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心理預警;教育干預;德育;心理健康教育
在教育工作中,如何將心理與德育工作有機結合起來是一個常見的問題。教師既不能將學生的心理問題錯當做思想品德問題,全部由德育來解決,也不能將心理健康教育看成萬能鑰匙,過度強調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忽視甚至淡化德育的思想性和導向性。因為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雖同屬于教育,但兩者截然不同,前者強調的是服務于當事人,即在充分理解和尊重當事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基礎上,讓他們獨立作出各種判斷和選擇;后者強調的是塑造當事人,即采用外部宣傳教育的引導來實現(xiàn)正面說服、榜樣示范、批評表揚、實際鍛煉。兩者既不能互相取代,也不能互相包容。
我校心理室和德育處、全體班主任加強溝通,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協(xié)同構建的新模式從理論探討落實到實踐中去,在實踐中不斷摸索,根據(jù)我校學生心理特點,形成了一項心理預警與教育干預相結合的制度,即每月制作一期“心理預警·教育干預”材料,預測當月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心理問題,制定相應的教育干預措施,下發(fā)給每一位班主任,指導班主任更好地開展班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從而形成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網(wǎng)絡和管理體系。許多來我校參觀的校長、教師等曾提出想要這套“心理預警·教育干預”資料,感覺很實用,所以,我特意將這一制度的形成緣由、與心理危機預警援助的區(qū)別、具體方案等整理出來,希望對各位教師有所幫助。
一、“心理預警·教育干預”和心理危機預警援助的區(qū)別
現(xiàn)今許多大中專學校都在開展心理危機預警援助,這與“心理預警·教育干預”有什么不同?
1.性質不同
校園心理危機是指在校園生活范圍內各種突發(fā)的、重大的危機事件(自然危害、社會惡性犯罪、暴力沖突傷害、自虐自殘等)引起的心理危機,所以,心理危機預警援助制度包括預警—應急—維護三個系統(tǒng),重在對學生的心理危機早評估、早治療,更傾向于心理治療?!靶睦眍A警·教育干預”針對的是學生普遍出現(xiàn)的發(fā)展性問題,如學業(yè)壓力、親子矛盾、青春期交往等,包括預警—干預兩個系統(tǒng),重在對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早發(fā)現(xiàn)、早預防,更側重于心理教育及發(fā)展的功效。
2.面對人群不同
心理危機預警援助制度主要針對的是個別心理異常的學生、教師和學校管理人員,以及他們的親屬。“心理預警·教育干預”制度針對的是絕大部分在成長中可能出現(xiàn)發(fā)展性問題的學生,受眾面較前者更廣。
3.實施者不同
心理危機預警援助制度的實施者主要是學校管理者、心理教師、相關教育專家和心理專家以及高級心理咨詢師、醫(yī)務人員、社會安全保障人員(公安、律師、火警等)和社區(qū)工作者,他們分辨并發(fā)現(xiàn)可能出現(xiàn)的沖突性、危害性的危機事件及對象,及時發(fā)出預警信息,盡可能給予及時的疏導和監(jiān)控。 “心理預警·教育干預”的主要實施者是學校德育處、心理教師和班主任,是心理室根據(jù)學生當月的心理特點,提前發(fā)出預警,班主任據(jù)此細致觀察學生心理動態(tài),對可能發(fā)生的偏差行為作出早期預測和干預,防患于未然。
二、具體過程
1.心理委員觀察收集心理動態(tài)
心理委員又名心理聯(lián)絡員,主要職責是幫助心理教師與班級學生進行聯(lián)絡,將班級學生的狀況或變化及時反映給心理教師及班主任。每個月末,心理委員將本月大部分學生比較突出的問題,結合同學們的想法及自己的建議,分別記錄到《心理委員觀察記錄表》“我看到的事例”“我調查到的”和“我的建議”上。然后,心理教師對觀察記錄表進行整理與匯總,整理出當月普遍存在的心理狀態(tài),制作當月“學生心理動態(tài)圖”,并從學生的視角進一步解讀學生的真實心理活動,幫助班主任、科任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心態(tài)。
