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 昂
(南京大學 哲學系,江蘇 南京 210046)
毫無疑問,“中”是中國哲學的最核心概念之一。無論是儒家的“中庸”,佛家的“中道”,還是道家的“守中”,都是各家的重要思想。對于主張“儒門釋戶道相通,三教從來一祖風”[1]9的王重陽來說,“中”也一定在其思想中占據(jù)一席之地。然而,在事實上,“中”并不作為一個核心名詞在王重陽的著述中出現(xiàn)。無論是《全真集》、《分梨十化集》,還是《教化集》,都鮮見具有哲學意義的“中”字。但在《重陽立教十五論》中,反復強調(diào)、貫穿始終的正是“得中”之意。雖然《重陽立教十五論》多半并非王重陽親筆所作,但其可以代表王重陽的思想,這一點并無爭議。因此,本文擬以《重陽立教十五論》為引,對王重陽的“得中”思想作進一步的探析。
“民非水火不生活?!?《孟子·盡心上》)就哲學角度而言,“日常生活”似乎是儒家的專利,或者至少是儒家的特征。儒家哲學也確實在所有層面上圍繞這一點展開,“不離日用常行內(nèi),直造先天未化前”[2]791。但在三教哲學的融合發(fā)展中,“日常生活”的論域早已成為了中國哲學的共同組成部分。不過對佛道二家來說,此論域又要加以細分,這是由儒學的統(tǒng)治性地位而決定的理解差別。當數(shù)千年來以忠信治理國家、以慈孝要求家庭、以仁義規(guī)范自身時,忠孝仁義禮智信等諸多本屬于儒家的專業(yè)術語,就都潛移默化地成為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蛘哒f我們現(xiàn)在所表述的“日常生活”,實際上是兩個層次組成的,即必要的日常生活與儒者的特有生活①。既然如此,站在道教本位而言,“日常生活”就是必要的日常生活與修道人的日常生活的結(jié)合。對于主張“三教合一”的王重陽,恐怕還要加入部分儒者的生活。
“擔水劈柴,無非妙道。”事實上,修道人的日常生活與修行是不分家的,但依然可以加以劃分。修道人的日常生活與修行相比應該有兩個特點:第一,與基本生存需要相關;第二,與傳教相關。正如王重陽所說:“修行助饑寒者唯三事耳,乞覓上,行符中,設藥下?!保?]8這三事都兼有生存和傳教的特質(zhì),它們當然是修行,但更是生活不可或缺的。鑒于此,我們可以把修道人的日常生活更簡潔地概括為:為了個體生命與教派生命的延續(xù)而進行的活動。這樣的活動與純粹的修行是有差別的,因為活動的本質(zhì)是強制性的。以這樣的標準來判斷,《重陽立教十五論》之前六論都可以稱之為與日常生活相關的規(guī)范。其中的“得中”思想非常明顯:
凡有動作,不可過勞,過勞則損氣;不可不動,不動則氣血凝滯。須要動靜得其中,然后可以守常安分。[1]275
學書之道,不可尋文而亂目。當宜采意以合心,舍書探意采理……無所不通,無所不解。若到此則可以收養(yǎng),不可馳騁耳,恐失于性命。[1]276
藥者乃山川之秀氣,草木之精華?!瓕W道之人,不可不通。若不通者,無以助道。不可執(zhí)著,則有損于陰功。[1]276
茅庵劃舍,須要遮形,露宿野眠,觸犯日月。茍或雕梁峻宇,亦非上士之作為;大殿高堂,豈是道人之活計。[1]276
不可相戀,相戀則系其心;不可不戀,不戀則情相離。戀與不戀,得其中道可矣。[1]277
