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民 劉益如
(華東師范大學 外語學院,上海 200241)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由于中東鐵路的修建和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特別是1922年蘇維埃成立后,大批俄國知識分子先后流亡到中國的哈爾濱、上海等地,他們在中國生活了近半個世紀,俄僑在中國落地生根,繁衍生息,為后人留下了豐富而寶貴的精神財富。中國俄羅斯僑民文學作為獨立的章節(jié)也第一次被寫入1998年莫斯科出版的《俄羅斯僑民文學史》中。這些財富中,辦刊時間最長、發(fā)行量最大、波及面最廣、影響力最持久的俄文雜志《邊界》顯得格外醒目。
《邊界》創(chuàng)刊于1926年8月22日,起初是曙光(又譯為:柴拉)出版社的一個商業(yè)性刊物,后來由來自阿穆爾邊疆區(qū)的猶太新聞記者考夫曼將其改造為文藝周刊,并獨立創(chuàng)辦《邊界》雜志社。直到“1945年8月10日蘇聯(lián)紅軍進入中國東北禁止出版為止,該雜志總共發(fā)行了862期”(Александр Лобычев,2005:215)。除其中兩年停刊外,存在時間長達18年??梢院敛豢鋸埖卣f,只要提及俄僑在中國的相關論述,幾乎沒有不提《邊界》的?!哆吔纭冯s志除大部分在哈爾濱和中東鐵路沿線銷售外,還被傳到上海、北京、青島、韓國和日本以及有俄僑居住的波蘭、捷克、土耳其、南北美洲、澳大利亞、波羅的海及歐洲其他國家?!哆吔纭房偛吭O在哈爾濱,在上海、天津設有分部。雜志社從最初的五個人,發(fā)展到擁有為數(shù)眾多的撰稿人和地方記者。不僅在上海、天津、青島等地有常駐記者,還在如巴黎、羅馬、華沙、舊金山、神戶等海外地區(qū)派駐記者。雜志圖文并茂,內(nèi)容豐富,題材多樣,集文學、傳記、新聞、生活常識、幽默笑話、廣告等多個專欄于一身,成為當時最受俄僑歡迎的雜志之一。由于《邊界》出版的時間長,數(shù)量多,加之某些歷史原因,雜志完整保存下來的并不多,本文以1939年出版發(fā)行的全部期刊為對象,通過梳理、分類、研讀,從一個側面較為客觀地反映了俄僑在中國的生活狀況與精神追求。
據(jù)筆者在上海圖書館航頭書庫找到的資料顯示,1939年《邊界》雜志共發(fā)行了46期。雜志的開本為31×22cm,通常為24個版面。作為文藝性雜志,文學作品占據(jù)了雜志的大半篇幅,全年雜志中詩歌182篇,小說36篇,小說譯作80篇,戲劇2篇,回憶錄3篇,長篇連載小說3篇。除此之外,雜志每期刊登地方新聞、人物傳記、歐美作品選摘、幽默漫畫、俄羅斯傳統(tǒng)的十字字謎、婦女之頁、流行時尚等等。從第六期開始增加了“世界之窗”板塊,刊登當時世界范圍內(nèi)的時事新聞。另外,雜志前后常設2-3個廣告頁,為俄僑開辦的各類企業(yè)、學校、文藝團體等組織提供宣傳。
中國環(huán)境優(yōu)美、人民樸實善良,一切仿佛都在向俄僑張開懷抱,他們將哈爾濱稱為“第二故鄉(xiāng)”,稱中國為“第二祖國”。他們對哈爾濱這座城市有濃厚的歸屬感,對整個中國產(chǎn)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在華俄僑的生活雖然艱辛但也充滿了樂趣,這一切也都反映在雜志上。1939年的《邊界》每期都有介紹俄僑在中國生產(chǎn)與生活的各類文章,少則一兩篇,多則四五篇,第七期甚至開辟了足足五個版面來介紹他們在華的生活??梢哉f,《邊界》是俄僑在中國生活的全景圖。同時,《邊界》從另一個側面再現(xiàn)了當時的中國民俗和城市風貌??v觀1939年的《邊界》,其內(nèi)容大致分為以下七類:
