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星友
語文教學中的“預習”,是學生學習的必要基礎(chǔ)。預習是學生在教師講讀課文之前的預先學習,它是學生自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落實《新課標》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一個重要策略。教師指導學生預習就是要倡導學生樂于探究、勤于動手,激發(fā)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真正實現(xiàn)“教是為了不教”。如果預習成了學生的一種持久的自主的學習行為,那將會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發(fā)揮不可估量的作用。由此可見,教師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預習習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他們的學習架橋鋪路,并為最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服務(wù)。
語文預習習慣檢查教師學生葉圣陶先生曾說過,“語文教學成功與否,是要看學生最終能否離開教師自己去讀書、作文,做好課前預習不僅能提高聽課效果,而且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笨梢?,預習在語文學習中的重要性。預習已被實踐證明,是一種良好有效的學習習慣。尤其是在小學語文課程中,預習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既增強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學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獨立提出問題和思考問題的能力。但是,時至今日,很多“預習”只是流于形式。久而久之,自然違背了預習的初衷,使得預習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大教育家孔子十分重視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他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尤其是小學生,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興趣顯得更加重要。因此,教師可以抓住這一特點,從強化預習的趣味性入手,讓預習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具有趣味性,使學生產(chǎn)生新鮮感、好奇心,產(chǎn)生對預習的樂趣,從而加強預習的有效性。
良好的預習習慣是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的方法之一,也是拓展學生思維能力、想象能力的重要一環(huán)。它可以促使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也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使他們產(chǎn)生學習的興趣。
一、教師布置的預習要難度適中,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
激發(fā)學生的預習興趣,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教師可以根據(jù)“五讀預習法”設(shè)計預習提綱,提綱要有趣味性、可接受性,要求不要過高,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有彈性要求。
2.對中下層的學生應(yīng)采取先扶后放、循序漸進,多鼓勵、多表揚,讓學生感到預習的喜悅,產(chǎn)生興趣。
3.把競爭意識引入預習活動,教師在講課前,根據(jù)布置的預習提綱進行“知識小競賽”,給較好的學生和有進步的學生及時予以鼓勵,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4.及時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對困難的學生還要手把手地教,要關(guān)心后進生,讓所有學生在體會教師的愛心中,對預習產(chǎn)生興趣。
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必須要教會學生預習的方法,形成模式
葉圣陶曾經(jīng)說過:教的目的是達到不要教。教師教學的最終目的,不是單純地傳授學生某些知識,而是為了教給學生如何掌握這些知識的方法;只有這樣,學生在學習中才能變被動地接受知識為主動地學習知識,才能真正發(fā)揮其主體作用。
三、把預習要求落實到學生的行動中
預習要求出臺,教師指導到位以后,教師就要及時將這些要求落實到學生的實際行動中,我是這樣做的,做法也許并不新穎,但確實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1.把預習作為作業(yè)布置。在大多數(shù)學生心中,都認為抄抄寫寫或者做練習才算作業(yè),而預習壓根兒就不是什么作業(yè),自己高興就做,不高興就不做了。針對這一思想,教師首先應(yīng)讓學生糾正錯誤的認識,并且把預習這個任務(wù)在每教完一篇課文后就布置下去,真正成為學生的課后作業(yè)或家庭作業(yè)。
2.持之以恒,努力培養(yǎng)預習習慣。每篇將要新學的課文都要求學生必須去預習,教師每過一段時間就對學生進行一次預習習慣的思想教育,重在鼓勵大家認真對待每次預習,讓學生能持之以恒,慢慢養(yǎng)成預習的良好習慣。
3.讓學生準備一個“預習本”,以便學生把在預習課文時遇到的問題和預習時所讀懂的內(nèi)容及時地記在本子上;同時也方便教師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通過“預習本”,我們就能準確地了解孩子們課外的預習情況,并能節(jié)約大量的課堂時間。
四、嚴格檢查,讓預習成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
教師布置了預習,如果事后不聞不問,就容易使學生認為老師也不重視預習的作業(yè),自己就可以馬虎,久而久之,便不做了。因此,要加強預習的有效性,就要求教師應(yīng)該嚴格檢查,及時反饋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
在預習作業(yè)的檢查上,要力求檢查的面要廣、質(zhì)要高,并時刻以“嚴”把關(guān)。
1.課前檢查。課前我們要堅持及時檢查學生預習的完成情況,對預習細致到位的學生應(yīng)大力表揚,要呼吁大家向他們學習;對于預習不認真的學生,一方面,加強教育;另一方面,則應(yīng)著重對這些學生予以幫助,及時了解他們在預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指導他們正確地看待和解決問題。但此時的檢查結(jié)果只能是學生預習效果的部分體現(xiàn),到底他們預習得如何,就需要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及時反饋,了解學生真實的情況。
2.課上檢查。語文新課標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如果仍然只是老師“講”,學生“聽”,學生處于被動地位,那肯定不利于新課程的實施和推進,更不利于教師及時地發(fā)現(xiàn)學生的預習情況,我們應(yīng)該強調(diào)教學時不能發(fā)生這樣的弊病,因此教師上課時要通過學生板演、講解、隨時抽查等方法進一步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從而較全面地了解他們的預習質(zhì)量。通過這樣的檢查,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下次預習的積極性與自主性;另一方面,則有利于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其它檢查輔助進行。除以上兩種常用的檢查方法外,我們還可以使用一些其它的檢查方法,使檢查的力度能更到位。如采用學生小組內(nèi)、小組間互查預習情況,小組長抽查組員預習情況,預習等次評比、展示等。
學生通過預習,可以強化學習動機,提高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自主學習意識,普遍提高自學能力。同時,教師通過對預習檢查還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避免盲目性,從而教得更活。因此,重視預習,加強預習的有效性,讓預習真正成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是我們每一位小學語文教師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