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珺
(廣東商學(xué)院 華商學(xué)院,廣州 增城 511300)
互文性最早由法國符號學(xué)家、女權(quán)主義批評家克里斯蒂娃在20世紀(jì)60年代提出,在“詞、對話、小說”一文中她指出,“任何文本都是由馬賽克式的引文拼嵌而成,每個文本都是對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轉(zhuǎn)化.”也就是說,任意文本與其它文本之間都存在著相關(guān)性,也就是互文性,可用來指涉歷時層面上的前人或后人的文學(xué)作品,也可指共時層面上的歷史和社會文本.而“吸收”與“轉(zhuǎn)化”則可以在文本中通過引用、參照、用典等互文寫作手法來加以確立,也可以在文本閱讀過程中通過運用讀者的主觀感受得以實現(xiàn).近年來,文化與翻譯之間的聯(lián)系越來越緊密.語言是文化的載體,翻譯牽涉到兩種語言之間的轉(zhuǎn)換,也就必然涉及到兩種不同的文化,因此,翻譯不是純粹的語言轉(zhuǎn)換,同時也是文化的交流.由于民族歷史、生活方式以及地理環(huán)境的差別,中西方文化之間存在巨大差異,再加上西方人對于中國文化的了解遠(yuǎn)遠(yuǎn)少于中國人對西方文化的了解,這給中國作品翻譯成英語帶來了很大的困難,也給文化交流和傳輸造成了困難.因此,對于翻譯作品中互文性如參照、用典等處理的恰當(dāng)與否能夠影響文化傳輸和文化交流.《圍城》是錢鐘書的重要作品,在書中,中西方文學(xué)、哲學(xué)、社會習(xí)俗、文化傳統(tǒng)等都有涉及,是互文性研究的重要文本.本文將茅國權(quán)和珍妮·凱利合譯的《圍城》在互文性的背景下進行具體分析,闡述譯者處理互文現(xiàn)象所采取的策略,探討互文性與向英語讀者傳輸中國各種文化的影響.
奈達將語言中的文化因素分為生態(tài)學(xué)、物質(zhì)文化、社會文化、宗教文化和語言文化五類.而翻譯大家Mona Baker在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xué)基礎(chǔ)上將翻譯中出現(xiàn)的互文性表現(xiàn)為典故、引用、慣用語、諺語等.下面將從這些方面分別來分析《圍城》英譯本對文化差異的處理以及互文性在文化傳輸中的體現(xiàn),互文性在這些文化方面的體現(xiàn),有益于文化傳輸,讓英語讀者更加了解中國文化.
生態(tài)文化包括動植物、地理環(huán)境等.我國是幅員遼闊的農(nóng)牧國家,所以在我國文化中許多生動表達是與陸地上的動植物有關(guān)的,如蛔蟲、麻雀、馬等.
1.1.1 諺語
諺語的恰當(dāng)使用能使語言變得活潑風(fēng)趣,增強語言的表現(xiàn)力,能用言簡意賅的語言來表達深刻的道理.在生活中人們廣泛使用諺語,并形成固定的說法.
例1:我又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蟲.
“I’m not a tapeworm in your stomach.”
例2: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The sparrow may be small,but its five organs are complete.”
在上述例子中,譯者利用了“肚子里的蛔蟲”和“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兩個諺語,采取直譯的方法保留了原文的形式結(jié)構(gòu),較好的重現(xiàn)了原文的藝術(shù)魅力,在英語讀者心目中創(chuàng)立了新的文化意象.
1.1.2 典故
典故是一種非常有效的修辭手法,不僅使語言生動,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顯現(xiàn)出別有的文化底蘊.
例3:信后又添幾句道:“塞翁失馬,安知非福”
“The postscript read:“This may be a blessing in disguise.”Literally,“just like the old frontiersman losing a horse,who knows but thatwhich seems amisfortunemay be a blessing in disguise.”
塞翁失馬的故事是來源于《淮南子·人間訓(xùn)》,表達了福禍相依的道理.這里采用了詮釋的辦法對此進行意譯.對文章中的重要的表達法進行保留.
物質(zhì)文化即人類在社會實踐過程中創(chuàng)造的物質(zhì)財富的總和,它體現(xiàn)于技術(shù)裝備、食物、建筑和各種社會產(chǎn)品等具體實物上,與社會生產(chǎn)力的水平和性質(zhì)以及勞動者的生產(chǎn)技能相適應(yīng),與在一定的社會中的人的衣食住行是相關(guān)的,如以下的醋和碗.在作品中,作者運用了詮釋、參照等互文性手法,譯者對于物質(zhì)文化中的物品采取或意譯加解釋的方式或直譯的方式來傳播物質(zhì)文化.
1.2.1 詮釋
詮釋則是對某些固定用法進行解釋,讓讀者更能明白意義.
例4辛楣一肚皮的酒,幾乎全成酸醋,忍了一會,說:“好一點沒有?今天我不敢留你,改天補請.我分付人叫車送你回去.”
“The wine in Hsin’mei’s stomach turned to sour vinegar in his jealousy.Momentarily restraining himself he asked Hung—chien,“Feel any better?I better not keep you today.Some other day I’ll ask you out again to make up for it.I'll have someone call a cab tomake you home.”
吃醋對于英語國家的讀者是很難理解的,在這里通過解釋的方式和意譯的方式進行翻譯,讓英語讀者更了解中國文化.
1.2.2 參照
參照也稱仿擬,是指為取得喜劇或諷刺效果,而模仿某一作家或作品的有顯著特征形式的文藝或藝術(shù)作品.適當(dāng)?shù)姆聰M能使語言生動活潑.幽默詼諧、令人印象深刻.
