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永泉
【摘 要】主要談物理教學改革的一些問題,近些年來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和我們的經(jīng)驗。我不想對此問題作全面地論述,而只是談一些看法,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教學改革 中心問題 應試教育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2.070
教學改革有兩個中心問題。首先,教育改革要轉變教育思想。如果教育思想沒有變化,改來改去是改技術細節(jié),沒有抓到要害。第二個是課程內(nèi)容的改革。這是一個長期的任務,需要一點一滴的積累。這兩個問題都是教育部的領導提出來的,我們都贊成,都擁護。
教學內(nèi)容的改革,根據(jù)以往的經(jīng)驗,絕對不能以運動的形式來搞,對此我們過去虧吃多了。轟轟烈烈地搞一陣,敲鑼打鼓報喜,最后不行又都退回去了。教學內(nèi)容是一個非常細致的問題,教師那怕在一兩個問題上能想出辦法有所改進,這就很了不起。全國那么多教師,每個人都在這方面創(chuàng)新再相互交流的話,經(jīng)過長期的積累,以后我們教學改革的成果就會顯著了。這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個內(nèi)容的改革經(jīng)常是要深思熟慮的,而且要反復實驗,不行再改。
經(jīng)常一項改革措施要經(jīng)過幾年才成熟。未必一個地方改了合適,對其地方也合適。這個東西要經(jīng)過相當長的過程,是非常細致的工作,需要堅持不懈。而且大家相互交流,集思廣益,逐漸積累,絕不是在一個短時期內(nèi)按照一定的規(guī)劃可以完成的。說工作要不斷地進行下去,因為科學在發(fā)展,教育也要發(fā)展,沒有一成不變的。很多東西是今天你覺得不錯了,將來你的經(jīng)驗豐富了、水平高了之后你又不滿意了,覺得還可以改。而且根據(jù)過去的經(jīng)驗來看,所謂教學交流,我們認為,你光說我有什么什么想法是不行的,不落實。所以這幾年我們多次搞教學經(jīng)驗交流有一條,請報告你教學實踐的效果,你這個想法有沒有落實在你的課程上,落實的效果究竟怎么樣。而且效果往往需要更長的時期才能看得出來。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如果只有想法而沒有付諸實踐的經(jīng)驗,往往不一定能成功。很多人都有想法,真正能在教學實踐中體現(xiàn)出來效果好的并不多,非常難。空談一些課程應該體現(xiàn)什么什么精神,什么什么原則,是意義不大的。
教育思想的轉變要針對我們國家的實際,也就是當前問題在什么地方。我本人根據(jù)多年的感受,感覺我們過去比較多的是單純的知識的傳授,而現(xiàn)在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應該著重、著眼在學生素質的培養(yǎng)。這點是被普遍接受的,不過個人有個人的理解。就我個人的理解,學??峙掠肋h要傳授知識。人類積累了很多的知識,尤其是由于現(xiàn)在科技的發(fā)展迅速,應使年輕一代盡快地學好這些科學知識。傳授科學知識當然得依靠學校。學校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傳授知識,問題是怎樣傳授。脫離了知識,素質的培養(yǎng)是空的。必須有一定的知識作為背景,科學素質的培養(yǎng)才有內(nèi)容。
當然,對知識點我們要分析、要精選,講有代表性的重要知識。不同的時代知識點有發(fā)展,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在設計課程時,不要單純地考慮通過這個課程學生學到什么定律,會解那一類的習題。而更重要的是考慮一下學生通過這門課程,一個學期或者一年以后,他們在科學素質上有什么提高。而且對于不同的對象應該有不同的要求。如果你這個地區(qū)的學生能力都比較差,在它原有的基礎上有了比較明顯地提高,就是成績。有些重點中學原來學生入學的基礎很好,那你就讓他更好,提得更高,不要埋沒了人才。
一、關于應試教育
應試教育不是一個確切的術語。我想可以說得稍微確切一點,這就是“用大量題海的操練,來對付高考,提高升學率?!蹦闳绻褜W生的素質提高了,升學率自然會提高。可也不絕對。以高考命題為綱,用操練來提高升學率,不能說完全沒有效果。它確實可能使一個學?;蛘咭粋€地區(qū)學生的高考升學率提高一些。不過這種提高并不代表學生真正的水平,往往是靠條件反射式作題,將學生的分數(shù)硬拔上去。但總的來說這是違反教學規(guī)律的。
二、關于教學改革
與國外某些比較好的教育方法對比,就能夠看出,教學改革要改的是什么。我欣賞楊振寧先生的觀點。楊先生在中國念的中學、大學、讀的研究生,得了碩士學位。然后到美國讀博士,得到了博士學位。他科學研究做得很好,得到諾貝爾獎。他對中國和美國兩個社會的教育有切身體會。他認為中國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與美國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差別,兩種教育方式各有各的優(yōu)點,各有各的缺點,而且是互補的。所以他認為如果能把這兩種教育的優(yōu)點結合起來,把各自的缺點克服,這不能不說是在教育方面的重大突破。中國教育的主要特點是,老師一般非常認真負責,對學生非常耐心,按部就班,一點一滴的給學生講,非常細致。假如沒有講前面,絕不會跳到后面去。
需要講新的知識之前,預備知識必先講好,學生一個臺階一個臺階的走上來,基礎打得非常扎實。也就是過去我們經(jīng)常提到的打好三基,基本理論,基本概念,基礎技能。我們學生的技能主要是在作題對付考試上,比美國孩子厲害多了。中國人最善于考試,缺點是什么呢?我們培養(yǎng)的學生思想比較保守,缺乏創(chuàng)造意識。這個東西到了高層次就成問題了。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嚴重一點,他離不開老師。他的本事都是老師教的,老師沒教過的他就認為自己應該不會。所以碰到了需要自己有所創(chuàng)造,做前人沒有作過的事時,就無計可施了。所謂創(chuàng)造,就是書上沒寫過、前人沒作過、老師也沒有講過的事,就敢于去試試看。已經(jīng)成熟了的東西,中國學生非常熟練。假如這個東西是科學上已經(jīng)有的東西,需要把它論述清楚,這方面很善長。
到研究生階段對學過的內(nèi)容,他會感到豁然開朗。最主要的是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天不怕,地不怕,敢于挑戰(zhàn)。可以看出,最近一些年在物理學前沿的一些新想法,往往是這些學生搞出來的,在美國特別突出。而在歐洲都沒有那么突出,歐洲也還比較刻板。過去我們主要學蘇聯(lián),蘇聯(lián)的學生很多情況與我們接近。美國的教育還有一個優(yōu)點,就是實干,特別是實驗室中的訓練,他從小動手能力就比較強。自然科學當然必須以實驗為基礎,我們這方面比較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