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倩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要求: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閱讀程度適合的書報,能理解主要內容,領會中心思想,有一定的速度,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币虼?,教師需要教給學生一些行之有效的閱讀方法讓學生自己去閱讀,正確地用“批注”這種手段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不失為一種較好的方法。
關鍵詞:背景分析;教材引導;教學啟示
一、背景分析
新課程改革以來,教師越來越重視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的體現(xiàn),無論是名家授課,還是日常教學,我們的語文課堂呈現(xiàn)出一種異彩紛呈的局面——學生多種形式的朗讀充盈著整個課堂,真可謂書聲瑯瑯,感情充沛;學生的發(fā)言精彩獨到,令人拍案叫絕;學生間的互動交流異?;钴S,體現(xiàn)著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我們的課堂真得“活”起來了!然而,課堂上,學生發(fā)言滔滔不絕,可每次的單元測驗,閱讀分析仍是學生失分較多的環(huán)節(jié)。由此不難看出,學生的閱讀能力并沒有得到真正地提高。
二、教材引導,得到啟示
1.課前預習,自由批注
預習是在課堂教學中常用的方法,教師在教學一篇新的課文之前,都要交代學生對課文進行預習。預習是學生初次對課文進行正式的閱讀。此時,教師可設計提高學生的預習效果的批注:①讀課文,標注小節(jié)號,圈出自己不理解或不認識的字、詞,通過查字、詞典的方式解決,并作相關的摘錄。②畫出自己印象深或有感觸的詞句,把閱讀的感受批注下來。③用簡潔的語言將課文的主要內容批注在課題的空白處。④通過各種途徑搜集與課文內容、作者相關的資料,并把自己搜集到的資料摘抄或概括在課文相對應的地方。⑤圍繞課文內容,提出一個值得在課堂上一起探討的問題,批注在課文的結尾處。
2.循序漸進,得法于課內
①欣賞感悟。小學語文課文大多文質兼美、意蘊豐富。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歷,調動生活體驗,對引起感情共鳴,有所感受的詞句進行批注,從而升華對文本的感悟。②提問質疑。由于學生與作者在時代背景、文化背景等諸多因素的差異,在閱讀過程中必然會遇到一些閱讀障礙。并由此產(chǎn)生疑點困惑,寫下這些疑點困惑,便于事后去查閱資料或課堂上與老師、同學探討研究,這樣更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③歸納概括。概括主要是對文章的句段、篇章進行歸納,概括其主要內容的批注。④補白??瞻资侵刚Z言文字中沒有外現(xiàn)出來的意義部分。文章中的“空白”,看似“無”,卻滲透著極為豐富的“有”。為此,在教學中可以利用文章的“空白”,去尋找語言的“韻外之致”和“味外之旨”。
3.正確評價,交流分享
由于個人性格不同、喜愛不同、知識結構不同,對文本的批注差異會很大。怎樣的評價是恰當?shù)?,教師要有明確的目標,既要關注學生的批注,又要加強引領學生圍繞重點、難點展開交流討論。在交流中深化學生的批注理解,提高閱讀能力。評價的方式不只限于教師的評價,還可以是學生互評或者學生自評。
4.課后鞏固,升華批注
在學完一課之后,學生對同一篇課文的理解會加深,無論是情感、認識,還是思想都會比初讀時有所提高和升華。此時,進行閱讀的批注,學生會覺得豁然開朗,初讀時的不解和疑惑全都解開了,又是一種全新的感受。學完課文后的批注,一方面,可以對原有的批注進行修正、補充、鞏固和提高;另一方面,可以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提高閱讀能力。
三、逐步深入,形成能力
1.針對低年級學生的特點,教師可以培養(yǎng)學生圈畫生字、標出自然段、畫出文章中的好詞、好句等,這是積累性的批注。
2.中年級的學生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此階段,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抓住文本中的重點詞句,特別是那些能表現(xiàn)出文章中心、表達情感的詞句,進行“批寫”。即寫下某段的內容、某個句子的意思等,理解文本的表層意思。
四、養(yǎng)成習慣,延伸課外
為鼓勵學生將批注這種方式運用到課外,增強學生課外閱讀的深度,擴大學生課外閱讀的廣度,我們可以采用讓學生在課外讀書后做一個讀書筆記。常用的筆記方式有:批注、摘抄、札記、做卡片等。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學習情況自主選擇,并在每周抽一節(jié)課時間作為讀書交流活動,檢查學生的閱讀情況。
參考文獻:
孔祥紅.運用批注引導學生深入閱讀.文理導航:下旬,2011(7).
(作者單位 重慶市北碚區(qū)靜觀鎮(zhèn)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