《第一住庵》有“動靜得其中”;《第三學書》是要“合理采趣”,但“不可馳騁”;《第四和藥》是要在醫(yī)道“不通”與“執(zhí)著”間得中;《第五蓋造》是在“露宿野眠”與“雕梁峻宇”間得中;《第六合道伴》是在“相戀”與“不戀”間得中。可見,王重陽的日常生活之“中”就是在俗世生活與修道間取“中”。為了生存,不能完全摒棄俗世生活,但也不能陷溺其中。王重陽做詩曰:“乞覓行符設藥人,將為三事是修真。內(nèi)無作用難調(diào)氣,外有勤勞易損神。不向本來尋密妙,更于何處覓元因。此中搜得長春景,便是逍遙出六塵?!保?]8日常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有助于修道,但絕不是根本之所在。日后丘處機“內(nèi)外日用”,也即內(nèi)道外儒的思想在此已初見端倪。王重陽去世后,弟子為其守墓三年,確實在表現(xiàn)上“何異乎吾夫子歿而門人治任將歸相向而哭之意歟?”[3]479但在根本上這只能說是第二義。
這樣,在俗世生活與修道間取中的態(tài)度,在王重陽的著作里以兩個方面表現(xiàn)出來。對于不可或缺的必要日常生活,王重陽巧妙地將其與修道結(jié)合起來。如《麥粥》一詩曰:“蜜團云子白于霜,雅稱清明別有香。寶刃輕輕分玉片,銀匙旋旋瀝瓊漿。金童捧出瑤芳瑩,仙客嚼開雪彩光。五臟盡令更改正,從前永永得清涼?!保?]10麥粥只是普通的食物,但當王重陽將其與“瓊漿”、“金童”、“仙客”等意象結(jié)合起來時,就突然擁有了神仙境界的意味,世俗中不可或缺的食物卻有了出世之感。再如《善友問耕種助道》一詩:“世間凡冗莫相於,清靜精研禮念初。慧照時時頻剔撥,心田日日細耕鋤。增添福炷油休絕,勤剪煩苛草盡除。登瑩苗豐功行滿,登苗攜去獻毗盧?!保?]12當別人向王重陽請教耕種這樣的世俗活動對修道的幫助時,王重陽將耕種與修道本身加以比擬,賦予了耕種超越性的色彩。
還有一些必要的日常生活實際上是王重陽所反對的,他有時會采用與修道結(jié)合的處理方式,有時也會直斥其非。比如他實際上反對飲酒,認為:“大凡學道,不得殺、盜、飲酒、食肉;破戒犯愿?!保?]239而且強烈地強調(diào)飲酒的害處:“酒,酒,惡唇臟口。性多昏,神不秀,損敗真元,消磨眉壽。半酣愁腑腸,大醉摧心首。于己唯恣,猖狂對人,更沒漸忸。不知不飲永醒醒,無害無災修九九?!保?]17但與此同時,他也有《詠酒》詩曰:“云朋霞友每相親,滑辣清光養(yǎng)氣神。滿坐談開三教語,一杯傳透四時春。如知自在亭中景,便是逍遙物外身。默默昏昏風作伴,冥冥窈窈月為鄰。異香旋旋虛空過,翠霧層層上下伸。清靜并無生愛念,醉來舞袖復尋真?!保?]18在這里,酒卻成了有助修道的媒介。據(jù)記載,王重陽從甘河遇仙后就不再飲酒,但壺中之水卻常散發(fā)出酒香。道教的神秘性本身也是調(diào)和修行與日常生活的方式之一。
“性命雙修,先性后命?!比娼痰男扌欣碚撛趯W界已成定論??贾T淵源,在于王重陽接受了佛家緣起的世界觀。雖然他也認為“一氣包合天地髓,四時斡運歲辰玄。五行方闡陰陽位,三耀初分造化權(quán)”[1]6。不過類似的記載并不多。王重陽作為道教徒,有理由相信他并未完全拋棄道教傳統(tǒng)的道氣論。但顯而易見,王重陽更傾向于緣起論,在他的詩詞中處處可見“四假”、“四大”一類佛教術語。如“本來真性喚金丹,四假為爐煉作團?!保?]30“堪嘆火風地水,為伊合造成形?!保?]119既然肉身是“四假”和合而成,顯然長生不是肉體的長生,而是真性的長生?!吨仃柫⒔淌逭摗分胁恢挂淮蔚貜娬{(diào)“雖身處于塵世,名已列于仙位”[1]277、“身且寄向人間,神已游于天 上”[1]278、“得 道 之人,身 在 凡 而 心 在 圣 境矣”[1]279。
