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立偉
(云南民族大學 外國語學院, 云南 昆明 650031)
經過多年的積累和發(fā)展,云南省高校已建成了以英語、德語、法語、日語等為大語種,泰語、越南語、緬語、老撾語、印尼語等語種為小語種的外語專業(yè)教育培訓體系,構建了一支以中方教師為主體,外籍教師為補充的教師隊伍,為云南省地方經濟的騰飛,和諧社會的建設培養(yǎng)了大批高素質的外語人才。然而隨著云南省橋頭堡戰(zhàn)略地位的進一步凸顯,對小語種人才的數(shù)量和質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有良好的外語語言能力還必須有較扎實的相關專業(yè)知識,如貿易、金融、法律、旅游等。然而,近年不斷增加的外語專業(yè)學生人數(shù)和有限的外語教育教學資源所造成的矛盾致使云南省高校外語教學仍然以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為教學重點,從聽、說、讀、寫、譯以及文學等方面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語用能力,作為課堂教學主體的中國教師很難在較短時間內實現(xiàn)自身專業(yè)知識的突破。
外籍教師在高校外語教學當中也發(fā)揮著積極的作用。由于發(fā)音標準,詞匯豐富,語用地道,他們越來越受中國學生歡迎(Jin,2005),并在增添學校國際化氛圍,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創(chuàng)設更好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效果。但也應注意到外籍教師的教學存在問題,主要表現(xiàn)為:1)外籍教師雖具有要求的教學資質,但良莠不齊,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千差萬別,學校很難把握。2)大多數(shù)外籍教師對中國學生和中國的文化缺乏了解,有時教學流于形式,沒有針對性和時效性;3)外籍教師的教學通常沒有中國教師的具體參與,教學工作屬于獨立的個體活動;4)外籍教師的教學內容依然以語言知識,鮮有涉及語言以外的專業(yè)知識教學;5)外籍教師為期半年或一年的短期工作合同往往不能保證教學內容的延續(xù)性和完整性,使學生很多時候都處于一種調整適應的狀態(tài)。
以上問題反映了外語專業(yè)發(fā)展所面臨的困境以及中外教師分別作為課堂教學主體地位的局限性。目前絕大多數(shù)中外教師只是單獨作為課堂教學主體存在,這種情形忽視了教學主體組合,合作后形成的合力,也忽略了教學主體重構后給學生包括教師自身帶來的益處。教學主體的組合和重構能將極大地彰顯中外教師的特長,實現(xiàn)優(yōu)勢互補,互助互進。既能使中方教師有效地提升學生用外語學習其它專業(yè)知識的能力,又能幫助外籍教師克服他們教學當中存在的問題,對整體提升云南省的外語教育教學質量,提高外語專業(yè)學生的外語水平有著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在同一課堂內兩個不同的課堂教學主體共同開展教學活動即為合作教學。它始于二十世紀六十年代。Cook和Friend(1995)將其定義為: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專業(yè)教師在同一個物體空間內對一群混合的,或層次不一的學生進行實質性的教學(p.2)。起初,它只是美國、英國的中學來重新組織教學的新手段(Warwick,1971),后來發(fā)展成為從事特殊教育和常規(guī)教育的兩位教師如何共同教育身體有缺陷的學生同正常的學生一道學習的途徑。八十年代后期,合作教學的重點演變?yōu)樘厥饨逃處熢诔R?guī)教育環(huán)境下如何了解滿足特殊學生的學習需求(Cook & Friend,1995)。在過去的二十多年中,合作教學被更加廣泛地利用,由單純滿足特殊學生的需求發(fā)展到常規(guī)教育下其它領域內的教學,如跨專業(yè)合作教學(Ivan,2006;Letterman & Dugan,2004)、外語強化項目教學(Greany,2004)以及雙語教學(Bahamonde & Friend,1999)等。
中外教師的合作教學作為一種新的合作教學形式最根本的區(qū)別在于合作教師的母語并非相同。對于中外教師開展這種合作教學的可能性,Péter Medgyes(1992)在《講母語的還是非講母語的哪一個更有用?》一文中加以了肯定。他認為“假如有一個合理的混合,形式多樣的合作教學既能在教室內又能在教室外開展,比如,相互成為對方的語言顧問,或者互相協(xié)作教學”(p.349)。這種講母語的教師和非講母語的教師開展的合作教學在歐洲、亞洲一些國家都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日本,以團隊教學(team teaching)為主要形式的合作教學就被認為是一種培養(yǎng)日本學生交際能力十分有效的方式(Tajino & Tajino,2000)。近來年,中國學者也在教授精讀、教學法、寫作及教學模式等領域對中外教師合作做了積極嘗試,研究結果表明中外教師合作教學確實能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Wang,2010;朱金花,2006;強巴央金,羅愛軍,素朗旺姆, & 伍惠娟,2006)。