1.文學創(chuàng)作。俄僑中知識分子所占比例較大,其中許多人來中國之前就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活動。雖然當時的稿費很低,刊物印刷條件也很差,但這并沒有澆滅俄僑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的熱情。與其他刊物相比,由于《邊界》的政治性不強,又專門為俄僑詩人和作家開辟園地,因此,當《邊界》向所有文學愛好者敞開懷抱的時候,大家便蜂擁而至??梢哉f,當時幾乎所有的俄僑文學家們都在《邊界》上發(fā)表過自己的作品,其中就包括“極富中國風情”(顧蘊璞,2002:18)且被譽為“中國俄羅斯僑民最富代表性的詩人之一”(李延齡,2002:179)的涅斯梅洛夫、“哈爾濱最著名和最受崇敬的詩人之一”(王亞民,2008:49)別列列申、文學社“丘拉耶夫卡”的創(chuàng)辦人阿恰伊爾、“創(chuàng)作個性十分鮮明的作家”(王亞民,2007:54)黑多克、自由溫馨的女詩人涅杰利斯卡婭、具有陽剛之美的女詩人哈茵德洛娃等等。許多年輕的撰稿人從《邊界》脫穎而出,成長為優(yōu)秀的作家和詩人,俄僑作家都以在《邊界》上發(fā)表自己的作品為榮。《邊界》每期都會刊登相當篇幅的文學作品,包括詩歌、小說、回憶錄、戲劇、散文等幾乎所有文學體裁,每期所占篇幅是雜志所有欄目中最多的。就1939年出版發(fā)行的所有雜志來看,每期刊登3-5首詩歌、1-2篇小說、1-2篇國外小說譯作、1篇連載小說,2-3篇圖文簡訊,還有篇幅不大的書評欄目。文學作品占8-12頁,占雜志總頁數(shù)的30-50%,可見《邊界》對文學的重視和俄僑對文學的喜愛程度。難怪很多人都以為《邊界》是一本純文學雜志。
盡管1939年雜志每期都刊登1-2篇小說,但總體來說數(shù)量比較少,而且沒有固定的撰稿人。詩歌占比最大,1939年刊登的詩歌中,發(fā)表數(shù)量最多的詩人有阿恰伊爾、別列列申、涅斯梅洛夫、德米特里耶娃、涅捷爾斯卡婭、楊科夫斯卡婭、列茲尼科娃等。雖然他們的詩歌題材不同,風格迥異,但都有一個共同的主題,那就是心系中國,思念祖國。這里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俄僑女詩人,這一年度總共182篇的詩歌中,女詩人的作品多達88篇,發(fā)表作品的女詩人達18人。她們敏銳善感,以女性細膩的筆觸、獨特的視角為我們展示出一個形象豐滿、立體的女性世界。
可以說,《邊界》是中國俄僑文學的搖籃,它孕育了眾多的詩人和作家。正是由于它的存在,我們才得以看到一個世紀前的俄僑在中國的生活狀況及其復雜的心路歷程,才得以了解一個世紀前的中國哈爾濱、上海等城市的風貌和民俗民情。
2.中國書寫。《邊界》不僅反映了俄羅斯人的生活,也反映了中國人的生活。俄僑對中國的熱愛流露在雜志的字里行間,我們既能看到中國奇異的自然風光,也能看到原始落后的少數(shù)民族。北京古城、杭州西湖、山海關、湘潭等地是俄僑經(jīng)常游歷的地方。著名俄僑詩人別列列申曾稱中國為“天堂”、自己的“家舍”、“我的中國”,他將中國比作“溫柔的繼母”,稱“黃皮膚、矮身材人們”為“我的兄弟”。在俄僑眼里“中國式的庭院”,眼前飄過姑娘們美麗的“短臉兒”和小伙子“溫和”的話語聲,似“神仙的天堂”。一些富有東方情趣的詞匯頻頻出現(xiàn),如“荷花”、“蝴蝶”、“菊花”等,這些美妙的詞匯令他們“怦然心動”。對中國文化的“癡迷”還反映在俄僑對中國詩詞的熱愛中,在他們看來,中國詩詞言簡意賅,卻含不盡之意,思想深邃。他們不僅翻譯中國詩詞,還常常模仿中國詩詞進行創(chuàng)作。雜志第6期便刊登了俄僑翻譯的唐朝詩人蓋嘉運的《伊州歌》。如此冷門而小眾的詩人連我們國人都少有耳聞,可見俄僑對中國文化的熟知不禁令我們刮目相看。
