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擬定合適的作文題目,讓學生感覺有事可寫,有話可說,才是讓小學生不再把作文作為負擔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小學生;作文;方法
作文要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年齡特點,從他們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擬定合適的作文題目,讓他們感到有事可寫。結合我的實際教學經驗,總結出具體的方法有以下三點:
一、打開記憶的門
每次作文課,我都會先把題目公布出來。這樣做,可以讓學生有時間回憶生活中的往事,尋找感受最深、記憶最深的人和事。這樣一來,學生記憶的門打開了,記憶飛出來了,各種素材涌現(xiàn)出來,靈感也有了,下筆自然順暢,文章自然感情豐富,有血有肉了。有一位學生在《掃樹葉》一文中這樣寫道:
秋天到了,樹上的葉子變黃了。風吹過,樹葉一片片飄落下來。有的像蝴蝶一樣,隨風打轉,很好看,有的隨風飄搖,到處亂飄。校園里落葉到處都是,有像扇子的,有像喇叭的,還有的像粽子的。我和小蘭揮動掃帚,使勁地掃,樹葉很快堆成一座小山。不一會兒,我身上便汗津津的,胳膊也酸溜溜的,不聽使喚了……我彎下腰去揀了幾片最大的樹葉,當作扇子搖著。小蘭看見了,打趣地說:“華姐姐,要是給那樹葉加個長把兒,你不就是鐵扇公主了嗎?”我白了她一眼,趕忙回擊她:“我要是鐵扇公主,那你不就是隨從的小妖精了嗎!”
這篇習作,寫得形象生動,逼真地反映了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心理特征。
二、留心生活,積累生活素材
生活中,很多令人動情、令人難忘的場面,常常是稍縱即逝。如果能留心這些瞬間,就能更好地感知生活中的情感。再加上及時收集整理,可以使學生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留心與不留心,雖然只是一念之差,卻有很大的差別。為什么有的人可以看到樹下的螞蟻搬家,而有的人雖路過很多次,卻毫不知情?為什么有的人可以大概知道自己兜里還有多少錢,而有的只有掏出來數數才會知道?
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一次,我要求他們留心觀察山羊和綿羊的外形。觀察后,一位學生在《山羊和綿羊》一文中用對比的方法寫道:公山羊有胡須,公綿羊沒有胡須……山羊的毛又短又直又松散,綿羊的毛又長又密又卷曲。這篇作文,寫得具體、詳細。我把這位學生請到辦公室,一邊批改作文,一邊問他:“公山羊有胡須,母山羊有胡須沒有?”“有!”他毫不遲疑地回答。我認為這位學生在觀察時是留心了,動腦筋了,要不然會在我這突然襲擊下吃敗仗。
留心生活,不僅能發(fā)現(xiàn)事物的表象特征,還能發(fā)現(xiàn)事物的本質特點,以至引發(fā)文思,從而達到胸有所積不吐不快、下筆左右逢源的狀態(tài)。
三、以生活為基本,展開豐富想象
寫作并非易事,要寫出有血有肉的好文章,就一定要經過仔細的觀察,認真的分析,適當的裁剪,精心的謀篇才行。想象在寫作中常常用到。但是,想象必須建立在現(xiàn)實生活的基礎上,建立在現(xiàn)實生活和科學常識的基礎上。如《菜園小景》這個題目,一位學生通過想象,寫得頗為精彩:“淡紅的西紅柿,像一盞盞小燈籠掛在綠葉底下,又像害羞的小姑娘,躲躲閃閃,不敢露面?!蔽恼聦⑽骷t柿比作小燈籠,比作小姑娘,很貼切,很得體,更將風吹葉動,西紅柿忽隱忽現(xiàn)的狀態(tài)比作小姑娘害羞時的動作,更給人以生動形象的感覺。由此可見,建立在生活基礎上的想象,不但入情入理,而且生動形象,很耐人尋味。
(作者單位 福建省邵武市大埠崗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