在云南高校外語專業(yè)教學中,合作教學是指中方教師和外籍教師相互合作進行的教學。它包括4個層次的含義:第一、合作教學涉及一位中方教師和一位外籍教師兩位教師,外籍教師的專業(yè)背景不僅限于語言;第二、兩位教師都進行實質性的課堂教學,幫助單個學生學習或協(xié)助管理課堂紀律這類活動并不屬于合作教學范疇;第三、合作教學的對象群體數(shù)量較大,他們的外語水平由于學習能力,和個體差異等原因參差不齊,但仍在一起共同學習;第四、兩位教師的合作教學是在同一個教室或物體空間內時進行,但并不排斥把學生分成不同小組在同一個教室或空間的不同地點開展教學活動,也不排斥為完成共同的教學目的分工進行的單獨教學。
課堂教學主體重構的根本意義在于兩者協(xié)同工作所產生的效果要比兩者分開工作的效果大得多 (Davis,1996),即1+1>2。它對教學質量的提升在于這種教學形式能發(fā)揮兩位教師的優(yōu)勢和長處,增加教學強度,拓展專業(yè)學習內容,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其主動學習。對于云南省高校的外語專業(yè)教學,中外教師合作教學對教學、教師和學生的提升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四個方面:
教師的職業(yè)水平提高和職業(yè)生涯發(fā)展是提升高校外語專業(yè)教學質量的前提和基礎。Jang(2006)認為,合作教學是促進教師職業(yè)生涯發(fā)展極為重要的一個方面。這種發(fā)展不僅對新老師有利,對教學經驗豐富的老教師也同樣有利(Letterman & Dugan,2004)。合作教學能提高中方教師的外語語言運用技能,學到更多包括語言知識在內的更多跨專業(yè)知識,有利于其準確、流利地運用外語,有助于進一步拓展和發(fā)展他們職業(yè)生涯;此外,外籍教師擅長的,以游戲、歌曲、影像資料為表現(xiàn)形式的教學方法,幽默風趣的課堂氣氛能潛移默化影響中方教師,幫助其克服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tǒng)教學法。同樣,合作教學也為外籍教師提供了在專業(yè)教師支持下如何教授中國學生的機會。外籍教師雖然具有豐富的把外語作為母語的語言知識,但無法體會作為一名外語學習者面臨的困惑和難處(Jin,2005)。中方教師卻因具有與學生相同的語言和文化背景能起到中間地位的作用,加速學生學習外語的進程(Seidlhofer,1999)。
外籍教師教學的隨意性、教學內容強度不夠遭受批評由來已久。他們在一個學校大多工作一個學期或一學年的短期性質決定了他們在教學上缺乏連續(xù)性。這種教學缺乏強度和連續(xù)性對學生系統(tǒng)學習和掌握外語有著不容忽視的影響。合作教學較單個教師而言,在相同的時間單位內能為學生提供更多有效的監(jiān)控和知識輸入,能提高教學強度和連續(xù)性,加速學生的學習進程 (Dieker & Murawski,2003)。在合作教學的課堂中,學生要比在只有一個教師教學的課堂得到更多的指導,能更加系統(tǒng)地參與學習(Cook & Friend,1995)。二位教師的存在也使學生不需要太多的時間等待老師的注意,從而增加了在教學活動和任務上的時間,提高了教學內容的強度(Thousand,Villa, & Nevin,2006)。此外,合作教學需要中外雙方教師共同制訂學期或學年的教學計劃,共同完成每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這樣中方教師的參與也保證了外教課程教學內容的連續(xù)性。
對于外語學習者來說,合作教學被證明是一種十分有效的外語教學途徑(Bahamonde & Friend,1999)。中外兩位教師在同一教室里的合作降低了師生比,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來參與,更多的時間來練習(Cook & Friend,1995),同時也滿足了常規(guī)教育課堂內學生因個體差異而產生的日益加劇的多樣性需求(Gately & Gately,2001)。再者,合作教學形式的存在,能保證高校教師采取不同的合作教學模式來幫助學習成績或學習能力相對較差的同學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趕上其他同學(Thousand,Villa, & Nevin,2006),并維護這些同學的自尊,激勵他們學習語言的自信(Bahamonde & Friend,1999)。此外,中外教師合作教學還能改變一個教師單調的教學節(jié)奏,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強巴央金,羅愛軍,素朗旺姆, & 伍惠娟,2006)。因此,在高校中實施中外教師合作教學,能較好解決現(xiàn)行教學當中班額較大,基礎不一等問題,對于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水平和能力實施個性化教育有著十重要的意義。