以初一年級為例,寒假開學后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學生的主要問題是開學初的不適應,其中最突出的現(xiàn)象是上課說話、抄作業(yè)、補作業(yè)、帶違禁物品、看課外書、隨手扔垃圾等。針對此現(xiàn)象,心理委員的解讀是:剛進入新學期,大部分學生仍處于“浮躁期”,留戀寒假,未進入學習狀態(tài),貪玩、思想懶惰、不耐煩等,這種狀況一直持續(xù)到開學第三個星期。
2.心理室結合學情發(fā)出心理預警
在每月學生心理動態(tài)圖的基礎上,結合學生心理特點、學習特點、教學規(guī)律,心理室在每月初的班主任例會上發(fā)放當月的心理預警,以十二月的“心理預警·教育干預”為例,十二月前兩周是學習情緒的虛脫期,學生從緊張的復習考試中又回到了平靜的知識接收情境中,此時的學生身心疲憊,教師經過這段時間的辛勤教學,也容易感到疲憊。但這個時期是教師與學生、家長與孩子進行心靈溝通、實施目標導向的黃金階段,如果能在此時抓住學生的心理特征,實現(xiàn)正確導向,教育教學將會事半功倍。后兩周是學習情緒分化期,在新的章節(jié)教學結束后,需要進行相應的單元測驗,面對考試成績,一部分學生表現(xiàn)出較高的學習熱情,一部分成績不理想的學生開始表現(xiàn)出學習興趣的轉移或學習成績的分化……
經過一年探索,我們整理出一套系統(tǒng)的、按月發(fā)布的以學習心理為核心的“心理預警·教育干育”制度(見下表)。
3.指導班主任開展教育干預
針對每月心理預警反映的情況,心理室、德育處從學法教育、班風班紀教育、心理班會等方面分別提出教育干預措施,并提供相應的參考資料,班主任可結合本班特點,開展心理班會及其他活動。仍以十二月“心理預警·教育干預”為例,面對第13~14周學生學習情緒虛脫期,班主任可以采取的干預措施有:(1)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進行學習引導,有針對性地深入開展學法教育??梢哉堃恍┏煽冚^好的學生交流學習方法,或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引導學生查漏補缺。(2)抓好班級常規(guī)建設,發(fā)動班干部力量,注重點面結合,設立幫扶對象,用班級行為來規(guī)范和調動學生的團結協(xié)作及學習競爭意識。(3)組織以激發(fā)學習動力為主題的心理班會,引導學生告別陋習,抓住時機,制定下一階段的學習目標。(4)多組織體育活動或班級活動,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提升自信心,提高學習興趣。
針對第15~16周的學習情緒分化期,干預措施有:(1)不斷監(jiān)督學生個人計劃的執(zhí)行。對不同程度的學生在知識的掌握程度、作業(yè)量、試題的難度等方面提出不同要求。(2)教師要指導學生不斷變換復習方式和復習內容,避免因重復性學習時間過長帶來的不良影響。(3)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興趣活動。豐富學生的心理感受,使學生有更多獲得成功的機會,促使其以積極的心態(tài)參與到學習中。(4)組織心理班會“我為什么要學習”,引導學生思考學習目的,幫他們認識學習、文化對于一個人一生的重要作用,引導他們逐漸恢復對學習的興趣,恢復正常的學習心態(tài)。(5)多與家長聯(lián)系交流,引導家長配合學校開展相應的教育活動,以減少學生消極心態(tài)的出現(xiàn)。
在開展教育干預的過程中,班主任還將班級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及時反饋給心理室,心理室據(jù)此組織個體咨詢、團體輔導。有的年輕教師說:“每月收到一份預警材料,感覺對學生的心理活動、教育工作更加有章可循,心里更有譜了!”老教師也反映,“從心理學、教育學的角度進一步理順了自己的工作思路,將平時的教育工作又提升了一個層次。”
“心理預警·教育干預”制度是一個集觀察—預警—干預于一體的心理健康教育機制,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管理、班級管理緊密結合,充分發(fā)揮心理健康教育對班主任工作、班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導作用,值得推廣?,F(xiàn)在我們正在積極研究“心理預警·教育干預”的家庭版,對家長發(fā)出心理預警并提出干預措施,相信這會是一個更新的嘗試。
(作者單位:河北省石家莊市外國語學校,石家莊,050000)
編輯 / 王晶晶 終校 / 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