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詩意的解讀,讓學生在詩意盎然的氛圍里去學習古詩,一定比純粹的機械的字詞分析更有趣味。處于高年級段的學生,已經(jīng)對古詩形成了初步的分析解構能力。因此,高年級的古詩教學,必須跳出傳統(tǒng)的字義——句義——情感的“三步走”模式,尋找一條以詩解詩的解讀新路子。
一、激趣,詩意的渲染
渲染本是中國畫的一種表現(xiàn)技法,運用到藝術化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渲染往往是通過對講述內容進行突出的形容、烘托。其本質就是要在古詩教學之前,為激發(fā)起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運用詩化的語言來描繪古詩的內容,并借助教師的講解讓學生進入古詩的意境之中,從課堂伊始便讓學生對古詩的學習產(chǎn)生一種內心期待。
如,《游園不值》教學片斷。
師:當又一個繁花似錦的春天到來的時候,你們想不想出去踏踏春,呼吸清新的空氣,欣賞醉人的春色呢?
(學生齊答)
師:是的,詩人葉紹翁一下子就想到了自己的朋友,是什么讓他如此的心馳神往?他有沒有見到自己的朋友呢?這又是一次怎樣的踏春之行呢?今天,我就想和大家一起,跟隨著詩人的足跡,去看、去聞、去想!
一句簡單的導入渲染起一種氛圍,幾句貼切詩文內容的提問激起學生的思考,加之教師與學生間親切地溝通,學生對古詩的學習興趣陡增了幾分。
二、繪景,詩意的物化
古典詩詞從創(chuàng)作之始,便注重詩、書、畫的融合。因此,教師應根據(jù)古詩自身的特質,回歸詩詞本源,一方面讓學生自己構思詩歌里表達出來的物像,另一方面借助各種教學媒體,多角度展現(xiàn)出詩歌里所描繪出的物象,幫助、引導學生理解。鑒于中高年級學生的思維已經(jīng)有所發(fā)展,因此在繪景的過程中教師要盡可能讓學生自主繪畫。
請看《如夢令》的教學片斷。
師:這是一首多么輕快、活潑的小令。就是因為是酒醉之后忘記了回家的路嗎?
生:不一定,也許是因為確實荷葉荷花太密了。
生:還有可能是高興得忘記了回家的路,要不就是作者隨船漂流,覺得這更有趣。
師:如果讓你們來創(chuàng)作這幅沉醉圖,你準備怎樣畫?
生:我想畫“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師:很有詩意,可這是日暮,得畫成夕陽哦。但我覺得絕不僅僅是靜態(tài)的荷花呀!
生:還要有幾只驚起的水鳥。
師:不錯,如果再畫出一點船槳激起的波紋,那“爭渡,爭渡”的味道就更濃了。
一邊是學生的語言描述,一邊是教師不停地啟發(fā),詞里所描繪的畫面在每名學生的腦海里被勾勒出來,學生對詩詞的理解也逐漸加深。
三、推敲,詩味的解析
古人作詩,?!耙靼惨粋€字,捻斷數(shù)莖須”。在古詩教學中,教師應該著力通過對詩句中經(jīng)典詞句的分析,讓學生領悟詩句用字之精妙,進而“牽一發(fā)動全身”,理解詩詞的用詞。
下面是《所見》一詩的教學片斷。
師:你覺得這首詩中哪個詞寫得最生動形象?
生:立。
師:剛才是“騎”,現(xiàn)在是“立”,而且還“忽然”“閉口”,說明了什么?
生:說明了牧童特別想捉到知了。
師:是的,一個“立”字前后形成鮮明的對比,“騎”黃牛的閑適與捕蟬前的靈動,一下子顯現(xiàn)出了牧童的天真活潑,真是一字傳神。
立足于關鍵詞進行分析,尤其是借一個字來突破全詩,不僅可以提升教學的效率,而且可以加強學生的理解和記憶。而這,也更符合古詩以多勝少的特點了。
四、品悟,詩味的咀嚼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誦讀優(yōu)秀詩文,注意通過語調、韻律、節(jié)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因此,古詩教學一定要給予學生朗誦的指導,讓學生讀得通、讀得懂,更要讀得妙。
請看《宿新市徐公店》的教學片斷。
師:瞧,眼前的景色多么美好,稀稀落落的籬笆旁一條小路徑直伸向遠方……這么美麗的景色,你想怎么讀?
生:用平靜的語氣讀,讀出對春天的贊美。
(學生試讀)
師:很好。突然,作者聽到了一陣銀鈴般的笑聲,原來是一群可愛的頑童正在捉蝴蝶。一個小女孩躡手躡腳地走近它,閃電般地抓住了它。那個女孩拿著蝴蝶在同伴面前炫耀著,由于興奮過度,她的手一松,機靈的蝴蝶飛走了。等女孩反應過來,蝴蝶早已飛入菜花叢找不到了。多么可愛的孩子,多么有趣的畫面。這里你們想怎么讀?
生:這里要讀出活潑的感覺,寫的是孩子們的活動。
(學生試讀)
師:下面,男同學讀捉蝴蝶,女同學讀景色,看誰讀得更精彩。
變換了誦讀的形式,目標指向于加深學生的理解。并通過引讀,讓學生在讀中進一步理解詩意,起到了一石二鳥之功效。
根據(jù)古詩內在規(guī)律,立足學生閱讀需求,做好以上四點,古詩詞教學一定會迎來一個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