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占升
河南焦作煤業(yè)集團中央醫(yī)院 焦作 454150
腦出血是一種急重疾病,具有較高的病死率和致殘率,手術治療是腦出血的主要治療方法。但患者術后并發(fā)癥比較多,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同時還會影響患者的腦功能。顳淺動脈貼覆腦出血手術是新型手術方法,與傳統(tǒng)開顱手術相比,可有效減少患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提高手術治療效果。筆者在12例腦出血患者進行手術時給予顳淺動脈貼覆術治療,取得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24例均為我院2009-05—2011-05收治的腦出血手術患者,所有患者均經顱腦CT檢查確診為腦出血,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2例。觀察組男8例,女4例;年齡40~81歲,平均(60.68±12.74)歲;血腫體積40~210mL,平均(75.68±12.74)mL;出血部位:基底節(jié)區(qū)7例,顳葉3例,頂葉2例;患者治療前意識清醒2例,嗜睡4例,淺昏迷3例,深昏迷3例;術前患者GCS評分4~15分,平均(10.57±2.67)分。對照組男9例,女3例;年齡41~83歲,平均(59.74±13.66)歲;血腫體積40~220mL,平均(76.84±13.55)mL;出血部位:基底節(jié)區(qū)8例,顳葉2例,頂葉2例;患者治療前意識清醒3例,嗜睡3例,淺昏迷4例,深昏迷2例;術前患者GCS評分4~14分,平均(11.63±2.84)分。2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出血部位、血腫體積、意識及GCS評分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排除標準排除伴失血性休克的患者;顱內出血量未達到40mL;伴腦疝;伴瞳孔明顯散大患者;不愿參加此項研究的患者[1]。
1.3治療方法觀察組均給予開顱血腫清除術及顳淺動脈貼覆術治療?;颊卟扇∪椋诨颊叩娘D瓣進行開顱,游離皮瓣,同時將患側的顳淺動脈進行游離并保留,骨瓣開顱血腫清除后會發(fā)生塌陷,然后對患者實施顳淺動脈貼覆術、硬腦膜成型術、骨瓣復位術進行治療,術后留置顱內引流管,關閉骨瓣后結束手術。對照組均給予常規(guī)開顱血腫清除術。
1.4療效評定根據患者治療后的意識狀態(tài)以生活自理情況對手術效果進行評價:(1)基本治愈:患者術后意識恢復清醒,能夠自主進行日常生活,肌力恢復至Ⅲ級或以上;(2)好轉:患者術后意識恢復清醒,或伴輕微的意識模糊,肌力恢復至Ⅲ級或以下;(3)無效:患者術后意識模糊或死亡[2]。
1.5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t檢驗,組間對比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臨床療效2組患者術后均隨訪12個月,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臨床療效比較 [n(%)]
2.2 2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較2組患者入院時神經功能缺損程度無明顯差異(P>0.05);術后6和12個月時,2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均明顯優(yōu)于治療前(P<0.05),且觀察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的改善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較 (s)
表2 2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較 (s)
12 36.39±4.75 21.48±5.71 16.89±4.69對照組 12 36.66±5.36 27.69±4.82 22.62±5.36 P值個月觀察組組別 n 入院時 術后6個月 術后12>0.05 <0.05 <0.05
2.3術后并發(fā)癥觀察組術后均無并發(fā)癥;對照組術后3例發(fā)生腦脊液漏,2例發(fā)生顱內感染,1例發(fā)生腦梗死,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50.0%,明顯高于觀察組(P<0.05)。
腦出血在臨床中十分常見,具有病情兇險、發(fā)展迅速、致殘率與病死率較高等特點。傳統(tǒng)治療腦出血的方式為開顱手術,對挽救患者生活、改善預后具有積極意義。然而,此種治療方式難以恢復患者喪失的腦部功能,經常導致其出現不同程度的后遺癥,如失語、偏癱和長期昏迷等,加之開顱手術極易導致患者術后繼發(fā)腦水腫、壞死和腦室穿通畸形等并發(fā)癥,遠期療效并不理想[3]。隨著醫(y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開顱血腫清除和骨窗減壓等均成為臨床治療腦出血的主要方式,上述兩種方式具有手術操作簡單、創(chuàng)傷小、患者術后恢復快等臨床優(yōu)勢,受到廣大醫(yī)務工作者和患者的青睞。然而,最近的相關研究結果顯示,上述兩種手術方式極易因術中操作不當引起患者再出血,并不是臨床治療腦出血的首選方式。
基底節(jié)區(qū)腦出血手術同時進行顳淺動脈貼覆術對腦出血的臨床療效極為顯著,與傳統(tǒng)手術方式相比,具有如下臨床優(yōu)勢:(1)盡可能在短時間內恢復患者的腦部解剖層次,減少了傳統(tǒng)手術帶來的解剖缺陷,減少腦脊液外漏與顱內感染的發(fā)生率;(2)有效避免了患者腦組織的過度膨出、嵌頓所造成的損傷;(3)手術中沖洗干凈并硬腦膜成型等減少了患者切口區(qū)滲血反流入蛛網膜下腔,減少出血對患者的腦部損害;(4)術中運用顳淺動脈貼覆有效改善了患者的局部血液供應,降低了由于腦出血而導致的患者局部缺血和缺氧癥狀,為腦出血的治療奠定基礎[4]。
本組結果顯示,觀察組臨床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神經功能缺損改善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提示,顳淺動脈貼覆術應用于腦出血手術中,可有效提高手術效果,提高預后,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值得臨床推廣。
[1]王凱,潘秀平.顳淺動脈貼覆用于腦出血手術改進的臨床觀察[J].中國現代醫(yī)藥雜志,2012,14(1):235-236.
[2]王凱,潘秀平,雪亮.腦出血手術方法探討與治療進展[J].中國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08,13(12):764-766.
[3]王凱,潘秀萍,安紅旗,等.顳淺動脈貼覆在腦出血手術中的應用[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7,16(3):372-373.
[4]劉永生 .高壓性小腦出血的外科治療[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8,11(2):59-60 . (收稿2012-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