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付娜
(山東大學法學院,濟南250100)
海上保險訴訟時效相關問題探究
袁付娜
(山東大學法學院,濟南250100)
訴訟時效是對海上保險相關主體影響重大的一項制度,而學者對《海商法》第264條“時效”的定性問題一直存在爭議,從訴訟時效的目的功能、訴訟時效與除斥期間的區(qū)別,以及整個法律體系的用語等角度分析之后,可以看出該條所述“時效”是指訴訟時效;代位求償權是維護保險人利益的一項制度,因代位求償權的特殊性,其訴訟時效的起算點一直爭議不斷?!侗kU法司法解釋(二)》明確規(guī)定保險代位求償權訴訟時效的起算點,且從代位求償權作為法律規(guī)定的權利等角度看海上代位求償權訴訟時效也應該起算于取得權利時。
海上保險;訴訟時效;代位求償權
海上保險訴訟時效是指海上保險相關請求權人在法律或合同規(guī)定的訴訟期間內,通過民事訴訟程序,請求海事法院保護其海上保險相關請求權。主要有被保險人基于保險合同在約定的保險事故發(fā)生后,請求保險人支付保險賠償的請求權的訴訟時效,以及保險人在支付了保險賠償后取得的,向對保險事故負有責任的第三人代為行使賠償請求權的訴訟時效。關于這兩個請求權的訴訟時效主要規(guī)定在《海商法》第264條和《保險法司法解釋(二)》第16條。而關于這兩個訴訟時效的爭議則是《海商法》第264條“時效”的定性問題和海上保險代位求償權的起算問題,本文將對兩者做出探討。
(一)《海商法》第264條“時效”定性問題的學術爭議
《海商法》第264條規(guī)定:“根據海上保險合同向保險人要求保險賠償的請求權,時效期間為二年,自保險事故發(fā)生之日起計算?!标P于該條中“時效”的定性,學界主要有兩種觀點,通說為訴訟時效肯定說,如司玉琢認為“本條規(guī)定了海上保險的訴訟時效期間為兩年”[1]。而訴訟時效否定說認為此處的“時效”是指提出理賠申請的時效,類似于“保證期間”。被保險人在保險事故發(fā)生之日起二年內未行使保險賠償請求權的,喪失實體權利。持后種觀點的理由有:第一,保險合同的訴訟時效保護的對象是保險合同項下的權利。保險事故發(fā)生時,受損的只是保險標的物,而不是保險合同項下的權利,因此不存在訴訟時效的先決條件。第二,保險事故發(fā)生之日,往往損失尚未確定,此時就要求被保險人提起訴訟在訴訟實踐中不具備現實可操作性。實務中往往是被保險人先“報案”,保險人對其進行調查審核,把這段時間與訴訟時效重疊,是對被保險人訴訟時效利益的“侵蝕”①參見廈門大學法學院何麗新教授于中國律師2013年海商法研討會上的發(fā)言。。
(二)《海商法》第264條“時效”即指訴訟時效
筆者贊同通說的觀點。首先,持后者觀點者認為保險合同項下的權利未受損,故不存在訴訟時效先決條件。但訴訟時效的主要功能是促使權利人權利行使、以增進公益和方便案件處理。訴訟時效適用條件是權利人能行使請求權而不行使,“凡債權請求權,無論發(fā)生原因及內容為何,均為消滅時效客體”[2]115,其中包括合同履行請求權,而保險賠償請求權顯然是基于保險合同而產生的請求權,屬于典型合同履行請求權。被保險人的義務是交付保險費,權利是享有保險賠償請求權。也有觀點認為保險事故發(fā)生時損失尚不確定,此時起訴缺乏現實可能性。本文認為,雖然此時尚不能確定損失,但被保險人可以向保險人主張權利。根據《民法通則》第140條,請求可以中斷時效。因此,只要在兩年時效期間內向保險人提出要求即可中斷時效,并不會影響被保險人的權利行使。反而依此認為此處“時效”不是訴訟時效,其屆滿后會導致實體權利喪失,反而會損害被保險人權利,相當于因擔心被保險人行使權利麻煩,而直接剝奪其權利。其次,從整個民法理論看,后者認為此處“時效”類似于“保證期間”,兩年內未行使請求權則喪失實體權利,即屬于除斥期間。根據民法理論,除斥期間沒有中止、中斷、延長制度,屬絕對不變期間[3],而《海商法》明確規(guī)定在時效期間最后六個月可中止、中斷。最后,從我國法律體系的用語看,立法者立法時用語斟酌謹慎,法律條文文字標點都反映立法意圖。我國《民法通則》關于訴訟時效用的是“訴訟時效”四字,且《民法通則》第139條、第140條關于訴訟時效中止、中斷的規(guī)定與《海商法》第266條、第267條對“時效”中止、中斷的規(guī)定基本一致。而關于除斥期間的條文無一采用“時效”等相關表述,如《合同法》第55條、第75條、第192條等關于撤銷權除斥期間的規(guī)定和《擔保法》第25條、第26條關于保證期間的規(guī)定都是直接規(guī)定期間,并明確規(guī)定期間屆滿后“撤銷權消滅”①參見《合同法》第55條、75條、192條。、“不再承擔保證責任”②參見《擔保法》第25條、26條。等后果。而整個《海商法》十三章都是關于時效的規(guī)定,如海上運輸中向承運人要求賠償的請求權、船舶碰撞、海難救助請求權“時效”的規(guī)定等③參見《海商法》第257條至263條。,用詞統一,且沒有特別說明時效屆滿后的后果,因此認定此“時效”不是訴訟時效,實在難以成立。
