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是教學的主渠道,也是育人的主陣地。作為一名思想品德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培養(yǎng)技能,還要擔負起德育教育的重任。通過課前的精心準備、課中的有效實施、課后的跟進指導,切實加強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努力提高其思想道德覺悟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關鍵詞:德育教育;課堂;主渠道
德育是學校教育的靈魂,它貫穿于學校一切工作之中。作為一名思想品德教師,要責無旁貸地承擔起學校德育教育工作的責任,下面就談談本人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做法和體會。
一、課前充分挖掘教材,全面了解學生的思想、心理狀況,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思想品德課可以說是一門特殊的課程,它既要承擔起向學生傳授知識、培養(yǎng)技能的任務,又要擔負起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務。中共中央頒發(fā)《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中指出:“學校政治理論課和思想品德課是系統(tǒng)對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和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環(huán)節(jié)”。為了真正發(fā)揮思想品德課應有的育人功能,需要教師認真學習課程標準,全面吃透教材,挖掘教材中有關德育的素材,聯系社會熱點和難點問題。同時,在備課過程中還要深入學生,全面了解學生,調查學生的思想、心理狀況,以便有目的、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生思想中存在的問題,從而使思想教育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如,在講授《性格的培養(yǎng)》時,先到班上了解哪些學生性格有缺陷,有什么樣的缺陷,然后在教學中針對這些學生的性格缺陷,組織學生開展討論,在討論中讓學生認識性格缺陷的危害,同時讓其他學生給有性格缺陷的學生開藥方治療,最后教師在學生給出的藥方基礎上進行補充。通過這一活動,使學生了解了性格缺陷的危害性,找到了解決辦法,解開了思想疙瘩,使這部分學生恢復了自信,達到了教育的目的且收到了良好效果。
二、課堂上采取多種方法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提高其思想道德覺悟和明辨是非能力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也是育人的重要途徑。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可采用演講、討論、辯論、舉行圖片展、播放視頻資料、舉辦時事報告會等形式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在講述《培養(yǎng)愛國情操》時,要求學生以愛祖國和愛家鄉(xiāng)為主題每人寫一篇演講稿,然后利用活動課讓學生進行演講。通過演講抒發(fā)了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xiāng)的思想感情,激發(fā)了學生為祖國的繁榮富強、為家鄉(xiāng)的美好未來而努力學習的熱情,達到了教育之目的。有時針對學生思想上存在的一些不正確看法和社會中的某些現象組織學生開展討論,讓學生在討論中辨別是非,辨別假丑惡,提高思想認識,堅定理想信念。一次在講述反腐倡廉時,大部分學生對腐敗現象存在一些誤解,認為目前社會上腐敗現象相當普遍而且嚴重,甚至認為這一現象根本無法根治。針對學生對腐敗現象存在的這些錯誤認識,課后讓學生搜集、整理有關我國懲治腐敗的典型事跡材料,在上課時讓學生互相討論、交流,然后教師針對學生思想上的模糊認識,組織學生學習有關黨的決議、公報和中央領導同志的講話,使學生對黨中央懲治腐敗的決心及國家大政方針有一個深刻認識。同時,列舉我國在改革開放中取得的巨大成就,讓學生學會用辯證的觀點看問題,學會認識事物的本質和主流。通過這樣的教育,解決了學生思想上對腐敗現象的錯誤認識,又教會了學生正確分析問題的基本方法,提高了學生的思想覺悟和認識水平。
三、課后通過作業(yè)批改、寫評語、談心、QQ聊天等形式與學生交流、溝通,對學生進行開導、鼓勵
對學生在課堂上一時還不能解決的問題或因部分性格內向、不善于表達的學生在課堂上表達不出來的問題,他們的問題或心聲往往就在作業(yè)和日常生活中流露出來,這時教師通過作業(yè)批改、寫評語、個別談心和QQ聊天等形式與學生進行交流、溝通,解決這部分學生在生活、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從而對他們進行勸導和鼓勵。有一次在批改作業(yè)時,一名女學生在作業(yè)中寫道,目前她處境十分艱難,父母不想繼續(xù)讓她上學,內心十分痛苦,問我她該怎么辦?面對學生遇到如此困難和壓力,作為教師理應為學生排解煩惱、分擔憂愁,使其能從陰影中擺脫出來,于是我就拿起筆在其作業(yè)本上與其談心,幫她分析原因,為她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其樹立自信心,樹立克服困難、戰(zhàn)勝挫折的勇氣和毅力。一個多月后,該學生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改觀,學習也有了明顯進步。同時,現代社會媒體發(fā)達,絕大部分學生家庭都有電腦,通過建立QQ群,對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問題進行討論、交流、引導,開導思想、答疑解惑、明辨是非。
總之,作為思想品德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主陣地的作用,貼近學生學習、生活、心理實際,與社會熱點相聯,采取多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努力提高其思想道德覺悟和明辨是非能力,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作者單位 陜西省旬陽縣城關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