俄僑對穿著旗袍、走起路來兩只腳兒怯生生的東方女性的描寫可謂不吝辭藻。對上海女性的嫵媚、纖細、水靈、羞澀刻畫生動。小臉蛋上如“花瓣落上”,眼睛細長如窄縫中卻“黑黝黝”,“楊柳細腰令人傾倒”,“纖纖細細的手”可謂“空前絕后”,女孩子純潔如玉,“從未被人吻過”的嘴唇始終羞答答的,讓人情不自禁要說出,“我愛你,妞兒”。而對南方景色的秀美、小橋流水的寧靜卻情有獨鐘。因此,“竹林”、“老?!?、“拱形石橋”、“小廟”、“胡同”、“瓦房”、“花瓶”都成為俄僑描摹的對象。上海郊區(qū)塊狀的農(nóng)田、河中的水藻、水塘上的村舍以及碧綠的運河、青翠的竹林成為上海鄉(xiāng)村的真實寫照。
中國民俗對俄僑來說既新奇又充滿神秘感。他們對中國文化的熱愛也是情不自禁的。過春節(jié)時房前屋后的鞭炮聲中充滿了歡樂,“大鼓小鼓拼命地敲打”,顯得特別熱鬧,“胡琴、喇叭、鑼聲”,“蹦蹦跳跳的民間舞蹈”,令人“神魂顛倒”,整個大街小巷充滿“喜氣洋洋”的氣氛。大街上捏面人的中國漢子“手指靈巧”。中國古代的名剎古寺到處都“香煙如霧”,“佛事紅火”,千手觀音雖然“青銅鑄就”,卻是世上“最美麗”的“閃耀星光”。在俄僑看來,中國習俗“全都有著奇異的欣快含義”?!盃C嘴的燒酒”如“熱烈的語言”;“精靈鬼怪,四方神仙”相貌奇異,如幽靈般“在迷霧中游蕩蹦跳”;“老子的聰慧過人”如“過人的歌曲”“潑灑心間”。這一切仿佛“臺風或者雷電”“兇猛地躍起”,猛烈地撞擊著、拍打著他們的心田,他們“貪婪地吸收著”這一“陌生”而又“殊異”文化中的“乳汁”。
然而,骯臟、雜亂、破敗、蕭條的街景與市民生活也表達了他們對被譽為“東方巴黎”的上海的批判。街上“土黃色的,灰不溜秋的”房子骯臟,“駝著背擠在幽暗的角落”;幾個光腳的小孩兒“正在水洼里爬來爬去”;一個生病的乞丐躺在地上,“旁邊立著個大垃圾箱子”;“中國女人聚集在小鋪旁”嘰嘰喳喳;柜臺后的店員“光著膀子,在沒完沒了地打麻將”;賭徒在“陰沉沉的房子”里“斜眼看人”;小飯館里人們慢悠悠喝著啤酒,但“杯很臟”;窗戶上“糊著破窗紙”,門簾像“破布條”;“油味兒、炭火味兒、豆味兒”直刺鼻孔,讓人沒法忍受,就想“快一點兒走過”。俄僑筆下的上海形象與三四十年代中國文學中上海的燈紅酒綠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米哈伊洛夫撰寫的《神秘的西藏》①,雜志用近10個版面的篇幅分別刊登在第31和33期上。用他的話說“西藏是一個神秘的、少人問津的、獨具特色的,有著自己鮮明特點的地方,正因如此,她會緊緊抓住每一個到這里來的人的眼球。”(Б.В.Михайлов,1939:1)文中介紹了藏民族的民俗民風和俄僑與當?shù)鼐用竦慕?jīng)商活動,而且配有大量的實景照片。藏民居住地的荒涼寂靜,藏民的集體狩獵,活佛居住的寺廟,寺廟門前的集市,可以結婚生子的喇嘛,女性裝飾奢華的長辮子,走在崎嶇險峻山路上的背夫,不遠萬里朝圣的男女,背水的藏族婦女,廣場上載歌載舞的戴面具的藏戲,羊皮做成的水上交通工具,等等,都一一作了詳細介紹。由于米哈伊洛夫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經(jīng)商,長期生活在此地,有機會近距離與當?shù)鼐用襁M行深入交流,這為他平靜自如、全面深入地觀察、記錄藏民族的風土人情和生活狀況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條件,這不僅為俄僑、為世界揭開了西藏的神秘面紗,也為了解和研究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中國的少數(shù)民族——藏族提供了鮮活的、可資借鑒的歷史資料。
俄羅斯人性格開朗奔放,能歌善舞,熱愛音樂、美術、舞蹈等一切藝術,在華的俄僑也不例外。艱苦的條件并沒有喪失俄羅斯人喜歡制造快樂、追求藝術的基因,相反,他們把它帶到中國,并在這里發(fā)揚光大。