這樣,兼取佛道宇宙生成論的思想體現(xiàn)在修行法門上,就是在性命間取中,雖然性既是成仙的目的,也是處于邏輯之先的下手處,但命也并非無足輕重,如說:“性者神也,命者氣也。性若見命,如禽得風,飄飄輕舉,省力易成。”[1]278王重陽又引《陰符經(jīng)》說:“‘神是氣之子,氣是神之母?!幽赶嘁姷米錾裣??!保?]159從這里看,性為子,命為母,反倒是命先性后了。事實上,王重陽對性的強調(diào)很大程度上在于需要扭轉(zhuǎn)傳統(tǒng)道教中命功的支配地位,也是援佛入道后全真道心性體系完整建立的不經(jīng)意體現(xiàn)?!暗妹嵉怪?,得性見金丹?!保?]140即便最終金丹大道要通過“得性”而見,但也離不開命功的顛倒法門。對此,王重陽有更清晰的比喻:“性如燈燭命如油”[1]180。燈燭固然是本質(zhì)所在,但沒有油是點不亮燈燭的。在教法上,固然是“三分命功,七分性學”[1]150,但在實踐上,性命并不相離,如果不承認命功占據(jù)了半壁江山,全真也就不能稱之為道教了。正如王重陽贈馬丹陽詩所說:“性與命,命與性,兩般出入通賢圣。都要知,都要知,便是長生固蒂時?!保?]265
在修煉性命的方法上,王重陽也主張得中?!吨仃柫⒔淌逭摗捫浴费?“理性如調(diào)琴,弦緊便有斷,慢則不應,緊慢得中,琴可調(diào)矣。則又如鑄劍,鋼多則折,錫多則卷,鋼錫得中,則劍可矣。調(diào)煉性者,體此二法,則自妙也?!保?]278這兩個比喻展示了煉性的取中之道,在修煉的過程中要如同調(diào)琴鑄劍一般不著兩端,秉中而行。這樣不緩不急的修煉方法在詩詞中也多有體現(xiàn):“性命須將自己觀。細詳看。一刀項下好疼酸。最艱難。不信且將針略試,痛多端。發(fā)心要吃覺心寒。遠佳餐。”[1]208-209抽刀而斷是艱難的,何妨“針略試”,急切的追求反倒不如穩(wěn)步前進更容易豁然開朗,正所謂“莫哦吟,莫追尋,這個玄機奧最深,如何識本心”[1]72。在這樣取中的修煉下,也終可達到“昏昏默默,不見萬物;冥冥杳杳,不內(nèi)不外”[1]277的守中狀態(tài)。
王重陽在具體的修行實踐上也頗有得中之意。他在甘河遇仙后不久,就離開了家族,進入活死人墓?!跋壬蹼x俗,忽一日,自穿一墓,筑冢高數(shù)尺,上掛一方牌,寫‘王公靈位’字,下深丈余?!保?]32王重陽看破生死,在墓中離世修行,但“獨居止二年余,忽然卻填了”[1]32。之后他卻又遷居到世俗的劉蔣村中生活,??诔銎嬲Z,但村人都只當他是“害風”。四年后王重陽又將劉蔣庵付之一炬?!皵?shù)載辛勤,謾居劉蔣,庵中日日塵勞長。豁然真火瞥然開,便教燒了歸無上?!保?]117正如蜂屋邦夫所說:“如果活死人墓的生活,是‘靜’的生活,那么,劉蔣庵的生活,是無拘無束的‘動’的生活?!保?]51-52可以說,王重陽這樣的修行過程,就是在動靜間、出世入世間得中的過程。而不論是活死人墓還是劉蔣庵,最后都被王重陽放棄,因為動靜本身都不是應該拘泥的東西?!胺泊蜃?,非言形體端然、瞑目合眼,此是假打坐也。真坐者,須要十二時辰,行住坐臥,一切動靜中間,心如泰山,不動不搖,把斷四門眼、耳、口、鼻,不令外景入內(nèi)。但有絲毫動靜思念,即不名靜坐?!保?]277悟道者在任何境遇下都是在打坐修煉,王重陽的修行實踐本身也正是在宣示這一點。全真道以苦行著稱,但真意絕非苦行本身。如王重陽讀柳永《樂章集》,去世前又令馬鈺食用羊魚煮成的食物;譚處端常出入花街柳巷等。這種種的修行教化手段,都是教人不執(zhí)著于外物,苦樂兩端,無非如此,戒律也不是不可打破的東西。
道教的最高境界是神仙境界。王重陽拋棄了肉身長生不死的神仙,說:“今之人,欲求不死而離凡世者,大愚,不達道理也?!保?]279認為神仙是“身在凡而心在圣境”[1]279的人。所以,王重陽在最終境界所說的養(yǎng)身,養(yǎng)的是法身,他稱法身為“不空不有,無后無前,不下不高,非短非長”[1]279,這樣的理解幾乎就是八不中道的翻版。在境界的具體劃分上,《重陽立教十五論·超三界》言:“欲界、色界、無色界,此乃三界也。心忘慮念,即超欲界。心忘諸境,即超色界。心著空見,即超無色界。離此三界,神居仙圣之鄉(xiāng),性有玉清之境矣?!保?]279這樣的描述也帶有非常鮮明的佛教色彩。但王重陽利用兩端否定而營造的神仙境界之“中”與佛教的中道有多少相同之處還需進一步分析。