在第二語言習得中,要想學生學到正確的語言運用,經歷真正的交際過程,唯有實施讓學生在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當中運用語言的語言教學(Taylor,2006),因此交際法對在目前的外語教學的重要性顯而易見。交際法的實施需要有產生交際的班級氛圍,要求老師和學生具有活力,積極參與。然而中國學生通常被認為是被動的學習者,喜歡通過記憶對知識進行識記(Salili,F(xiàn)., & Lai,M.K.,2003),不利于教師通過交際法來組織學生的語言輸出。相反,合作教學不注重知識內容的積累,而是提供一種途徑讓學生注重學習的過程(Ivan,2006)。合作教學還是把不同背景和興趣的學生聚集在一起的工具,讓他們來共同分享知識和技能,從而產生適合個體學生的新方法。二位教師在合作教學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合作技巧,也使學生有機會經歷并加以模仿(Thousand,Villa, & Nevin,2006)。此外,置身于合作教學的課堂,學生能學會批判地分析,評估和綜合信息,并找到更好的方式在課堂中加以運用,進而增強外語專業(yè)學生課堂活力,活躍他們的思維,培養(yǎng)他們合作學習的能力和使用外語的習慣,最終達到拓展他們專業(yè)知識面,提升他們的專業(yè)水平這一目的。
在我省外語專業(yè)教學中,合作教學的成功開展取決于許多因素。它需要合作教師對合作教學這一教學方法有全面的理解,合作雙方有通過合作教學這一途徑來提升自我的意愿。此外,它還需要學校的行政支持,相關部門的密切配合,以營造一個積極的,有利于合作教學開展的外部環(huán)境。結合我省的實際情況,以下三個策略是確保合作教學成功開展的關鍵:
大量的研究表明學校的行政支持對合作教學極其重要,是合作教學成功開展的保證(Cook & Friend,1993;Tobin,2005)。由于重構下的合作教學不是教師的個體行為,在高校內它需要學校、學院(系)整體安排,外事部門積極支持,以及教務處認真協(xié)調。Tobin(2005)認為,合作教學需要更多的時間來制訂教學計劃,這就要求學校(院/系)要為合作教師有充裕的時間來備課創(chuàng)造條件,比如,不跨年級授課,盡量教授相同的課程等。此外,學校(院/系)的行政支持還應表現(xiàn)在努力提高教師和相關部門對合作教學的意識,以便各方努力能為合作教學創(chuàng)設一種寬松的、積極的,有利于合作教師發(fā)展的工作氛圍。要不然,合作教師對合作教學的意愿和熱情就會被挫敗和失望所代替,從而影響合作教學的效果。
目前,云南省各高校聘請的外籍教師大多只是在開學前幾天報到,有的外教甚至在開學后才能到崗。這種操作方式并不利于外籍教師開展教學。由于外籍教師通常沒有在華工作經驗,他們大多對中國文化和中國學生缺乏必要的了解。此外,經歷從一種文化到另一種文化的過程并非全是欣喜,有時會遭遇文化沖擊(culture shock),甚至產生文化適應(acculturation)所致的重壓(Brown,2000)。加之,每一個學校并非完全相同。外籍教師需要在開學之前花時間來了解學校、學生、同事和中國文化,而不是一到崗就開始上課。因此,外籍教師提前兩周甚至更長的時間到校,對其順利適應文化,開始新的生活顯得尤為重要,使中外教師有時間進行共同制訂合作教學計劃成為可能,是成功開展合作教學的前提和基礎。
合作教學開始之前,合作雙方共同商討和制訂教學計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是合作教學成功的關鍵(Cook & Friend,1995;Dieker,2001;Gately & Gately,2001;Murawski & Dieker,2004)。正如 Gately & Gately(2001)所指,定期的制訂計劃,如現(xiàn)場計劃,每天、每周計劃能很好地保證合作教師在一種真正合作的環(huán)境中工作。因此,合作教師在開始教學之前應安排時間商討制訂出每學期、每單元、每節(jié)課的教學計劃。在共同計劃時,處理確定好這樣一些問題:教什么內容?需要什么教學資料?每個教師的角色是什么?開展不同教學活動時,每個教師的任務是什么?如何評估學生的學習等(Vaughn,Schumm, & Arguelles,1997)。當然,在制訂計劃時,每個人都應發(fā)表自己的意見,而不是一味跟從某個人的意見。這就要求合作雙方充分協(xié)商,以最大程度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來裁定他們的教學計劃。
總之,中外教師合作開展教學能充分發(fā)揮中方和外方教師的各自優(yōu)勢,促進教師的職業(yè)水平提高和職業(yè)生涯發(fā)展,在共同承擔授課和教學管理過程中增強教學強度,并很好地避免因外籍教師流動性較大所造成的教學內容連續(xù)性的缺乏,是一種提升云南省高校外語專業(yè)教學質量的新途徑。但是,合作教學不是單純把一位中方教師和一位外籍教師簡單地安排在一起上課,在實際運作過程中,一方面可能會出現(xiàn)一些學校因操作起來過于復雜,不予支持的情況;另一方面,部分教師會擔心在另一外教師面前開展教學會暴露自己的缺點,故不予配合的現(xiàn)象。然而,國內外的種種研究表明,合作教學成功開展不論是對小學教育,還是對大學教育的教學質量都能產生實質性的提高,能取得1+1>2的效果,因此值得在我省外語專業(yè)教學中大力推廣,值得外語專業(yè)教師勇敢地嘗試和實踐。相信有了學校的行政支持和廣大外語專業(yè)教師的配合,云南各高校的外語專業(yè)教學一定能迎來新的局面,為現(xiàn)代化建設培養(yǎng)出更多有用的外語專業(yè)人才。
[1]Bahamonde,C., & Friend,M.Teaching English Language Learners:A Proposal for Effective Service Delivery Through Collaboration and Co-Teaching[J].Journal of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Consultation,1999,10(1):1—24.
