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璐
(陜西理工學(xué)院 文學(xué)院, 陜西 漢中 723001)
被譽為中國“第一奇書”的《金瓶梅詞話》自16世紀末問世以來,如驚雷乍起,譽之毀之,莫衷一是?!督鹌棵吩~話》是我國第一部以家庭日常生活為素材的長篇小說,它的開頭據(jù)《水滸傳》中西門慶與潘金蓮的故事改編,書名則由小說中的三個重要女性——潘金蓮、李瓶兒、龐春梅的名字合成而來。
在《金瓶梅詞話》這部作品中,武大郎是一個極其次要的角色,在廣為流傳的一百回目《金瓶梅詞話》本中,關(guān)于武大郎的敘述只有短短的前五回,就把武大郎悲劇的命運都交代清楚了,他屬于史書筆法中的閃現(xiàn)型人物??梢哉f,他的重要性和受關(guān)注程度遠遠不及他的那位俏佳人——潘金蓮。因此,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關(guān)于武大郎的研究屈指可數(shù)。即使在有限的研究性文章里,對于武大郎的形象也基本上保持著一致的觀點和態(tài)度:武大郎是一個懦弱可憐、憨厚老實、愚笨畏妻的小人物。趙樹功在《〈水滸傳〉武大郎人格的悖反與其文化意義解讀》中這樣寫道:“武大郎是一個懦弱可憐、勤勞樸實、值得人同情的角色。這種結(jié)論的得出以及其一致性的程度,和我們閱讀鑒賞中的道德評判以及同情弱勢的心理并行不悖,但這種道德評判以及弱勢同情往往使我們忽視了人物的復(fù)雜,善良之心的參與有時不免蒙蔽了讀者的鑒賞視野,使得我們往往忽略了武大的另一面:可憐之外有可惡?!保?]趙樹功以其獨特的視角為讀者解讀了“另類的武大郎形象”,即:呆笨之中寓有心機。
那么,在武大郎身上究竟還有哪些獨特之處使其成為“不凡”的小人物?
“夫吞舟之魚大矣,蕩而失水,則為螻蟻所制?!?《韓詩外傳》)[2]螻蛄和螞蟻一向用來代表微小的生物,比喻力量薄弱或地位低微的人。用“螻蟻”來形容武大郎形象在文本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如文中描述鄰人眼中的武大郎:
自從與兄弟分居之后,因時遭荒饉,搬移至清河縣紫石街,賃房居住。人見他為人懦弱,模樣猥衰,起了他個渾名,叫做“三寸丁谷樹皮”。俗語言其身上粗躁,頭臉窄狹故也。以此人見他這般軟弱樸實,多欺負他。武大并無生氣,常時回避便了。[3]
武大郎身世悲凄,無依無靠,就連唯一的胞弟武松也不在身邊,無法照應(yīng),鄰人多欺負他軟弱無能,對他冷嘲熱諷,但武大郎卻依舊忍氣吞聲,不敢言語,任憑他們風(fēng)言風(fēng)語,不加辯駁。
武大的嬌妻潘金蓮眼中的丈夫:
原來金蓮自從嫁武大,見他一味老實,人物猥衰,甚是憎嫌,常與他合氣。抱怨大戶:“普天世界斷生了男子,何故將奴嫁與這樣個貨?每日牽著不走打著倒退的,只是一味酗酒。著緊處,都是錐扎也不動。奴端的那世里的悔氣,卻嫁了他! 是好苦也!”[3]
潘金蓮本是南門外潘裁的女兒,排行六姐。因她自幼生得有些顏色,纏得一雙好小腳兒,因此小名金蓮。父親死了,做娘的因度日不過,從九歲賣在王招宣府里,習(xí)學(xué)彈唱,后王招宣死了,轉(zhuǎn)賣給張大戶家。其身世是很悲慘的,但卻豐姿妖嬈。俗語有言:自古佳人才子,相湊著的少,買金偏撞不著賣金的。武大這般模樣,與潘金蓮相比,自然是“一塊好羊肉落在了狗嘴里”。面對潘金蓮的嫌棄與呵斥,武大也只能左耳進右耳出,不與其計較。
文中還描述了武大的情敵西門慶以及王婆眼中的武大郎:
西門慶聽了,叫起苦來,說道:“好一塊羊肉,怎生落在狗口里!”王婆道:“便是這般故事。自古駿馬卻駝癡漢走,美妻常伴拙夫眠。月下老偏這等配合?!保?]
