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永杰
摘要:課堂是新課程實施的主陣地,是開啟學生智慧、展示學生個性的核心場所。它是新課程的一個窗口,從中我們可以窺見教學行為,了解教學動態(tài),從而提升教學質量。新課標下語文閱讀課該如何進行,教師該如何調整教學行為,這是廣大語文教師十分關心的問題。筆者根據(jù)自身的學習、實踐和探索,試從課堂預設、師生互動、人文熏陶三方面提出一些做法和想法,旨在與同行們探討。
關鍵詞:新課標;語文閱讀課;教學行為
中圖分類號:G633.33 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01-0071
課堂,是新課程實施的主陣地,是開啟學生智慧、展示學生個性的核心場所。它是新課程的一個窗口,從中我們可以窺見教學行為,了解教學動態(tài),從而提升教學質量。
新課標下的新課堂應該是什么樣的呢?課堂教學研究專家余映潮先生這樣表述: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課堂,是課標理念指導下的課堂,是教師的教學方式與學生的學習方式都要發(fā)生深刻變化的課堂,是課堂人際關系與課堂結構形態(tài)都要發(fā)生深刻變化的課堂,是教學內容和教學視野都要發(fā)生深刻變化的課堂,當然,它也是與我們熟悉的比較傳統(tǒng)的教學有著血肉聯(lián)系的課堂。
走進新課程,我們看到了令人振奮的語文閱讀課——從事先規(guī)定細節(jié)的僵化設計走向了多元開放、靈活動態(tài)的彈性預設,從教師霸權的“一言堂”走向了教師、學生、文本的“平等對話”,從偏重認知能力走向了促進生命的成長與發(fā)展……新課程的實施為語文閱讀教學帶來了精彩,帶來了生機。
穿越昨日和明天的思考,筆者認為,教師是實現(xiàn)新課程的希望,我們決不能讓新課程只為應試教育披上一件漂亮的新外衣,我們除了學習新理念,更應該以自身的探索意識和實踐智慧讓自己的語文教學行為不斷建設、成熟起來,讓自己的課堂既有形式,又有精神。
在此,筆者根據(jù)自身的學習、實踐和探索,試從三方面談談新課標下語文閱讀課的新型教學行為。
一、追求彈性預設,共享生成美
反思傳統(tǒng)語文閱讀教學設計,最基本的一點是學生主體地位的失落。教學設計,追求教師的權威性,教參的標準化,過程的規(guī)定性、細節(jié)化,即無視學生作為“人”的全面發(fā)展的一面,簡單、封閉而主觀。這種狀態(tài),由于急功近利的應試教育的扭曲而愈演愈烈,導致呆板僵化,并由此衍生出煩瑣、被動、了無生機的課堂,這樣強行灌輸?shù)膭傂栽O計嚴重制約了學生的發(fā)展。
符合時代的需要,新課程大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課堂教學亟須以學生為主體,以學情為依歸,以相機誘導為手段的優(yōu)化的設計。而且,課堂教學活動應是一個富于變化的立體多邊的群體活動,極富創(chuàng)造機制?;诖?,教學設計應該是一種彈性預設,預留下更多的空間給學生,展現(xiàn)課堂生命的自由,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當然,“預設”的“彈性”并不意味著課堂可以“腳踏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教師必須胸中有書,心中有人,手中有法,靈活機智地調控課堂。
由傳統(tǒng)的接受式學習轉變?yōu)樽灾?、合作、探究,無疑是一場極為深刻的變革。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促進者,應當對教材有獨特的處理和整合,在尊重學生質疑、求疑的基礎上,設計靈活的板塊,教學中可以根據(jù)需要隨時穿插變化,可以創(chuàng)設一些教學情境,爾后放手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
二、倡導師生互動,共享和諧美
師生關系是學校教育中最基本的人際關系,它無時無刻不在影響教學的過程和結果。三千年前的孔孟儒家文化,留下了“師道尊嚴”這一鮮明的烙印,長期以來,師生之間往往缺乏雙向的情感交流和平等溝通,而變得呆板嚴肅:教師的權威至高無上,學生被動接受。今天,我們越愈來愈清醒地認識到:教師和學生都是具有獨立人格價值的人,兩者應該是平等的。傳統(tǒng)意義上的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應該帶來教學互動,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皫熒印币馕吨鴰熒嗷プ鹬?,相互建構,真誠對話,它既是一種教學行為,更是一種教學境界和精神氛圍。在這個共同體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體現(xiàn),個性得以張揚,教師是“平等中的首席”,促使教學達到共識、共享、共進的和諧境界。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關于“師生互動”、“對話交流”,新課標主要表達了三個方面的意思:第一,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第二,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這里說的既是理念,又是對教師講析行為的限制。)第三,課堂教學提倡啟發(fā)式,討論式教學,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
