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友蘭 劉 雯
(1.福建武夷學院圖書館 福建 武夷山 354300;2.西安交通大學圖書館 陜西 西安 710049)
當前,圖書館界正處在由紙質資源為主體向以數(shù)字資源為主體的范型轉換階段。關于這一趨勢,業(yè)界討論十分熱烈,時有著作、論文問世。但大多為高屋建瓴的宏觀理論闡述或對圖書館工作的局部介紹,而整體把握這一轉型的復雜性與全面性,鞭辟入里地闡述圖書館范型嬗變的具體脈絡,并提出詳細脈絡的佳作不多。吳建中博士新著《轉型與超越:無所不在的圖書館》一書,信息容量大,涉及圖書館的方方面面,包括圖書館未來的定位、資源共享、館員的價值取向、圖書館工作模式的轉變等,多援引國外案例加以論證,具有前瞻性與國際性視野。該書生動有趣,令人不忍釋卷,不由寫下以下文字,以引起更多讀者的興趣。
《轉型與超越:無所不在的圖書館》是吳建中博士的第27部著作,以漢語和英語兩種文本在國內外同時出版。作者具有跨學科專業(yè)背景和海外游學經歷,長期擔任國際圖聯(lián)管委會委員和中國圖書館學會副理事長以及上海圖書館館長之職,了解國內外圖書館業(yè)的發(fā)展動向和長期趨勢,是我國圖書館未來走向研究的領軍人物。1987年,在紀念上海圖書館建館35周年而撰寫的一篇論文中,他即提出了著名的“重心轉移”的思想,即圖書館工作重心由書本位向人本位轉移,業(yè)務重心由第二線向第一線轉移,服務重心由一般服務向參考服務轉移[1]。到1998年出版的《21世紀圖書館新論》中,形成了比較系統(tǒng)的想法,除了三個“重心轉移”以外,還提出了三個“延伸”(收藏:向各種文明記錄及其載體延伸;業(yè)務:向館外延伸;服務:向社區(qū)及家庭延伸)和兩個“中心”(圖書館是終身教育和文化娛樂中心,圖書館是信息傳播與交流中心)[2]。該書出版至今已經若干年過去了,書中的預言正成為現(xiàn)實。本世紀初,圖書館引來新一輪建筑和設備翻新熱,平均每3.5天即增加一個公共圖書館[3]。但面對新一輪數(shù)字化浪潮的沖擊,“圖書館消亡論”幽靈重現(xiàn),有人迷茫,有人悲觀。吳建中也發(fā)出了追問:“我們到底需要什么樣的圖書館?我們應該為誰服務?對誰負責?”[4]1-6他立足圖書 館現(xiàn)實,提 出 “轉型”理論,并深入淺出地闡述了如何轉型,如何在“以人為本”理念的指引下,讓圖書館實現(xiàn)超越,成為真正的“無所不在的圖書館”。
“一般的,新事物的出現(xiàn)必然會摧毀一部分舊有的秩序?!保?]在傳統(tǒng)圖書館面臨的沖擊中,數(shù)字閱讀影響最大。一方面,現(xiàn)在的“80后”、“90后”是在信息技術飛速發(fā)展的時代成長起來的,這代人已經習慣了數(shù)字閱讀方式,對圖書館的依賴性最??;另一方面,如今大量的文獻是以數(shù)字形式存在的,圖書館資源的范圍空前擴大,實體與虛擬界限模糊。到2020年,數(shù)字出版和紙質出版量預計會平分天下,也將是圖書館發(fā)展的一個臨界點。2012年國際圖書館協(xié)會聯(lián)合會(IFLA)在西班牙巴塞羅那召開的會議上透露,相比2009年,2010年全球圖書館讀者的實際訪問量下降了16.8%,網絡虛擬訪問量減少了19.1%,而讀者對圖書館的信息需求量則降低了23%?!皥D書館被邊緣化的境地不可避免”已成為國家圖書館副館長魏大威的判斷[6]。這些數(shù)據(jù)只能說明一個問題:由于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多元化,傳統(tǒng)圖書館的讀者群在逐漸流失。如何扭轉這樣的頹勢?吳建中認為,圖書館應發(fā)揮它作為場所的價值。他說,“今后,人們將不再只是以圖書館里流通了多少書來評價我們的工作,而是看圖書館組織了多少有益的活動,有多少市民參與?!保?]總之,一個好的圖書館,應該是一個動態(tài)的知識庫,讀者走進圖書館的目的不僅僅是看書,而是可以進行知識和信息交流。