俄僑在中國舉辦和從事的主要文藝活動基本在《邊界》上都有所反映。為了弘揚俄羅斯民族音樂,俄僑音樂界人士在中國創(chuàng)辦許多音樂社團和音樂俱樂部。哈爾濱被冠以“音樂之城”的美譽,而“上海國際藝壇的半壁江山”(汪之成,2007:1)也被俄羅斯音樂藝術所占據(jù)。從1939年雜志內(nèi)容可以看出,20世紀20-30年代,爵士樂是中國俄僑最喜歡的音樂風格之一。雜志第1、9期分別介紹了一位在哈爾濱長大,并在哈爾濱組建了爵士樂隊的葉兒莫爾,后來“葉兒莫爾爵士樂隊(已經(jīng))在上海很有名氣,曾在1920年末及1930年初‘被譽為遠東最優(yōu)秀的爵士樂隊’”(王亞民,2012:60),另一位是哈爾濱鋼琴家索科洛夫,他領導的爵士樂隊也在短時期內(nèi)走紅,但是遠不及葉兒莫爾樂隊,因為葉兒莫爾樂隊在當時的爵士樂領域無人能及。
俄僑的戲劇、舞蹈活動同樣豐富多彩,表演形式也多種多樣,有歌劇、舞劇、話劇、兒童劇等等。根據(jù)第14期的內(nèi)容,曾經(jīng)有戲劇團體在哈爾濱巡演上百場之多,可見俄僑對歌劇表演的熱愛。雖然俄僑在華的戲劇活動多姿多彩,但俄僑最喜愛的還是芭蕾舞。雜志多處以圖文并茂的形式介紹世界各地著名的舞蹈家以及他們的演出活動,并多次專文介紹在哈芭蕾舞表演的盛況,如第17期的《力量、靈巧和優(yōu)美:“阿斯特三重奏”在舞臺和體育上的成功》一文中就詳細介紹了俄僑芭蕾舞團“阿斯特三重奏”(Астор-трио)的成長過程。他們在短短兩年內(nèi)獲得巨大成功,不僅在中國各地巡演,其足跡還遍及日本(Б.Муратов,1939b)。
雖然俄僑中不乏天才的畫家,但根據(jù)第7期雜志的描述,盡管哈爾濱是一座不折不扣的文化城市,各種藝術形式在這里百花齊放,然而只有繪畫藝術遠遠談不上繁榮。與哈爾濱蕭條的繪畫現(xiàn)狀相比,上海三十年代的繪畫藝術卻達到了極盛時期。上海俄僑美術家中許多人不僅擅長繪畫,經(jīng)常舉辦自己的畫展,還精于建筑設計和藝術裝飾,同時創(chuàng)辦了許多廣告美術設計公司,參加舞臺美術和舞臺布景設計。上海繁榮的繪畫藝術盛況,使哈爾濱俄僑畫家羨慕不已。哈爾濱俄僑畫家揚諾維奇·茨路利斯基坦言說,“這對哈爾濱來說不僅僅是一種損失,更是一種譴責:我們對自己的畫家關注的太少了!”(Б.Муратов,1939a)
4.科教文化。俄羅斯人熱愛自然,渴求知識,在中東鐵路沿線安定下來后便開始從事對科學的探索活動。自然,這與沙俄建造中東鐵路,意在發(fā)掘中國東北地區(qū)的資源以及他們在遠東地區(qū)的侵略擴張的目的不無關系。從1908年開始,俄羅斯人在東北地區(qū)陸續(xù)成立了一些科研團體,其中包括1908年成立的“俄國東方學家協(xié)會”和1912年成立的“滿州農(nóng)業(yè)協(xié)會”,1929年哈爾濱還成立了自然科學和地理俱樂部。在俱樂部成立十周年之際,1939年第16期專門撰文介紹這一組織。他們在東北地區(qū)收集各種文物,包括照片、書籍、圖畫等。俱樂部舉辦過314次學術會議,570次報告,內(nèi)容涉及地質學、古生物學、地理學、土壤學、植物學、建筑學、民族學等方方面面。同時,俱樂部成立自己的出版委員會,創(chuàng)辦自己的《年鑒》,刊登成員的論文報告和研究成果。
俄僑在科學研究領域取得的累累碩果自然離不開他們對教育的重視。從1898年中東鐵路的修筑開始,到后來二三十年代,俄僑在哈爾濱甚至上海等地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涵蓋小學、中學、技校、大學的教育體系,使俄僑的子女像在國內(nèi)一樣接受正規(guī)的教育。很多公立學校不僅招收俄羅斯人,還積極鼓勵中國人來上學。值得一提的是,哈爾濱的很多學校實行的都是免費教育,免費教育不僅僅針對俄羅斯人,對中國人也一樣實行免費教育。與此同時,俄僑非常重視中等職業(yè)教育。