,剩下來的只是抨擊中國科舉制的不痛不癢的主題以及顛覆魯迅小說原著的傳奇故事。
8集電視劇《阿Q的故事》,將魯迅不同作品中的人物集中到了“未莊”,演繹了一個錯位多角戀的媚俗故事:靠打短工糊口的阿Q,雖然跟趙太爺家的女傭吳媽有染,但是又喜愛孔乙己的女兒秀兒;秀兒卻只是鐘情于革命黨夏瑜,夏瑜心里愛的則是林貴福的女兒子君。假洋鬼子一直垂涎“豆腐西施”,借機害死了其丈夫楊二之后想要霸占她。“豆腐西施”則想要和阿Q成家過日子……該電視劇不顧魯迅原著的精髓,只為媚俗而以錯位的多角戀搭臺唱戲來敘事,無疑是對魯迅小說憂憤深廣主題的庸俗解構。
縱觀魯迅作品的改編,無論成敗與否,都深深地打上了時代的烙印,“均呈現出強烈的時代色彩與意識形態(tài)功能,意味著文學經典的影視戲劇改編,不僅是載體與表現形式的變化,而且其歷史是隨著媒體的發(fā)展,被不同媒體承載的歷史,也是經典名著被當下重敘的歷史”。[8]
探討魯迅越文化資源的二度創(chuàng)作問題,還得涉及魯迅越文化資源的衍生品問題。
紹興人愛吃“魯迅飯”,于是從魯迅的越文化資源中演繹出了很多衍生品,最成功的衍生品便是咸亨酒店??滓壹和撂禺a,也是一個成功的品牌。當然也出現了祥林嫂洗浴中心等惡俗的衍生品。
據魯迅二弟周作人回憶,光緒年間,魯迅堂叔周仲翔等在周家新臺門附近開設一家小酒店,取名“咸亨”。由于經營不善,最終關門大吉。魯迅在《孔乙己》《風波》和《明天》等小說中寫到了這個老家門口的酒店,作為人物活動的場景。
1981年,魯迅誕辰100周年之際,新開的咸亨酒店修舊如舊,頗具紹興越文化的獨特風貌。新開張的咸亨酒店不斷積累人氣。去該店小酌,似乎成了參觀紹興魯迅紀念館的有機組成部分。
現如今,在有著晚清風情的咸亨酒店旁,一座五星級標準的文化主題酒店——咸亨酒店已拔地而起。該酒店傳承歷史文脈,以魯迅文化為主題,紹興越文化為背景,成為紹興文化旅游休閑的地標。咸亨酒店還不斷向外擴張,已在全國各地擁有30余家品牌連鎖店,其品牌估價超過38億元。咸亨酒店還成功開發(fā)了咸亨加飯酒、咸亨腐乳等咸亨系列。
其它知名的衍生品還有孔乙己茴香豆、孔乙己酸梅飲、孔乙己礦泉水、孔乙己飯店等孔乙己系列;閏土氈帽、閏土鞋等閏土系列。阿Q也“闊”起來了,形成了“阿Q系列”。
“魯鎮(zhèn)”“百草園”“三味書屋”“阿Q”“社戲”“烏氈帽”“鑒湖”等魯迅小說中的地名、人名、物名被紹興人爭相搶注成商標。據不完全統(tǒng)計,在紹興,以魯迅作品中的人物名、地名做企業(yè)和機構名稱或商標的已達200多個,不少商標甚至是系列注冊。
魯鎮(zhèn)是魯迅越文化資源的一個頗具特色的衍生品。魯鎮(zhèn)景區(qū),緊鄰柯巖風景區(qū),且可聯票通用?!棒旀?zhèn)”是魯迅在小說中虛構的一個清末民初的江南市鎮(zhèn)。人造的魯鎮(zhèn),以越文化為底蘊,全面展示紹興水鄉(xiāng)的風情古鎮(zhèn),是舊時紹興水鄉(xiāng)的一個縮影,也是魯迅筆下“魯鎮(zhèn)”的具象化。
魯鎮(zhèn)的硬件設施很好,但缺的是人氣,乏的是鄉(xiāng)土文化氛圍。漫步魯鎮(zhèn),同質化的商鋪太多,卻尋覓不到可以住宿的清末民初風情的客棧。專家指出,魯鎮(zhèn)想要搞活,必須開門迎客,將游客留在魯鎮(zhèn),住在魯鎮(zhèn),吃在魯鎮(zhèn),娛樂在魯鎮(zhèn)。
綜上所述,紹興作為魯迅的故里,大有作為,而且必須大有作為。
魯迅越文化資源的二度創(chuàng)作,允許百花齊放。可以“我注六經”,也可以“六經注我”。不過經典作品,應該是既要忠實魯迅原著又應合乎受眾的“期待視野”。兩者的契合,應是大制作自覺追求的目標。八十多年來,魯迅越文化資源的二度創(chuàng)作,也已積累了豐富的資源,可以供今后的二度創(chuàng)作所借鑒和利用。魯迅是紹興的魯迅,也是全中國的魯迅,同時也是世界的魯迅。魯迅已是公共文化資源,不允許惡搞魯迅,吃魯迅飯必須掌握一個度的問題。魯迅越文化資源相關衍生品的經營者,要有所擔當,為弘揚魯迅盡一份力。
[1]宣傳中.從魯迅故居到魯迅故里——關于紹興名人故居保護和利用的模式研究[J].東方博物,2005,(4):121~125.
[2]傅建祥,劉暉.人文旅游看紹興[J].浙江旅游職業(yè)學院學報,2007,(3):21~26.
[3]吶喊:配圖珍藏本[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4.
[4]徐遲.江南小鎮(zhèn)[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3.
[5]李新宇.1961:周揚與難產的電影《魯迅傳》[J].東岳論叢,2009,(3):68~72.
[6]魯迅.魯迅全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7]黃益倩.話劇《無?!づ酢穼︳斞缸髌返母木幖捌湟饬x[J].魯迅研究月刊,2006,(9):13~16.
[8]張呂.被意識形態(tài)話語“改編”的魯迅——追溯新中國魯迅作品影視戲劇改編六十年[J].魯迅研究月刊,2010,(11).
2014-05-30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地域文化視閾中的現代江南小城鎮(zhèn)文學研究”,項目編號:10BZW078;教育部課題“現代江南市鎮(zhèn)文學的地域文化闡釋”,項目編號:09YJA751026。
余連祥(1962-),男,浙江桐鄉(xiāng)人,湖州師范學院文學院教授。
I210.96
A
1008-293X(2014)04-0026-06
(責任編輯呂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