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科學教育是指幼兒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身的感知和操作,探索周圍世界奧秘的活動。幼兒科學活動的目的在于對幼兒進行科學素質的早期培養(yǎng)。培養(yǎng)幼兒的科學素質,使他們獲得一定的科學知識,形成濃厚的科學興趣,這也是幼兒園素質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從不同的角度,以獨特的視角去探究幼兒園科學教學,注重科學活動的材料,讓孩子注重體驗的感知;注重方法的多樣性,重點讓幼兒親自動手來養(yǎng)成幼兒再創(chuàng)造的信心;注重鼓勵孩子參與的熱情,保持對科學永不褪去的興趣。通過挖掘各方面的元素,以較好地實現(xiàn)教育目標,并做到精細,使之有效。
關鍵詞:精細;方法;熱情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蹦敲慈绾胃玫貙嵤┯變嚎茖W啟蒙教育呢?選擇怎樣的操作材料?采用怎樣的探索方法?如何讓孩子保持參與得熱情?如何讓這幾方面做得更精細并使之有效呢?有哪些需要是特別注意的呢?下面以獨特視角談談幼兒園科學啟蒙教育探究策略。
一、善于捕捉適宜的操作材料,讓孩子注重體驗的感知
1.善于發(fā)現(xiàn),及時捕捉有價值的材料
生活中可供幼兒操作的材料很多,幼兒感興趣,想了解,能感知的、安全的(無危險性的)都可以作為幼兒操作的對象?;顒硬牧蟻碜杂谟變?,來自于身邊,要符合幼兒最近發(fā)展區(qū)。例如,廢舊手電筒、玩具汽車這些可以讓幼兒拆開、修理或重新組裝,可以滿足幼兒好奇的心理需要。教師應當注意積攢活動材料,以我園《有趣的三腳架》這節(jié)科學課為例,它在材料的選擇至關重要。教師認真著手準備,選擇了適合幼兒和常見的材料,有利于幼兒操作。讓孩子探索、發(fā)現(xiàn),在做做玩玩中培養(yǎng)孩子的動手、動腦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也讓創(chuàng)新才能再一次得到發(fā)揮。在幼兒動手操作時,教師還要提供相關的工具來幫忙,準備充足的材料與工具,會給幼兒充分的“選擇“機會,正是這樣自主選擇的操作活動培養(yǎng)了幼兒的創(chuàng)新精神,提高了他們的創(chuàng)造能力。
2.找準挑戰(zhàn)點,思考材料的挑戰(zhàn)性
幼兒對水的喜愛似乎是一種天性,只要有時間、有機會他們總愛在水里玩耍、嘻鬧,但又往往受到大人的制約,無法盡興地去玩水。為了徹底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開展“運水”活動,首先選擇好玩水的場地,準備各種玩水容器和玩具,大塑料盆、小碗、小勺、小水壺、積木、玻璃球、小型鐵塊、有孔的塑料袋等,由于材料充足,孩子們玩起來隨心所欲。讓大班的孩子來玩這個活動,比賽性就明顯增強,不利于幼兒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尋找答案,拓寬思路。小班的幼兒的思維還處于直覺行動向具體形象過渡的階段,所以活動中要借助某些材料設法使水的這些特性顯露出來,使幼兒親眼目睹這一現(xiàn)象,這樣幼兒才容易理解。在活動中幼兒快速地運水,完全沉浸在游戲之中。無論是運水活動還是其他活動,教師都應考慮到幼兒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這樣,我們的孩子的嘗試精神就能得到充分發(fā)揚,變得越來越聰明,到了21世紀,他們就會為祖國敢于拼搏、敢于競爭,從而立于不敗之地。
二、勇于開創(chuàng)多樣的探索方法,讓孩子保持參與的熱情
1.感知操作探索法
綱要中提出:“學習科學的過程應該是幼兒主動探索的過程”。在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中讓幼兒大膽動手探索,幼兒要親自動手,參與實踐,關鍵不是強求幼兒獲得結果,而是通過讓幼兒試一試,培養(yǎng)幼兒主動積極探索的精神。如科學“蔬果沉浮”活動,如果老師為了不讓水灑開來,只是讓孩子看著老師把一樣一樣的物品的放入水中,簡單地告訴小朋友蘋果是浮在水面上的,香蕉是沉在水底的,西紅柿是浮在水面上的,土豆是沉在水底的。那孩子所獲得的經(jīng)驗是枯燥的,是無味的,更容易忘記的。“頭腦不是一個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點燃的火把”(古希臘哲人普羅塔戈)。孩子只有在探索活動中通過自己的努力找到結果,才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變得更加自信。