儒家中庸思想、道家守中思想與佛家中道思想的分歧可一言而決,在于自性之有無。中庸與守中是本體性的,中道卻是消弭本體的。而在形而下的具體表現(xiàn)形式上,很難說兩者有什么不同。一個被長久奉為真理的宏大理論體系,必然有著在神秘性基礎上衍生出的模糊性與多義性。因此,最終的判斷點依然在于王重陽的“中”是否有自性上。從《超三界》看,能“超無色界”的“空見”并無自性。王重陽也有詩言:“聚則為形散為氣,晴空來往永無心?!保?]14“此個大丹歸物外,逍遙來往入虛無”[1]15。以此看來,這個境界是“無心”的、“虛無”的,逍遙是通過對這樣無自性事實的認知而達成的。王重陽更進一步指出:“認得心花便害風,玲瓏玄炒汞鉛通。……虛空返照虛空影,照出真空空不空?!保?]16認識本心后所觀察到的“真空”既空又不空,是非有非無的,那么這一境界就是無自性的。
但也有相反的例子:“身賢認得得真賢,便是逍遙陸地仙。一點清虛歸本位,紅霞長鎖白云巔?!保?]32“氣神交結(jié)為珍寶,靈性分明作大仙。今日卻歸元本路,自然清凈永恬然。”[1]89“逍遙陸地仙”的境界是“清虛歸本位”,“大仙”的境界是“歸元本路”,都是把自性歸結(jié)于本源。在《錦堂春》中,王重陽表述的更加清楚:“頓省悟,怡然超出,苦海迷衢。這番見真真那個,唯分明本有元初。卻還舊處,返光回照,獨證無余。”[1]213-214“本有元初”是有時間性的,是演化的源頭,這顯然是道本論的思想。
事實上,王重陽的思想本身確實是存在這樣的矛盾的。他融匯三教思想入全真,不僅要證明三教社會功能的相似,更力圖在思想義理上,甚至是源頭上達成融合。他認為,三教都以道為根本,如說:“三教者如鼎三足,身同歸一,無二無三,三教者不離真道也?!保?]287所謂真道,就是“有天地,有日月,有水火,有陰陽”[1]282,是“一陰一陽”[1]291。這顯然承繼了《易傳》“一陰一陽謂之道”(《周易·系辭上》)的思想。但“大道本來真”[1]231,真道就是大道,大道是“平等常施”[1]9的,是“本虛無”[1]66的,可又是“人能弘道道親人”[1]34的。這些對道的描繪確實是三教的綜合,但不能說是融合。從王重陽評三教可以略有所明:“義理顯時何有異,妙玄通后更無加?!保?]16“義理顯時”就是義理的實踐,“妙玄通后”就是成道后自身的感悟,這兩者可能真的是“無異”、“無加”的,但義理未顯之時的相異是一個不可改變的事實。王重陽所做的也只能是將其混同起來。王重陽出身于儒,出家入道,又受到佛教的影響。他以道人身份示人于前,建立了完備的心性論內(nèi)丹學,也盡力發(fā)揮了儒家的社會教化功能。從著作中可以判斷,在境界的義理上,他在三教之中徘徊;在境界的事實上,也許我們可以揣測,他已在三教圓融之中。
注釋:
①比如,吃飯是必要的日常生活,吃飯的儒家禮節(jié)就是儒者的特有生活。
[1]王重陽.王重陽集[M].白如祥,輯校.濟南:齊魯書社,2005.
[2]王守仁.王陽明全集[M].吳光,等,編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3]陳垣.道家金石略[M].陳智超,曾慶瑛,校補.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
[4][日]峰屋邦夫.金代道教研究——王重陽與馬丹陽[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