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靈魂。追求課堂教學的高效,是每一位教師不斷追求的目標,如何提高課堂效率,是一個在實踐過程中很值得思考的問題。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結合教學實踐,談談如何實施高效課堂教學。
關鍵詞:高效;數(shù)學;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作為教學的一種基本形式,無論是現(xiàn)在,還是將來,都是學校教學的主陣地,數(shù)學教學的目標必須在課堂中完成。新課標要求在課堂教學中把以往的“鴉雀無聲”變成“暢所欲言”,“紋絲不動”變成“自由活動”,“注入式教學”變成了“自主探索”。這就要求我們不但要教給學生知識,更要教給學生掌握知識的方法。如何提高數(shù)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打造適合自己的高效課堂,讓數(shù)學課堂煥發(fā)生命的活力?
一、激發(fā)與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實施高效課堂的前提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心理學研究表明,如果一個人對某一活動有濃厚的興趣,那么活動效率就比較高,而且不易產生疲勞。反之,如果一個人對某項活動不感興趣時,就算通過意志的努力去做,活動的效率也是很低的,也不一定能夠做好??梢娕d趣是學習的基礎,同時也是學習的動力。如何激發(fā)與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首先,讓學生感受教師的魅力。教師的人格力量和教學藝術是教師魅力產生的根本。“親其師,信其道”,從某種程度上說,教師的人格魅力更能贏得學生的尊敬與喜愛,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例如,在華老師的一次試卷評講課上,評析這樣一道題:
3點鐘時,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夾角是( )度,再過1小時,時針和分針成( )角。在畫出鐘面圖作了評講之后,華老師問學生:“如果不是問再過1小時,而是說再過1分鐘,那么時針和分針成什么角?”學生茫然,三四秒鐘之后,有幾個學生答:還是鈍角。華老師說:“對!哪怕是再過1秒鐘,時針和分針的夾角也會大于90度,所以是鈍角!”學生紛紛點頭,佩服老師的高明,華老師也有幾分自鳴得意。
下課了,兩位同學找到華老師:“華老師,您課上講錯了?!比A老師莫名其妙:“怎么會呢?華老師哪兒錯了?”“我們算過了……”學生的語氣中有些不容置疑。
華老師凝神靜聽?!胺轴槺葧r針走得快,所以再過1分鐘,時針和分針的夾角是銳角,不是鈍角。”學生的語氣十分肯定。
“哎呀,確實是我錯了?!比A老師恍然大悟。事后,華老師“狠狠地”把他倆夸獎了一番,并當即表示:第二天當眾承認自己的錯誤;表揚他倆善于獨立思考的精神;贈兩張名片給他倆,上書:“敬贈我的一題之師!”
華老師的教學實踐告訴我們: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tǒng)一,這種統(tǒng)一的實質是交往。正如思維科學家張光鑒先生說:“只有在教師與學生的心靈之間組成一種相似的和諧的振動,才能使學生與所學的知識產生共鳴?!毕袢A應龍老師這樣與學生平等對話,勇于承認自己的錯誤,稱學生為老師,這樣的教學藝術,這樣的人格魅力,學生怎能不喜歡?
其次,讓學生感受數(shù)學的魅力。作為數(shù)學教師,我們首先就應具備對數(shù)學美的感受、捕捉和創(chuàng)造能力,并帶著自己對數(shù)學美的感悟走進課堂、走近孩子,讓學生感受數(shù)學的美不僅在形式,更在美的內涵。
二、高效利用教學資源是實施高效課堂的基礎
說到教學資源,教師們往往想到的是教材資源、生活中的教學資源等,除此之外在課進行地的過程中會生成很多動態(tài)的教學資源,如:學生的精彩回答、學生的疑問、學生的差錯……對這些動態(tài)教學資源的合理高效利用會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
例如: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用字母表示數(shù)》片段:
教師讓學生試著編寫兒歌《數(shù)青蛙》后交流,小A同學說:“a只青蛙b張嘴,x只眼睛y條腿,撲通n聲跳下水?!泵鎸W生的錯誤“創(chuàng)作”,教師沒有馬上作答,而是引導學生展開討論、辨析。首先讓學生讀讀原文,再讀讀新編的兒歌,比較評價小A同學的創(chuàng)作,立刻就讓學生反駁:“兒歌中用了5個不同的字母,如果講數(shù)字代入就會這樣:1只青蛙2張嘴,3只眼睛4條腿,撲通5聲跳下水,這明顯是錯的?!薄八淖帜鸽m然符合用字母表示數(shù),但這些字母之間毫無聯(lián)系,與兒歌意思不符合?!痹诒嫖鲋?,大家都明確了用字母編寫兒歌要考慮到數(shù)字之間存在的數(shù)量關系。在此基礎上,教師趁勢追問:“兒歌前后有怎樣的數(shù)量關系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小B同學說:“青蛙的只數(shù)是關鍵數(shù),其他數(shù)字與它都有聯(lián)系?!毙同學說:“兒歌應該只出現(xiàn)一個字母?!毙同學說:“眼睛的只數(shù)是青蛙只數(shù)的2倍,腿的條數(shù)是青蛙只數(shù)的4倍”……這是教師又一次把目光轉向小A同學:“現(xiàn)在對自己的編寫有什么修改意見嗎?”小A信心十足地說:“n只青蛙n張嘴,2n只眼睛4n條腿,撲通n聲跳下水。大家說我修改的對嗎?”全班響起贊同的掌聲。
俗話說“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學生出錯是正常的,關鍵是我們怎樣對待差錯。其實,學生的差錯是很有價值的,正好引起我們的思考。新課程背景下,我們認識到,錯誤本身乃是達到真理的一個必然的環(huán)節(jié)。錯誤是一種可貴的課堂教學資源,教師的工夫恰恰體現(xiàn)在對差錯的認識及利用上。
三、尋覓最佳的認知路徑是實施高效課堂的關鍵
教學過程的核心是學生認知結構中相關舊知識與教材新知識的相連結。使學生以舊知識為基礎,通過新舊知識間對照分析等思維運作,建立新舊知識間的邏輯關系,新知識的“客觀意義”轉化為“心理意義”,新知識被內化為學生認知結構中的有機組成部分。為此,教師要善于根據知識間的聯(lián)系,尋求幫助學生構建認知結構的最佳路徑。
如,在教學“按比例分配”時,可以結合生活實例從已學過的“平均分”引進“按比例分”,這就自然地揭示了兩種分法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平均分”是按比例分的特例,兩種分法都要求每一份的數(shù)量相同,只是“平均分”每人都得其中一份,而“按比例分”每人得的份數(shù)不一定相同?!鞍幢壤帧钡慕忸}思路也就自然地與“歸一問題”和“求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解題思路建立聯(lián)系,從而把新知識納入舊知識的軌道,使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得到擴展。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及高效性,我們必須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以教學理論作指導,經過自己的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和創(chuàng)新,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
參考文獻:
[1]李炳亭.高效課堂22條[M].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2009-05.
[2]華應龍.我這樣教數(shù)學:華應龍課堂實錄[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10.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熟市報慈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