僅從1939年雜志便可以得知,當時的俄僑在中國設立的專業(yè)技校包括縫紉學校、美發(fā)學校、刺繡學校、美容學校、舞蹈學校、外語學校,還有警察學校、齒科學校等。這些學校的辦學宗旨主要是為了解決俄僑子女的教育和就業(yè)問題。隨著俄僑子女從中學學成畢業(yè),開辦大學便成為順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情。俄中理工學院(哈爾濱工業(yè)大學的前身)便是其中最負盛名的學校。翻閱1939年的雜志,就會發(fā)現(xiàn)哈爾濱基督教青年聯(lián)盟在俄僑教育和科研事業(yè)中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聯(lián)盟不僅扶植了一些科學研究機構,還開辦了幾所學校,包括幼兒園、小學、附屬中學、夜校和幾所大學。附屬學校常常定期舉辦夏令營等活動,組織學生外出游覽。
5.體育娛樂。在中國的俄僑文化生活中,體育活動同樣占有重要地位。俄僑很會安排他們的休閑時光。冬季最受歡迎的體育活動當屬滑冰和滑雪。當時在哈爾濱的道里建有體育場,一到冬天,體育場里的基本設施就會拆除,然后把體育場澆成冰場。每天早晚向俄僑開放,每逢周末這里都異常擁擠。對于那些熱愛戶外運動的人來說,體育場里人工的冰場顯然滿足不了他們的需求,他們更多的是去戶外滑雪。1939年雜志有三期介紹了滑雪運動。如第2期介紹的是哈爾濱滑雪愛好者組織到滿洲里滑雪的情況,這些愛好者中不僅有俄羅斯人,還有日本人、中國人等。第7期的文章作者把滑雪奉為“最健康、最令人愉悅的運動”,而冬季結束之時的第10期,則戀戀不舍地發(fā)表了題為《滑雪,十二月再見!》的文章。由此可見,俄僑對滑雪運動的熱愛。
到了夏天,游泳則成了最好的消暑方式。雜志中不僅介紹游泳的好處,還刊登學習游泳的基本方法和建議。水上運動除了介紹游泳外,還專門介紹劃艇。有的學校成立了劃艇俱樂部,經(jīng)常舉辦比賽。俄羅斯人喜歡日光浴,或者去別的城市避暑。第28期就為讀者推薦了幾處避暑勝地,包括河北的北戴河、青島的嶗山,還有朝鮮的幾個地方。除此之外,他們常常舉行網(wǎng)球、乒乓球、田徑等各種比賽,在這些比賽中,俄羅斯人總能得到冠軍。雜志常有此類報道,一般都以圖文形式對冠軍得主給予介紹。
6.女性之友。翻閱1939年的雜志,印象最深的是對女性的關注與關愛。與女性有關的版面基本上每期都占三、四頁。除第14、18期由于未知原因缺少“婦女之頁”外,其余每期都設有此專欄,有關于服裝的、發(fā)型的,也有關于化妝等當下最流行的時尚和潮流的介紹。追星也是俄僑婦女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調味品,當時最炙手可熱的好萊塢明星的動態(tài)和八卦新聞都深受俄僑女性的歡迎。
這里重點介紹1939年期刊的幾個婦女欄目。首先是“婦女之頁”。這是雜志專門為女性同胞開設的專欄,通常沒有作者。起初有三個板塊,分別是“時尚”、“保養(yǎng)”和“烹飪”,后來又增加了“小貼士”?!皶r尚”這部分主要是教女性如何穿衣打扮。有趣的是,上世紀三、四十年代與現(xiàn)在一樣,時尚和潮流的風向標永遠離不開“巴黎”。“保養(yǎng)”板塊主要介紹女性如何美容護膚。這部分內(nèi)容之廣泛與細致堪比當今專業(yè)的女性報刊,如何防曬、如何對付雀斑、如何保養(yǎng)牙齒和唇部、如何做面膜等等,其內(nèi)容即便是對現(xiàn)代女性也有一定的指導意義?!芭腼儭敝饕信e了一些菜譜,教家庭主婦們?nèi)绾闻腼?,其中不乏中國菜肴的介紹?!靶≠N士”刊登的是一些生活中的小常識?!皨D女之頁”的內(nèi)容異常豐富,廣泛程度超乎想象??梢哉f,這些內(nèi)容教育和造福了俄僑中的每一位女性。
