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政國
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形式多樣,內(nèi)容豐富,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形成過程,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淀凝聚的過程。下面列舉的這些節(jié)日,都出自我國古代優(yōu)秀的詩詞之中。這些節(jié)日無一不是從遠古發(fā)展而來的,從這些流傳至今的節(jié)日風俗里,還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國古代人民社會生活的精彩畫面。
1.元日,是陰歷正月初一,即春節(jié)。
例如宋代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東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這首詩含有深刻哲理,告訴我們新生事物總是要取代沒落事物這一規(guī)律。
2.人日,正月初七日。在古詩中,詩人在人日大多表達思家、懷友的感情。例如隋代薛道衡《人日思歸》:
入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
人歸落雁后,思發(fā)在花前。
真是歸心似箭,我心猶在箭之前。
又如唐代高適的《人日寄杜二拾遺》:
人日題詩寄草堂,遙憐故人思故鄉(xiāng)。
柳條弄色不忍見,梅花滿枝空斷腸。
身在遠藩無所預,心懷百憂復千慮。
今年人日空相憶,明年人日知何處。
一臥東山三十春,豈知書劍老風塵。
龍鐘還忝二千石,愧爾東西南北人。
3.上元,即元宵,陰歷正月十五日為元宵節(jié)。此夜稱元夕或元夜。古代在元宵日張燈結彩,所以元宵又稱為燈節(jié)。
唐代蘇味道的《正月十五日夜》: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游妓皆秾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又如南宋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此詞極力渲染元宵節(jié)觀燈的盛況。全詞構思新穎,曲折含蓄,余味不盡。
王國維《人間詞話》說,古今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經(jīng)過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玉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晏殊詞句)此第一境也?!耙聨u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詞句)此第二境也?!氨娎飳にО俣?,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贝说谌骋?。
4.社日,立春后第五個戊日,春分前后,農(nóng)家祭社(土地神)祈年的日子。這是春社;而立秋后第五戊日,稱為秋社。古人多借這個節(jié)日集會競技,開展對他們來說十分難得的娛樂活動。
例如唐代王駕的《社日》:
鵝湖山下稻粱肥,豚柵雞棲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
5.寒食,清明前二日,冬至后一百零五天,大致在當春二月,相傳起于晉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因介之推抱樹就焚致死,故定于此日禁火吃冷食。寒食節(jié)禁火三日,換新火種。
例如唐代韓翃的《寒食》: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官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又如唐代韋應物《寒食寄京師諸弟》:
雨中禁火空齋冷,江上流鶯獨坐聽。
把酒看花想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6.清明,三月的節(jié)氣名,也是祭祖掃墳的日子。
例如唐代杜牧膾炙人口的《清明》: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又如宋代黃庭堅的《清明》:
佳節(jié)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蕪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效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驕妾婦,土甘焚死不公候。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7.上巳(陰歷三月三日),此日人們臨水祓除不祥,叫做修禊。后來演變?yōu)樗呇顼?、郊外春游的?jié)日。
例如唐代杜甫《麗人行》中的: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又如宋代王安石的《暮春》:
春期行啘晚,春意騰芳菲。
曲水應修禊,披香未試衣。
雨花紅半墜,煙樹碧相依。
悵望夢中地,王孫底不歸。
散文有王羲之《蘭亭集序》中的“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休禊事也”。
8.端午,五月初五日,屈原投江,后來人們就在此日龍舟競渡,以紀念屈原。
例如宋代梅堯臣的《五月五日》: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
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后蹤。
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峰。
又如宋代張耒的《和端午》: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以上兩首詩重在追懷屈子,彰顯忠貞。
詞如宋代歐陽修的《漁家傲》:
五月榴花妖艷烘。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正是浴蘭時節(jié)動。菖蒲酒美清尊共。葉里黃驪時一弄。猶松等閑驚破紗窗夢。
又如宋代蘇軾的《浣溪沙》: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鬟。佳人相見一千年。
以上兩首詞則寫迎慶端午的風俗,嫵媚動人。
9.七夕,七月七日,傳說在這一天牛郎織女鵲橋相會。在古詩中多借七夕表達愛情。
如唐代林杰的《乞巧》: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椗珊訕?。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又如宋代秦觀的《鵲橋仙》: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還如宋代劉辰翁《西江月?搖新秋寫意》:
天上低昂似舊,人間兒女成狂。夜來處處試新妝,卻是人間天上。不覺新涼似水,相思兩鬢如霜。夢從海底跨枯桑,閱盡銀河風浪。
10.中秋,八月十五日。這一天月色最好,是闔家賞月的佳節(jié),所以人們在這一天大多思念親人。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的這首寫中秋的《水調(diào)歌頭》最是著名。
又如杜甫的《八月十五夜月》:
滿目飛明鏡,歸心折大刀。
轉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孀雪,林棲見羽毛。
此時瞻白兔,真欲數(shù)秋毫。
還如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
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還如蘇軾的《中秋月》:
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11.重陽,九月初九日。古人以九為陽數(shù)。重陽日古人有登高飲酒的習俗。
如唐代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詩寫游子思鄉(xiāng)懷親。詩意反復跳躍,含蓄深沉,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懊糠昙压?jié)倍思親”千百年來,成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動多少游子離人之心。
又如杜甫《九日》中所寫:
重陽獨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臺。
竹葉于人既無分,菊花從此不須開。
殊方日落玄猿哭,舊國霜前白雁來。
弟妹蕭條各何在,干戈衰謝兩相催!
12.冬至,是節(jié)氣中的起點,相當于一日中的子時,是古人認為的陰極陽生之時。
如白居易的《邯鄲冬至夜思家》: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13.除夕,一年中最后一天晚上?!俺币鉃槌f布新。
例如高適的《除夜作》: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
故鄉(xiāng)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
這樣的除夕,沒有一點過年的歡樂氣氛,身在異鄉(xiāng),孤身羈旅,面對寒燈思念故鄉(xiāng),感慨歲月飛逝,霜染鬢發(fā),生命老去。
另一位唐代詩人來鵠也寫過《除夜》:
事關休戚已成空,萬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曉雞聲絕后,又將憔悴見春風。
這首詩,和高適的《除夜作》情緒和意境相近,一個哀嘆“霜鬢明朝又一年”,一個擔心天亮后“又將憔悴見春風。
唐代戴叔倫也曾在旅途中過除夕,他的《除夜宿石頭驛》,和前面兩首詩情調(diào)類似:
旅館誰相問?寒燈獨可親。
一年將盡夜,萬里未歸人。
寥落悲前事,支離笑此身。
愁顏與衰鬢,明日又逢春。
在除夕之夜,如果讀到的都是這樣的詩,恐怕會破壞了過年的喜氣。然而國難兵災之時,過年總是憂患多于喜氣。
清人黃景仁的《癸巳除夕偶成》:
千家笑語漏遲遲,憂患潛從物外知。
悄立市橋人不識,一星如月看多時。
在海島長堤上獨自仰望星空,吟誦著這樣的詩句,心里生出愁緒,也生出感動和共鳴。
文人過年,還是不忘文章事。明代才子文徵明寫過《除夕》,是一個文人生活的寫照:
人家除夕正忙時,我自挑燈揀舊詩。
莫笑書生太迂腐,一年功事是文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