[2]Brown,H.D..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4th ed.)[M].White Plains,NY:Longman,2000.
[3]Cook,L., & Friend,M.Co-teaching:Guidelines for Creating Effective Practices[J].Teaching Exceptional Children,1995,28:1—16.
[4]Cook,L., & Friend,M.(Eds.).Educational Leadership for Teacher Collaboration[M].Richmond,VA:State.1993
[5]Davis,H.S.How to Organize An Effective Team Teaching Program [M].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 Hall.1996.
[6]Dieker,L.A.What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Effective"Middle and High School Co-taught Teams?[J].Preventing School Failure,2001,46(1),14—25.
[7]Dieker,L.A., & Murawski,W.W.Co-teaching at the Secondary Level:Unique Issues,Current Trends,and Suggestions for Success[J].The High School Journal,2003,86(4),1—11.
[8]Gately,S.E., & Gately,C.J.Understanding Co-teaching Components[J].Teaching Exceptional Children,2001,33:40—47.
[9]Greany,J.S.Collaborative Teaching in an Intensive Spanish Course:a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Experience for Teaching Assistants[J].Foreign Language Annals,2004,137(3):417—416.
[10]Ivan,A.S.J.Interdisciplinary Team Teaching:Negotiating Pedagogical Differences[J].College Teaching,2006,54(3):271—274.
[11]Jang,S.Research on the Effects of Team Teaching upon Two Secondary[J]School Teachers.Educational Research,2006,48(2):177—194.
[12]Jin,J.Which Is Better in China,a Local or a Native English-speaking Teacher?[J].English Today,2005,21(3).
[13]Letterman,M.R., & Dugan,K.B.Team Teaching a Cross-Disciplinary Honours Course:Preparation and Development[J].College Teaching,2004,52(2):76—79.
[14]Medgyes,P.Native or Non-Native:Who’s Worth More?[J].ELT Journal,1992,46(4):340—349.
[15]Murawski,W.W., & Dieker,L.A.Tips and Strategies for Co-Teaching at the Secondary Level.[J].Teaching Exceptional Children,2004,36(5):52—58.
[16]Nunan,D.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 learning[M].Boston:Heinle & Heinle Publishers.1997.
[17]Seidlhofer,B.Double Standards:Teacher Education in the Expanding Circle[J].World English,1999,18(2):233—245.
[18]Tajino,A., & Tajino,Y.Native and Non-Native:What can They Offer?[J].ELT Journal,2000,54(1),3—11.
[19]Taylor,B.P.(Ed.).Teaching ESL:Incorporating a Communicative,Student-Centered Component[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6.
[20]Thousand,J.S.,Villa,R.A., & Nevin,A.I.The many faces of collaborative planning and teaching[J].Theory into Practice,2006:45(3),239—248.
[21]Tobin,R.Co-Teaching in Language Arts:Supporting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J].Canadian Journal of Education,2005,28(4),784—802.
[22]Vaughn,S.,Schumm,J.S., & Arguelles,M.E.The ABCDE’s of Co-teaching[J].Teaching Exceptional Children,1997,30(2),4—10.
[23]Wang,D.Team-teaching and the application in the course[J].English Teaching Methodology by CET and NSET in China.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2010,3(1),87—91.
[24]Warwick,D..Team Teaching.London[M].University of London.1971.
[25]朱金花.發(fā)揮中外教師特長提升外語綜合素質——上海大學中外教師合作外語教學模式理論與實踐探素[J].外語界,(2006),(5):52—56.
[26]強巴央金,羅愛軍,素朗旺姆, & 伍惠娟.教學方法的探索與教學改革——西藏大學英語精讀課中外教師合作教學的效果分析[J].西藏大學學報,(2006),21(1):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