鑒于以上,筆者認為《海商法》第164條中“時效”即是訴訟時效,但爭議的存在也反映了現行《海商法》的不完善,首先“時效”二字在其他法律條文中并未出現過,且其并不明確,時效有取得實效與訴訟時效之分,雖然此處不會將兩者混淆,但其首次出現難免會使學者懷疑立法者的用意;再者,《海商法》第267條關于時效中斷的規(guī)定與《民法通則》第140條關于訴訟時效中斷的規(guī)定事由出現不同,前者規(guī)定中斷事由有提起訴訟、提起仲裁和同意履行,后者則是提起訴訟、提出要求和同意履行。鑒于仲裁是解決海上保險糾紛常見的解決途徑,將此單獨說明并無不可,但是《海商法》沒有將提出要求作為時效中斷的情形并無特殊理由,導致立法體系的不統一,也不利于司法實踐的具體運作。
(一)代位求償權訴訟時效起點的學術爭議
《海商法》第264條規(guī)定了海上保險合同中被保險人對保險人行使保險賠償請求權的訴訟時效,而在《保險法司法解釋(二)》出臺之前,對于保險人向第三人行使代位求償權的時效,我國的立法是空白的,學界的觀點主要有兩種,觀點一認為保險人代位求償權的訴訟時效適用被保險人對第三人的債權請求權的訴訟時效,觀點二則認為代位求償權的訴訟時效起算于保險人取得代位求償權之時。《保險法司法解釋(二)》第16條第一款④參見《保險法司法解釋(二)》第16條第1款。明確規(guī)定了代位求償權訴訟時效起算于取得代位求償權之時,但關于海上保險代位求償權訴訟時效起算時間之爭并未就此止步,仍有學者持否定意見,認為《保險法司法解釋(二)》不適用于海上保險代位訴訟,理由如下:(1)《保險法司法解釋(二)》第16條僅限于“根據《保險法》第六十條第一款的規(guī)定”,即根據文義解釋原則,《保險法司法解釋(二)》應僅限于依《保險法》產生的保險代位索賠訴訟,不適用海上保險領域的代位訴訟案件。(2)從法律適用角度來看,根據《海事訴訟特別程序法》第95條及其司法解釋第66條規(guī)定,在保險賠償不能全額彌補被保險人損失的情形下,保險人與被保險人可作為共同原告向第三人提起訴訟。如果將被保險人提起代為索賠的訴訟時效起算點界定為獲得代位求償權之日,那么可能被保險人因訴訟時效已屆滿,而被保險人卻還享有訴訟時效利益,不利于法律的具體適用。(3)代位求償權在性質上屬于債權轉讓,將保險人代位求償權的時效起點定為取得代位求償權,將違背了“任何人不得將大于自己所有之權利讓與他人”的債權讓與理論。(4)法律設定訴訟時效制度的目的維護社會秩序,促進權利行使。而以取得代位求償權之時作為訴訟時效的起算點,會使第三人因保險人的介入而遭受更長的訴訟時效期間約束,與訴訟時效制度的目的相違背⑤參見《德國民法典》第774條、第1143條。。
(二)代位求償權訴訟時效起算于權利取得時
筆者認為海上保險代位求償權的訴訟時效應該從取得權利之日起算。理由如下:
1.適用范圍層面
依據適用范圍的不同,《民法通則》為普通法,《保險法》、《海商法》和《海事訴訟特別程序法》為特別法;《保險法》是普通法,而《海商法》和《海事訴訟特別程序法》關于“海上保險合同”的規(guī)定則是特別法。根據“特別法優(yōu)于普通法”原則,特別法有不同規(guī)定的從其規(guī)定。關于海上保險代位權,法律的具體規(guī)定有《海事訴訟特別程序法》第93條和《保險法》第60條第一款。對比其內容可發(fā)現,兩者規(guī)定幾乎一致,即《海事訴訟特別程序法》對海上代位求償權并無特殊規(guī)定,也可說《保險法》適用于海上代位求償權,因此《保險法司法解釋(二)》第16條的規(guī)定自然也適用于海上代位求償權。再者,即使認為海上代位求償權來自于《海事訴訟特別程序法》,而《擔保法司法解釋(二)》屬于“立法性”司法解釋,對于其沒有規(guī)定的訴訟時效起點亦可適用⑥參見《民法通則》第136條、《海商法》第265條、《環(huán)境保護法》第42條。。最后,拋開法律適用不講,《擔保法司法解釋(二)》明確規(guī)定保險代位求償權訴訟時效起算于取得代位求償權時,海上保險代位求償權作為保險代位求償權的一種,在無其他特別規(guī)定的情形下,當然適用保險代位求償權的規(guī)定。
