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洋氣”的道教士——論羅慕士 《三國演義》譯本中道教士的異化翻譯

2013-08-15 00:46:08曾建萍
懷化學(xué)院學(xué)報 2013年4期
關(guān)鍵詞:洋氣教士法術(shù)

曾建萍

(湖南理工學(xué)院外國語言文學(xué)學(xué)院,湖南岳陽414006)

《三國演義》是中國小說史上的一部巨著,有“中國史詩”之譽。其崇高的文學(xué)成就和文化價值不僅影響到了中國的文學(xué)、藝術(shù)等各方面,還引起了很多中外譯者的興趣。在眾多的英譯本中,美國漢學(xué)家羅慕士 (Moss Roberts)的譯本(Three Kingdoms)是目前海內(nèi)外通行譯本,出版發(fā)行以來受到廣泛好評。其英譯竭力保持原著中的文化形象,使西方讀者真實地了解古代中國的社會和文化面貌,其中較為突出的就是讓西方讀者了解中國的宗教文化。

陳彩玲在其“論 《三國演義》的宗教意識”一文中指出,《三國演義》的宗教意識并非單一宗教現(xiàn)象的孤立顯現(xiàn),而是以儒家學(xué)說為基礎(chǔ),兼有佛教、道教等思想的綜合體。這種宗教態(tài)度既混亂又寬容,形成了極具中國特色的三教合一的局面。[1]羅慕士在翻譯時盡量地地保留了中國宗教文化的這一特點,尤其是對本土宗教——道教中的道教士形象的傳譯極為形象與生動。

一、羅貫中 《三國演義》 中的道教士

羅貫中依據(jù)《三國志》采擷宋元以來民間流傳的三國故事,在小說中描寫了眾多的人物,王侯將相,巫道醫(yī)卜,普通百姓等。就小說描寫的道教人物而言,有的是當(dāng)時著名的道士,有的本來與道教沒有瓜葛,后來被民眾加工成道士、神仙的?!度龂萘x第一回中出現(xiàn)了被妖魔化的道教人物張角。張角本是個落地秀才,入山采藥,偶得天書,學(xué)會了呼風(fēng)化雨,自號 “太平道人”。他利用道教法術(shù)聯(lián)絡(luò)民眾,發(fā)動起義后遭殺戮;《三國演義》第二十九回中出現(xiàn)的于吉是一位具有崇高威望的活神仙。他 “身披鶴氅,手攜藜杖,利于當(dāng)?shù)?百姓俱焚香伏道而拜?!盵2](P244)于吉用 “神醫(yī)” 為民治病,其祈雨之術(shù)也很神奇,百姓都把他當(dāng)作活神仙來拜。小說第六十八回中出現(xiàn)的左慈是《三國演義》中一個法術(shù)化了的人物。他“眇一目,跛一足,頭戴白藤冠,身穿青懶衣”[2](P566),能騰云飛升,穿山透石,云游四海,藏形變身,飛劍擲刀,取人首級。于吉與左慈皆因聲望顯赫、法術(shù)高超而遭到當(dāng)時統(tǒng)治者的猜忌和迫害。諸葛亮是三國時期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但是在 《三國演義》中他也被道士化了。他“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概”[2](P317)。不僅外觀上諸葛亮是道士模樣,他還擁有祭風(fēng)、縮地和祁禳等法術(shù)。黃景春在其“《三國演義》中的道教人物”中提到正因為小說對諸葛亮的智能做了寬大描寫和在他身上添加的神性使得魯迅做出了 《三國演義》“狀諸葛之多智如妖”的評論。[3](P61)關(guān)羽也是一個被神仙化的人物。羅貫中把關(guān)羽忠義勇描寫到極致,對他死后成神顯圣寫的真切可感。古今道觀里關(guān)公的塑像:關(guān)帝臥蠶眉、丹鳳眼、赤面長須、手提青龍刀、坐騎赤兔馬、左關(guān)平、右周倉,關(guān)帝信仰逐漸傳播開來。

二、羅慕士對《三國演義》中道教士的“洋氣”翻譯

“洋氣”與 “土氣”之爭是翻譯界的一個古老話題。學(xué)者們各執(zhí)一詞,觀點不一。不少學(xué)者認為對譯作的最高贊譽是譯作讀起來不覺得是譯作,然而也有不少人對此持否定意見。王育倫旗幟鮮明地提出“翻譯作品讀起來必須像翻譯作品”。他主張在語言上保存“洋氣”,這也是為了更好地表達原作“洋”的內(nèi)容和神韻,并且能潛移默化地介紹外國語言的某些特點,豐富本民族語言,促進文化上的交流。[4](P214)羅慕士《三國演義》譯本的重要特點之一就是竭力保留了原著中的文化形象。他以異化為主的翻譯策略獲得了巨大成功,為廣大讀者所接受,否定了“漢譯英時應(yīng)盡量歸化”的流行說法。在西方讀者看來, 《三國演義》中的道教士無非是“洋氣”的,現(xiàn)以羅慕士對 《三國演義》中道教士的翻譯來闡釋這種“洋氣”的翻譯策略。

