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滿芬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在學校的推門聽課活動中,聆聽了一堂說明文教學課——《看云識天氣》。這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從兩個方面介紹了云和天氣的關系:不同形態(tài)的云和天氣的關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氣的關系。作者在說明的過程中,選取了恰當?shù)恼f明角度和說明順序,因此顯得層次清晰,條理分明。而這位老師的課也顯得條理清晰,層次分明,老師領著學生步步深入,較好地完成了預期的教學目標——快速閱讀課文,概括把握課文的內容要點;也很好地落實了說明文的幾個知識點(說明特點、方法、順序、結構、語言),一切水到渠成,似乎無可挑剔。但我總覺得這堂課太沉悶、壓抑,少了點味道。
眾所周知,說明文教學與記敘文不同,說明文似乎更加理性,我們關注的更多的是它的條理、邏輯、說明的知識等程式化的東西,卻忽視了它感性的一面,即它也是發(fā)乎情的,所以學生在學說明文時難免有“隔靴搔癢”之感。當我?guī)е鴮@堂課的思考去教學這篇說明文時,就采用了從“聚焦語言,品語文真味”角度出發(fā),對說明文教學進行重構,想以此來彰顯說明文教學的“語文味”,自己認為有點成效。
一、案例描述
第一次教學實錄片段
1.理清思路,把握內容
師:文章里一共出現(xiàn)了幾種云?
生齊讀:卷云,卷積云,積云,高積云,卷層云,高層云,雨層云,積雨云。
2.捕捉信息,學會方法
師:為了幫助大家更快地理解第3段,老師設計了一張表格(涉及名稱及云的形態(tài)變化等,表略),請大家結合課文內容,把剛才的劃線內容對號入座,填充。
(學生對照表格,將有效字詞填入,師巡回指導)
師:你最喜歡哪種云?大聲地朗讀完整的句子。
……
師:晴天的云美麗,雨天的云又何嘗不美呢?結合課文4、5段,填表(略),以小組為單位,迅速地把剛才波浪線的答案相應地再表示出來。教師出示完整的參考答案即可。(出示幻燈片“雨雪冰雹云層變化簡表)
教師巡視,學生分組填相應的內容……
師:其實,當我們每天抬頭看晴朗的天時,不能再說“萬里無云”,高空之上必有卷云、卷積云——天氣不好時,不能再說“烏云彌漫”,應該知道它可能有雨層云、積雨云——這篇課文就是通過介紹云的形態(tài)、云的光彩來讓我們推測天氣的陰晴雨雪。所以,這篇文章的文體是科普文??破瘴娜匀皇钦f明文,只不過它是用通俗的語言來介紹自然科學或社會科學的有關知識。
3.回味課文,體會運用
師:雖然這些云名過于生疏,但通過本文的學習,我們還是能清晰地記得卷云、積云——這是因為作者在介紹“云”的知識時,運用了一定的說明方法。依據(jù)一定的標準,把云分成了八個類別,解說了相應的天氣征兆從而使文章相對比較通俗易懂,條理清晰。今天,在《看云識天氣》這篇課文中,按照一定的標準把云分成了好幾類,這種說明方法叫做分類別。(板書)在文中找出運用分類別的段落。
(學生尋找分類別的段落)
生:第三、第四、第五、第六自然段。
師:在文中,還有一種比較主要的說明方法。推薦例句,明確修辭(比喻)及作用,在說明文中叫打比方,找到課文中相應的集中段落。
(幻燈出示例句:卷云絲絲縷縷地漂浮著,有時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時像一塊潔白的綾紗。)這個句子,從修辭的角度來說,是比喻,作用是生動形象。而在文章中,在說明文里面,我們把比喻的說法叫做“打比方”。(板書))
(生尋找相應的比喻句)
生:齊讀第1段比喻句,分析作用,學生仿句……
第二次教學實錄片段
1.捕捉信息,初步感知
師:好,那我們就來看看書中介紹了哪幾種云?(搶答)
生:卷層云,卷云,卷積云,積云,積雨云,高積云,高層云,雨層云。
2.自讀課文,篩選描述
師:哦,一共八種。那它們各自有什么特征呢?請找出文中相關的語句并用第一人稱的方式描述出來,然后找到一個關鍵詞來概括它的主要特征。以四人為小組活動,五分鐘時間完成。
