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壽堅
(肇慶市鼎湖區(qū)蓮花初級中學,廣東 肇慶 526072)
我在農(nóng)村中學教學已有十多年了,以前一直困惑:學生的閱讀能力怎么會那么差?后來慢慢發(fā)現(xiàn)原因:(一)在農(nóng)村,由于父母雙雙外出打工,留守初中生數(shù)量劇增,即使少部分學生的父母在家,但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不能形成家庭閱讀的氛圍,很多學生看書積極性不高。雖然老師強調(diào)多看課外書,但他們?nèi)狈α己玫拈喿x習慣和方法,囫圇吞棗,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課外閱讀給他們帶來的快樂[1]。還有的學生家庭條件不寬裕,買書少,加之周邊缺少圖書館,導致課外閱讀受限制,達不到預期效果。(二)有的農(nóng)村學生的家長受自身認識的限制,對子女的課外閱讀采取了一種相當敵視的態(tài)度,他們把課外書籍一律視為閑書,把學生觀看有意義的影視節(jié)目視為浪費時間[2]。
那么,對于一線教育者來說,應如何改變這種情況,幫助農(nóng)村學生走出困局,切實提高閱讀水平?筆者這幾年在農(nóng)村初中教學實踐中慢慢達到了一定的效果——多走“彎路”,提升農(nóng)村孩子的閱讀能力。
我的學生大多來自農(nóng)村,農(nóng)村家庭課外書較少,家長們,有時間的多是自己玩樂,缺少家庭教育的意識;忙于加班謀生,沒時間管理孩子。老師只能努力彌補這一缺失。
然而,對于從不重視看書、有時間就玩的學生來講,如果老師直接讓他們?nèi)タ磿?,他們就真的很難做到。只能用間接的手段影響他們,最終達到讓他們自主看書的目的。為此,我做了以下幾步工作。
首先,我在班上樹立“讀課外書好”的典型模范,營造讀書氛圍。
我先把全班上下“摸了個底”,了解到幾個學生曾經(jīng)讀過幾本課外書,就想到辦法了:馬上在班上大力宣傳他們的先進事例,再讓他們在課上介紹自己看到的精彩內(nèi)容。畢竟是孩子,一聽到多看書就可以得到老師的表揚,大部分就很踴躍地去看了。
其次,在七年級開學初我就組建班級的“書香閣”,營造閱讀環(huán)境。
不愛看書的人對書不容易重視,但如果書是他們用錢買來的,其態(tài)度就會有所改變:他們哪怕不看,可最起碼會愛護書。所以為了成立“書香閣”,我自己就拿出一些錢,再從學生的活動經(jīng)費中,抽取一筆錢,買一些適合學生們看的書,組建班級的讀書角。
再次,我要求學生用大量的閱讀彌補學生閱讀量的不足,促使學生喜歡讀書。
因為,我相信:一個不喜歡讀書看報的語文老師是不可能教出一批愛學習愛讀書的優(yōu)秀學生的。同時,一個不喜歡讀書看報的語文老師只會越來越落后,也很難讓學生喜歡語文。所以,只要是課本里有節(jié)選的課文,我就盡量看原著,上課時講相關的內(nèi)容,吸引學生閱讀原著。
最后,我還做了一個課程改動:每星期都固定一節(jié)課讓學生們看書,讓他們逐漸養(yǎng)成愛看書的好習慣。
這樣,讓看書成為學生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蹦敲?,要讓學生想看書、樂于看書,并在這個過程中成長起來,就必須使他們在看書中產(chǎn)生快樂的感覺[3]。為此,我堅持做了以下幾項工作。
其一,我自己多看書,每看一本新書,就跟學生們分享里面的情節(jié)、人物或道理,并把這些分享都融合在課文講析或活動課中。
其二,每隔一段時間,就進行一場新書推介會。讓學生們在全班同學面前,一一分享他們看到的課外書。這樣既可推動學生們看書,又可訓練他們的表達能力、概括能力和發(fā)言膽量,等等。
其三,把全班同學的名字列成一個表格,左邊是姓名,右邊是他們寫上的所看的書。只要他們看了一本新書,就可以親自把書名寫上去。我就經(jīng)常看表格,表揚有更新的同學,增強學生們看書的熱情。
其四,到了八年級,新書推介會就變成課前五分鐘的“個人閱讀感受分享”。
葉圣陶先生在《略談學習國文》中指出:“閱讀是‘吸收’的事情,從閱讀,我們可以領受人家的經(jīng)驗,接觸人家的心情?!?/p>
我做出這樣的改變,一是為了避免學生產(chǎn)生厭倦感;二是提升學生的閱讀要求:使他們不再只是追求情節(jié),還要感受作品內(nèi)涵,更要增強個人獨特的鑒賞能力。漢語學習的特殊之處主要不是“知”的積累,而是“感”的積淀。它不可能突飛猛進,而只能潛移默化[4]。每天兩位同學比較式地分享一個情節(jié),或一個人物,或一句名言等,讓他們在分享中學習,在掌聲中感受讀書所帶來的喜悅;也讓其他同學在傾聽中學習,相互促進,提高閱讀興趣。
葉圣陶先生曾在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出版的《葉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說:“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使學生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寫作的熟練技能?!睂Υ耍也捎玫霓k法是用“講讀課文”帶學生走進去——落實知識點,再用“略讀課文”讓學生走出來——掌握知識、運用知識,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F(xiàn)在我以小說教學為例,說說針對農(nóng)村孩子是如何進行教學的。
《范進中舉》是一篇節(jié)選課文,因此,在講授這篇文章之前,我先認真看了《儒林外史》這部中國古典文學名著,儲備了更多的知識。
接著我拿起課文,把自己當做學生,重新看幾遍課文;然后,將老師和學生兩個角色作相比,思考:應該補充哪些知識?如何補上?怎樣講授課文更易于令學生學會小說閱讀?