(一)道教士外貌的翻譯

縱觀 《三國演義》中較為典型的道教士,其裝束均為“身披鶴氅”,“頭戴白藤冠”或“頭戴綸巾”,“手執(zhí) (攜)藜杖”。在翻譯時,羅慕士也盡量采用異化策略,保留其文化聯(lián)想意。如以下兩例:

1.策起身憑欄觀之,見一道人,身披鶴氅,手攜藜杖,立于當(dāng)?shù)?百姓俱焚香伏道而拜。[2](P244)Sun Ce rose and looked down over the railing at a Taoist priest cloaked in crane feathers,a staffof goosefootwood in his hand.Hewas standing in themiddle of the road while a group of commoners burned incense and prostrated themselves in veneration.[5](P479)

2.孔明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概。[2](P317)To Xuande,Kongming appeared singularly tall,with a face likegleaming jade and a p laited silken band around his head.Cloaked in crane down,he had the buoyant air of a spiritual transcendent.[5](P677)

第一例中的活神仙于吉和第二例中的諸葛亮兩道士均“身披鶴氅”。其中 “鶴氅”是指衣服上裝飾有仙鶴的羽毛。仙鶴在中國文化中是神仙的坐騎之鳥,是長壽吉祥之物,意喻和平安寧。這與道教的道義也是相吻合的。然而在英語當(dāng)中,鶴卻沒有這樣的引申義。甚至在法國,仙鶴還意味著愚蠢和淫蕩。羅慕士在翻譯時依然選擇將其譯為“crane feathers”,這種 “洋氣” 的翻譯讓西方讀者更好地了解了 “仙鶴”一詞在中國文化中的意思,也更多地了解了道教士的形象及其道義的體現(xiàn)。

(二)道教士法術(shù)的翻譯

“異于常人,虛懷若谷,飄逸不定”。[6](P2)羅慕士 《三國演義》

在道教文化中,行道者擁有一定的法術(shù),因此他們能譯本中道教士的這一特點也得以極大程度地保留。如:

3.老人曰: “吾乃南華老仙也。”言訖,化陣清風(fēng)而去。[2](P2)

…h(huán)e replied, “The Old Hermit From Mount Hua Summit-Zhuang Zi,the Taoist sage.”Then he changed into a puff of pure breeze and was gone.[5](P3)

“南華老仙”是戰(zhàn)國時道家代表人物莊子,《莊子》 一書被后世稱作《南華真經(jīng)》,他被稱作“南華真人”,民間也叫他“南華老仙”。原文將莊子的離開描述成 “化陣清風(fēng)而去”,體現(xiàn)了行道者的恍惚迷離、飄逸不定。羅慕士將其譯為 “changed into a pure breeze”,譯得較 “玄”,這樣也就讓譯入語讀者對道教士的這一特點有所了解。又如下例:

4.張寶就馬上披發(fā)仗劍,作起妖法。只見風(fēng)雷大作,一股黑氣,從天而降:黑氣中似有無限人馬殺來。[2](P11)

Zhang Bao,on horseback,unbound his hair and sword in hand,began to work a magic formula…a thunderstorm started to gather,and a black mist surrounded what seemed like an army of warriors in the sky.[5](P21)

張寶是張角的弟弟。在《三國演義》中張角、張寶和張梁三兄弟都是被妖魔化的道教人物。在戰(zhàn)斗中,“妖術(shù)”是他們克敵制勝的武器。張寶就是使用 “妖術(shù)”,使得劉備敗下陣來。在翻譯這句話時,羅慕士都盡量保留了道教法術(shù)的玄妙特點。

(三)道教士道義的翻譯

道教認為“為道者既要有知人之智,勝人之力,更要有自知之明,自勝自強,明白四達,知而不知?!盵6](P20)行道者應(yīng)竭盡全力幫助他人,以求自我滿足。值得一提的是,《三國演義》中的劉備是一個備受推崇的英雄人物,小說賦予了他極高的歷史地位。劉備,字玄德?!靶隆倍衷诘澜檀碜鳌独献印芬粫惺沁@樣解釋的:“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6](P54),即生養(yǎng)了萬物而不據(jù)為己有,推動了萬物,而不自恃有功,長養(yǎng)了萬物而不自以為主宰:這就是最深遠的“德”。對于道教道義的異化翻譯是非常重要的。如:

5.于吉曰:“……貧道得之,惟務(wù)代天宣化,普救萬人,未曾取人毫厘之物,安得煽惑人心?”[2](P245)

Yu Ji replied, “…Since obtaining it(The Millennium Purification and Guidance),I have devoted myself to spreading its influence onbehalf of Heaven and for the salvation ofmankind,never accepting the smallestgift from anyone nor stirring up the people' s hearts.”[5](P480)

6.操曰:“吾替天行道,安忍殺戮人民!”[2](P393)

“Iact for Heaven,” said Cao, “to promote the rightfulway of government.How could Ibear to do anything cruel?”[5](P834)