介紹要求:①充分利用描寫云彩的語言材料;②讓別人明白你將會帶來怎樣的天氣。先讓學生讀文中原句,再加以描述,后學生互評。
幻燈片示例:“大家好,我叫卷云,我常絲絲縷縷地飄浮著,有時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時像一塊潔白的綾紗。別看我身子很單薄,可我最輕盈,站得也最高,陽光可以透過我照到地面。我很受歡迎,因為我會給大家?guī)砬缋实奶鞖??!?/p>
生1:當積云迅速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時就變成了我,我是積雨云,然后我越長越高,慢慢變黑,最后我整個倒下了,這是烏云彌漫、雷聲隆隆、電光閃閃,馬上下起了暴雨,有時還伴有冰雹或者龍卷風。
生點評:能緊扣文本,抓住特征,生動形象。
生2:我是卷層云,是在連綿的雨雪來臨之前出現(xiàn)在天空的一層薄云,看到我,請大家出門前帶上雨具。
生3:我的綽號叫“毛玻璃”,是由卷層云積聚而來的,透過我看天就會模糊不清因而得名,其實我的真名叫“高層云”。雨雪都是我的好伙伴,常常和我形影不離。
生:我是……(介紹略)
師:同學們說的很好,在“各種云”的介紹中,我們不僅認識了云,而且也學會了看云識天氣。
師:本文介紹了這么多的云和云的光彩,但我們讀來條理清晰,作者是怎樣做到這一點的?你能從課文中找出有關語句嗎?
(學生速讀課文,找出文中相關的段落、句子)
3.品讀課文,引導感悟
師:本文文字優(yōu)美,請同學們找出你喜歡的句子讀一讀,并說明理由。
生1:“它們有時把天空點綴得很美麗,有時又把天空籠罩得很陰森。剛才還是白云朵朵,陽光燦爛;一霎間卻又是烏云密布,大雨傾盆?!边@句話運用了對比,突出地顯示了天氣的變化無常。
師:讀一讀,你是怎么體會到的?
生:我從“有時……有時……剛才還是……一霎間卻又是……”這幾個詞語中感受到的。
師:你能否用上這幾個詞語也來造一造句子?
生:這娃有時把一家人逗得哈哈大笑,有時把家人搞得哭笑不得。剛才還是手舞足蹈,眉開眼笑的,一霎間卻又是哇哇大哭,淚如雨下,真是“娃娃的臉說變就變”??!
(學生大笑,老師贊許)
生2:我喜歡“云就像是天氣的‘招牌,天上掛什么云,就將出現(xiàn)什么樣的天氣。”這個句子運用了比喻,生動地寫出了云和天氣的關系。
師:你是從哪里體會到的?
生:從“招牌”這個詞中體會到的。
生3:我喜歡“它們有的像羽毛,輕輕地飄在空中;有的像魚鱗,一片片整整齊齊地排列著;有的像羊群,來來去去。”它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辭方法,顯得生動活潑,很有趣味,讓人感受到天上的不僅云姿態(tài)萬千,而且優(yōu)美可愛有趣。
師:請你讀一讀這句話,讀出云的優(yōu)美可愛有趣。
讀得不太理想,教師指導:一讀抓重點詞語(動詞)讀出云的姿態(tài)萬千,二讀抓三個“有的像”,讀出對比喻、排比等說明方法的領會欣賞;三讀抓“三個喻體,讀出云的優(yōu)美可愛有趣。
(通過個別讀,競賽讀,齊讀,評讀的方式進行)
生4:我喜歡“天上的云,像峰巒,像河流,像雄獅,像奔馬……“這一句,它也是運用比喻排比,形象地寫出了云的姿態(tài)萬千,排比句加強語勢,增強感情。
師:請你讀一讀,讀出氣勢來。
(生讀)
師:仿照這句話的格式,你也來寫一寫。
夜幕四合,周圍的群山,……
生:像駝峰,像巨龍,像長蛇
生:像閘門,像臥佛,像巨人
……
生5:“最后,云壓得更低,變得更厚,太陽和月亮都躲藏了起來,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塊密密層層地布滿了?!边\用擬人手法,一個“躲藏”逼真地烘托出云層之低,云塊之厚,既準確又生動。
生6:寫“積云”變化為“積雨云”的一段用了表示時間的詞:迅速、不一會、頃刻、馬上……說明變化速度之快,用詞又不雷同。
生7:文章最后兩句話“但是,天氣的變化異常復雜,看云識天氣畢竟有一定的限度。要準確掌握天氣變化的情況,還得依靠天氣預報?!薄爱吘?、要、還得”這幾個詞語體現(xiàn)了語言的嚴密性。
師:說得好,說明文語言具有準確、嚴密的特點,它與前文那幾個詞語相照應?