例5哼!我偏不愿意女人讀了那本書當(dāng)我是飯碗,我寧可他們瞧不起我,罵我飯桶.“我你他”小姐,咱們沒有“舉碗齊眉”的緣分,希望另有好運氣的人來愛上您.
“Well.Idon’t happen to want any woman to takeme as her“rice bowl”after reading that book,I'd rather have them scorn me and callme a“rice bucket.”MissWo—Ni—Ta,we justweren’t meant to“raise the bowl to the eyebrows.’’I hope some other lucky guy falls in love with you.”
“舉案齊眉”被作者改為“舉碗齊眉”而直接翻譯為“raise the bowl to the eyebrows”,這樣就增加了語言的風(fēng)趣和幽默,令人印象深刻.
社會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會中所產(chǎn)生的文化思想或文化習(xí)俗等,一般反映在藝術(shù)、倫理道德或者文化傳統(tǒng)等方面,這些文化思想或者文化習(xí)俗也會反過來給社會中人產(chǎn)生重大的影響.使用慣用語就是社會文化影響下的一個表現(xiàn),可以表現(xiàn)中國的文化傳統(tǒng),讓英語讀者了解近現(xiàn)代的文化習(xí)俗.
例6:辛楣跑出來,看門的跟在后面.辛楣?jié)M口的“嫂夫人勞步,不敢當(dāng)”.
“Hsin—mei came running outwith the doorkeeper behind him,saying,“Sister—in—law,how nice of you to come.I’m honored.”(The Chinese is“shao fn-jen,’a proper term of address for a friend’s wife.”
像“勞步”和“不敢當(dāng)”是中國人的禮貌習(xí)慣,屬于慣用語.
宗教文化包括的哲學(xué)思想、倫理道德、生活習(xí)俗和文學(xué)藝術(shù)、建筑、雕塑、音樂、繪畫等,幾乎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lǐng)域和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在中國,儒教、道教和佛教是三大主要力量,對于儒、道、佛教中的典故或諺語的翻譯,能夠讓英語讀者更熟悉宗教文化.
1.4.1 典故
例7:總算功德圓滿,取經(jīng)到了西天.
“Ultimately everything came out well,and we finally reached the Western Paradise[Buddhist heaven].”
西天取經(jīng)源于《西游記》唐僧師徒四人到西天取經(jīng)的故事.“取經(jīng)到了西天”采取了直譯加解釋的方法,這樣翻譯就能更好地理解佛教文化和中國文化.
1.4.2 諺語
例8:鴻漸咋舌不下,想東坡的詩還不入他法眼,這人做的詩不知怎樣好法,便問他要剛才寫的詩來看.
“Hung—chien clicked his tongue in surprise.If Su Tung-p’o’s poetry doesn’tmeet his esteem,he thought,heaven only knows how superb thisman’s poetrymust be.)”?
“入他法眼”是個佛教用語,同時也是一個諺語.這里采取的是意譯,便于英語讀者理解.
語言文化是人們對語言這一精神財富的創(chuàng)造和發(fā)展成果的總和.語言作為文化的載體,能夠記錄某一個文化的語音,語法等系統(tǒng).在圍城中就出現(xiàn)了許多文字游戲,使整個小說的語言具有風(fēng)趣和幽默.在《圍城》英譯本中作者采取引用的方式來表示語言的幽默感,如:
例9:他所說的“讓她三分”,不是“三分流水七分塵”的“三分”,而是“天下只有三分月色”的“三分”.
“The“three Darts”referred to in“give in to her three parts”was not the“three parts of“three parts water,seven parts dust,”but rather the“three parts”as in“There are but three partsmoonlight in all theworld,”which simplymeans total surrender.”?
“三分流水七分塵”出自蘇軾的《水龍吟》,它傳達出作者的一番惜花傷春之情.“天下只有三分月色”則出自唐代徐凝《憶揚州》,則表明了揚州的風(fēng)景之美.
譯本(《圍城》的英譯本Fortress Besieged)的目的是使英語讀者“產(chǎn)生對錢鐘書和他的作品的更大的興趣”(見譯者序).這樣的目的就要求譯者在翻譯的過程中既應(yīng)該忠實于原作者(錢鐘書),又應(yīng)該考慮到譯文讀者的接受能力.互文性的用典,引用、參照等對于中國生態(tài)、物質(zhì)、宗教、語言等文化傳輸有重要作用,《圍城》英譯本的翻譯者可以說是起到了一個文化協(xié)調(diào)者的角色,在翻譯中或直譯或意譯或加解釋,不僅忠于作者,而且還傳播了中國文化,同時又利于英語讀者接受中國文化.因此,互文性對翻譯的理論和實踐具有重要意義,如何有機地將互文性思想與翻譯理論相結(jié)合以達到翻譯效果的和諧統(tǒng)一,仍有待我們進一步深入研究.
[1]Julia Kristeva.“Word,Dialogue and Novel”[M],in The Kristeva Reader,Toril moied.,Oxford:Blackwell Publisher Ltd.,1986:36.
[2]陳琳琳.從奈達的五類文化因素談英漢文化詞的對比及翻譯[J].和田師范??茖W(xué)校學(xué)報.2011,(1):144.
[3]李妙晴.互文性分類與翻譯[J].中山大學(xué)學(xué)報論叢,2007,(12):151-154.
[4]劉軍平.互文性與詩歌翻譯[J].外語與外語教學(xué),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