羅慕士將第五例中的“代天宣化”和第六例中的 “替天行道” 的 “天” 譯為 “Heaven”。然而在英語中 “替天行道”倒有對應(yīng)語 “an instrumentofGod”,但為了避免西方讀者對中國人信仰的誤會,譯者把 “天”譯為 “Heaven”,同時又避免簡單地套譯為 “an instrument of Heaven”。因為基督教的“God”是萬能的神,是真善美的化身,而中國文化中的“天”卻不具備這一特點。因此,譯者對 “替天行道” 這樣闡釋,具體解說了“道”的含義。

三、《三國演義》中不得不 “土”的道教翻譯

有學(xué)者指出,從理論上講,翻譯是一種交流,而譯者又是用譯入語與來對這種語言的使用者完成交流任務(wù)的。因此,歸化的翻譯策略更利于交流與溝通。摩根認為,“如同舞臺上的演員,譯者所面對的是活生生的受眾,他要找尋的是他們的認可。在此前提下,任何譯作如果受眾不懂、不欣賞或不喜歡,那就絕不可能成功。”[4](P214)著名的翻譯理論家尤金·奈達也提出,“好的翻譯不應(yīng)使人感到它的非土生土長的來源 ?!盵4](P213)

中西文化有很多不可通約性,在宗教文化方面的差異更是顯著。羅慕士在翻譯中國道教文化時用的是異化策略,但是完全的異化翻譯又存在很大的困難。要處理好作者、文本和讀者之間的關(guān)系,想保持中立是很難的。正如沈蘇儒所說,“看似正確的方向,多走了一步,有時就會過頭?!盵4](P217)拿上面第五例中的“普救萬人”來說,羅慕士將其譯為“for the salvation of mankind” 。 “salvation” 在英 文中的 解釋為“saving of a person' s soul from sin and its consequences;state of being saved in thisway.”(對人類靈魂的)拯救,超度?!杜f約》中,salvation一詞經(jīng)常用于在面對敵人事來自天主的援助,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于吉是《三國演義》中具有崇高威望的活神仙。他說的“普救萬人”是一方面是指 “治人疾病方術(shù)”,另一方面即精神上的救贖。由于中西方在宗教文化方面的巨大差異使譯者只能選用“salvation”一詞來譯“普救”二字,這種結(jié)合本土文化的翻譯也是譯者不得不做出的妥協(xié)。

同樣的情形出現(xiàn)在上述的第一個例子?!安咂鹕響{欄觀之,見一道人?!?其中 “道人” 譯者將其譯為 “Taoist priest”。一般而言, “priest” 是指 “基督教會的神職人員”,可譯為“教士、牧師、神父等”。英國稱 “clergyman”。美國學(xué)者羅慕士將 “道教士” 譯為 “Taoist Priest” 而并非 “TaoistClergyman”也是基于自身的文化語境所做出的不得不 “土”的翻譯。

中西文化存在巨大的差異,在翻譯《三國演義》中的宗教意識尤其是本土宗教道教時,譯者采用異化的翻譯策略時會遇到很多困難。但是,我們也能明顯地感受到 “洋氣”的翻譯能更好地保留典籍中 “洋”的內(nèi)容和神韻,能潛移默化地介紹典籍中所蘊含地本土文化,促進文化上的交流。

[1]陳彩玲.論 《三國演義》的宗教意識 [J].深圳大學(xué)學(xué)報 (人文社會科學(xué)版),2002,19(5):70-75.

[2]羅貫中.三國演義 [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53.

[3]黃景春.《三國演義》中的道教人物[D].上海:上海文學(xué)院,2006.

[4]沈蘇儒.信達雅——嚴復(fù)翻譯理論研究[M].北京:商務(wù)印書局,1998.

[5]羅貫中.MossRoberts譯.Three Kingdoms[M].北京:外文出版社,1995.

[6]饒尚寬譯注.老子 [M].北京:中華書局,2006.

猜你喜歡
洋氣教士法術(shù)
越來越“洋氣”的外婆
越來越“洋氣”的外婆
贊大棚栽培技術(shù)
跟蹤導(dǎo)練(一)4
明快暖色調(diào)
杜詩中的道教法術(shù)與杜甫的宗教觀
唐僧的法術(shù)
蝴蝶蘭:土生土長的“洋氣”蘭花
抽煙與祈禱
早期洋教士眼界中的海南——論《海南紀行》中視野的敞開與遮蔽
古丈县| 杭锦后旗| 资中县| 格尔木市| 大荔县| 枣庄市| 双柏县| 象山县| 江川县| 绥化市| 江油市| 武邑县| 宜州市| 东乌珠穆沁旗| 锦州市| 云霄县| 孟州市| 叶城县| 岳普湖县| 河北省| 广西| 隆德县| 华宁县| 怀化市| 涟水县| 枣强县| 华阴市| 海丰县| 大庆市| 邵东县| 宜川县| 三门县| 老河口市| 共和县| 北票市| 开封市| 昭苏县| 南通市| 厦门市| 凌海市| 阿勒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