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英
語文教學離不開朗讀,朗讀在語文教學中的獨特作用是其他任何方法都無法替代的。語文教材中那一篇篇凝聚著靈感、飛揚著激情、閃爍著智慧光芒的文字,無不對學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如何通過有效的朗讀教學很好的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
一、朗讀教學中無效教學現象分析
1.文字障礙沒掃清,朗讀要求沒到位
朗讀能力的發(fā)展是循序漸進的,不可能一步到位。讀準字音是朗讀的基本要求,因為沒有“正確”,不可能有“流利”;沒有“流利”,也不可能“有感情”。一旦學生字音讀錯,那么即使他的朗讀再深情,也無法真正打動人!只有扎扎實實落實初讀,讓學生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順課文,才能預約下一步的精彩。
對閱讀文本的教學要把握好四個朗讀階梯:認讀讀正確,掃清朗讀的基本障礙;連讀讀流利,感知語言的基本意思;精讀有情感,培養(yǎng)有感情朗讀的能力;熟讀記于心,豐富學生語言積累。掃清障礙,對朗讀作必要的指導是語文課堂教學必須的基本步驟。
2.朗讀目標不明確,朗讀代替閱讀
語文新課程強調要凸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主張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張揚學生的個性。所以在課堂朗讀這一環(huán)節(jié)上,教師大多改變了過去學生集體朗讀的方式,采取的方式是:讓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自由朗讀課文,感受文章中蘊含的感情。但是,這種方式往往演變成了“想怎樣讀就怎樣讀”,其實天馬行空、漫無目的讀是不能使學生體味到文本內所蘊含的真實意蘊的。朗讀教學是“你中發(fā)現我”,“我中發(fā)現你”的思維共鳴過程,是促進學生智慧生長,張揚學生的個性的重要方式??茖W的設計朗讀教學可以讓學生的個性在朗讀中綻放出迷人的光彩,讓智慧在個性的張揚中培育出成長的沃土。
3.情感急于登場,朗讀層次不清
如今教學中的朗讀最大的弊病是層次不清,讀而少得。有的教師在閱讀教學整體感知階段,便要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時學生往往連文章寫的是什么都沒搞清楚,感情從何而來?一些課堂看似很重視朗讀,設置了許多朗讀的環(huán)節(jié),但只有讀的內容的安排,沒有讀的層次的要求。一節(jié)課下來,朗讀形式花樣翻新,教學目標卻無從談起。只重形式不重實質的朗讀怎能真正讓學生深入文本意蘊,體悟作者的情感?高中語文教學任務繁重,教學往往只注重訓練學生的速讀、略讀等能力。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只重強化課文中的字詞的識記積累、課文篇章結構的分析鑒賞,或者以講代讀、以默看代替朗讀,導致學生對課文內容在細讀精讀方面深入不夠,對文章理解膚淺,感悟不深。
4.朗讀對象單一,朗讀缺乏情境
在大多數語文課堂上,朗讀課文的主體似乎永遠只是課代表、班長或朗誦能力強的同學,公開課、優(yōu)質課上這樣的情形更是比比皆是。為了達到所謂的教學效果,老師往往只是將目標關注在幾個有朗讀特長的同學身上,朗讀成為了學習好的同學的展示才能的舞臺,老師們完成教學任務的環(huán)節(jié)。
學生的情感是豐富的,但他的情感流露不是隨時涌現出的,而是需要慢慢地醞釀,再通過一個個觸發(fā)點才能激發(fā)出學生的深情和真情。在語文教學中光靠純粹的朗讀技巧是無法讀出感情的。只有給學生設置恰如其分的情境,才能讓學生入情入境,讀懂文章,讀懂作者,讀出感情。在不作情感激發(fā)的鋪墊下,一味地要求學生如何深情地有感情地讀課文,那只能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二、有效朗讀教學的策略
1.充分做好預習,奠定有效朗讀基礎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朗讀既是教師的教學手段也是教師教學目標;它既是學生語文能力也是學生的學習方法。預習時的朗讀應該是放聲朗讀,因為預習時的朗讀不僅訓練自己的發(fā)音,還可以通過語氣的變換,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對學生進行有效的預習指導是朗讀教學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語文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循序漸進式的朗讀預習指導,目的之一就是為了讓學生通過預習文本,尋找和發(fā)現自己在初讀過程中遇到的生字新詞,通過查字典解決文章中的生字,為流利的朗讀掃清障礙,才能更好地為體會文本的內涵,感悟作者作品的思想感情奠定堅實的基礎。