生:它與前文中的“往往”、“常?!薄ⅰ坝袝r等詞是相照應的,表明使用詞語的準確性。
……
三、案例分析
(一)課例一教學“語文味”缺失及成因
我們都知道,說明文相對于文學作品來說,內容枯燥,即使是文藝性說明文,它也沒有小說那樣有動人的情節(jié),沒有散文那樣優(yōu)美的意境,沒有詩歌那樣有和諧的韻律,因此學生對說明文大多沒有多大的學習熱情,我們的語文老師往往僅就內容做點分析,或者先把說明文的相關知識拋給學生,然后讓學生利用這些知識去套用、去閱讀,這就致使我們的說明文閱讀教學變得死氣沉沉、枯燥乏味,不能把說明文的文本內容及相關知識融入到學生的血液中去。
而語文學科教學應該立足于“語文”特色,重視人文性、思想性、工具性的和諧統(tǒng)一。語言應與思想靈魂統(tǒng)一起來。缺失了語言的品味,就丟掉了文學的追求與語文的真味。人們常說,內容決定形式,形式服務于內容。語文也同樣,言語內容決定言語形式,言語形式為言語內容服務,兩者緊密聯(lián)系又互相區(qū)別,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文道統(tǒng)一”:言語內容就是道,言語形式就是文,兩者是有機統(tǒng)一的,不可偏廢其一。在生活中,我們讀一篇文章不僅要獲取這篇文章所反映的內容,更要引導學生通過語感實踐反復誦讀,再引導學生從煉字的角度品味語言,思考這樣的思想感情為什么用這樣的語言文字,而不用那樣的語言文字來表達的理由,從而懂得這樣運用語言的所以然,掌握滲透著思想感情的、生動活潑的語言文字。
但本堂課,覺得學生好像只學到了快速用字詞去概括信息的能力,對教材的挖掘仍然浮于表面,忽略了語文的工具性特征,淡化了對語言的品味,缺乏基本功的訓練,整堂課對朗讀的處理還不夠到位。盡管科普文不同于散文,但“讀”出語文味,卻是不變的真理?;仡櫿谜n,似乎全班的朗讀有第2段、第3段末句、第6段的首句、第3段中最喜歡的句子、第6段中最常見的現(xiàn)象,但形式較為單一,只有全班齊讀或單一的朗讀,既影響了上課的氣氛,又讓課堂成了教師的天下,使語文失去本色與本真,這種語文味的缺失往往是說明性文章教學中常有的現(xiàn)象。
(二)課例二教學“語文味”的回歸
說明文教學的首要目標,是訓練學生對說明文信息的提取能力,而不是為研究說明文的構成而去學習說明性的文章。因此可以說,說明文的教學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說明文章的理解與提取信息能力,而不是一味枯燥地要求學生被動地按部就班去掌握機械的說明文的構造,把學術性的教學變?yōu)楂@取知識的教學,把學生探討的主動性與興趣發(fā)揮出來,方能使說明文教學產生效用。
科普性說明文往往結構嚴謹,知識性強,是以生動的語言作為載體,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基于這一點,掌握其中的知識并不是其選入語文課本的初衷,也不是課堂追求的終極目標。說明文教學理應具有語文課共有的特征——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提高,而語文素養(yǎng)的核心是語文能力,在了解知識的基礎上進行語言文字訓練,才能讓科普性說明文顯出語文課應有的本色,上出濃濃的“語文味”來。
讓說明文的課堂教學散發(fā)出濃濃的“語文味”芳香,是我們每一位教師共同的追求。說明文的語言魅力是獨特的,而這種獨特的味道也只有在語文能力訓練的過程中才能顯現(xiàn)出來。因此,如何將科普性說明文上出濃濃的語文味來,還有待于我們更好地去用“語文”的方式挖掘說明文中的語文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