教師要學會傾聽,以欣賞的積極的態(tài)度去面對每一位學生的表達,以極大的熱忱和耐心去感受其內涵,珍視學生的獨特感悟,不吝惜激勵性的評價語言,如“你感悟得很深,說得多好!”“你的語言很有文學色彩”。,“聽你朗讀是一種享受”,真誠的投入是教學的催化劑,在這種和諧的氛圍中,學生才能進行“頭腦風暴”般的思維互動,對話才能持續(xù)深入,教學過程才能成為師生生命力得到共同煥發(fā)的過程。
沒有師生的互動溝通,就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教學。教學不單是教師單方面的表演或說教,而是擁有教學理論素養(yǎng)的教師與學生共同努力和相互配合,師生互動,情感共鳴,思維共振,這不僅是知識創(chuàng)生的過程,更是精神生產的過程,這樣的課堂教學可以讓師生共享動態(tài)和諧的美,保證學生的全面成長和發(fā)展。
三、喚醒生命情感,共享人性美
從人類教育的歷史來看,在相當歷史時期,都有情感教育的傳統(tǒng),如中國的儒家文化傳統(tǒng),西方的基督教文化傳統(tǒng)。情感問題也早為許多教育家所關注,歷代一些杰出的教育家,思想家對此所作的論述,至今仍在指導著我們的教學實踐但一段時間以來,物化世界的缺陷、轉型時代的失落,應試教育的功利,師生習慣于從白紙黑字中判斷、推理、總結,卻漏掉了最有價值最應重視的東西,使教育的情感層面日漸薄弱,處于“灰姑娘”的地位。教育走向了片面。
有人說,今天的孩子是情感缺失的一代,且不說生活中的軟弱、冷漠、自私,我們也不斷地聽到像馬加爵殺戮同學、劉海洋濃硫酸潑熊、中學生弒母、自殺、校園暴力等觸目驚心的慘案。
我們通過反思,認識到:現(xiàn)代人的教育決不能是“忽視了另一半的教育”,今天的語文教學,也應該義不容辭地承擔情感教育、生命教育的責任。在中學教學中,語文學科最有可能實踐情感、生命教育,它有著其他學科不能比擬的優(yōu)勢:人文性最強,教材中蘊含的人文資源最豐富,與生活最密切,生命,情感理應在情感教育中歡歌。教書育人,塑造學生健康的人格,教師要把教材中正義、美善的情感注入學生的血脈中,讓它們永遠在學生的血管中循環(huán)流淌,這才是語文教學的大成功。《語文課程標準》把“重視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列為閱讀教學的目標之一,并指出通過閱讀使學生“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針對如上理念,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講究策略,使教學觸及到學生的情感世界,從而陶冶情操,發(fā)展個性,建構學生完美的人格。
1. 情境演繹,激發(fā)情感
人的認知過程是從感性到理性,初中生尤其如此。因此,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從聽覺、視覺等方面出發(fā),有助于他們全身心地投入閱讀中,很快地進入課文表現(xiàn)的情感境界。因為情境的創(chuàng)設,一方面可以把文字背后豐富的信息還原、呈現(xiàn)出來,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知形象;另一方面,它能為學生提供一種良好的暗示和啟迪,接通學生平時的經(jīng)驗和感受,喚醒學生內在的情感,從而豐富和陶冶學生的情操。
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法很多,如背景介紹,視聽結合,結合生活實際提問,教師語言體態(tài)感染,啟發(fā)學生聯(lián)想等等,都可以使學生緣境入情,有效地引發(fā)喚醒學生的生命情感。在實際的教學中,情境的創(chuàng)設往往是多種手段的綜合運用。比如語言手段,其實任何一種情境的創(chuàng)設都離不開語言參與,這就需要教師善于根據(jù)教學的實際,積極創(chuàng)設生動具體的課堂教學情境,激發(fā)、豐富學生的情感。
2. 自主參與,體驗情感
可以說,文本就是一種生命體驗的載體,一個文本就是一個情感世界、生命世界。閱讀教學中情感的發(fā)現(xiàn)、交融、生成和提升,都必須經(jīng)過學生自身的體驗來實現(xiàn)。而且,體驗是一個人內在的生動的、特殊的、自己的情感、生命活動的過程,它不能簡單地給予、灌輸,只能親自參與。正如魯迅在《社戲》中所說:從那以后,再也吃不到那夜似的好豆,再也看不到那夜似的好戲了。閱讀體驗也是如此,它還是一種對文本的自我建構。這就需要我們在閱讀教學中實施體驗策略,如指導學生誦讀課文,在朗讀吟誦中體味作者的情感,以達到心與心的相通。入情的美文美讀遠勝于蒼白的解說,入境的體味遠勝于枯燥的肢解。又如角色扮演、引發(fā)聯(lián)想和想像等等,都不失為自主體驗情感教學的好方法。
3. 遷移外化,表達情感
所謂遷移外化,就是使學生的內心情感體驗傾吐出來,并得以拓展、深化。我們經(jīng)常使用的教學手段如個別發(fā)言,對話討論、辯論、朗讀等都可以達到這一效果。既可以表達自己的情感,又可以得到相互的交流,既能提高學生對情感的理性認識,也有助于學生形成個性的情感表達方式。
我們也可以借助書面的文字對情感加以表達。當然這最好能在課堂內形成,到課堂外去實施,我們常會看到這樣的設計:假如你是本文的作者(或文中某一角色),當你……時,你會怎么做(想),請您寫下來。類似的設計可以使學生的情感既得到外化,又得到深入和拓展。
滲透在語文新課標中的人文思想的教育,正是語文課在新課標理念的感召下的“豐富的人文內涵”的基點和歸宿。
就語文教學而言,《語文課程標準》是目前最具有現(xiàn)代教學理念的指導性文件。走進新課程,必須學習、研究、內化其中的理念和思想,更必須有教學實踐和教學反思。這將是一個非常艱苦的過程,這個過程會帶給我們很多的困惑和痛感。但我們必須堅定而熱情地走下去。
(作者單位:福建省廈門新店中學 36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