其次是“美麗探討”欄目。這個板塊中“美”和“優(yōu)雅”是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詞匯。第18、34期中分別介紹了女性優(yōu)雅的坐姿和走路方式;第20期中教大家怎樣在聊天的時候防止冷場,教導女性不僅要拓展視野,還應具備幽默感和真誠的態(tài)度;第46期中給初次參加宴會的“小白鼠”們?nèi)绾握宫F(xiàn)自己的建議。雜志追求美好、樹立自信、品味卓越的女性觀影響著每一位俄僑女同胞。第11期中雜志專門和讀者探討了女性為何要追求美麗的問題。認為“每一位女性都完全有機會變得更美,這也是她的責任”(Вивиан Денис,1939b:17)。第6期寫道:“時光流逝,一切都在變化,但女人要永遠記住,保持魅力和美麗是永恒的真理”(Вивиан Денис,1939a:19)。第17期中認為,真正的優(yōu)雅在于“潤物細無聲”,而非引起人們好奇的目光(Вивиан Денис,1939c:17)。該欄目不僅深諳時尚之道,更有著進步的女性觀。
再次,翻閱全年的雜志,發(fā)現(xiàn)“好萊塢”也是一個關鍵詞。雜志經(jīng)常撰寫有關好萊塢明星的動態(tài),一般都配有圖片,經(jīng)常開辟專欄探討好萊塢明星光環(huán)背后不為人知的故事。第16期講述了他們耀眼明星背后的辛酸,他們常常不得不簽下各種限制自由、非人性化的合約。比如有的明星在一定時間內(nèi)不能結婚生子;有的不能滑雪;有的不能和妻子共同拍照;有的不能一天抽十根以上的煙等等(Викт.Кряжев,1939:13)。第5期中則稱好萊塢為“無子之城”,該文分析了好萊塢女星不愿生子的原因,并對明星們的這一做法持否定態(tài)度(Викт.Кряжев,1939:13)。女性不是僅靠美貌就能成為好萊塢大牌,女性只要有知識、有個性,也可以成為明星。雜志雖然介紹明星但不盲目追星,始終不忘弘揚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除上述三個板塊外,《邊界》對女性的關注還突出表現(xiàn)在教育方面。第23、30期分別介紹了哈爾濱和上海開辦的女子美發(fā)學校和專業(yè)學校。第23期的文章探討女子就業(yè)難的問題。第30期的文章直接把專業(yè)學校稱作“女人獨立性培養(yǎng)工廠”(Корреспондент ?Рубежа?,1939:19)。這些技校的開辦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俄僑婦女的工作危機,并給她們提供了基本生活的保障,給處在困苦、迷茫中的俄僑婦女以教育和幫助。
7.世界之窗。1939年《邊界》有很多版面專門介紹國際時事和名人軼事,報道俄國國內(nèi)局勢,刊登俄僑在中國及世界各地的狀況,這些內(nèi)容和信息的來源主要得益于雜志在世界各地派駐的記者。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以后,雜志隨之增加了與戰(zhàn)爭相關的版面,及時報道前線的消息。其中不僅有法西斯頭目希特勒、墨索里尼的介紹,更有對軸心國海陸空軍事力量的分析和同盟國作戰(zhàn)細節(jié)準備的探討。俄僑對戰(zhàn)爭的痛恨和厭惡在第6期有關西班牙國內(nèi)解放戰(zhàn)爭的文章中表露無遺。文章認為,在當今軍事科技不斷進步的年代,毫無疑問,戰(zhàn)爭對前線士兵造成的傷害最大,但也給后方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Г.Савский,1939:2)。
