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萍,楊本壽,雍怡敏,龔 蕾
(曲靖醫(yī)學高等專科學校,云南 曲靖 655000)
下呼吸道感染是威脅兒童健康的疾病之一,近年來,由于抗菌藥物的廣泛應用,下呼吸道感染的菌譜構(gòu)成及其對抗菌素的敏感性均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1]。兒童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藥性如何,早已成為兒科醫(yī)生關注的話題。
痰培養(yǎng)是檢測痰標本中有無病原微生物存在的一種微生物學檢測辦法,通過血培養(yǎng)及時掌握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藥情況是治療血液感染的關鍵,在臨床中它對及時、準確、合理地使用抗生素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本研究對曲靖市某醫(yī)院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下呼吸道感染患兒的痰培養(yǎng)陽性標本進行了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以提高兒科下呼吸道感染的診療水平,現(xiàn)報道如下。
收集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曲靖市某醫(yī)院下呼吸道感染患兒的痰標本共3836份,分離菌株505株(剔除同一患兒的重復菌株)。505名患兒中,男性217例,女性288例,其中<1歲者278例,1~10歲者185例,>10歲者42例。<5歲的患兒用無菌吸痰管吸取痰液,>5歲的患兒用清水漱口后咳出痰液,將痰液置于無菌容器中送檢。
送檢痰標本接種于巧克力平板和血平板上,培養(yǎng)24小時出菌落后進行分離培養(yǎng)、鑒定和藥敏試驗。培養(yǎng)基及藥敏鑒定條均采用法國梅里埃公司的產(chǎn)品。質(zhì)控大腸埃希菌ATCC25922,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25923,銅綠假單胞菌ATCC27853。實驗結(jié)果符合NCCLS范圍內(nèi)。
在505份痰培養(yǎng)陽性標本中分離革蘭氏陽性菌共122株,占總菌株數(shù)的24.16%,位于前三位的革蘭氏陽性菌分別為肺炎鏈球菌90株(17.82%),金黃色葡萄球菌30株(5.94%),其他葡萄球菌2株(0.39%);革蘭氏陰性菌共338株,占總菌株數(shù)的66.93%,其中位于前四位的革蘭氏陰性菌分別是大腸埃希菌144株(28.51%),肺炎克雷伯菌58株(11.49%),流感嗜血桿菌47株(9.31%);另有真菌45株(8.91%)。
表1 505株病原菌的具體分布情況
表2 常見革蘭氏陽性菌對15種抗菌藥的耐藥率(%)
表3 常見革蘭氏陰性菌對15種抗菌藥的耐藥率(%)
近年來,隨著抗生素的廣泛使用,尤其是三代頭孢類抗生素的廣泛應用,臨床上無效果的聯(lián)合抗生素用藥以及不合理的糖皮質(zhì)激素的廣泛應用造成菌群比例失調(diào),呼吸道的病原菌種類及藥敏情況也隨之改變,并產(chǎn)生了部分耐藥菌株[2]。
3836 份痰標本中分離出病原菌505株,陽性率為13.16%,此結(jié)果與國內(nèi)報道相一致。以往人們認為革蘭氏陰性菌不是引起兒童肺炎的主要致病菌,但近年來一些實驗證明,革蘭氏陰性菌感染有增加趨勢[3]。本次研究結(jié)果顯示,在505份陽性標本中,革蘭氏陰性菌占總菌株數(shù)的66.93%,主要以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為主,兩者合計為202株,占總菌株數(shù)的40.00%。革蘭氏陰性菌種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腸埃希菌的增加,成為兒科下呼吸道感染難治的主要原因[3]。因此,經(jīng)常追蹤下呼吸道感染菌譜的變遷,定期進行細菌耐藥性監(jiān)測是非常有必要的[4]。
表1結(jié)果顯示,505株病原菌男童感染人數(shù)大于女童感染人數(shù);從年齡分布來看,<1歲的兒童感染的病原菌主要為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白色假絲酵母菌;1~3歲的兒童感染的病原菌主要為肺炎鏈球菌、大腸埃希菌;>3歲的兒童隨著自身免疫功能的增加,對以上病原菌感染的現(xiàn)象逐漸減少。
表2、表3結(jié)果顯示,常見革蘭氏陽性菌中金黃色葡萄球菌對青霉素和氨芐西林的耐藥性較高,而對哌拉西林及苯唑西林則表現(xiàn)出敏感;對頭孢哌酮舒巴坦、頭孢呋辛鈉及左旋氧氟沙星有較高敏感性;常見革蘭氏陰性菌中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腸埃希菌均對氨芐西林、哌拉西林、頭孢呋辛鈉、頭孢噻肟表現(xiàn)出耐藥性,而對頭孢曲松、頭孢他啶及頭孢哌酮均敏感,尤其加入增效劑舒巴坦后,頭孢類抗菌素耐菌效果明顯增加;另外,革蘭氏陽性球菌及革蘭氏陰性桿菌均對萬古霉素和亞胺培南均表現(xiàn)出高度敏感性,未發(fā)現(xiàn)耐藥株;因考慮喹諾酮類和氨基糖甙類抗菌藥對兒童具有不同的毒害性,兒科應用受限,故在藥敏中只涉及左旋氧氟沙星對肺炎鏈球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敏感試驗。
由于在不同醫(yī)院,不同地區(qū)之間檢測出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同,說明病原菌分布具有區(qū)域性分布差異[3-7]。因此,對下呼吸道痰培養(yǎng)分離菌株進行抗藥性分析很有必要,可以指導臨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同時可為制訂經(jīng)驗治療方案提供依據(jù),以減少盲目性[8-10]。另外,積極治療基礎疾病、提高患兒機體免疫力、嚴格無菌操作技術、防止交叉感染、搞好院內(nèi)環(huán)境衛(wèi)生、消毒隔離等對于及時消除耐藥菌引起的院內(nèi)感染也是十分重要的。
[1]Dorca J.Acute bronchial infection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Nonalde Arch CheDis,1995,50(5):366.
[2]陳永福,王學軍,吳學晉.兒科臨床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藥性分析[J].中國現(xiàn)代應用藥學雜志,2005(22):166-167.
[3]孫亮,邵紅.兒童下呼吸道革蘭氏陰性桿菌感染的耐藥性分析[J].安徽醫(yī)藥,2010(14):77-78.
[4]郭玉芬,甄景慧,張美和,等.北京兒童醫(yī)院血培養(yǎng)檢出菌17年的變遷及耐藥性探討[J].中華兒科雜志,2000(12):750.
[5]吳躍平,張文,陳運省,等.兒童血培養(yǎng)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6(16):463-465.
[6]陳群英.患兒8678份血培養(yǎng)檢出病原菌的結(jié)果分析[J].中國熱帶醫(yī)學,2005(5):577.
[7]周晨燕,朱易萍.兒科感染病原菌及耐藥性的血培養(yǎng)分析[J].四川醫(yī)學,2006(27):369-372.
[8]徐亞萍,邵潔.浙江省兒童醫(yī)院1991-2000年兒童敗血癥病原菌變遷及耐藥分析[J].中華醫(yī)學雜志,2002(14):948.
[9]楊清宇.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的研究[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4,14(4):478-479.
[10]Jacoby GA,Archer GL.Nem mechanisms of bacterial resistance to an timicrobial agents [J]. N Engl J Med,1991,9(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