當然,小說教學大相徑庭,大多會融入小說的“三要素、結(jié)構、主題、藝術特色”等知識,只是學生不同而產(chǎn)生差異。農(nóng)村學生對封建科舉了解太少了,或者說根本是一片空白。所以,我用一節(jié)課的時間講解封建科舉制和與課文相關的內(nèi)容。特別要交代課文內(nèi)提到的“宗師”——周進,他是在節(jié)選內(nèi)容的上文出現(xiàn)的,也的確如胡屠戶所講,一開始是真的可憐范進(因與自己出身、經(jīng)歷相似),多看了幾次他的文章才發(fā)現(xiàn)范進的學問高,點了相公第一名,同時鼓勵他趕考科舉,并告訴范進他會在京專候,這才促使范進中舉。
我先介紹科舉知識、周進如何成為“宗師”、如何幫助范進、范進中舉后其母又大喜而死等。學生們都表現(xiàn)得很有興趣,主動看原著,而且在這種情況下再講授課文就簡易多了。
另外,我很注重根據(jù)題目抓突破口,力求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如在分析主題時,我讓學生圍繞“范進中舉歡喜瘋了”這一突破點,認真討論分析瘋態(tài)、原因、人們的態(tài)度變化等,從而領悟主旨。
對于略讀課文,很多同行采取的方法是略看、略講,甚至忽略不說。但是,我卻珍而重之。農(nóng)村學生閱讀量本來就不夠,我以這些文章,提升學生們的閱讀能力,而且相信編者把它們收入課本肯定有大用途。
我在教學《孤獨之旅》和《萬卡》時,都是完全把文章交給學生解讀的。但是,兩篇課文的處理方式又不完全相同,這取決于課文的難易程度。《孤獨之旅》相對后者來說比較難懂,學生獨立思考后就以討論為主要的方式理解課文;而《萬卡》則主要訓練學生獲得不同的閱讀感受。
這兩篇文章都是九年級的課文,學生在七、八年級的基礎上,完全掌握了一套閱讀小說的技巧。所以,對《孤獨之旅》的學習,我只需向他們提出幾個問題,學生們就可以自主了。以下是我與學生的幾個對話,也正是學生自學的幾個步驟:
師:這是什么體裁的文章?生:一篇小說。
師;怎樣閱讀一篇小說?生:從三要素上分析。(接著學生們就一一分析)
師:在這篇文章中,說說讓你最感動的情節(jié)。生獨立思考后發(fā)言。
師:重讀課文,通過想象,說說文章中你認為最美的環(huán)境描寫。生獨立思考后發(fā)言。
師:你覺得這篇文章最大的特色是什么?生小組討論后代表發(fā)言。
這樣,在一節(jié)課中我大約只需講5至8分鐘的時間,把大部分的時間留給學生,訓練他們的快速閱讀能力、概括能力、鑒賞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一段時間下來,達到了良好的效果。學生入學時哪怕基礎很差,是全級倒數(shù)前三名(共九個班),但在兩年后總能在同級中名列前兩名。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閱讀實踐?!薄耙湟晫W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保?]“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由于學生存在個體差異,他們對文章的體會和感受也是各不相同的。教師要發(fā)掘這種不同,激發(fā)學生的感悟力,而不是只求一個千篇一律的統(tǒng)一答案。首先我們不能把課外閱讀僅僅定義為課外時間的課外閱讀。教師能做的大量工作其實是在課內(nèi)的,應該把語文課堂真正變成文學閱讀的天地。在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中,教師不應再是照本宣科、“滿堂灌”,而是和學生共同討論,變“一言堂”為“群言堂”。如果學生體會到了探究問題根源的快樂,并開始試著自己閱讀喜歡的作品,從而獲取更豐富的知識,那么真正的閱讀也就開始了[6]。
課外閱讀很多時候都是在課外和家里完成的,這就需要家長給予配合。老師應利用家長會、家訪等時機,向家長介紹學生課外閱讀的整體趨勢和個體情況,再針對家長文化素質(zhì)較低的情況,教給家長督促幫助孩子進行課外閱讀的方法,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課外閱讀的功效。
最后,我還提醒班主任不要再一見課外書就“滾打包收”,應給學生必要的自由。
《中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課外閱讀是語文課外活動的組成要素之一,是語文教學的必要補充。引領學生進入閱讀的天地,培養(yǎng)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是每一位農(nóng)村語文老師的職責和義務,更是我所致力追求的。在今后的教學路上,我愿意在提高農(nóng)村中學生的閱讀能力路上不斷尋路。
[1][3]王學美.淺談如何提高農(nóng)村中學生的閱讀能力.科教文匯,2010:5.
[2][6]李如鵬.談怎樣培養(yǎng)和提高農(nóng)村中學生的閱讀能力.學習方法報教研周刊,2011,50.
[4]謝象賢主編.語文教育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37.
[5]語文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