2.重視教師范讀,明確有效朗讀目標
隨著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廣泛運用,為語文課堂開辟了一片廣闊的天地。但是現代信息技術的過度應用大大削弱了語文的魅力——鼠標取代了粉筆,圖片取代了語言文字,錄音代替了教師的范讀,學生成了客觀的聽眾,這種現象勢必會影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琵琶行》一文,詩人用無聲的文字傳達著有聲世界的聲音,這首美妙的“世界名曲”,是非用有聲的朗讀而不能詮釋的。教師可以依據文章的情感基調,認真準備范讀,然后用自己富有激情的范讀把學生帶入到起伏跌宕的琵琶曲中,那么“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的藝術效果一定會在師生共同營造的課堂中得以實現,學生也一定會產生“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那得幾回聞”的聯想和共鳴。
課堂上教師良好的朗讀素質,對于學生學習語文,無疑是一支良好的助推劑,教師的范讀可以有涓涓綿綿的纖潤美,可以似高山流水的飛動美,可以如激越雄壯的豪放美。隨著教師音調的高低起伏,語速的輕重緩急,表情的豐富變化,學生進入生動形象的情境,產生強烈精神的共鳴,這就達到了以范讀促學生有效學習的目的。
有效地朗讀教學,不是沒有目的的亂讀、傻讀。無論是對學生不作任何要求的“放羊式”朗讀,還是對學習內容不做任何要求的無收獲朗讀,亦或是只重數量不重視思維的無效朗讀,都將視為對教學資源的浪費。朗讀是為了感悟和解讀文本,在備課時就要未雨綢繆,全盤考慮,從最能達到教學效果的方面來精心設計朗讀,讓學生的朗讀有明確的目的。
3.注重文本的感悟,讀出文學作品的美感
古人非常重視朗讀的作用,因為朗讀通過聲音觸動心靈,引起心靈的共振,達到理解的目的?!皶x百遍,其義自見”,教材中許多優(yōu)秀的散文名篇,如果一味靠老師講解,會覺得其中許多話語令人費解。如果在學生還未走進文本、沒有品詞賞句、沒有體會情感的時候,教師急于完成預設的任務,急于展示預設的精彩,可以想象學生沒有深入文本,體味文章字里行間的感情,有效的教學也就無從談起。有人說:“一次成功的朗讀,勝過一百次蹩腳的分析。”一堂聲情并茂,娓娓動聽的朗讀課,能豐富學生情感,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誘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使課堂充滿情趣與美感,給人營造一種藝術的氛圍。
4.努力創(chuàng)設朗讀情境,鼓勵個性化朗讀
語文課堂是有聲有色的,有效朗讀更應該是智慧靈性的。在課堂上學生的情感體驗不是隨時就可以表現出來的,而是慢慢地醞釀的。
比如學習《沁園春·雪》這首詞,介紹作者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其實就是為有效朗讀創(chuàng)設情境。毛澤東同志率長征部隊勝利到達陜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欣賞“北國風光”,面對祖國壯麗的河山、茫茫的白雪,具有詩人氣質的毛澤東,豪情滿懷。師生一起朗誦全詞,教師以緩急適當的節(jié)奏,雄渾鏗鏘的語調來引領學生,促其產生聯想;接下來再由學生自己的朗讀,進一步感悟恢宏大氣的意境。
當然,學生是獨立的生命個體,他們對文本有不一樣的朗讀表達,不一樣的理解感悟,產生多樣化的啟迪,才能實現自己的個性化發(fā)展。在朗讀方面,鼓勵學生“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地朗讀”,尊重學生的多元化理解,倡導個性化朗讀,才能真正喚醒學生內心深處對生命的敬仰與贊嘆、對人生意義的關心與好奇。有效教學的個性化朗讀就是要充分激活學生的內心世界,引導學生張揚生命的風帆,引發(fā)其個性張揚,促進其主體發(fā)揮。惟其如此,朗讀園地才會百花齊放,精彩紛呈。
學生的發(fā)展是永無止境的,造就靈動學生的有效教學的追求也將永不停息。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全面實施,對于有效朗讀教學在課堂中的要求在理念上也有了很大的變化。我們需要追溯源頭,追問本真。作為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的朗讀教學,它質樸無華;但作為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的調味劑,朗讀教學卻有著非凡的魅力。我們需要尋找有效朗讀的全新方法,不斷探究有效朗讀教學的策略,構建有效的朗讀教學,讓學生在有效的朗讀中得到情感的熏陶和能力的提升。
★作者單位:新疆克拉瑪依市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