以信息共享空間為例,信息共享空間代替?zhèn)鹘y(tǒng)閱覽室的理由在于它不僅是多媒體資源的中心,而且是專家與讀者的匯合,比如法律信息共享空間,不僅有各種媒體的法律信息,而且成為律師、法學工作者以及廣大讀者活動的空間。這樣的實踐,在倫敦已經展開。書中介紹倫敦東區(qū)的I-dea Store,從外觀和硬件上與國內新建的圖書館相比并無特別之處,但每一層都設有教室,還設有舞蹈練習廳,吸引了大量周邊居民,特別是年輕人[4]134。Idea Store展示了一個集學習、信息、娛樂和圖書館于一身的社區(qū)文化中心,未來的公共圖書館就像商店、銀行、郵局和健身房一樣,是社區(qū)必備的設施,甚至是“社區(qū)的心臟”。
由于數(shù)字化浪潮的沖擊,未來圖書館信息資源的組成將以數(shù)字化資源為主,圖書館管理和服務模式也要發(fā)生相應變化。從信息收集、編目,到服務、保存,再到空間布局和組織管理,一切都會發(fā)生變化。作者預想,未來圖書館將按以主題為核心的各項活動的“知識流”運轉。例如在主題型圖書館或閱覽室,圖書館員將承擔文獻采集、信息組織、網站開發(fā)、信息導航以及參考咨詢等工作。再從資源的角度講,傳統(tǒng)圖書館主要面對的是紙質文獻,但將來原生數(shù)字資源、再生數(shù)字資源、實物資源等全媒體資源都成為圖書館信息處理的對象。圖書館正由紙質載體為主體向全媒體時代轉型之中,它的組織方式和活動方式必然要超越原有方式,RDA代替MARC已為大勢所趨。業(yè)務工作方面,吳建中在書中闡述了當今圖書館工作的每一個要素無一例外地根據(jù)用戶的需求發(fā)生變化,二線的技術服務應如何應對新技術環(huán)境的影響與變化,分析了目前對圖書館范型轉換影響最大的三項業(yè)務,即電子書外借、共享共間和虛擬參考,并對它們以及未來發(fā)展進行積極地探索。用戶服務方面,人們傳統(tǒng)思維也不斷“超越”,上海圖書館已經從傳統(tǒng)收藏、“借書”的模式走到了今天的多元格局——成為全國第一個手機閱讀圖書的提供者;成為全國第一個向讀者借閱電子圖書閱讀器的圖書館;成為全國第一個與盛大合作,讓讀者免費閱讀網絡文學的圖書館,為上海圖書館爭取到更多的年輕讀者。上海圖書館近年來服務世博,進行“上海之窗”項目以及多元文化服務探索,正是逐漸從舊范型向新范型轉換,實現(xiàn)超越。作者對圖書館業(yè)務如數(shù)家珍,闡述了“二線”服務、“一線”服務到“超越”(延伸服務)的改變,無不體現(xiàn)了圖書館未來的管理、服務、資源對舊有模式的不斷超越。
應對社會環(huán)境的變化,正如作者所言,要緊緊圍繞以人為本。人是圖書館的動力之源,只有當人的要素成為圖書館第一要素時候,圖書館才能顯示真正的活力和創(chuàng)造力。作者生動地敘述人在圖書館的位置與作用。他很欣賞《紐約時報》上一篇題為“一群時尚的發(fā)噓聲的人”文章,內容是寫一群二三十歲的女性圖書館員,她們完全不像老是發(fā)噓聲的舊時代的圖書館員,而是“機智、善于閱讀的、有趣的、詼諧的人”,熱愛自己的工作,甚至把“hep cat”(意指爵士或搖擺舞樂師或樂迷)放進編目之中。他寫道:“圖書館員的使命是信息導航,他們所追求的是本職業(yè)為人類奉獻的最高境界?!保?]24-25這正是吳建中對新一代館員的希望,他們要以更加開放的姿態(tài)在信息與人之間做好溝通。
今天,在圖書館界到處可以看到將人的價值、精神、個性、合作等融入圖書館的鮮活事例,如美國的“創(chuàng)意圖書館”、芬蘭的“城市辦公室”以及北歐的“真人圖書館”。作者認為從借書到借人,反映的是一種理念的變化,我們正在從一個傳統(tǒng)的收藏型圖書館走向一個以人為本的創(chuàng)造型圖書館。讀者的內涵空前擴大,從走進圖書館的人到圖書館所在區(qū)域的政府部門、企事業(yè)單位以及廣大的市民和網上用戶。要適應讀者的需要,走向智慧型圖書館,這就需要考慮圖書館的轉型,這正是作者反復強調的。