西門慶原是清河縣一個破落戶財主,復(fù)姓西門,單名一個慶字,排行第一,人都叫他西門大郎,發(fā)跡有錢后,又稱其為西門大官人。西門慶這般瞧不起武大,就連賣茶水的王婆也感嘆月老之荒唐。到后來,武大捉奸,西門慶一直都沒正眼瞧過武大。
《金瓶梅詞話》文本中,從鄰人、潘金蓮、西門慶和王婆的角度分別描述了武大郎的形象,這是一個十足的“螻蟻”式人物形象:身世卑微、忍氣吞聲、懦弱無能、畏妻怕事。
吳承恩《西游記》第七十六回:“萬望大圣慈悲,可憐螻蟻貪生之意,饒了我命,愿送你師父過山?!毕N蟻且偷生,況且是一個活生生的人!“螻蟻”式的武大郎也需要生存,需要養(yǎng)家糊口,這就使得他又擁有了第二重形象——“搬運工”形象。
武大郎其實是一個樸實能干、辛勤耕耘的“蜜蜂”式人物:
且說武大,終日挑擔(dān)子出去,街上買炊餅度日。不幸把渾家故了,丟下個女孩兒,年方十二歲,名喚迎兒,爺兒兩個過活。那消半年光景,又消折了資本,移在大街坊張大戶家臨街房居住,依舊做買賣。[3]
哪怕生活再艱辛,且有喪妻之痛,武大郎還是和女兒好好地生活著,每天兢兢業(yè)業(yè),早出晚歸地做生意,只為養(yǎng)活女兒,不畏勞作辛苦。
雖然武大郎為人懦弱,但是他的勤勞樸實卻是值得肯定的:
張宅家下人見他本分,??搭櫵疹櫵讹?。[3]
武大郎因為時年荒饉,又無家底,幸得張大戶的看護,連房錢也不要。這正是張大戶對武大郎勤勞樸實的肯定。就連下人們也被武大的這種樸實與勤勞所打動,常常在大戶面前說武大的好話。
武大郎雖然身材矮小,氣力不及武松,但卻始終抱著一個信念:只要肯努力,生活還是很美好的。他以賣炊餅為生,每日早出晚歸,挑著擔(dān)子,風(fēng)里來雨里去,奔走叫賣,一個活生生的“搬運工”形象:勤于生計、終日奔波、任勞任怨、不辭辛苦。
武大郎既有懦弱怕事的一面,也有勤于生計的一面。懦弱怕事的武大郎在所有人的眼中都是那般不堪,但在作品中我們不難看出,武大郎的第三面人格:變色龍。
張大戶下人眼中的武大郎是知曉人情世故的:
閑時在他鋪中坐,武大無不奉承。因此張宅家下人個個都歡喜,在大戶面時,一力與他說方便。因此大戶連房錢也不問武大要。[3]
懦弱怕事的武大郎在張大戶家免費居住,做買賣,他深深知道“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的古訓(xùn),轉(zhuǎn)而成為了一個逢迎拍馬的“世故”之人。這也是生活所迫。
當(dāng)武松有公務(wù)在身,不得不出行,但卻放心不下武大,千叮嚀萬囑咐,潘金蓮因武大郎遲出早歸而斥責(zé)的時候:
武大道:“由他笑也罷,我兄弟說的是好話,省了多少是非?!北粙D人啐在臉上道:“呸!濁東西!你是個男子漢,自不做主,卻聽別人調(diào)遣!”武大搖手道:“由他。我兄弟說的是金玉之語。”原來武松去后,武大每日只是晏出早歸,到家便關(guān)門。那婦人氣生氣死,和他合了幾場氣。落后鬧慣了,自此婦人約莫武大歸來時分,先自去收簾子,關(guān)上大門。武大見了,心里自也暗喜,尋思道:“恁的卻是不好!”[3]
武大郎一貫畏妻怕事,但在聽了胞弟武松告誡之后,這個小男人身上的那種“大男子”氣概凸顯無疑。在男權(quán)社會中,武大郎這樣的男子頭腦中的男權(quán)思想也根深蒂固,并付諸實踐。為了維護他的男權(quán)地位,無論潘金蓮如何斥責(zé),他也置若罔聞,依舊做他該做的事,用實際行動來捍衛(wèi)自己的男性尊嚴和地位。
從武大郎的“螻蟻”形象到“搬運工”形象,再到最后的“變色龍”形象,從懦弱怕事、身份卑微,到勤于生計、任勞任怨,再到圓滑世故、捍衛(wèi)尊嚴,我們看到了武大郎人性的多面與蛻變。