2.法律適用層面
對于持否定意見的第二個理由認為不利于法律的具體適用,筆者認為,雖然會存在上述情形,但并不影響法律的具體適用。根據這兩種權利的性質可以知道,兩者作為共同原告對第三人提起的訴訟屬于普通共同訴訟,屬于可分訴訟,即共同訴訟人之間沒有共同的權利義務關系,可合并審理亦可分開審理,即使合并審理,也要分別做出確認各自民事權利、義務的判決[4]。因此,被保險人損害賠償請求權訴訟時效屆滿并不影響保險人代位求償訴訟的時效,也不會影響法律的具體適用。
3.代位求償權權利性質層面
學術界關于代位求償權的性質主要有三種不同的看法:(1)債權擬制轉移說。這種學說為早期法國學者所主張,認為被保險人的債權雖因保險人償付保險賠償金而消滅,但法律擬制該債權仍然存在,并轉移該保險人[5]。(2)賠償請求權說。該學說認為保險人自給付保險金時起便取得已消滅之債權同一的賠償請求權。此說源于德國民法就保證人及物上保證人清償代位制度的有關法律規(guī)定①參見廈門大學法學院何麗新教授于中國律師2013年海商法研討會上的發(fā)言。[6]。(3)債權轉移說。該學說認為是保險人行使被保險人對第三人的損害賠償請求權,這種請求權是在保險人支付保險賠償后由被保險人移轉而來的[7]。此說為目前多數學者所采納。
本文認為,從本質上看代位求償權屬于債權轉移,但從其性質上看代位求償權是一種法定的債權。因為其不同于一般的債權轉移,而是保險人對第三人債權的“法定受讓”,無須被保險人的讓與意思表示和債務人的同意。在新的債的關系中,保險人是債權人,第三人是債務人[8]。《海事訴訟特別程序法》的規(guī)定也可以證明這一點:該法第94條規(guī)定保險人“應當以自己的名義向該第三人提起訴訟”。因此,雖然本質上保險人代位求償權是被保險人請求權的轉移,經法律規(guī)定后,其權利性質卻是一項獨立的法定債權請求權,其訴訟時效的起算自然也應該獨立計算?;诜梢?guī)定而生的債權,于其成立時開始時效進行[2]117。因此,保險代位求償權是基于法律的明文規(guī)定而產生的權利,該法定請求權的訴訟時效開始于權利成立時,也就是保險人取得該項權利時。
4.訴訟時效的性質層面
訴訟時效本質是法律強制性規(guī)定,是為了維護社會秩序、督促權利人行使權利,而作出的違背原始“公平正義”理念的制度。如果說第三人不能因被保險人有保險合同而權益受損,那么從原始的正義理念來講,無論經過多長時間,其賠償自己行為所造成的損害的義務都是存在的。訴訟時效的目的不是為了保護第三人的利益,而是從增進社會“公益”角度出發(fā),單純的對權利人行使權利設定了限制,而義務人的“利益”只是以上的必然結果,而非目的。因此并不能說代位求償權訴訟時效以取得權利時起算是損害了第三人的時效利益,更不能為了保護第三人“本不應有的額外之利”而損害已經為了社會秩序做出犧牲的權利人的“殘存權利”。我國不同內容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是不同的②關于“立法性”司法解釋的效力來源本文不再贅述,參見曹士兵:《最高人民法院裁判、司法解釋的法律地位》,載于《中國法學》,2006年第3期。,并不能說規(guī)定的期間較長是損害義務人的時效利益。故而,訴訟時效以法律明文規(guī)定為準,本文所涉請求權之訴訟時效亦是如此。
以上分析可知,海上保險代位求償權作為保險代位求償權的一種,其訴訟時效的規(guī)定適用于《保險法司法解釋(二)》第16條,且即使不適用,代位求償權多為一項法律直接規(guī)定的權利,根據請求權訴訟時效的理論,其起算點也是自取得權利之時起算。
我國《海商法》起步較晚,有關法律法規(guī)都在進步完善之中,保險在平衡保險人、被保險人及第三人之間的利益方面至關重要?!侗kU法司法解釋(二)》中關于保險人代位求償權訴訟時效起點的規(guī)定體現了對保險人的利益保護,而海上保險代位求償權作為保險代位求償權的一種,自然也是如此,這也符合現有法律的價值取向。誠然,任何立法都不可能完美,現有爭議也是一種常態(tài),但也反映出我國相關法律不完善。隨著我國業(yè)已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保險領域的對外開放,國內保險市場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競爭和挑戰(zhàn),根據現有國內司法實踐現狀和問題,健全和完善我國的海上保險法律制度已成為目前的重要任務。
[1]司玉琢.海商法專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422.
[2]王澤鑒.民法概要[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3]梁慧星.民法總論[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240.
[4]江偉.民事訴訟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14-115.
[5]史尚寬.債法總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804-805.
[6]張湘蘭.海商法問題專論[M].湖北: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251.
[7]王秀英,李康寧.論海上保險代位求償權的行使[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2002,(4).
[8]孫怡.論代位求償權制度[D].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6.
[責任編輯:劉 慶]
Research on the Statute of Limitations Related to Marine Insurance
YUAN Fu-na
The meaning of“l(fā)imitation”in article 264 is controversial.The writer held a positive opinion by analyzing the function and purpose of the statute of limitations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rescription of action and the negative prescription.The right of marine insurance subrogation is a major institutional to safeguard the interests of marine insurer.And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prescription of action has been controversial.The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on insurance Law clearly provides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right of subrogation.It is applied to right of subrogation in marine insurance,and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right of subrogation in marine insurance is when marine insurer can exercise the right by demonstrating the right of subrogation is stipulated by the law.
marine insurance;the prescription of action;right of subrogation
DF7
:A
:1008-7966(2014)04-0077-03
2014-04-12
袁付娜(1988-),女,山東青島人,2012級訴訟法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