此外,《轉型與超越》一書的結構很有特色,充分體現(xiàn)出作者“以人為本”、“盡最大可能方便讀者”的圖書管理理念。與時下一般論著基本理論闡釋、案例分析、政策建議的縱向深入布局不同,作者選取圖書館 “組成要素”以及“業(yè)務流程”兩條主線平行展開,分別探討圖書館“人”、“資源”、“空間”、“二線”、“一線”、“超越”幾大熱點問題的發(fā)展趨勢。脈絡清晰,主次得當,行文緊湊,使得這本15萬字的小書內容豐富而不凌亂。如書中第二章“資源”論述電子書這一文獻類型,講述了電子書的發(fā)展及電子書對人們閱讀和學習方式的改變。第五章“一線”中提出:電子書是對圖書館范型轉換影響最大的三項業(yè)務之一。詳細敘述了電子書對圖書館借閱的影響及電子書的服務問題。正可謂前后呼應,相為益彰。作者還為讀者著想,以文選鏈接的形式,將近年來發(fā)表的9篇與本書主題有關的文章鏈接到各有關章節(jié),豐富與充實了本書內容。作者可能考慮到讀者喜歡插圖的心理,附有精美插圖37幅,令人有身臨其境之感。最后,作者將文中重要名詞按漢語拼語首字母順序建立中英文索引,為讀者提供了方便。相比于時下圖書館界頻頻出現(xiàn)的“急就章”著作,作者 “唯一的擔心是寫的東西有沒有差錯,引用文獻有沒有忘了寫來源,收錄的照片有沒有得到許可等。所以每一次寫完東西都要閱讀至少一次?!保?]吳建中博士對待學問的認真嚴謹態(tài)度值得我們學習。
當下圖書館事業(yè)正處于轉型過程,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未來圖書館的范式必然具有其不確定性”[9],圖書館將向何處去?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大家都在積極思考未來圖書館的存在模式和發(fā)展戰(zhàn)略。相信通過探索與改革,圖書館會實現(xiàn)數(shù)字時代的轉型與超越,彰顯自己對社會的價值,真正實現(xiàn)“圖書館不僅永遠存在,而且無所不在”。
[1]吳建中.論現(xiàn)代圖書館的服務功能[C].//吳建中.公共圖書館發(fā)展戰(zhàn)略思考.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7:1-7.
[2]吳建中.21世紀圖書館新論[M].上海:上??茖W技術文獻出版社,1998.
[3]吳建中.第六屆上海國際圖書館論壇上的致辭[EB/OL].(2012-07-18)[2014-03-29].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586b81010126or.html.
[4]吳建中.轉型與超越:無所不在的圖書館[M].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12.
[5]張潔.數(shù)字時代的信息宣言——《一位數(shù)字移民的告白》評介[J].圖書館雜志,2011,30(8):22-25.
[6]傳統(tǒng)圖書館遭遇“邊緣化”困境[EB/OL].(2012-12-10)[2014-03-29].http://reader.gmw.cn/2012-12/10/content_5961831.htm.
[7]吳建中.去圖書館,還有必要嗎?[EB/OL].(2012-07-05)[2014-03-29].http://newspaper.jfdaily.com/jfrb/html/2012-07/05/comtent_836748.htm.
[8]吳建中.把“閑”用好用巧[EB/OL].(2012-05-26)[2014-03-29].http://blog.sina.com.cn/s/blog-53586b8101010r34.html.
[9]初景利.圖書館的未來與范式轉變——IFLA2011年大會側記[J].圖書館論壇,2011,31(6):6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