奧地利精神病學(xué)家阿德勒的主要觀點是:追求卓越是人類動機的核心,而如何追求卓越,則取決于每個人獨特的生活風(fēng)格。追求卓越是一種天生的內(nèi)驅(qū)力,使人力圖成為一個沒有缺陷的人,一個完善的人。人總是有缺陷的,由于身體或者其他原因引發(fā)的自卑,能摧毀一個人,使人自甘墮落或發(fā)生精神病;另一方面,它還能使人發(fā)憤圖強,力求振作,以補償自己的缺陷或缺點。[4]他強調(diào)的是社會文化因素是人格形成和發(fā)展中的決定性因素。武大郎雖然長得矮短,且面目丑陋,人送諢名“三寸丁谷樹皮”,但是,他并沒有因此自暴自棄。父母早亡,他獨自承擔(dān)起照顧胞弟武松的責(zé)任,視弟若子,他也像世間所有體格康健的男人那樣,成家立業(yè),撐起武家門戶,這些足以證明他沒有自慚形穢,自甘墮落,而是努力“追求卓越”,力爭彌補先天的不足與缺陷。
在武大郎人性中發(fā)生的一系列蛻變,一方面歸根于時代對人性的“摧殘”:武大郎身處男權(quán)社會,男權(quán)思想以及男性至上的觀念在他的腦海中早已根深蒂固,即使他有再多的先天不足和缺陷,也會不自覺地為男性尊嚴而奮戰(zhàn),在男性尊嚴受到威脅和損壞的時候,他就會不自覺地化身為英勇的“角斗士”。同時,武大郎也在世俗的壓迫下,由原來的敦厚老實、任勞任怨,變成了后來為了生計而逐漸世故圓滑的“逢迎拍馬”之徒??梢?,人終歸無法脫離時代和世俗的煉獄,終究要在現(xiàn)實世界中改變“本我”,化身“非我”。
另一方面歸根于武大郎自身的“內(nèi)省”,即他個人的自我價值取向。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其實武大郎并沒有人們通常想象的那般懦弱怕事,從他起初撞見張大戶與潘金蓮的無恥勾當(dāng)時的一言不發(fā),到后來發(fā)現(xiàn)西門慶與潘金蓮?fù)闀r的設(shè)計捉奸,其實都是武大郎的“面子”觀在作祟。在武大郎看來,張大戶與潘金蓮的私情并沒有被公之于世,迫于生計和人在屋檐下的悲涼,武大郎選擇了視而不見的態(tài)度,并沒有把他們的無恥勾當(dāng)暴露于世,而是忍氣吞聲地茍活著。因為在張大戶面前,武大郎只是一只可憐蟲,甚至是一只寄生蟲,絲毫沒有尊嚴可言,而武大郎自身也不在乎自己在張大戶眼中的形象。但是,在后來,當(dāng)武大郎發(fā)現(xiàn)西門慶與潘金蓮?fù)榈氖聦嵑螅瑓s化身為勇猛的“角斗士”,表現(xiàn)出了以往任何時候都沒有的勇氣和智慧,計捉西門慶與潘金蓮。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這其實是武大郎自身的“面子”觀在起作用。因為此時西門慶與潘金蓮?fù)橐呀?jīng)成為了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街談巷議,早已被鄰人所熟知,哪怕他有再多的不確定,他也“不得不”去捉奸,用實際行動去捍衛(wèi)男性的尊嚴。其實,同樣的都是無恥的勾當(dāng),武大郎卻表現(xiàn)出了迥然不同的兩種態(tài)度,從起初的置若罔聞到最后的設(shè)計捉奸,武大郎的“面子”心態(tài)起了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因為前者是在暗道中秘密進行與發(fā)生的,而后者已然被公之于世,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這是武大郎作為一個男人,作為一個好面子的凡人所不能接受與容忍的。
總之,在那個“男權(quán)至尊”的時代,以及“人言可畏”的自省下,武大郎表現(xiàn)出了不同尋常的多面人格,發(fā)生了巨大的人性蛻變。
[1] 趙樹功.《水滸傳》武大郎人格的悖反與其文化意義解讀[J].明清小說研究,2005(3).
[2] 賴炎元.韓詩外傳今注今譯[M].臺北:商務(wù)印書館,1972.
[3]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2.
[4] 畢淑敏.破解幸福密碼[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2010.