2.游戲激勵法
幼兒園教育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游戲化的活動過程不僅適合幼兒這個年齡階段愛玩、好動的心理特點,而且有利于他們自主探索、樂于操作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充分利用孩子這種獨特的認知方式,調整和實踐我們的科學活動,鼓勵孩子通過自己的游戲和實踐獲得多方面的經(jīng)驗。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孩子們也許從頭至尾都是在“玩”,但也正是在“玩”的同時引發(fā)、支持并促進了他們的科學學習活動。
3.設疑表述法
幼兒是活動的主體,決定教師的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的身份。教師進行合理的設疑,可以有效地幫助幼兒找一個設疑的切入口,繼而引發(fā)幼兒探索的興趣,讓幼兒有的放矢地進行互動交流,將接下來的活動有趣的展示給孩子們。陶行知先生說:“發(fā)明千千萬萬,起點是一問”,教師教學要善于設疑,巧妙設疑,要聯(lián)系幼兒的實際,還要抓住時機,提出一些具有思考價值的問題,來激活孩子思維,從而達到激發(fā)孩子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能力。在觀摩園內倪淑芳老師《氣球吃什么》活動中,倪老師在活動的第一環(huán)節(jié)就設疑,讓幼兒猜一猜氣球吃什么會鼓起來,孩子們的回答精彩紛呈,在接下來的操作活動中,幼兒表現(xiàn)得很興奮,將沙子、水等東西都喂給氣球寶寶吃,最后探索出空氣能夠使氣球和充氣玩具變鼓。
三、智于接納孩子的提問反饋,讓孩子擁有思辨的態(tài)度
我們教師要有聰慧的頭腦,擁有靈活敏捷的教育機制,具備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表現(xiàn)出來的對新的、意外的情況迅速做出判斷并付諸行動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科學活動中鼓勵是非常重要的,接納孩子的提問反饋可以讓孩子擁有思辨的態(tài)度。如“勇于嘗試的小朋友一定會成功的”“借鑒別人的方法,讓你變得更加自信”“你真棒,你又發(fā)現(xiàn)了問題”等等,這樣具有鼓舞性的話語可以使孩子們的積極性完全被調動起來。在蒙臺梭利實驗室里,聽到老師經(jīng)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慢慢來,總會越來越好的。”蘇霍姆林斯基也曾精辟地指出:“教育技巧的奧秘之一正在于:兒童從一個好老師那里很少聽到禁止,而經(jīng)常聽到的是表揚和鼓勵的話?!庇變号c教師形成一種良好、寬松、積極向上的心理環(huán)境,在這種環(huán)境中孕育的創(chuàng)造幼苗定會茁壯成長。
總之,幼兒園科學啟蒙教育是一項長期的工程,有很多問題值得探討和思考,提供高質量的、追求更精細化的探究式科學教育需要教師費心地去選擇和設計指向核心概念的主題和內容。我們將在今后的幼教實踐中繼續(xù)探索幼兒科學教育的規(guī)律,促進幼兒全面和諧地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俊.幼兒園科學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王志明.幼兒科學教育.江蘇教育出版社,2007.
[3]高瀟怡.幼兒科學教育活動中值得探討的幾個基本問題.學前教育研究,2006(7).
(作者單位 蘇州省吳江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長安花苑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