雜志經(jīng)常刊登各國名人軼事,這些內(nèi)容拓展了在華俄僑的視野,成為他們津津樂道的話題。31期講述了世界上第一位在八十天內(nèi)完成環(huán)球旅行的女記者奈麗·布萊。她72天就完成了環(huán)游世界的任務,比科幻作家儒勒·凡爾納小說《80天環(huán)游世界》還少八天(Юрий Россов,1939:9)。值得一提的是,17期為讀者介紹了俄羅斯大文豪列夫·托爾斯泰之子列夫·利沃維奇·托爾斯泰,文中特別提到他喜歡中國哲學,崇尚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崇尚人之初性本善,提倡道法自然、無為而治的哲學思想(Ив.С-Н,1939:5)。第9期為讀者講述了1938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美國女作家賽珍珠的生平和文學創(chuàng)作。文中提到,賽珍珠在中國生活多年,創(chuàng)作過很多有關中國題材的作品。作者對她給予很高評價并認為,正是因為她,歐美才得以了解中國這個遙遠而神秘的東方國度,這也是她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原因之一(Н.Ростова,1939:5)。
中國俄僑十分關注生活在世界其他國家同胞們的生活和工作狀況,他們互通信息,共同勉勵,分享快樂。第2期詳細講述了僑居法國的同胞是如何渡過圣誕節(jié)假期的。雜志刊登了有關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著名作家布寧在巴黎的情況。第6、13、40期分別講述了在澳大利亞、日本和非洲的俄僑生活。澳大利亞的俄僑合唱團在澳大利亞建國150周年的慶祝典禮上展示了自己的風采;僑居日本的俄羅斯人則時常舉辦舞會,舞會上所展示的舞蹈、所穿的禮服、所吃的糖果都是俄國傳統(tǒng)的;身處非洲的俄僑在克服生活困難的同時感受著“黑色大陸”的熱帶風光。雖然他們的生活條件同樣艱苦,但跟中國的俄僑一樣,即使身處逆境,仍保存樂觀豁達的精神。他們經(jīng)常舉辦合唱表演、舞會和文化節(jié)等活動,在異國他鄉(xiāng)不忘繼承和發(fā)揚自己的傳統(tǒng)文化。
除此之外,雜志專門開設一些趣味百科版面,主要介紹各種五花八門的趣味知識。第1期羅列了多位占星家的預言;其他各期中有,如何從頭發(fā)顏色判斷女性的性格、愛情、品位、職業(yè)和健康狀況;如何看面相、手相;探討夢境所蘊含的奧妙等,這些內(nèi)容大大增強了雜志的娛樂性。雜志偶爾還會刊登從其他刊物上轉載的文章,但數(shù)量很少。如第7期就選摘了法國周刊《Вю》有關古今占卜師對歐洲命運的預言。令人驚訝的是,這篇文章占卜師竟然預言到1939年會爆發(fā)世界范圍的戰(zhàn)爭。第18、26期轉載了英國雜志《Скетч》的內(nèi)容,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第26期上轉載了當時法西斯頭目希特勒從小到大不同時期的照片,還附有其生平簡介??吹贸?,雜志與當時時事政治的貼近性是很強的。
綜上所述,1939年《邊界》雜志的內(nèi)容不僅實用而且非常超前,內(nèi)容的豐富程度在當時可謂無與倫比,雜志及時反映著當時的世間百態(tài),其內(nèi)容已經(jīng)超越最初的定位,不再是一本簡單的文藝周刊,而發(fā)展成為一本集文學性、趣味性、實用性于一體的綜合性期刊,并從多角度、多側面記錄并見證了俄僑在異國的生活軌跡,折射出他們崇高的精神追求,其中對女性的關注,在當時男尊女卑的時代更是成為雜志的亮點?!哆吔纭凡粌H是俄僑訴說衷腸的知音,寄托精神的家園,也是我們了解俄僑在中國文化生活的一面鏡子。俄僑先進的西方音樂藝術、教育理念、女性觀等客觀上對中國哈爾濱、上海等地的文化產(chǎn)生了積極的促進作用。與此同時,中國文化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們,有關這一切《邊界》不僅提供了彌足珍貴的史料,也成為中俄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
注釋:
