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敏莉
【摘要】幼兒園與小學屬于兩個不同的教育階段,兩者之間有著不同的教育目標和任務,兒童從幼兒園進入小學時會有一定的坡度,會影響到孩子學習的順利過渡。兩個學段既有連續(xù)性,又具有相對獨立性,如何做好這一過渡期的教育銜接工作,是我國基礎教育中的一個熱點問題。結(jié)合多年在工作實踐與觀察,筆者將幼小銜接中常見的問題進行總結(jié)并分析,并據(jù)此提出相應的策略。
【關鍵詞】幼小銜接;常見的問題;原因;對策分析
1引言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指出:“小學教育是建國之根本,幼稚教育尤為根本之根本?!薄队變簣@教育綱要(試行)》明確指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qū)密切合作,與小學相互銜接,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边@說明幼兒園有為幼兒升入小學做好各種銜接工作的責任和義務。幼兒園樹立幼小銜接的意識,對于幫助幼兒從幼兒園生活順利過渡到小學生活具有重要的意義。兒童從幼兒園進入小學是一個重要轉(zhuǎn)折,是兒童主體對變化的外界環(huán)境重新適應的時期,只有真正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社會性適應與學習適應教育,才能促進幼兒在入學前具有良好的心理準備,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掌握使用工具的能力。因此,從幼兒園轉(zhuǎn)入小學,對于家長和孩子來說都是一個重要的轉(zhuǎn)折和考驗。做好幼小銜接教育既是學前教育的內(nèi)容,也是為小學教育的順利開展打下堅實的鋪墊,更是兒童身心發(fā)展的需要。
2幼小銜接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2.1教學環(huán)境的變化:幼兒園孩子在玩具的天地里快樂地生活,那是一個多彩的、五顏六色的童話世界,每天的生活學習的內(nèi)容就是與同伴做游戲。而當他們進入小學生活學習后,他們的生活學習環(huán)境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他們所面對的是統(tǒng)一的白色的墻壁,整齊的桌椅和統(tǒng)一的黑板,周圍的老師、同學都發(fā)生了變化,所有的一切都是新的,所有的一切都要重新開始,孩子們在心里難免會產(chǎn)生孤獨和陌生。
2.2學習壓力的變化:在幼兒園階段,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都不會有過分要求孩子成績,幼兒園不會對孩子進行過多約束??墒?,一旦孩子們進入小學,老師和家長就會對孩子的表現(xiàn)和學習成績普遍關注,對他們的學習成績有了新的期望。小學中嚴格的制度要求也對孩子的行為進行了規(guī)范,他們個體的需求也不再被重視,孩子必須擺脫任性的習慣,把注意力集中到學習上來。
2.3孩子很難坐得住:幼兒園是以游戲為主要活動形式,形式多樣,幼兒可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玩具和同伴,學習也往往采取游戲的方式進行并且活動的時間間隔短,玩到不喜歡了就換一個游戲和玩具。而進入一年級后,不在是以玩為主,要學習了,當前的小學教學是以“坐式”課程教學為主,一節(jié)課的時間45分鐘左右。相對較長,導致剛?cè)雽W的孩子一般很難適應這么大的改變。
2.4孩子注意力很難集中:在課堂上常常會看到一些孩子沒有集中注意力聽課,而是在關注其他一些對于他們來說比較有趣的事情,當老師進行提問課堂所講內(nèi)容時,他們往往不知道如何回答?;氐郊抑?,當家長詢問學習情況時,也是一問三不知,這是孩子注意力不集中造成的。
3幼小銜接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3.1盲目超前:有的幼兒園和家長提前半年(有的甚至1年)讓孩子學習小學課程的具體課本知識,認為這樣可以有效幫助孩子適應和緩解小學的學習壓力。這種盲目超前是一種短視行為。這樣的超前行為容易產(chǎn)生不良后果,比如超前學習的孩子入學小學一年級后之初確實感到學習很輕松,如果有態(tài)度不太好或者不太謙虛的,往往上課自以為是,不專心、作業(yè)不認真等現(xiàn)象,形成了不良的學習態(tài)度和習慣;往后隨著學習內(nèi)容的加深、難度的增加,“儲備”用完了,其優(yōu)勢逐漸消失,又缺乏認真學習的態(tài)度和習慣,各種問題將隨之出現(xiàn),令父母和教師不勝困擾。
3.2銜接工作處于表面性:不少幼兒園的小幼銜接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如:在幼兒園大班,課桌的擺放形式有所改變,課節(jié)時間延長,游戲時間、活動數(shù)量減少,組織幼兒到小學參觀一下。這些做法是必要的,也容易做到,但對解決小幼銜接問題來說是遠遠不夠的。兒童的適應能力,有意注意的持久性,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自制力等方面的訓練常常被忽略了。
3.3銜接工作處于一頭熱:作為幼兒園,我們積極地開展幼兒的入學的準備工作,給孩子們準備好相關的學習資料,幫孩子們預習一些小學一年級的知識。而小學卻無動于衷,似乎從來沒有想過要幫孩子們把幼兒園學習的東西在小學教學中做好承接。這樣的教育脫節(jié)問題普遍比較嚴重。
4解決幼小銜接中問題的對策
4.1加強幼兒園和小學的相互交流:幼兒園教師不能只停留在一般性的、固定的基本印象,要加強與小學的聯(lián)系。了解小學教育的特點,向幼兒進行學做小學生的教育,有計劃地向幼兒介紹小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幫助幼兒完成入學前到心理過渡,從而樹立正確的入學動機和良好的學習心態(tài)。比如組織小學低年級老師到幼兒園觀摩一日活動,了解幼兒園教育的特點及銜接過程中幼兒園的思路和做法,以便一年級新生到校后有的放矢。
4.2強化大班幼兒入學的準備工作:從幼兒園到小學,對幼兒來說是一個全新的環(huán)境,老師不同,小朋友不同,學習的方式方法不同,課堂要求不同,行為規(guī)范也不同……,這許許多多的不同,往往會使幼兒難以適應,容易導致幼兒學習興趣低落,影響學習成績,打擊幼兒的自信心,對幼兒的健康成長不利。作為幼兒的老師和家長,對此必須有足夠的認識,提前做好工作,提高幼兒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
4.3引導家長配合學校:現(xiàn)代教育學、心理學的理論指出:在育人成才的過程中,非智力因素發(fā)展的水平,對幼兒的智力因素的發(fā)展與提高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合理地引導家長配合學校開展一系列的教育活動,從內(nèi)外兩個方面進行教育。
5結(jié)束語
幼小銜接工作既是孩子外部學習的環(huán)境的銜接,又是孩子內(nèi)部學習精神的銜接,這是個看似簡單實則重要的一環(huán)。做好幼小銜接,小學和幼兒園都要改革,在教育方法、形式上要逐步靠攏,小學低年級教師應該學一些幼兒心理學、幼兒教育學之類的學科,增加教學趣味性,多開展一些知識講座,讓家長進一步了解小學與幼兒園的不同,搞好幼小銜接工作,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賴瑛,淺談幼小銜接的問題與對策,教育教學論壇,2013年09期.
[2]楊敏,幼兒園實施素質(zhì)教育存在的問題探微[J],甘肅教育,2010年17期.
[3]劉敏紅,試析幼小銜接存在的問題及改革對策,成功(教育),2012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