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經(jīng)常會引用一些課外文字材料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補充。這些文字材料的引用如果恰當,就會給我們的教學帶來意外的收獲。那么,該如何恰當準確地引用課外文字材料呢?筆者認為,可以在課堂的三個環(huán)節(jié)中引入。
一、導入環(huán)節(jié)引用文字材料,可以自然而然地引出作者、課題
課堂導入的方式很多,在導入環(huán)節(jié)引用文字材料,可以起到引出作者、課題的作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八年級下冊《岳陽樓記》伊始,我在黑板上給學生展示了清代竇序關(guān)于岳陽樓的一副長聯(lián):“一樓何奇?杜少陵五言絕唱,范希文兩字關(guān)情,滕子京百廢俱興,呂純陽三過必醉。詩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見古人,使我愴然涕下。諸君試看:洞庭湖南極瀟湘,揚子江北通巫峽,巴陵山西來爽氣,岳陽城東道巖疆。渚者,流者,峙者,鎮(zhèn)者,此中有真意,問誰領(lǐng)會得來?”
這副長聯(lián)敘說洞庭湖的地理環(huán)境、傳說故事、文人雅頌。其中 “范希文兩字關(guān)心,滕子京百廢俱興”,“洞庭湖南極瀟湘,揚子江北通巫峽,巴陵山西來爽氣,岳陽城東道巖疆”等內(nèi)容又與課文相印證,學生對這副長聯(lián)非常感興趣,由此引入課文,可謂水到渠成。
又如,學習人教版八年級下冊唐代詩人李白的《行路難》一詩之前,我給學生摘抄了詩人余光中先生《尋李白》中的幾句詩句“酒了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余光中《隔水觀音集》),這幾句詩句抓住與詩人的生命碰撞交融的“酒”、“劍”、“月”等重點意象,把李白不凡的風度、獨特的氣質(zhì)、飄逸的情懷、灑落的心神刻在紙上,就仿佛踏上了通往李白內(nèi)心的橋梁。學生賞析完這幾句詩句后,已經(jīng)迫不及待地想要在《行路難》中去“尋”李白了。
二、在教學過程中引用文字材料,能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課文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常會遇到這種情況:學生對文章中的某句話不理解或者對于某一個知識點理解不透徹。怎么辦?其實,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多花點心思,尋找一些相關(guān)的輔助性文字材料,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親愛的爸爸媽媽》一文中有這樣一個句子:“人,是健忘的。不記仇,很對。但是,不能忘記?!睂W生對這句看似前后矛盾的話理解特別困難,這時,我們引用列寧的名句“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就能使學生醍醐灌頂。
但凡老師都知道學生對學習魯迅的作品非常頭疼,要想深入地理解他的作品有一定的難度。課外文字的介入,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學習人教版九年級下冊《孔乙己》時,學生在理解酒客對孔乙己的態(tài)度僅僅停留在嘲笑的層面。事實如此嗎?我給學生展示了兩段文字材料:
材料一:凡捕食雀、鼠,總不肯一口咬死,定要盡情玩弄,放走,又捉住,捉住,又放走,直待自己玩厭了,這才吃下去,頗與人們的幸災樂禍,慢慢地折磨弱者的壞脾氣相同?!斞浮敦埞肥蟆?/p>
材料二:暴君治下的臣民大抵比暴君更暴;暴君的暴政,時常還不能饜足暴君治下的臣民的欲望。暴君的臣民,只愿暴政暴在他人的頭上,他卻看著高興,拿“殘酷”做娛樂,拿“他人的苦”做賞玩,做慰安?!斞浮侗┚某济瘛?/p>
這兩則材料的引用,使學生理解了作者的情感所在,明白了酒客們對孔乙己的態(tài)度不僅僅是嘲笑,還有冷漠與觀賞。
三、課堂結(jié)束對課文進行小節(jié)時引用,能使課堂韻味悠長
我一直認為一堂好課總會在結(jié)尾處有一個精彩的跌宕讓學生回味無窮。文字材料的引用,可以使課堂韻味悠長。
上完《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我給學生講毛主席的名句:“與天奮斗,其樂無窮;與地奮斗,其樂無窮;與人奮斗,其樂無窮”鼓勵他們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上完《我的母親》,我和學生一同感受胡適《先母行述》中的情深、意切:“生未能養(yǎng),病未有侍,畢世勤勞未能絲毫分任,生死永訣亦未能見一面。平生慘痛,何以如此!”(曹伯言選編《胡適自傳》)
上完《魚我所欲也》,我和學生一起研讀“本心”的內(nèi)涵:“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辭讓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保ā睹献印じ孀由稀罚?/p>
活潑、生動、高雅的課外文字材料的引用如一汪清泉、一縷輕風、一絲朝陽,給我們的課堂帶來別樣的靈動,留下悠長的韻味。
(作者單位 陜西省楊凌示范區(qū)楊凌高新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