① 從原文的上下文來看,此地并非是西藏,而是現(xiàn)今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所描寫的也是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拉卜楞寺周邊藏民的生活和風土人情。
[1] Александр Лобычев. 2005. Наблюдатель. Незнакомый альманах.Рубеж: Тихоокеанский альманах[J]. Знамя, (12):215-218.
[2] Вивиан Денис.1939а. Будьте элегантной и в этом моде! [J].Рубеж, (6) :19.
[3] Вивиан Денис. 1939b. Стоит ли гнаться за красотой? [J]. Рубеж,(11) :17.
[4] Вивиан Денис. 1939с.Что пленяет нас в женщинах? [J]. Рубеж,(17):12-17.
[5] Викт. Кряжев. 1939. Цена материнства в Холливуде[J]. Рубеж,(5):12-13.
[6] Викт. Кряжев. 1939. В стальных окнах контракта—что запрещает звездам Холливуда[J]. Рубеж, (16):12-13.
[7] Ив. С-Н. 1939. Лев Толстой-младший[J]. Рубеж, (17):5.
[8] Корреспондент ?Рубежа?.1939. Фабрика женской самостоятельности[J]. Рубеж, (30):19.
[9] Михайлов Б. В. 1939. В таинственном Тибете[J]. Рубеж, (31):1-5.
[10] Муратов Б. 1939а. О творчестве талантливой Р. Янович-Цирульской[J]. Рубеж, (7) :13-16.
[11] Муратов Б. 1939b. Сила, ловкость и грация[J]. Рубеж, (17):19.
[12] Ростова Н.1939. Пирль Бэк—лауреатка Нобелевской премии по литературе[J]. Рубеж, (9):5.
[13] Савский Г.1939. Национ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Испания накануне полной победы[J]. Рубеж, (6):2-3.
[14] Юрий Россов.1939. Победительница Жюль-Верна[J]. Рубеж,(31):9-10.
[15] 顧蘊璞.2002.涅斯梅洛夫和他的詩[J]. 俄羅斯文藝,(6):16-19.
[16] 李延齡主編.2002.興安嶺奏鳴曲[M]. 哈爾濱:北方文藝出版社.
[17] 王亞民.2007.論俄僑作家阿爾弗雷多·黑多克的短篇小說[J].蘭州大學學報,(3):54-59.
[18] 王亞民.2008.別列列申的中國情結和詩意表達[J].中國俄語教學,(2):47-51.
[19] 王亞民.2012.創(chuàng)建于中國的世界最古老爵士樂隊——兼憶俄僑音樂家倫德斯特列姆[J].人民音樂,(12):59-61.
[20] 汪之成.2007.俄僑音樂家在上海[M].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